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漫谈小学语文教师素养 教师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弘扬者和推动者,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为了适应21世纪的需要,适应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只有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自身的修养。 从知识层面上看,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教师如何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新课程更注重的是教师引领学生走向知识。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其素养有三个层面: 1、丰厚的文化底蕴。文化底蕴是人类文化分享的深度和广度,简言之就是学识修养、人格修养。 2、对教育的理想和信念。教育是基于信念的一种行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操作性行为,只有从内心流露的东西才能打动人,才有感召力、感染力。 3、教育的智慧和技能。 后两者
2、是在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基础上生长出来的。 时代赋予教师以时代责任和使命,教师素养具有时代内涵,更具综合性。新课程就是基于教育理念的一场改革,教师有着自己对教育的理解、认识、追求,在此基础上形成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对话、互动、生成,有着太多的不确定,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的要求。 九十年代有过一场关于“寻找失落的人文精神”的大讨论,首先源于上海文学理论界,着力点在于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资追求日益高涨,功利色彩浓重,另一方面是对生命本身,对生命的珍贵、生命的唯一性、对生命的敬畏失落。慢慢地这场大讨论也波及到教育界,引起了人们对教育的审视和反思。教师是带着鲜活的生命走进课堂,面对的、共同
3、生活的、一起成长的是一群鲜活的生命,教师对生命的态度、珍视是应该无时不能遗忘和削弱的。 教育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幸福生活的创造者。这就要首先让学生感受到当下生活的幸福,所有的课堂要关注学生的生命的表现,引领学生欣赏生命、敬畏生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生命的美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与热情。 好的语文教师要有浓厚的文人气质、人文情怀、美学教养等特征。从语文课程和教学目标的角度来理解,语文教师的素养也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1、语言文字。语文要抓语言文字,语言和文字是人类一种很重要的创造,语言文字是人类表达内心世界、理解和把握外部世界的一种重要途径,是一种很要的沟通符号,人们在获取语言文
4、字的同时也在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语言文学。文学是用语言来刻画形象艺术的,是人类艺术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诸如诗歌、戏剧、小说、散文。 由此,从语文教学目标上理解,语文要帮助学生丰富语汇,培养良好的语感,培养学生对作品的鉴赏力、文学素养、人文情怀和获取信息、知识等阅读能力,促进读写结合,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知识素养,发展理解世界的方式。文字、文学、文化三层意识指向的是人文素养、文化素养,课堂要体现语文的特殊性质,阅读要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核心渠道。 教育是面对生命、珍视生命的特殊工作,教师要具有生命意识和情怀。敬畏生命,生命是目的,不是手段。首先当下的生命要有意义,课堂并不是预设和程序化运行的
5、,具有复杂、艰辛和不可预测性,要求教师要有对作品的洞察和对学生心灵的呵护。 什么是美好人生?灿烂、辉煌、有尊严,能自由地表达真情实感、自由地表现自我。生命是独特存在的,所有的生命都是珍贵的、神圣的、唯一的,不可替代的。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真正性灵的解放。太早地失去了童贞、童年的欢乐、童年的表达方式,过早地成熟使童年的轨迹划过只是短短的一瞬间。保卫童年,让儿童留在童年的家园。 警惕、觉悟,需要的是反思,系统地反思历史给我们带来的那些根深蒂固,放在更大的视野(文化、历史)中来反醒,不要仅从教学环节上就事论事,珍视学生的真实感受和真问题,推进课堂深入发展。 教是悟出来的,不是能学更不是别人能给予的。知识能灌但不能成为生命的灿烂,只有知识融入生命过程,为其所经历、所体验、所感悟,才能实现知识生命化。匠只能成手,师可以成家,名师呵护自尊、培养自信、欣赏包容、以人为善、公平公正的职业品格在促使其走向成熟,策略方法的背后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素养,长期坚守个性化后而成的一种素养,是教育教学的有效反思使其走向了高度、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