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1年湘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6715374 上传时间:2024-12-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湘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1年湘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1年湘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1年湘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1年湘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五年级下册科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一、自制电磁铁实验目的:学会制作电磁铁 实验器材:绝缘导线(约 1 米长)、淬过火的铁钉、开关、钢棒、木棒、铝棒等。实验内容及步骤:1、把一根约 1 米长的绝缘导线,紧密地绕在一枚铁钉上,至少绕 30 圈。2、将细导线与电池组成电路。3、用自制电磁铁接触回形针。4、将铁钉换成木棒、铝棒等再重复 2、3 步骤。实验现象:1、电磁铁通电后可以产生磁力,断电后,没有磁力。2、看到铁钉、钢棒制作的电磁铁可以吸起回形针、但钢棒断电后仍有一定的磁性。3、将铁钉换成木棒、铝棒不可以吸起回形针。实验结论:电磁铁的磁性的有无可以控制、电磁

2、铁的铁芯只能用普通铁钉。实验名称:实验二、电磁铁性质 实验目的:了解电磁铁的性质。实验器材:绝缘导线(约 1 米长)、淬过火的铁钉、开关、电池、导线、大头针等 实验内容及步骤:1、把一根约 1 米长的绝缘导线,紧密地绕在一枚铁钉上,至少绕 30 圈。2、将细导线与电池组成电路。3、接通电源,用铁钉的尖端接近大头针,观察有什么现象。4、切断电源又有什么现象?实验现象: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实验结论:电磁铁是一种将电能转化成磁能的装置。实验名称:实验三、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器材:绝缘导线(约 1 米长)、淬过火的铁钉、开关、电

3、池、导线、大头针(回形针)等 实验内容及步骤:1.先假设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有关,把有固定匝数的电磁铁的导线两端与一节电池的两级连接起来,去吸引大头针,记下大头针的数目,按此方法,分别记下使用两节电池,三节电池时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将细导线与电池组成电路。2.再假设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用三节电池的两级与缠绕一定匝数的电磁铁两端连接起来,用通上电的电磁铁吸引大头针,记下此时大头针的数目,按此方法,还是用三节电池依次增加线圈的匝数,用此时通上电的电磁铁吸引大头针,分别记下此时吸引大头针的数目。3.比较实验中所记录下的数字。实验现象:随着电池节数的逐渐增多,磁性也逐渐加强;随着线圈匝数的逐渐增

4、多,磁性也逐渐加强。实验结论:磁性大小与电池节数和线圈匝数有关,电池节数越多,磁性越强;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实验名称:实验四、电磁铁的磁极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器材:绝缘导线(约 1 米长)、淬过火的铁钉、开关、电池、导线、大头针(回形针)、小指南针(小磁针)等 实验内容及步骤:1、制作一个电磁铁。2 2 、接通电流,用钉尖和钉帽分别接近指南针的南极。3、将线圈两端导线连接电池的正负极交换一下,重复第 2 步。4、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再重复第 2 步。实验现象:1、小磁针的南极被电磁铁的顶尖吸住了。2、小磁针的南极被排斥了。实验结论:电磁铁也有南北极,电磁

5、铁的磁极是可以改变的,并与连接电池的正负极不同有关,也与线圈的缠绕方向有关。实验名称:实验五、探究太阳、影子与气温的关系实验目的:了解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与气温的变化。实验器材:粉笔、卷尺(米尺)、铅笔、绘图纸、直尺、厚纸板(或小木板)、竹杆(或小铁丝)等。实验内容及步骤:1、选择观察物要选择空旷地直立的物体影子做为观察的对象,旗杆、教学楼影长不容易测定,可选择排球架、单双杠等。如果没有可以用来观测的对象,亦可以在小木板上立一根小杆,再将其放在阳光下用来观察。(观察过程中形成影子的标志物不能移动)2、观测项目太阳的位置、高度,影子的方向与长短。3、观察间隔时间每隔一节课观察记录一次。项目 时间

