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关不住的鸟
朱康泽
一群企业高管借攀登岗什卡雪峰来“逃离城市”。初衷是好的,然而从开始攀登直至登顶,始终未能彻底逃离——因为网络。【邵顺文点评:引用材料。这里可以脱离材料,或者化用其他材料,可能会更令人惊喜。】
外国一著名学者理查德·桑内特曾经说过:“网络减少了人们的公共生活,使原本该去广场跳舞的人们像章鱼一样被固定在书桌前。”当然这一说法并不准确,在我看来,网络常常束缚捆绑了人们精神生活——无时无刻不思考关于网络的一切。
无形中,在城市中一切显而易见的压力之下,人们被笼罩于网络的囚笼而不自知。因而,这群高管逃离了城市的地界却没有逃出城市的精神世界。
然而,这群高管代表人群反映的主观意愿却令人称赞:看见束缚,并尽力逃离以获取自由!【邵顺文点评:深思得出的结论。】
就像《百年孤独》中那无奈的轮回一样,表面上,这群高管远去了青海雪峰,实际上,却是在“原地踏步。”并没有脱去束缚的外衣,也并没有得到自由。
研究明史十多年,写就《明朝那些事儿》的当年明月,看清一个朝代的兴衰荣辱后也得出这样的结论:“立国就像开公司一样,两百多年就很不错了, ……到了崇祯这一朝,‘气数’尽了。”好一个“气数尽了”,明末,有明君、有贤臣,但纵然全力以赴,仍是亡国。就好像这群高管,拼尽全力上了山,依然不自由。
真是让人绝望,仿佛有既定的轨道,纵然想尽一切办法也没法脱离命运或其他无形的束缚。
真的是这样吗?
不,不应该是这样。
不论是否成功,这群高管的初衷我是赞同的。我相信他们确确实实是为了“逃离城市”而并非为了什么无聊的炫耀。没错,他们没有成功,但也许他们下次便可以意识到错在哪里,又或许,其他聪明的人可以真正“逃离”。可无论如何,这种“冲出重围”的精神不能丢,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自由”的信仰。
熊培云问:“集中营是用来干什么的?”人们回答各异,他的标准答案是:“是用来逃跑的。”【妙用。】
就算一次次逃出来又一次次被抓回去,仍然要再一次地逃出去!这群高管为“逃离城市”而来,又被网络抓回去,很可笑,但这又有什么呢?再逃一次!
最后,借用一句话:“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一根羽毛都闪烁着自由的光辉。”【结尾有力,颇得真味。】
邵顺文点评:
本文在立意上比较个性,敢于树立自己独特的视角,这对于写作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意高则文胜。本文的立意,并不是最高明的立意,而且从深刻的角度来看,也还缺乏深刻的思辨,但是这不影响这篇文章向我们展现的亮色:
切入点独到新颖;
思路活跃,想象宽广;
用材简洁有力;
论证干净利索。
很多学生试图把文章写成百分之百优秀的时候,可以先看看这篇文章,如何打造最亮的“节点”。有时候,一念之间,灵光一现的想法,可以为我们的作品增色良多。
无人逃脱
朱冰洁
企业高管们本想“逃离城市”,享受片刻孤独,体会禅宗所谓“独坐大雄峰”的世间稀奇事——但结果却是雪峰也无法给予一点点。寂寞,他们最终无人逃脱。【开头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独坐大雄峰”,形象,生动,别致,新颖。】
这正像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所说:“离群索居的人,不是野兽,就是神灵。”而在之后的论证中,作者自己也完全摒弃了成为神灵的可能性。于是离群索居就注定只能成为野兽。哲学家在笔下转了几个弯,最终得了理论——人不能离群索居,不能孤独。【亚氏的理论,在这里使用,很好,妥当。】
这个结论用在当今真是再适合不过了。微博微信把人划进不同的圈子里,痴迷于此的人连过马路都忙着刷屏,人和人天南海北的聊着,不顾一切地对着屏幕笑着,哭着,不过没有关系,不会有人在意,因为大家也都沉浸在自己的城市圈里。
公共传媒的泛滥仅仅是城市包围圈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光怪陆离的世界中,人们经历了惶惑、好奇、狂喜最终深深沉醉无法自拔。是的,认识群居动物,已经无法活在缺少人声的地方了。虽然人们似乎感觉到了这是不妙的,想要“逃离城市”,但心灵早已被城市束缚了,人并没有从根本上逃脱。【人并没有从根本上逃脱,说得好。】
