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相关实验:达尔文父子研究结论:苗尖端是感光部位,弯曲的部位在苗尖端下面。波森和詹森的实验及结论:插有明胶片的苗发生向光弯曲现象,插有云母片的苗则不弯曲。证明的确有一种化学物质由苗尖端向下传递。温特实验充分说明,苗尖中确实存在一种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生长素:其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它是在细胞内由色氨酸合成的。2、生长素的作用机理: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3、植物向光生长的愿意:外因:单侧光照射 内因: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向光侧少,背光侧多)4、生长素的运输:尖端:生长素横向运输(向光侧背光侧)尖端下部:生长素只能极性运输(主动转运)(形态学上端
2、形态学下端)5、生长素作用的特点:(1)两重性: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作用效果不同,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2)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根芽茎)如: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原理即在于此。(由于重力作用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近地侧浓度高,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于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因此,茎背地生长,根向地生长。如果是在太空中的空间站中生长,植株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而是水平横向生长。)(3)不同植物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农业生产中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做除草剂,除去单子叶作物田中的双子叶杂草6、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3、侧枝、根也存在此现象) 原理: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因此侧芽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从而表现出 顶端优势。应用:行道树修剪整枝增加遮阴面积等。7、活动: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探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自变量:2,4-D浓度。因变量:插枝生根情况(根的总长度)实验原理: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浸泡枝条,促进枝条生根,提高扦插成活率。实验步骤:分组插枝浸泡测量根长度绘制曲线实验结论: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能促进枝条生根,浓度过高会抑制扦插枝条生根。8、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五大类植物激素分类名称作用存在或产生部位促进植物生长生长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赤霉素
4、类与植物的衰老、成熟、对不良环境发生响应有关。脱落酸乙烯9、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单独一种植物激素起作用,而是多种植物激素平衡协调作用(他们的相对浓度)控制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如:植物组织培养时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例合适,会分化出根茎叶,两者过少只生长不分化,细胞分裂素太多只分化出茎叶,生长素太多只分化出根。10、植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植物生长物质或植物生长调节剂:人们常常把天然的植物激素和人工合成的类似化学物质(1)、促进种子萌发、促进生根(特别是用于林木的扦插繁殖): 生长素类等(2)、无籽果实的形成:生长素引起无籽果实番茄的形成赤霉素引起无籽葡萄的形成(3)、果实的催熟:乙烯(4)、农产品的
5、储藏保鲜:细胞分裂素(5)、除草剂的合成与应用:应用最广的是2,4-D用于禾谷类的田间,以杀除双子叶杂草。11、顶端优势现象中顶芽和侧芽的浓度大小在曲线图中的相对关系下图所示: 12、例题: 若曲线示植物的幼苗,其出现向光性时,且测得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大于m小于M。若曲线表示植物的茎,在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茎的背地性时,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小于m。若曲线表示植物的根,在植物水放置,表现出根的向地性时,且测得其根的远地侧长素浓度为m,则近地侧浓度范围应为:大于i。若曲线表示植物的芽,在顶端优势中,且测得顶芽生长素浓度为m,则侧芽的浓度范围为:大于i。 验证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方法1、遮盖类直立生长 向光生长2、暗箱类直立生长 向光(小孔)生长3、插入类向右侧生长 直立生长 向光生长 向光生长4、移植类直立生长 向左侧生长 中生长素的含量a=b+c,bc5、旋转类直立生长 向光生长 向小孔生长 茎向心生长,根离心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