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下)第六单元绿色的呼唤教案绿色的呼唤(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能专心聆听作品,较好的理解音乐中旋律的走向、节奏的变化以及速度、力度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在音乐中受到感动,能关注和参与环境保护活动。(二)有感情地、声音连贯统一地演唱歌曲,有一定的声音控制能力。(三)积极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内容演唱哦,林中那间小屋。欣赏一个真实的故事教学重点深入体验作品情感教学难点通过歌曲启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为美化地球而奉献自己的力量教学过程一、导入1、欣赏一段优美的风光音画录象。(要求学生在听优美旋律的同时仔细观看画面上的风景)2、提问:你喜欢这个地方吗?你看到了哪些风景?(蔚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茂密的森
2、林、巍峨的山峰)3 、 老师导语:同学们看的非常仔细,讲的很好,这里的环境非常的优美。我从大家的言语中感受到同学们非常渴求和向往这美好的地方。但是我们回到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的环境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无数人加入志愿者的行列,为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环境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绿色的呼唤,就是对生命的渴求。(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用歌声来赞美这些伟大而平凡的造绿、护绿者。二、演唱林中那间小屋1、聆听林中那间小屋。学生熟悉歌曲,思考两个问题:歌曲描写了什么内容?表达的怎样的情感?歌曲以优美的旋律,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叙述了两代人造绿护林的故事,歌颂了那些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护林工
3、人,他们平凡的工作、崇高的精神境界将被人们世代传扬。2、跟录音哼唱旋律 学生用肢体语言感受歌曲旋律如何?歌曲中抒发感情的地方在哪? 从旋律线上我们看出,歌曲分成了两部分,采用旋律上扬的方式推出高潮。在高潮部分抒发感情。3、学生跟钢琴学唱应该如何演唱出情感的变化?演唱歌曲第一乐段可用中弱的力度,第二乐段力度加强,表达激动的心情,其中也有起伏。最后的哼鸣轻声演唱,表现意犹未尽之感。4、学生有感情地演唱。5、 感受歌曲森林在感谢造绿者,我们该如何感谢?(把学生的想法串联成歌词,用自己的心声演唱歌曲)6、演唱学生创编的第三段歌词。三、欣赏一个真实的故事 衔接语:为了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很多人在默默
4、的奉献。除了我们用歌声赞美的护林工人,还有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而献身的女大学生徐秀娟。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思考两个问题;1你知道这里边的动人故事吗?2谈谈你听了这首歌的感受。(学生讨论并发言)四、爱的奉献 衔接语:故事非常的感人。我们也要学习她为了保护动物而奉献自己的精神今天我们用歌声赞美了林中的护绿者又感受了一个大学生的感人事迹。我想每位同学只要从自身做起,每个人奉献一份爱,那么这世界将更美好。让我们放飞歌声,将这美好的愿望撒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吧。(师生同唱爱的奉献)五、小结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将歌声和语言化为行动,共同努力吧! 绿色的呼唤
5、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学习和表现歌曲好大一棵树2、欣赏体验歌曲、乐曲的情感,乐意用语言作简单的评价,表述自己的感悟。3、用乐器演奏的方式表达对绿色的呼唤。教学难点:感受音乐带来的时代气息。教学重点:通过学唱和欣赏,展示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理想世界。教学过程:一、导入 人与自然的和谐主要是靠我们人类的经营与呵护。今天,先让我们听一听人与大树用通俗演唱进行的对话。二、新授歌曲1、听赏录音好大一棵树(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怀?)2、学唱歌曲3、解决歌曲的难点A 小附点的运用B 节奏的变化4、演唱歌曲 努力用刚柔结合、富有节奏感的声音演唱,防止喊唱。 三、欣赏1、少先队员植树歌 A 歌曲表达了怎样的精神? B 运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表达了怎样的情绪?2、森林狂想曲这是一首数码音乐作品,采用清新明快的民歌旋律为主题,加入森林中各种鸟鸣,构成一部有现代意味的森林狂想曲。四、竖笛演奏在森林和原野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各组派出代表吹奏竖笛五、总结美好的生活是大家所期盼的,如何使我们的生存环境变的更好,需要我们大家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