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甲骨文】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其主要特点:
(1)在字的构造方面,有些象形字只注重突出实物的特征,而笔画多少、正反向背却不统一。
(2)甲骨文的一些会意字,只要求偏旁会合起来含义明确,而不要求固定。因此甲骨文中的异体字非常多,有的一个字可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写法。
(3)甲骨文的形体,往往是以所表示实物的繁简决定大小,有的一个字可以占上几个字的位置,也可有长、有短。
(4)因为字是用刀刻在较硬的兽骨上,所以笔画较细,方笔居多。
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所以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甚至有的纤细如发,笔画的连接处又有剥落,浑厚粗重。结构上,长短大小均无一定,或是疏疏落落,参差错综;或是密密层层十分严整庄重,故能显出古朴多姿的无限情趣。
甲骨文,结体上虽然大小不一,错综变化,但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所以有人认为,中国的书法,严格讲是由甲骨文开始,因为甲骨文已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金文】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十分发达。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
【小篆】 也叫“秦篆”。秦朝李斯受命统一文字,这种文字就是小篆。通行于秦代。形体偏长,匀圆齐整,由大篆衍变而成。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称:“秦始皇帝初兼天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今存《琅琊台刻石》、 《泰山刻石》残石(如下图),即小篆代表作。
秦权上刻制的小篆,据说是李斯书写的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康熙字典上对所有的字还注有小篆写法。
【大篆】 大篆的真迹,一般认为是“石鼓文”。唐初在天兴县陈仓(今陕西宝鸣)南之畴原出土的径约三尺,上小下大,顶圆底平象馒头似的十个像鼓一样的石敦子。上面刻下的是秦献公十一年作的十首四言诗,是我国最早的刻石文字,经过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原刻的700多字,现存300多字。这十个石敦现存故宫。因内容记载畋猎之事,命名为“猎碣或雍邑刻石”,唐诗人韦应物认为石的形状象鼓,改名“石鼓文”,现作为大篆的代表。
石鼓文具有遒劲凝重的风格。字体结构整齐,笔画匀圆,并有横竖行笔,形体趋于方正。大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保留西周后期文字的风格,只是略有改变,笔画更加工整匀称而已。笔势圆整。线条比金文均匀,线条化达到完成的程度,无明显的粗细不均的现象。形体结构比金文工整,开始摆脱象形的拘束,打下了方块汉字的基础。同一器物上几乎没有异体字。字体繁复,偏旁常有重叠,书写不便。
【缪篆】 摹刻印章的一种篆书。缪是绸缪之意,因其文屈曲缠绕,故名。古玺朴实,秦印挺秀,至汉代,变更篆法,印文介于篆隶之间。用缪篆刻印,平方正直,古朴深厚,更具艺术性。