城市的喧嚣可以让人很欢乐,但欢乐未必等同于幸福。【观点不错,有思考。】法国作家让·季奥诺塑造了一个著名的形象。那是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形单影只又不见人烟,独自生活在偏僻的山区中。两次世界大战都没能惊扰他的宁静,他只是一个人默默地植树,种下的每棵树都是他的亲人。牧羊人用了几十年的光阴终于证明了孤独可以使人感到幸福,那种逃脱的幸福是城市难以企及的。【牧羊人得出来的结论,让我们感觉无奈,但是我们又能够如何改变他的结论?在一个宁静的地方,任何一阵杂沓脚步的进入,都只能带来傲慢、自大、亵渎,而不是幸福、热闹、共享。所以,我们应该缓缓地望着牧羊人,体味他的和谐与静谧。】
城市人需要孤独,需要给手机放个假,需要像戒烟酒那样经历浑身不舒服恨不得一巴掌拍醒自己,最后发现其实自己原本的生活本来就是无需手机的——那时人们过的生活才叫生活。【思想深刻、独到。】孤独是最能孕育、激发人的创造力的,《天路历程》、《世界史》的作者无不经历了牢狱之孤独才有了如此杰作。城市人那140字的微博段子要怎样发展成惊世之作,这是值得深思的。【生活气息浓,很好。】
当下,城市人的尝试仍不幸地处于无人逃脱的状态,但幸运的是仍然有人在奋力地奔突,现在我们不必置身戈壁大漠、雪山雄蜂,但求内心的挣扎逃脱。让我们看看手机的微博提示音还能把人类再困多久!【结尾有力!有创!有韵!】
邵顺文点评:
作者熟悉微博,这为写作打下了厚实的生活基础。
写作过程中,作者思路开阔,能够借助于他人的话语,探究今天我们面临的问题。与其他作者不同的是,他把“行动的目标”缩小了许多,这样瞄准目标的力度和准确性更大,所以文章也就显得很有味道,值得品读。
深刻的思考,为本文增加了分值。就某种程度而言,思考的深度与力度,是高考作文脱颖而出的关键。
三思而立意,三思而择材,三思而定纲。
生活在别处
汪静瑶
加西亚·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的末句骂道:这个七代宿命兴衰的家族最终映证了羊皮书上重复的命运之路。此一句成全了全书的主题——命运的重复。为人之不可抗拒不可逃离。【点明主题:不可抗拒不可逃离。】
可是新的生活永远在前方刺激着人们。【转承,顺利过渡。】不论是想要逃离城市的企业高管还是带上远征军奔赴战场的奥雷里亚诺上校。人们总是倾向于逃离,逃离,去寻找别处的生活,摆脱现实的桎梏,去追逐天堂。【应该删除“去追逐天堂”,这样更通顺,更简洁。】然而奇怪的命运之轮永远在重复他的车辙。企业高管们即便在雪山顶上也未摒弃手机与外界的联系;奥雷里亚诺上校依旧在树下折着小金鱼,黄花落在他的身旁——别处的生活和此处的生活并无差别,而人,永远无法逃离。
可是,如此便能否认人追求自由的主动性了吗?此处与别处,真得毫无差别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试想高管们回到纷繁忙碌的日常生活中,在某一天加班至深夜精疲力竭时,突然回想起雪山顶上清冷的风和光芒万丈的太阳,他们的心里又会被什么力量充斥呢?或许,可以称之为信仰。人如何可以寻找到自由?木心在晚年回忆自己的一生是说到:“我年轻时,把高尔基看作高山大海,我生在一个牢一样的家里,流浪?那简直羡慕得发昏。可是现在我又回来了,回到这个小木屋里。孔子说三十而立,我说三十而坐,坐木房。”【引用很有味道】的确,人们一直在重复,在别处重复此处的生活,但经历了一切之后的顿悟和随遇而安的渐于习惯,是有着根本区别的。在永恒面前,人只有走到黑暗深渊的边缘,再折返回起点、才能参悟人生的意义。
然而,对于那些苦苦逃离的人,我们或许可以称之为勇敢者,对于那些苦苦逃离而又清醒地知道自己难以逃离的人,却只能称之为痛苦的开脱者。鲁迅先生便引导青年们勇于成为这样痛苦的开拓者。“因为这黑屋子里总有几个人是清醒地!即便如此,便不能说这铁网没有打开的可能!”年轻的企业高管们虽未能逃离城市,却向荒原迈进了一步,也向自己的心灵荒原开拓了一片绿洲。或许他们中的一个,会因别处的生活并未更好而感到痛苦。但雪山顶上的风,也带来了无言的宁静与美好。
邵顺文点评:
作者善于运用他人的话语,作为对自己的文章进行论证的论据。马尔克斯,木心,鲁迅,运用得娴熟自如。对于增加文章论证力来说,这些话语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本文语言流畅,但是缺乏足以令人眼前一亮的晶莹闪光点。文章第一段、第二段的思想,在第三段、第四段发生了一个转折。这种转折表明,作者在对文章的立意上,还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一模的材料,究竟应该如何立意,才算最佳?作者们不妨朝着一个方向发展,尽量不要在写作的过程中做出转变,如是,文章的艺术性和感染力许会更强。
心有篱菊在,何须南山行?
