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活动课------《寻访“丝绸之路”》
【案例背景:】
历史课程的内容特点是时间跨度大——上下几千年;空间范围大——纵横几万里;内容繁多——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等。传统的教学媒体 一支笔、一本书、一张地图,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单线传递信息,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形成了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学生学习的刺激与反应因教师的作用而作用,学生不可能也不会有学习主体地位。
活动课是课程结构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学校教育过程占有重要地位。如今全国的课程教材改革也设有活动课。之所以如此,这是由活动课的作用所决定的。在教育全面转轨的新形势下,活动课的优势更为突出。它可以不受教材、课标、班级的限制,让学生在活动中,引起兴趣施展才能,得到启示和感染,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从教学心理学看,活动课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习学科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从学生知识结构和技能看,活动课能扩大学生知识面,吸取更多信息,培养学科兴趣,获得一定的学科技能。
【案例过程:】
活动课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不受教本、课标的束缚,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取得丰富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活动课中又使学生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了解各种事物,获得很多课堂上得不到的信息,并运用众多信息进行创造性活动。按照课程改革方案及历史学科的特点,历史活动课可以分为五大系列——阅读系列、说写系列、艺术系列、技能系列、社会系列。下面我就一个系列举例——社会系列:
它可以使历史知识形象化、感性化,并能把学到的历史知识和社会实践应用结合,开阔学生视野,了解社会,培养学生各种优秀品德。历史社会活动有参观博物馆、考察史迹、访问各时期规模人物、历史旅游活动等。
七年级上册《寻访“丝绸之路”》是一节活动课,可以设计为历史旅游活动课课本活动建议是:①假设一个情景:一队商人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将丝绸等货物运送到西方,回来后向人们讲述旅途上的经历和见闻等,同学分组、分段负责。②各组分头准备,对照丝绸之路示意图,在最新的中国地图或世界地图上寻找丝绸之路的途径路线。③按照丝绸路进行路线,并结合教材中提供的五幅照片,各组分段讲述途经地区的主要山脉、河流、沙漠和湖泊,当地的自然环境、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和土特产等,体会先民的探险精神和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
我将本课的活动设计如下:①同学自愿分组,以旅游公司的名义,安排一次“丝绸之路五日游”的旅游项目。②组员按公司的形式分工,如,历史顾问、策划人、导游等,并给本公司起一个吸引人的名字。③确定人员的职责,历史顾问要审核材料的真实性,策划人不仅要写出诱人的广告词,还要有诱人的旅游方案。要象一个真正的旅游公司,安排出游客的住、吃、行、玩等,导游要很好地介绍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沿丝绸之路相应地域的自然环境、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和土特产等。④展示策划要求:首先介绍丝绸之路的历史由来;其次,介绍沿丝绸之路的某一城市或某一民族的自然环境、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和土特产等。⑤汇报形式不限,做幻灯片、小报、短剧等都可以。⑥最后以根据同学的综合判断,虚拟报名参加旅行社的人数,评出最佳旅游公司、最佳旅游路线、最佳导游等。
具体要求附表如下:
角色
职责
要求
评价
历史顾问
审核材料
确保材料的真实性
根据虚拟报名参加旅行社的人数,评出最佳旅游公司、最佳旅游路线、最佳导游
策 划 人
写广告词、搜集材料、制作幻灯片、确定旅游方案和汇报形式
有创新、接近现实生活
导 游
介绍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沿丝绸之路相应地域的自然环境、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和土特产等
语言优美、自然,不能照着材料念
游客(同学)
确定参加哪家旅游公司
认真听,踊跃报名
【案例评价:】
生的参与情况和实际效果来看,同学们很主动、很投入,绝大部分同学都有参加旅行社旅游的生活体验和需求,所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联系学生已有的社会实践生活经验,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历史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融入历史,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分工、合作到位,避免流于形式,学生个性和学习的主体性更能够得到充分地尊重、发挥和体现,从而更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案例反思:】
时代发展的新课程教材改革方案正由点到面地推开,历史活动课的开设与实施已势在必行,它可分个别的、小组的和群众性的三种组织形式进行,这三种形式可以分开,也可以交叉进行。活动课课型灵活多样,但要从新、活、实三个字入手,不要老面孔,老一套,新角度,要新形式,这是“新”字;活动不要散散慢慢,死气沉沉,要生动活泼,灵活多样,这是“活”字;要扎扎实实,实实在在的效果,不搞一哄而起,热热闹闹走过场,这是“实”字。
当今的教育改革是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的一种教育探索,作为教改三大板快的活动课也是探索内容之一,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并负有责任感,对历史活动课要怀着热情投身进去,更好地发挥其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等独特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