收藏 分销(赏)

浅谈指导家长培养小班幼儿独立进餐能力的尝试.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717484 上传时间:2024-1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指导家长培养小班幼儿独立进餐能力的尝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指导家长培养小班幼儿独立进餐能力的尝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指导家长培养小班幼儿独立进餐能力的尝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指导家长培养小班幼儿独立进餐能力的尝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指导家长培养小班幼儿独立进餐能力的尝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指导家长培养小班幼儿独立进餐能力的尝试摘要:随着独生化程度的提高,家长对孩子往往宠爱有加,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百般呵护、事事包办代替,从而导致孩子失去很多自己做事的机会。因此幼儿独立、自主进餐的情况反而越来越差。事实表明,影响幼儿进餐的主要因素是家庭因素,体现在家长的教育观念偏差、缺乏科学的教养方式、教育方法不正确这三方面。指南提出:“要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与实施,要利用不同行业家长的专业和职业优势,协助幼儿园组织、参观和实践活动。”所以,为培养幼儿独立进餐的能力,我们从以下两方面着手:1.通过特定活动提升家长形成科学的教养观念及方式;2. 利用特殊的资源引导家长了解幼儿独立进餐的

2、“障碍”。关键词:指导家长 幼儿 培养 独立进餐 我们都知道,幼儿期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进餐”这一看似微小的活动却和许多能力发展有关。独立进餐行为的养成有助于推动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养成自我服务的意识、形成健康的体魄,进而为幼儿终生习惯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总之,养成独立进餐的习惯对幼儿的成长有巨大的意义。可是,现实又如何呢?一、进餐现状多数幼儿不会自己吃饭!中国的饮食文化渊源流长,父母对子女的“吃饭”问题一直颇为重视。但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日益增多,孩子们的“吃饭问题”成了家长们操心的头号问题。很多教师在带新小班的时候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幼儿在进餐时状况百出:不用勺子用手抓饭菜;桌面、

3、地面、衣服上洒满了饭粒;一口饭含在嘴里不下咽;有的竟然用饭菜相互“打仗”,。老师们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但总不能很近人意。带小班时,班级的进餐情况是我这个工作了近十六年的“老”教师遇到的最棘手的一次。部分幼儿进餐时根本不愿意自己动手;少数幼儿每勺只能装几颗饭粒,甚至不会拿勺子;个别幼儿连续几天不肯吃饭。两个老师不停地“动口”、“动手”,大约要三五十分钟才能帮助全班孩子完成进餐。但仍有少数的幼儿吃不完饭菜。总体来看,是现在的孩子不会独立进餐!为了了解幼儿在家的进餐情况,我向全班家长进行了一次调查,(本班共有幼儿22名):评价好一般差项目人数(人)比例(%)人数(人)比例(%)人数(人)比例(%)自

4、己动手吃饭14.54418.181777.27挑食313.63418.181568.18边吃边玩29.09627.271463.63进餐时间418.18522.721359.09饭量1045.45522.72731.81从这些数字中,我们发现多数幼儿在家是成人喂的,需要较长的进餐时间,并伴有严重的偏食现象。现今的家长都是把“让孩子吃饱、吃好”放在第一位的,却忽略了对孩子所必须的自理、自立能力的培养。归根结底,是家长不让孩子自己吃饭!没有练习的机会,何来良好的展示?二、影响进餐的原因多数幼儿没有机会自己吃饭! 影响幼儿独立进餐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因素。不同的家庭就“孩子进餐”这件事有着不同的对待态度

