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发展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并不断发展的一门学科。它的理论发展和应用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高新技术的发展水平,并是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进程中,计算机网络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计算机网络以及 Internet是当代发展最快的信息技术之一,是新世纪人才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它是通信工程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的核心课程之一。二、课程目标知道计算机网络这门学科的性质、重要性和该学科与计算机科学中的其它学科的关系,知道这门课在整个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地位,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研究所用的方法和手段,知道计算机网络安全
2、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知道计算机网络各种接入技术,知道计算机网络的各种应用,知道信息保护方法和手段及网络攻击的手段和方法,知道学科进展及未来方向。理解这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重点理解网络的分层原理和分层策略。理解网络体系中各层的功能及实现这些功能所用的原理、方法、手段和策略。初步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计算机网络中ISO/OSI的七层模型和TCP/IP的四层模型,初步掌握各层的基本功能和实现方法。初步掌握模型中的基本网络协议和网络应用层中的常用协议,初步掌握计算机网络接入技术,初步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学会运用一些知识去理解现代计算机网络,使用计算机网络必须要做
3、的安全防范措施以及计算机网络实现和现代网络应用的关系。培养出学生发现计算机网络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养成学生以计算机网络原理为基础的对现代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进行理解和分析的意识,并为日后学习有关计算机网络的其它学科、开发计算机网络应用和研究计算机网络打下坚实的基础。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中知识点的认知。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方法、手段及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网络功能的实现过程、特征、采用实现方法的原因以及实现的效
4、果和缺点、所用实现方法和手段与计算机网络其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原理、说明解释计算机网络中事件和现象,实现计算机网络中同类功能。学会是指能运用所掌握的计算机网络的知识,独立地完成某些网络功能的实现和计算机网络应用功能的实现。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本标准中打“*”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表教学内容知道理解掌握学会1 概述1.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1.2 因特网概述1.3 因特网的组成1.4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1.5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1.6 计算机网络的
5、性能1.7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2 物理层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2.4 信道复用技术2.5 数字传输系统2.6 宽带接入技术3 数据链路层3.1 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3.2 点对点协议PPP3.3 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3.4 使用广播信道的以太网3.5 扩展的以太网3.6 高速以太网3.7 其他类型的高速局域网或接口4 网络层4.1 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4.2 网际协议IP4.3 划分子网和构造超网4.4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4.5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4.6 IP多播4.7 虚拟专用网VPN和网络地址转换NAT5 运输层5.1
6、 运输层协议概述5.2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5.3 传输控制协议TCP概述5.4 可靠传输的工作原理5.5 TCP报文段的首部格式5.6 TCP可靠传输的实现5.7 TCP的流量控制5.8 TCP的拥塞控制5.9 TCP的运输连接管理6 应用层6.1 域名系统DNS6.2 文件传送协议6.3 远程终端协议TELNET6.4 万维网WWW6.5 电子邮件6.6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6.7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6.8 应用进程跨越网络的通信7 网络安全7.1 网络安全问题概述7.2 两类密码体制7.3 数字签名7.4 鉴别7.5 密钥分配7.6 因特网使用的安全协议7.7 链路加密与端到端加
7、密7.8 防火墙8 因特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8.1概述8.2流式存储音频/视频8.3 交互式音频/视频8.3.5 H.3238.3.6 会话发起协议SIP8.4 改进“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服务9 无线网络9.1 无线局域网WLAN9.2 无线个人区域网WPAN9.3 无线城域网WMAN 10 下一代因特网10.1下一代网际协议IPv6 (IPng)10.2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10.3 P2P文件共享四、课程实施(一)课时安排与教学建议计算机网络课是通信工程专业的核心主干课,属必修类课。正常情况下,每周安排4课时,共72课时。本课程属于理论型的课程所以以讲授为主。具体课时安排如下:课时安排及教学
