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登岳阳楼》.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713686 上传时间:2024-12-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岳阳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登岳阳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本文档共2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一、诗人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 “杜老”、“杜少陵”等。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一生创作的历程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读书壮游时期——这个时期的创作,表现了他青年时期的气概和抱负。《望岳》一诗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困居长安十年时期——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兵车行》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战乱流离时期——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在沦陷区,山河破碎之感甚深。灾难的时代,震撼着诗人的心灵,使他写出了《春望》《月夜》和“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诗篇,并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漂泊西南时期——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往投。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筹划途经楚湘大地,北回洛阳。但万没想到,贫病交加的诗人在公元770年冬天,病死在湘江的一条小船上,诗人“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美愿,只能成为留在诗中的畅想。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写尽诗人辗转飘零的一生, 沉郁顿挫。代表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等。(公元763年正月,史朝义自缢,他的部将李怀仙斩其首来献,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一首七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二、创作背景 杜甫创作的五言律诗《登岳阳楼》被誉为“登楼第一诗”。 公元768年,杜甫告别夔州,沿长江东下,到湖北湖南 这首诗是大历三年(768)冬,诗人自湖北公安到达湖南岳阳后写的。岳阳楼,即岳阳城门西楼。 诗篇表现了杜甫得偿多年夙愿,即登楼赏美景,同时仍牵挂着国家的百感交集之情,表达了报国无门的哀伤。 很早听过闻名遐迩的洞庭湖, 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 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 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 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