绝美风景在心 68分
南京一考生
佛祖拈花一笑的瞬间,万籁俱寂,花儿绽放在心。
对美丽风景的追寻,是对自我的探索,是与心的独处。
“知更鸟在等待”,这一句话成为了哈佛大学的美丽传说。在课堂上,一只知更鸟落在教室的窗边,进入了正在授课的教授的眼帘。教授放下书本,追寻着知更鸟的步伐出了课堂再也没有回来。后来写成了《英伦物语》震惊了人们。是对心的探求,让他的灵魂与知更鸟一同飞翔。
然而,忽略了对自我的探求,心灵便会蒙上世俗的尘埃。
笛卡尔曾说:“我思故我在。”这一经典之语至今仍引领着人们独立思考,通过与自己的对话获得真实的存在感。然而现实的网络的世界变成了“我分享故我在”。在网络的束缚中,每个人张牙舞爪地展现着自己光鲜亮丽的一面。然而,一旦断开连接,作为自我的存在又在哪里呢?
怎样才能看见心上的风景?世界之大,学会了与心交流,便也容纳了这整个世界。
诗人兰波说,生活在别处。我们也都一致认为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置身于雪域绝美风景之中的人们却没有看得见美景。
要看见真正的美景,便需使自己芜杂的心在纷繁的世界中沉静下来。苏东坡有一雪堂,四壁如雪,空空如也,只与自己的灵魂对话,这是何等的宁静洒脱?梭罗从哈佛毕业后,只身一人在美丽的瓦尔登湖畔修了一间小木屋,过上了安心试验,独立思考的生活。史铁生,那个轮椅上的年轻人,残废了双腿,终日坐在地坛里,在痛苦之中思索,与自己颓废的心神对话,终究领悟了生命的意义。
生活本是由幸福和痛苦交织的网,看不见心中风景的人只能感悟到痛苦,思索着逃离。世界之大,天涯也在咫尺之间。只有双脚站在脚下的热土上,用心灵去与自己交流,灵魂就能飞向天涯。
酒阑灯灭人散后,良辰美景奈何天。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孤独中沉现自我,在思索中放逐自我。灵魂与心同质同量,让灵魂自由飞翔,绝美的风景便在心中显现。
浅谈逃离 65分
高三12班 夏思雨
何为逃离?逃离是陶潜“以菊为友”对官场的弃厌;逃离是海子“以梦为马”对世俗的叹息;逃离是托翁“以笔为拳”与贵族生活的决裂。这样的逃离,读罢叫人荡气回肠,不禁为他们的勇气叹服。
然而,企业高管的逃离又是什么呢?且不论,“高管”帽子是否沾染了城市的灰尘,这一路攀登,一路微博的“雅兴”也着实令人大开眼界。他们的行动和视野被拷上了锁链,又怎么能真切地体会到山顶风光的雄浑和壮阔呢?
不知高官们可有将手机从山顶抛下,与城市彻底决裂的信心?王尔德没有,他选择用牢狱的痛苦包裹自己,成为一只真正孤独的夜莺。西西弗却有,他忽视了受罚推巨石的艰难,沿途的美丽风景让他真切的感受到了自然的美。
假装着手舞足蹈地歌唱着“逃离”的音乐,心却被牢牢地捆着,岂不可笑?岂不悲哀?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说:“当我走出囚室,走向通向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若不能把悲痛和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身陷监狱。”这位伟大的反种族隔离的斗士,因政见不和被白人当局关押了27年。释放后,却仍怀着一颗博大的心,选择逃离——逃离生命中一切不公的悲痛和怨恨。让它们在自己心灵的牢室里接受“无期徒刑”。何其坚定,何其勇敢,何其伟大!