6、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影长(厘米)气温()实验现象:影子长度会发生变化,温度也会发生变。实验结论:阳光下影子的长度的变化与温度的变化与时间有关。中午最长,温度最高。实验名称:实验六、探究四季形成的原因实验目的:模拟实验来研究四季形成的原因 实验器材:小地球仪、手电筒、小组实验用的地球公转轨迹图(标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点)等。实验内容及步骤:探究一:地轴不倾斜,地面上接受太阳照射的情况:1、用手电筒的光束模拟太阳光直接射在地球仪上。2、让“地球”的公转从“春分”开始,依次通过“夏至、秋分、冬至”各点。3、通过上述 4 点时手电筒光的直射点会

7、发生改变吗? 探究二:地轴倾斜(方向不变),地面上接受太阳照射的情况:重复探究一实验步骤(1、2、3)实验现象:地轴不倾斜,通过“夏至、秋分、冬至”各点。手电筒光的直射点不会发生改变。地轴倾斜则会发生改变。实验结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始终倾斜保持不变形成了四季的变化。实验名称:实验七、认识使用显微镜实验目的:认识并学会使用显微镜 实验器材:显微镜、洋葱表皮装片等 实验内容及步骤:1、取镜和安放、认识显微镜的结构组成。2、对光 3、调节(将洋葱表皮装片放到载物台上并进行调节)4、观察与记录(尝试用左眼对准镜内观察,右眼看桌面的记录本,并做好记录。)5 5、放回显微镜、整理实验桌。实验现象:可以

8、看到肉眼看不到的细胞。实验结论:认识、学会使用显微镜,并看到了肉眼看不到的洋葱细胞结构。实验名称:实验八、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实验目的: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实验器材:显微镜;记录纸;各种贴好标签的切片等。实验内容及步骤:1、组长检查显微镜的安放,完成对光、上片、调焦活动。2、再次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3、组长领取且他细胞切片,组织观察。4、展示观察结果,共享成果。实验现象:洋葱的细胞呈条形状,其他各种细胞各不相同。实验结论:生物都是 细胞组成的,不仅形态多种多样,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互相依靠,共同协作,完成了生命体的各种功能。文章结构紧凑,有序!四年级科学分组实验资料目录:1、观察种子的

9、结构2、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3、观察花蕾4、观察花的结构5、用轮子模仿物体的运动方式6、认识弹力7、测力计的使用8、感受重力9、重力的大小10、认识摩擦力11、找回溶解在水里的盐实验一、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准备:大豆种子 实验过程:1、观察大豆种子之前,向学生讲解正确的解剖、观察方法。2、组织观察并填写记录表:让学生猜想种子内部的每一部分将来能发育成植物的哪一部分。3、观察种子记录表:(用画图的方法描述自己的发现) 观察发现(图)猜想将来它能长成植物的哪一部分经过观察发现它原来是植物的哪一部分4、描述自己的发现,说出自己的猜想。5、观察其它植物的种子。 其他种子里面有相同的结构吗?学生分组观察胚比

10、较大的种子(绿豆、蚕豆)总结:种子的共同特征,即种子里面都有胚。(胚能生长发育成一株植物)。实验二、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过程:1、组织学生观察图片,分析每一个培养皿中的种子分别具有什么条件?猜想哪个培养皿中的种子能够萌发?2、和学生共同分析在不同环境下的种子:一号种子暴露在空气中但是没有水;二号种子浸在水中但是隔绝了空气;三号、四号种子放置在湿润的环境中而且都能接触到新鲜的空气,但是三号放置在常温下,四号放置在寒冷的温度下。四种不同的环境暗含两组对比试验:第一组对比实验是在相同的室温条件下,比较只有空气、只有水、又有空气又有水三种环境哪种环境适合种子萌发;第二组对比实验在同时具备空气和水的条