5、和教育方法。包括:家长的教育观念偏差、家长缺乏科学的教养方式、家长的教育方法不正确。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家长的教育观念偏差过度溺爱,包办代替首先,家长过度溺爱,认为孩子是家庭中的“小少爷”、“小公主”,只要孩子吃好,全家开心。因此,许多孩子吃饭要喂,有些家长为了哄好孩子一餐饭,要跟着走好多路,或边喂边让孩子看电视。却不知长期这样,孩子的独立愿望会渐渐消失,养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发展迟缓。其次,家长不相信孩子,觉得孩子年龄小,还没有独立吃饭的能力,认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地就能学会自己吃饭,现在不必急于让他们自己动手。因此,这样教养的孩子在家中一切需要自己动手的事,几乎全由大人包办,使

6、得在各方面的发展,与其它孩子都有明显的差距。再次,有的家长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便剥夺了孩子独立进餐的权力。其实,由于幼儿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才会在一定时间段内产生这些“不良”结果。2.家长缺乏科学的教养方式方法缺乏,无从下手班级中也有很多家长知道,让孩子学习独立吃饭是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和独立能力的良好方式。但是,面对孩子一次次的“不愿意”、“哭闹”、“耍赖”、“绝食”等抗议时,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最后往往会无奈地妥协。3.家长的教育方法不正确不明原因,教育不当还有一部分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进餐习惯上有自己的一套方式方法,但往往效果不尽人意。分析原因如下:(1

7、)有的家长不了解孩子进餐中存在的“障碍”,如有的孩子可能因为饭菜不合口味而不愿吃饭,有的因为周围进餐环境太嘈杂而无心进餐,有的是因为没有掌握进餐的技巧(如不会正确使用调羹)等。这些情况都会直接影响孩子独立进餐行为的养成。但他们常常未经调查就以主观的态度抹杀孩子在进餐过程中的努力。久而久之,孩子没有体验到自己动手的成就感,也就放弃了主动吃饭。(2)有的家长教育方法太“直接”,当孩子出现不好的进餐情况时,他们往往会不问青红皂白,直接以粗暴的态度对待。殊不知这样做反而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更不愿好好吃饭了。(3)使用某些方法时未契合孩子的能力和年龄特征。比如,有一个家长为了让孩子多吃青菜,便给他讲解

8、农民伯伯种青菜的不易和青菜的生长过程。三周岁多一点的孩子对这样的“口述”方法没有丝毫兴趣,也就谈不上教育的有效性了。通过对一些典型幼儿家长的访谈,我们发现:幼儿对周围环境有一种“习惯性”和“依赖性”,当他们在旧的家庭环境中时,“习惯”会促使“饭来张口”;而当他们在“成人少、孩子多”的新的幼儿园环境中时,环境的“暗示性”又促使不少幼儿只能无奈地尝试自己进餐。同时,同伴间的相互作用又可以成为教师激励幼儿主动、独立进餐的良好资源。 难怪,虽然我们在班级中实施了很多不同的方法,但却没有及时和家长沟通,寻求他们的帮助,所以班里的进餐情况才会时好时坏,得不到大的改善。没有抓住这个最基本的原因,那也就无从谈

9、“对症下药”了。那么,当务之急,应该是如何指导家长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孩子进行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三、指导家长对幼儿独立进餐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学会自己吃饭!陈鹤琴先生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引导家庭配合,双方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因此,孩子习惯的养成还必须和家长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新纲要中也强调了家庭配合的重要性:“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于是,我们通过以下活动引导家长培养幼儿独立进餐。 (一)通过特定活动提升家长的教养观念及方式通过

10、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引起家长的重视,并传授给他们科学的培养方法。下面是班里的一次关于“如何让孩子喜欢吃饭”的主题教育活动。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进餐现状。2.与家长共同分析、了解影响幼儿进餐的因素。3.共同探讨出如何培养幼儿独立进餐的方法,并培养幼儿独立进餐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1.课件(事先拍摄好一次班级幼儿进餐的全过程)2.相关的文本资料。活动过程:1.了解幼儿进餐现状:播放班级幼儿进餐全过程片段,教师结合片段和平时的观察介绍班级幼儿进餐现状。2.共同分析影响幼儿进餐习惯的因素。(1)家长自由交流。(2)学习相关资料影响幼儿进餐的五大因素。3. 共同探讨让幼儿主动进餐的方法