新莽六书之一。实际上就是摹印,是用在秦汉印章上的文字。有时也用于别处,如“蔡公子戈”上就有。缪,绞绕之意。秦汉印章文字确有这种写法,如“成霸私印”、“长寿印”就是很好的例子。但秦汉之际的印章并非专用这种书法,所以,缪篆虽属摹印,却只是后者的一种别体,是一种带绞绕的艺术化了的篆文。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记新莽六书称:“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形体平方匀整,饶有隶意,而笔势由小篆的圆匀婉转演变为屈曲缠绕。具绸缪之义,故名。清代桂馥《缪篆分韵)则将汉魏印采用的多体篆文统称为“缪篆”。亦称“摹印篆”。
支持DVD影碟机和电脑DVD-ROM播放
古代100个故事
现代50个故事
1) 计俸还金 2) 可谓公矣 3) 宋人献玉 4) 习射纪昌 5) 移木赏金
1) 田忌赛马 2) 河泊娶妻 3) 高山流水 4) 毛逐自荐 5) 讳疾忌医
1) 曾参教子 2) 荀息垒卵 3) 邹忌照镜 4) 息灯摘缨 5) 母训子发
1) 举人以廉 2) 滥芋充数 3) 触龙说后 4) 晏子使楚 5) 卧薪尝胆
1) 程门立雪 2) 芦荡托渡 3) 孔子拜师 4) 伯乐一顺 5) 李离殉职
1)巧戏富豪 2) 板桥让轿 3) 孟母断杼 4) 黄叶著书 5) 将相和好
1) 冯驩买义 2) 廉石还乡 3) 事难两全 4) 严钠兴学 5) 千金市骨
1) 孺子可教 2) 君子守信 3) 鲍宣娶亲 4) 孔融让梨 5) 刘娥罢殿
1) 闻鸡起舞 2) 羲之墨池 3) 华陀学医 4) 杨震四知 5) 完壁归赵
1) 华陀治贪 2) 羊续悬鱼 3) 忍辱著史 4) 击缸救人 5) 发愤忘食
1) 判不可改 2) 信义退兵 3) 苏武牧羊 4) 添字得驴 5) 铁杵成针
1) 洪武试臣 2) 汉高改过 3) 强项董宣 4) 推敲之宜 5) 满宠执法
1) 包拯拒砚 2) 灌穴取球 3) 欧公改文 4) 凿壁借光 5) 梁上君子
1) 李成训女 2) 黄香温席 3) 望梅止渴 4) 刘晏节俭 5) 乐天作诗
1) 陶侃母教 2) 贤后谏君 3) 道子拜师 4) 敝乘拒贿 5) 县官拉纤
1) 圆木警枕 2) 无主之梨 3) 礼待属官 4) 霞客探洞 5) 徐渭送匾
1) 东坡三养 2) 赵祯钠谏 3) 陆游遗诗 4) 岳母刺字 5) 豪正气质
1) 履洼趣思 2) 纯仁助人 3) 六尺巷道 4) 车夫去骄 5) 一钱太守
1) 寇准罢宴 2) 海瑞惩恶 3) 智破骗局 4) 断齑划粥 5) 亮侪摘印
1) 还镯救人 2) 寻草问邻 3) 聊斋求救 4) 半鱼之训 5) 鼠啮顾书
1.黄炎培教女2.华罗庚看店3.廖仲恺住店4.胡文虎教子5.郁达夫买鞋
1.吴蕴初训子2.陈嘉庚迁坟3.关天培木匣4.左宗棠办厂5.王统照赠诗
1.鲁迅不怕鬼2.陶行知修钟3.茅以升造桥4.马相伯治学5.郑振铎抄书
1.张乐平学画2.盖叫天断腿3.蔡元培识才4.李大钊爱妻5.容德生拒日
1.周瘦鹃银圆2.聂耳与报童3.徐悲鸿立誓4.周滔奋教书5.童第周苦学
1.孙中山改装2.陈化成爱十3.李苦婵拉车4.舒舍予认错5.林则徐赈粮
1.叶澄忠还金2.叶恭绰救宝3.梅兰芳蓄须4.张柏苓戒烟5.谢侠逊赛棋
1.郭沫若习字2.陈毅吃墨汁3.胡阿毛抗日4.王安与麻雀5.杨思胜救楼
1.冯玉祥植树2.宋庆龄试飞3.吉鸿昌发碗4.詹天佑测线5.蔡和森铜板
1.任渭长招徒2.杜重远救人3.刘伯承拒药4.林巧稚考试5.刘天华学艺
赵帧纳谏 履洼趣思 高山流水 寻草问邻 陶侃母教 徐谓送匾 可谓公矣 黄叶著书 宋人献玉 园木警枕 霞客探洞 刘晏节俭 蒙正气度 晏子使楚 陆游遗诗 半鱼之训 纯仁助人 黄香温席 闻鸡起舞 岳母刺字 举人以廉 邹忌照镜 触龙说后 刘娥罢殿 贤后谏君 冯籍买义 计俸还金 汉高改过 还镯救人 芦荡托渡 蔽乘拒贿 伯乐一顾 东坡三养 聊斋求教 礼待属官 孟母断纾 李晨训女 县官拉纤 欧公改文 吉缸救人 鼠啮顾书 千金市骨 一木赏金 无主之梨 六尺巷道 苏武牧羊 将相和好 满宠执法 卧薪尝胆 判不可改 信义退兵 推敲之谊 廉石还乡 杨震四知 强项董宣 包拯拒砚 河伯取妻 道子拜师 望梅止渴 习射纪昌 田忌赛马 发愤忘食 羲之墨池 灌穴取球 断斋划粥 凿壁借光 程门立雪 君子守信 孺子可教 孔融让梨 曾参教子 母训子发 搜索更多资料? 