8、方法表教学内容课时建议教与学的方法建议72课时1 概述1.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1.2 因特网概述1.3 因特网的组成1.4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1.5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1.6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1.7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4课时讲述2 物理层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2.4 信道复用技术2.5 数字传输系统2.6 宽带接入技术8课时讲述3 数据链路层3.1 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3.2 点对点协议PPP3.3 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3.4 使用广播信道的以太网3.5 扩展的以太网3.6 高速以太网3.7 其他类型的高速局域网或
9、接口8课时讲述、演示4 网络层4.1 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4.2 网际协议IP4.3 划分子网和构造超网4.4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4.5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4.6 IP多播4.7 虚拟专用网VPN和网络地址转换NAT12课时讲述、演示5 运输层5.1 运输层协议概述5.2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5.3 传输控制协议TCP概述5.4 可靠传输的工作原理5.5 TCP报文段的首部格式5.6 TCP可靠传输的实现5.7 TCP的流量控制5.8 TCP的拥塞控制5.9 TCP的运输连接管理12课时讲述、演示6 应用层6.1 域名系统DNS6.2 文件传送协议6.3 远程终端协议TELNET6.4
10、万维网WWW6.5 电子邮件6.6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6.7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6.8 应用进程跨越网络的通信8课时讲述、演示7 网络安全7.1 网络安全问题概述7.2 两类密码体制7.3 数字签名7.4 鉴别7.5 密钥分配7.6 因特网使用的安全协议7.7 链路加密与端到端加密7.8 防火墙4课时讲述、演示8 因特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8.1概述8.2流式存储音频/视频8.3 交互式音频/视频8.3.5 H.3238.3.6 会话发起协议SIP8.4 改进“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服务4课时讲述、演示9 无线网络9.1 无线局域网WLAN9.2 无线个人区域网WPAN9.3 无线城域网W
11、MAN6课时讲述10 下一代因特网10.1下一代网际协议IPv6 (IPng)10.2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10.3 P2P文件共享6课时讲述(二)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要求1 以分班讲授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班级可以是小班也可以是大班。有条件的话可采用多媒体课室进行演示,或加上两个安装网络的实验。2 因为本课程基本上是纯理论课,比较抽象,要充分注意讲授过程中的条理性和表述方法,多用实例,使学生对抽象的概念容易理解。所用的实例应为学生熟识的。讲授过程中应抓住本课程的核心内容进行组织,使学生能有效地掌握课程核心内容。3 授课的进度要根据学生掌握程度和效果进行适当调整,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4 要
12、充分调动和利用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网络的积极性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求学生多思考,多阅读参考书,多做习题。5 教学实施以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对于计算机网络理论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必要时可对教学标准的内容作适当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课程的内容不陈旧和不落后于形势。五、教材选用计算机网络的相关教材非常多,因出版的时间不同内容上会有很大的差异,各高校在同一段时间出版的教材,由于侧重点不同,内容也会有较大的不同,所以选用教材应以教学标准为依据,选用一本作为基本的课本,另选用一至两本作为参考书,下面是推荐的教材和参考书目: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谢希仁 电子工业出版社计算机网络 肖
13、德宝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计算机网络 熊桂喜 译 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四版也可以根据本课程的教学标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最新情况自行编写。六、课程评价1本门学科的评价依据是本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2考试时间:120分钟。3考试方式、分制与分数解释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以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满分为100分。有可能的话,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函授和其它非正规教学形式的班可以采用开卷和闭卷结合的方式进行,如开卷部分50分,闭卷部分50分。4题型比例单选题10%;填空题25%;判断题10%;名词解释20%;计算题10%;论述题25%。5样题与目标定位示例A单选题:(着重考
14、查学生对知识的识别程度)例:IP地址由( )组成。a四个十进制数 b四位十进制数 c四个字节的二进制数 d四位二进制数 B填空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例:路径选择算法有 和 两大类。C判断说明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例:TCP/IP协议就是由TCP和IP两条具体的协议组成。( )D名词解释:(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例:信道带宽协议E计算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学会程度)例:已知一种以太网,使用CSMA/CD介质访问技术,并知信号在同轴线上传的速度为1/10光速,不考虑现有标准,规定该以太网的最长距离为1500m,帧长度为2500位,问这以太网可以使用的数据传输速率上限是多少兆位/s? F论述题 :(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与学会程度)例:简述动态路径选择算法的基本过程。 制定该课程标准小组成员: 审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