11、件下,比较温度对种子萌发条件的影响。最后通过对比实验发现:种子萌发需要温度、空气、水三个基本条件。3、布置学生课下验证,并记录实验结果。组织学生总结种子萌发条件:萌发需要温度、空气、水三个基本条件。实验三、观察花蕾实验准备:开花植物的花蕾(或实物、图片) 实验过程:1、观察花蕾的外形特征调动学生已有的观察经验,看一看、摸一摸并且指导学生使用放大镜来观察花蕾。教师要提示学生可以利用照片、图画、文字等形式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在交流观察结果的时候,学生认识到:不同植物的花蕾颜色、大小、形状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他们都有花柄、萼片两部分。在观察花蕾外形特征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活动前教师提前考察适合学生观

12、察的场地,注意观察地点是否安全,思考怎样合理安排才能够便于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清楚地观察花蕾。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爱护环境的教育,教育学生不要随意采摘花蕾。对于采用照片记录观察结果的学生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于自己的重要发现照特写,避免在观察过程中不加思考的对花蕾的外形进行简单复制。2、鼓励学生继续留心观察花蕾的变化过程。实验四、观察花的结构实验准备:身边常见开花植物的花朵、放大镜、镊子、白纸等。 实验过程:1、教师指导。学生观看CD,学习解剖方法教师强调解剖时要用镊子尖夹住每一部分的根部,用力拔下,避免学生破坏花的每一部分的完整性。2、学生解剖花,观察记录。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解剖方法的指导,还要提

13、示学生边观察边记录。3、交流总结。在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花有哪些相同的结构,每一部分有哪些共同的特点。4、后继激趣。“花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部分会发生哪些变化?”“植物开花就一定能结果吗?”组织学生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激发学生之间的认知矛盾,从而激励学生继续观察花的变化的兴趣。实验五、用轮子模仿物体的运动方式实验准备:轮子、纸等。 实验过程:1、学生两人一组进行,一个用轮子模仿上面物体的运动,另一个在纸上可以用文字或图画来记录轮子的运动路线。当学生小组合作模仿物体的运动方式时,教师适时指导。2、学生汇报探究结果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小组的探究结果,请学生上台用悠

14、悠球模拟物体的运动,然后给物体的运动方式起名,也可以用笔画出物体的运动方式。教总结归纳: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平动和转动两种。摆动属于振动,振动又属于平动这是因为摆动和振动都是物体在来回或上下移动,因此可以看作平动。实验六、认识弹力实验准备:弹簧、橡皮筋等。 实验过程:1、教师强调活动体验的重点是:观察它们有什么变化,你用力的同时有什么感受、反推力的方向是怎样的。2、学生玩弹簧和橡皮筋,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3、组织学生开展交流活动,运用上一课的知识描述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谁施力了?方向是怎样的?谁产生了反作用力?方向又是怎样的?结果怎样?通过描述它们的变化并且画出反推力(弹力)的方向,帮助学生

15、形成或完善弹力的概念。实验七、测力计的使用实验准备:弹簧测力计等。 实验过程:1、教方法 教师可以手持弹簧测力计一边演示一边讲解。 使用弹簧测力计应注意以下几点:、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所测量的力不要超过它的量程。、测力前应竖直提起测力计观察它的指针是否指向零刻度线,若指针没归零,则应通过调节使指针归零。在测力过程中,要注意轻拉轻放,以免用力过大使指针与面板下端导板相撞而移位,并使弹簧测力计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防止由于弹簧与外壳摩擦而影响测量的精度。待指针停稳后,眼睛平视指针读数,要尽量减小读数误差。1、练习测量并记录数据先让学生练习调零,再要求他们将测力计挂在支架上,然后在下面的挂钩