毛遂自荐 亮齐摘印 洪武试臣 孔子求教 板桥让桥 添字得驴 铁杵成针 一钱太守 车夫去骄 李离殉职 乐天作诗 华佗学医 梁上君子 讳疾忌医 完璧归赵 巧戏豪吏 海瑞惩恶 滥竽充数 智破骗局 羊续悬鱼 旬息垒卵 华佗治贪 事难两全 鲍宣娶亲 严纳兴学 熄灯摘缨 忍辱著史 寇准罢宴 搜索更多资料? 毛遂自荐 亮齐摘印 洪武试臣 孔子求教 板桥让桥 添字得驴 铁杵成针 一钱太守 车夫去骄 李离殉职 乐天作诗 华佗学医 梁上君子 讳疾忌医 完璧归赵 巧戏豪吏 海瑞惩恶 滥竽充数 智破骗局 羊续悬鱼 旬息垒卵 华佗治贪 事难两全 鲍宣娶亲 严纳兴学 熄灯摘缨 忍辱著史
各個行業都會有一個被奉為祖師爺的人物,人們會在某些特定的時日祭祀這些祖師爺,形成了一種特殊的行業祖師崇拜文化,並成為中國民間傳統文化的一個分支。為什麼人們會把某個特定的人定為祖師?目前,被公認的祖師至少也有上百人。在這些祖師中,大多數是歷史上確確實實存在過的人物。一般來說,最能讓人理解的就是把創造了某一行業的人奉為祖師爺。有些人雖不是開創者,不過在這個行業有著超乎常人的貢獻,所以受到人們的推崇,這些都值得我們去探討與了解。
01.祖师序言 26.中国画祖师-顾恺之
02.祖师-人.神 27.山水画祖师-王维
03.行业祖师-历史根源 28.墨业祖师-韦诞
04.儒家创始人-孔丘-1 29.制砚业的祖师-盘古与黄帝
05.儒家创始人-孔丘-2 30.围棋业祖师
06.儒家创始人-孔丘-3 31.茶馆业祖师-卢仝
07.少林武术祖师-达摩-1 32.道教南宗祖师-张伯端
08.少林武术祖师-达摩-2 33.道教祖师-张道陵-1
09.太极祖师-张三丰 34.道教祖师-张道陵-2
10.镖行祖师-达摩.洪拳五祖-1 35.农业祖师-神农氏
11.镖行祖师-达摩.洪拳五祖-2 36.政治史学祖师-司马光
12.中国象棋祖师 37.屠宰业祖师-张飞.樊哙
13.蚕师业祖师-嫘祖.马头娘-1 38.茶业祖师-陆羽-1
14.蚕师业祖师-嫘祖.马头娘-2 39.茶业祖师-陆羽-2
15.票号祖师-1 40.画工祖师-吴道子
16.票号祖师-2 41.酒业祖师-杜康.仪狄-1
17.票号祖师-3 42.酒业祖师-杜康.仪狄-2
18.足球祖师 43.汉字祖师-仓颉
19.铁匠祖师-李耳 44.小篆祖师-李斯
20.史学祖师-司马迁-1 45.唐画祖师-展子虔
21.史学祖师-司马迁-2 46.治水祖师-大禹.李冰-1
22.玉器业祖师-1 47.治水祖师-大禹.李冰-2
23.玉器业祖师-2 48.江南水墨山水画祖师-董源
24.典当业祖师 49.厨业祖师
25.书法祖师-王羲之 50.兵器祖师-蚩尤-1
51.兵器祖师-蚩尤-2 76.陶瓷业祖师-1
52.铸剑祖师-欧冶子.干将.莫邪-1 77.陶瓷业祖师-2
53.铸剑祖师-欧冶子.干将.莫邪-2 78.皮影戏祖师
54.编织业祖师-刘备 79.多行业祖师-关羽-1
55.剪刀业祖师-张小泉-1 80.多行业祖师-关羽-2
56.剪刀业祖师-张小泉-2 81.多行业祖师-关羽-3
57.商业祖师-1 82.相声祖师-东方朔
58.商业祖师-2 83.占卜业祖师-鬼谷子
59.法家祖师-韩非 84.佛祖释迦牟尼
60.钓鱼祖师-姜子牙 85.天文之祖-张衡-1
61.风水鼻祖 86.天文之祖-张衡-2
62.理发业祖师-吕洞宾 87.财神
63.木瓦匠祖师-鲁班-1 88.中医祖师-扁鹊
64.木瓦匠祖师-鲁班-2 89.评话祖师-柳敬亭
65.造车业祖师-轩辕氏 90.鞭炮业祖师-李畋.马钧
66.黄梅戏祖师 91.养花业祖师-1
67.兵家祖师-孙武 92.养花业祖师-2
68.药业祖师-孙思邈 93.养花业祖师-3
69.中药业祖师-李时珍 94.五行祖师-孙膑
70.外科鼻祖-华佗 95.乐器祖师-师旷
71.印刷业祖师-毕升 96.越剧祖师
72.绵纺织业祖师-黄道婆 97.京剧祖师
73.造纸祖师-蔡伦 98.航海祖师-郑和.妈祖-1
74.制笔祖师-蒙恬 99.航海祖师-郑和.妈祖-2
75.梨园祖师-唐明皇 100.染坊祖师
中国古代名人圣贤 单元名称》
一.《序&文人》 二.《聖賢諸子》
