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体现在音乐教学中的人文教育.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715174 上传时间:2024-12-2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现在音乐教学中的人文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体现在音乐教学中的人文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现在音乐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一、案例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现代音乐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在课堂中进行人文精神的灌输,人文精神是一种人们自我关注人生价值和追求人生真谛的态度,关怀人的自由与平等,以及关怀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等。而音乐课程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人文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使音乐学习更加活泼多样,更加紧密联系人们的生活、情感和文化。 《摇篮曲》是教学难度很高的一个内容,既有乐理知识上的难点(弱起小节和附点音符)又存在两声部合唱教学的难点。参与此次教学活动的学生和我相处了两年,视唱、声乐、口琴吹奏等音乐技能方面已经得到了比较规范的训练。教学设计将紧紧围绕着《摇篮曲》的音乐内涵,体现这种音乐的人文精神,让学生通过合唱与表演勃拉姆斯《摇篮曲》、创编“摇篮曲”以及欣赏不同风格和表现形式的《摇篮曲》等活动感受此类音乐“爱”的主题。 二、案例实施过程: 首先,学生在轻快的圣诞音乐中一起跳舞,形成团结友爱、温暖活泼的学习氛围,这首3/4拍乐曲《We wish you merry Christmas》是我特意选择的含有“弱起小节”的音乐,也为了让孩子们在跳舞的同时能够比较容易地找准乐曲的节拍。我问道:“我们跳舞的音乐是什么节奏的?节奏有什么特点?”学生立刻能准确的回答,于是顺利地进行到下一步的合唱教学。小学音乐课程要淡化的是知识和技能的概念性操作,而不能淡化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 学生在较熟练地哼唱旋律和轻唱歌词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课件适时的进行对音乐家的介绍,包括图像和文字:勃拉姆斯(德国)为祝贺好朋友歌唱家法柏夫人孩子的出生,创作了这首亲切而真挚的摇篮曲。其它著名代表作:《匈牙利舞曲第五号》、《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等等。在教学中比较注重的“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音乐知识水平,并且时时渗透人文精神。 问:“勃拉姆斯还有哪些好听的音乐作品?” 学生张艺炜:“我听过勃拉姆斯写的交响乐。”这是一些课外学习乐器或者艺术修养较高学生的普遍反应。 学生戚若愚:“老师,我现在不是很清楚,回家上网查一下再告诉你好吗?”这代表了大多数的学生想法。我喜欢这种民主教育的氛围,也希望学生有不断自我完善的愿望和可能。 看到孩子们兴高采烈的样子,我问道:“勃拉姆斯怎么会想到创作呢?” 学生封越说:“勃拉姆斯创作这首《摇篮曲》是要送给他的好朋友法柏夫人,因为法柏夫人生了可爱的小宝宝。” 我表扬他:“封越能对先前音乐家的介绍记忆犹新,非常好。” 然后我又带着满脸羡慕的表情说:“法柏夫人真是太幸运了,有音乐家朋友送她那么特别的音乐礼物。如果刘老师也能够那么幸福就好啦。” 学生洪宇诚天真地安慰我说:“老师,你也会收到这样的礼物呀。”学生们马上纷纷附和着。 我很高兴的说:“哦?好啊,那就请你们送我音乐礼物好吗? 孩子们高兴地跳了起来:“好啊,好啊!” 我希望让学生在广阔的音乐田园中享受创作的快乐,为他们提供更多发现机会和成功的喜悦。因为音乐是人们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表现,任何音乐表现形式都包含着特定的情感和思想,学生学习用音乐的方式表达和交流,从而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能力,最终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在我很高兴地逐一收下了孩子们特殊的“音乐礼物”之后,作为回赠要请学生收下我送出的音乐礼物。这个细节的设计是希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感恩和回报。这份音乐礼物就是拓展欣赏三首不同风格和表现形式的摇篮曲。1)中国东北《摇篮曲》,表现形式是女声独唱(声乐)。 2)舒伯特《摇篮曲》,表现形式是童声合唱 。3)蒙古族《摇篮曲》是马头琴演奏的器乐曲。我要借此机会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学习尊重多元音乐文化。因为音乐记录再现了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音乐和文化的连接,可以更深刻的了解文化背景,而音乐教学正是可以通过观看或聆听中外音乐作品,了解不同民族、不同风格音乐的特点,学习尊重各地不同的文化。同时我在设计好的课件中插入从胚胎、婴儿、幼儿到成长的一系列图片,让学生在爱的主题中了解生命的起源,感受父母和长辈的爱。 在音乐欣赏之后,我问道:“我们听了些怎样的乐曲?” 学生回答:“这些乐曲的速度都比较舒缓”;“这些乐曲都是很优美很抒情的”;“这些乐曲都是摇篮曲”等。 我问道:“这些摇篮曲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的回答是:“前面两首是唱歌的,最后一首是马头琴拉出来的”;“我听到有中国的摇篮曲还有国外的摇篮曲。” 这时有学生马上补充道:“中国的那首歌是女声独唱,国外的摇篮曲是小朋友的声音在合唱(童声合唱)。” 学生的答案准确率极高,说明对乐曲体裁和表现形式的把握很好,这是他们认真的聆听的结果,也得益于平时不断的欣赏积累。 在赞扬之后我又问道:这三首《摇篮曲》的地域风格和表现形式有所不同,那是否有共同点呢? 学生的回答是:“它们都是摇篮曲。” “这些摇篮曲都很好听。”“这些乐曲都比较慢,感觉很温馨。” “这些摇篮曲都具有速度舒缓和情绪优美的特点。” 从这些回答中不难看出,学生的基本感知能力大致平衡,但对音乐的感悟、理解以及表达能力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随后我问道:“在我们欣赏好听的摇篮曲时,同学们有什么感想?” 这时候学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的回答:“我觉得生命真是很奇妙的事情,从那么一点点(手势)到长大成人,真奇妙啊!” “我感到母爱的伟大。” “没有爸爸妈妈的爱,我们无法成长。”在学生的回答中我被感动了,他们是多么的懂事啊!孩子从降生直到长大都是在父母师长的呵护下。人们只有学会在生活中处处感受爱和付出爱才会明白生命的奇妙和可贵,才会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也会更真诚的面对周围的朋友与亲人。 三、案例反思: 音乐教学是一个流动的充满生机与新意的过程,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时时蕴含着“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才能体现整个教育的人性化、人格化和个性化。只有通过音乐教学过程,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生活等方面培养审美和创新的能力,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熟悉热爱生活,珍视生命。 本课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对唱、演和聆听,通过音乐的桥梁来感悟生命的奇妙和可贵,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师长的爱。这体现了音乐教学中的人文取向,能够表达一种对生命起源的探究心理和对生命的热爱,而这一切都紧紧围绕着“音乐”这一主线。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音乐艺术是直接诉诸于人的情感的,健康的音乐艺术在陶冶人的精神情操,提高人的道德修养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