16、上先挂1个钩码,全组成员练习读数。1个50克的钩码挂上去以后怎么读数,是用gf(克力非国际单位制,是工程单位制)还是N表示(牛顿国际单位制),教师应适时补充说明:用N表示, 1个50克的钩码重量是0、49牛顿,用学生的话说,就是钩码对测力计的拉力是0、49牛顿。学生再次练习之前,教师应当再次提醒他们:如果测力计的量程为2、5牛顿,每个钩码重0、49牛顿,那么测量时最多只能挂5个钩码。同时要求他们认真读数并做好记录。2、整理数据制成统计图并进行分析发现弹簧伸长的规律: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就伸得越长并且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实验八、感受重力实验准备:牛顿研究苹果落地的场景图,儿童提水

17、、抛石子等关于重力现象的动画课件或图片等。 实验过程:1、学生体验:提水、抛石子等教师应及时从中梳理出“向下”这个词来,帮助学生从众多现象中找到“下落”的规律并形成对重力方向的猜想。2、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用带重物的细线固定在支架上,固定支架观察它们受到重力后朝哪个方向。数次调整支架的倾斜角度,再观察重物朝向哪个方向。 得出结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3、学习重力产生的原因首先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想,如果学生当中有说出“地球引力”的,教师可提供一些材料让学生进行验证性实验。例如,在前面做实验用过的支架上改吊一些别的物体,并再次倾斜支架,继续观察重物朝哪个方向;或者就用细线拴一石块,摇晃石块

18、并观察石块静止后朝哪个方向。但是,尽管这些实验可以间接证明地球引力的存在,学生依然不能由此得出肯定的结论。这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资料查询和阅读“指南车信箱”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实验九、重力的大小实验准备:支架、细线、钩码、圆筒式弹簧测力计等。 实验过程:1、明确研究主题身边常见的不同物体的重力有多大呢?2、接着,指导学生针对准备好了的材料(钩码、玩具小车、钢笔、苹果等小物体)分组制定研究计划。应要求小组活动人人参与、个个动笔或动手。教师应及时掌握情况并给予必要的技能指导,包括计划内容是否齐全、记录表栏目是否科学、统计图是否标好了刻度、材料是否便于测量等。注意:如果被测物体超出了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19、,必须调换。3、学生动手测量:测量时,要提醒学生正确使用测力计,可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要分工合作,要如实记录等。4、制成统计图5、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以苹果为例,可以一边出示苹果一边说它重力的大小,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苹果的重力大小一般在多大范围内(通过多次进行这样的测量练习,可以增强学生的估测能力),然后师生一起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的汇总。实验十、认识摩擦力实验准备:围棋子,毛巾等。 实验过程:1、介绍材料2、宣布比赛规则 需要注意的事项有:要求棋子必须停留在分值区内,尽量停在高分区。 既然是推棋,棋子就只能要求是滑动而不是滚动,所以棋子底面应是平的那面,圆弧形的那面则要朝上摆放

20、。每人有三次机会,将所得分记入P68页的表格中3、进行第一轮游戏,初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将第一轮游戏中存在的问题集中予以指正,然后让学生带着“怎样控制好棋子”的问题进行第二轮游戏。5、交流总结实验十一、找回溶解在水里的盐实验准备:蒸发皿、三脚架、酒精灯、烧杯、食盐溶液、火柴、蜡(碎蜡)、坩埚钳等。 实验过程:1、交待注意事项师:实验当中,一定要操作规范,注意安全,请看“注意事项”。(灯片2:不触摸正在加热和加热后没有冷却的器材;正确使用酒精灯,盐水快干时要移开酒精灯,熄灭火焰;)师:明白了吗?请将盐水倒出来,开始加热吧。2、学生提取食盐3、填完变化过程示意图并确认食盐变回来了师:现在所有的盐又都变回来了,是吗?(板书:)再说说,刚才是用的什么方法呀?(板书:将水蒸发)但是,老师有疑问了,怎么证明这些白色粉末就是先前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呢?它是不是在烧的时候产生的新物质呀?4、总结归纳:这样既能变过去又能变回来的过程,我们把它叫做可逆的变化过程梦想在这里会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