反观当今社会,这样坚毅的逃离是那样的“凤毛麟角”。去年《北京青年》热播后,引来了无数“热血青年”争相追捧,却经反复思量将自己的一封“辞呈”扔进了垃圾桶;央视播出的“多于朋友沟通,贴近彼此心灵”的公益广告后缀着数以万计的回应,地铁上,“低头族”们的身影还是随处可见;“郭美美事件”,“凤姐事件”令人义愤填膺,但当真有金钱的诱惑出现在你身边,又有多少人守得住自己道德的底线?城市的雾霾天气令人深知环保的重要,可大街上仍是垃圾成堆,小汽车仍叫嚣着发出刺耳的笛声……
我们并非不知道“逃离”的重要,并非没有被生活桎梏肋得四肢青紫,可我们仍惴惴不安地握着锋利的匕首,假托着借口不愿选择真正的逃离。深怕一无所获,深怕一无所有,深怕没有意义。
请你做一个勇敢者,拍一拍那些高管的肩膀,将他们的手机扔进垃圾袋,在他们惊愕之余笑着说:“真正逃离城市吧!这里的风光不是更美吗?”
有关逃离 65分
高三11班罗薇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让我们记住了爱丽丝▪门罗以及她的代表作《逃离》,80后作家安妮宝贝的《爱到逃离》也曾受万千读者所追捧。好似“逃离”正在一点一点地萦绕着这个社会,大家都想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逃离。
于是,白雪皑皑,莽莽苍苍,企业高管们用微博叙述着有关他们的逃离——所谓的“逃离城市”。
我想,这并不是真正的逃离,在他们眼里,或许旅行就是一场逃离。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朦胧中我好像看到那“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陶潜,他向往逃离,他的逃离不过是一场与世隔绝,南山悠然。又听到“无花无酒锄作田”的桃花仙人唐寅的船歌,他也在经历一场逃离,逃出红尘之地,离开花柳之界,一心一意看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然而,现实好像给我们上了一道沉重的枷锁,逃得再远,这把锁依旧桎梏着,挣脱不了,更别说摆脱,就像这群行者的手机微博,一路上与他们缠绕,使他们的逃离有所牵挂,变得心有余悸。如此,何来逃离?
仔细想来,我们又为何想要逃离呢?是外面的世界太美好?还是我们身处的牢笼太阴暗?其实是我们的内心在浮躁,浮躁到想换个环境,换种生活方式,浮躁到想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迷茫的途中,殊不知,安于现状才能最好的逃离。我一直记得《肖申克的救赎》里安迪的那一句:“今天你以为困难到极点的事都会过去,而后再想,这不过是小事一桩!”于是,安迪潜心生活,不再抱怨,而是在现实的亦步亦趋下,料想好天时地利,来了一场惊天撼地的救赎——逃离那不见天日的肖申克监狱。
脑海中想到安迪站在臭水沟里享受大雨洗涤的场景,这番逃离,不正是他当年的安于现状得来的吗?
我们不该因为一些琐事就躲避,要知道,逃离不是逃避。避是懦者所为,而离乃勇者之践。
又或许是受到一些文学作品的影响,有些人打着“小清新小资”的旗号游山玩水,向世人炫耀他闲适的“逃离”。不,这样的方式给了那两个承重的字多大的轻蔑?想来门罗与安妮宝贝也不想要造成这样轻若鸟羽的名义上的“逃离”。门罗的《逃离》是她用十五年的时光细细打磨而成,《爱到逃离》也是安妮宝贝行走了大半个中国而著。我们都有自己逃离的方式,但若用游玩来效仿她们的逃离,实属轻浮。
其实,有关逃离,我想说的有太多。然而,我还没有真正经历过,于是所有的语言戛然而止。青葱岁月闪烁年华,我希望,待下个夏日,凤凰花开,我在风中挥洒汗水,对困住我十二年之久的种种来场华丽的告别。然后,凤凰涅槃一般,微笑的逃离。
细看窗外,天朗风清,我持一支素笔,期许的写下即将到来的有关我自己的逃离。逃离,逃离,会有桃的甘甜,梨的蜜口。
有关逃离,悄然绽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