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五下 第七单元 26灰椋鸟 如师附小 周小艳 编制
第二课时:灰椋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四、五自然段。
2.领会欣赏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感情。
学生活动单
教师导学案
【活动方案】
【学习目标】:
⑴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四、五自然段。
⑵领会欣赏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感情。
【活动方案】:
活动一:观看归林场景
1.品读第四自然段
(1)朗读思考:灰椋鸟归林时的情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抓住重点词语静心品读,适当批注。
2.小组合作
(1)在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选择喜欢的句子动情地读一读。
(2)小组准备展示朗读。
3. 汇报交流。
活动二:欣赏联欢晚会
1.默读第五自然段,思考:
(1)在鸟儿的联欢会上,你欣赏到几个节目?给它们取个好听的名字。
(2)读一读,圈一圈,想象画面,体会作者表达的精妙之处。
2.小组讨论,并确定汇报内容和方式。
3.全班交流。
活动三:留住美好画面
1.练习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中你喜欢的句段,进一步感受作者的喜爱之情。
2.挑战自我,配乐解说。
【检测反馈】:创作诗句,表达真情
一. 整体感知,情感铺垫。
谁能对照图片先说说灰椋鸟是什么样子的?作者一开始也认为的确没什么好看的,可后来作者对灰椋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二. 品读文本,体会情感。
过渡:(略)
活动一:观看归林场景
预设如下交流点:
【预设展示一: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投入”表现了灰椋鸟归林的急切心情。
▲“排空而至”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或哪些词?
▲ “整群整群”、“列队飞行”等体会鸟儿的灵性,有纪律。
▲学生扣住重点词语交流。
相机点拨: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指导朗读:
观看归林录像,虽然画面不够清晰,但我们已经能够感受到那壮观与气势磅礴!齐读。
【预设展示二: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会合。】
▲ 读了这段文字,你感受到的还仅仅是壮观吗?
▲想象说话:体会鸟儿之间的友情、亲情。
▲指导朗读。
活动二:欣赏联欢晚会
预设如下交流点:
【节目一: 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与原先“灰椋鸟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比较。指导朗读。
【节目二: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1.听一听这声音,边听边想像,这轰然作响的声音还似 ,如 。
2.指导朗读。
活动三:留住美好画面
1.练习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中你喜欢的句段,进一步感受作者的喜爱之情。
2.挑战自我,配乐解说。
三、主题升华,课外延伸。
1.出示第6自然段。
自读,从第6自然段中,你感受到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比较:【(1)我们选好观察位置,便在那儿等候灰椋鸟归来。
(2)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2.边叙述边板书:同学们,人造了林场,为鸟儿提供了生活的家园,因为有了鸟儿,才使林场更加的繁茂,也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的美好。
3.播放视频,教师配上画外音。 回归作者徐秀娟,出示生前日记,学生谈谈感想。
齐读: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