三.《古代發明始祖》 四.《聖賢&宋詞》
五.《詩人與墨客》 六.《書畫名家》
七.《神醫與兵聖》 八.《開路先鋒與改革家》
九.《忠烈英雄》 十.《賢相忠臣》
一.《序&文人》 五.《诗人与墨客》 八.《开路先锋与改革家》
01.序-(上) 01.诗仙-李白(上) 01.理学大师-朱熹
02.序-(下) 02.诗仙-李白(下) 02.伟大的航海家-郑和
03.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上) 03.诗圣-杜甫(上) 03.地理学家-徐霞客
04.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中) 04.诗圣-杜甫(下) 04.明代思想家-李贽
05.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下) 05.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上) 05.东渡使者-鉴真
06.甲古文之父-王懿荣(上) 06.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下) 06.唐代高僧-玄奘(上)
07.甲古文之父-王懿荣(下) 07.诗坛宗匠-王渔洋 07.唐代高僧-玄奘(中)
08.百代文宗-韩愈 08.书法家-颜真卿 08.唐代高僧-玄奘(下)
09.一代诗宗之-宋琬 09.妈祖-林默娘
二.《圣贤诸子》 10.宋学泰斗-程颢.程颐 10.雄辩四方-晏婴
01.至圣先师-孔子(上) 11.养生鼻祖-彭祖
02.至圣先师-孔子(中) 六.《书画名家》
03.至圣先师-孔子(下) 01.书圣-王羲之(上) 九.《忠烈英雄》
04.亚圣-孟子(上) 02.书圣-王羲之(下) 01.民族英雄-于谦
05.亚圣-孟子(中) 03.画圣-吴道子(上) 02.民族英雄-岳飞(上)
06.亚圣-孟子(下) 04.画圣-吴道子(下) 03.民族英雄-岳飞(下)
07.千古智者-老子(上) 05.书画之祖-顾恺之 04.民族英雄-文天祥
08.千古智者-老子(中) 06.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05.抗倭名将-戚继光(上)
09.千古智者-老子(下) 07.史圣-司马迁 06.抗倭名将-戚继光(中)
10.文哲大师-庄子 08.桃花扇-孔尚任 07.抗倭名将-戚继光(下)
11.乱世哲人-荀子 09.一代文学大师之-蒲松龄(上) 08.武圣-关羽
12.复圣-颜子 10.一代文学大师之-蒲松龄(下)
三.《古代发明始祖》 七.《神医与兵圣》 十.《贤相忠臣》
01.文宗字祖-仓颉 01.中华医学圣祖-扁鹊 01.包青天-包拯(上)
02.人文始祖-黄帝(上) 02.一代神医-华佗 02.包青天-包拯(下)
03.人文始祖-黄帝(下) 03.医药学家-李时珍 03.古代第一贤相-诸葛亮(上)
04.尝遍百草亦始祖-炎帝 04.医圣-张仲景 04.古代第一贤相-诸葛亮(下)
05.酿酒始祖-杜康 05.药王-孙思邈 05.世界文化名人-屈原(上)
06.纸圣-蔡伦 06.兵家鼻祖-吕尚 06.世界文化名人-屈原(中)
07.科圣-张衡(上) 07.兵圣-孙子(上) 07.世界文化名人-屈原(下)
08.科圣-张衡(下) 08.兵圣-孙子(中) 08.千古一相-管仲
09.中国科技圣人-鲁班(上) 09.兵圣-孙子(下) 09.北宋名臣-范仲淹(上)
10.中国科技圣人-鲁班(下) 10.兵学亚圣-孙膑(上) 10.北宋名臣-范仲淹(下)
11.治水神工-大禹 11.兵学亚圣-孙膑(下)
四.《圣贤&宋词》
01.中华民族的先祖-伏羲
02.一代帝王之-尧
03.古代贤君-舜帝
04.元圣-周公
05.相圣-伊尹
06.词坛正宗-李清照(上)
07.词坛正宗-李清照(下)
08.一代词宗之-辛弃疾(上)
09.一代词宗之-辛弃疾(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