11、。(1)教师介绍培养幼儿独立进餐能力的方法。(1)通过家长提问、教师解惑和家长提问、家长解惑的方式探讨家庭中如何培养幼儿独立进餐的方法。(2)请两位幼儿家长介绍相关经验(一名幼儿在班级进餐独立、习惯良好;一名幼儿本学期进餐方面进步明显)。(3)学习相关资料如何让孩子喜欢吃饭。(4)教师总结活动,同时请各位家长根据活动中习得的方法回家尝试,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动手。活动后,不少家长结合班级的培养方法,引导孩子在家里“当值日生”,给大家分碗筷,让孩子体验享有分配权的成就;和孩子一起比赛,第一个吃完饭的得小红花(当然,家长们都学会了故意“输”给孩子,而激励的物品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2、让孩子在体验“赢”的快乐中不知不觉学习自己吃饭;事先和孩子商量,在结合营养的前提下改善饭菜的内容、形式,而不是单纯以成人的意愿一手安排好,让孩子在“我是小主人”的愉悦中主动吃饭。此外,我们还通过家园栏,引导家长们以文字的方式交流在培养孩子独立进餐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取得的收获,教师再加以一定的评论,以使资源共享。通过这些活动,家长们逐步转变了观念,开始“放手”让幼儿独立进餐。(二)利用特殊的资源引导家长了解幼儿独立进餐的“障碍”指南提出:“要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与实施,要利用不同行业家长的专业和职业优势,协助幼儿园组织、参观和实践活动。”经验也告诉我们,只要利用得当,家长资源会成为我们教学

13、的坚实支柱。班里有位爸爸是厨师,也有不少妈妈精通厨艺。所以,我们定期邀请这些家长利用工作优势和自身资源为班级幼儿组织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编外教师”活动。如在青菜萝卜营养好这一主题中,请佳佳爸爸穿上厨师服、带上厨师帽,来给孩子们介绍青菜萝卜的营养,展示萝卜雕花的绝活,并和教师一起组织幼儿做青菜、萝卜拼盘。通过这一活动,很多原本不爱吃青菜萝卜的幼儿都愿意尝试了。又如,在有趣的鲫鱼主题中,我们请了强强妈妈和红红妈妈带着事先烹制好的“鲫鱼全席”来让幼儿品尝。香喷喷的红烧鲫鱼、鲫鱼豆腐汤、腊肉蒸鲫鱼不但让幼儿饱了口福,还让他们学到了如何不让鱼骨卡住喉咙的方法。这种活动方式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丰富

14、多彩的“大厨进班”活动让不少挑食的幼儿开始改善饮食习惯。我们每次“编外教师”活动后,都会把活动过程、幼儿的表现及在日常进餐中的表现反馈给家长,引导他们在家庭中也注意观察影响幼儿进餐的原因,并尝试以各种游戏的方法进行针对性调整。有了这些活动的引领,家长们都开始有意识地了解孩子进餐过程中的“障碍”,有些观念科学的家长还尝试通过观察成人介入前后幼儿的行为变化来了解影响幼儿主动进餐的原因,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作出针对性调整。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现在,我们班幼儿的进餐情况有了明显改善。总之,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家长也可以成为我们教育战线上的好助手。特别是一些在家庭生活占中有很大比重的常规性教养活动,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教师教家长家长教孩子”的方法间接进行。就如指南中指出的“要充分利用家长中的思想资源,传播科学的育儿观念”。说不定,这种“一对一”的培养方式远比我们在幼儿园进行的“一对多”的教学要有效得多。事半功倍,何乐不为?! 当然,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幼儿和家长三方持之以恒的努力。而怎样逐渐淡化外界刺激的约束,使幼儿养成自律行为,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参考文献: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年4月2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韩雪佳著 湖州出版社2003年2月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