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通州市教研室 王云娟有哲人说:“学校应成为老师和孩子们最想往的地方。”用这句话衡量当下的教育,我们似乎还缺失很多。我们的教育缺少宁静。每一个喧闹的早晨,每一个灯火通明的夜晚,伴随匆匆的脚步,师生们疲惫的身影总不停地在校园里穿梭。忙碌已成了教师的常态,辛苦也成了学生的代名词。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工具,成为经济竞争、生存竞争的工具。在许多人的眼里,教育是“见分不见人”,甚至于不把人当人。心浮气躁的渲泄,急功近利的强制,成为教育的日常状态。我们不需要这种被高考指挥棒扭曲的应试教育,我们需要一个“宁静致远”的学习氛围,需要一个把人当人看、把人当人培养的真正的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方向。我们的教
2、育缺少平等。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人花大钱去选择学校,有人走后门去选择名师。钱权交易流行,贫富差距加剧,此为缺失平等的第一表现。再者,教师居高临下的传道、授业,简单粗暴的灌输、评价,对优生的热情有加,对后进生的视而不见,此为不平等之二。我们不需要这种因贵贱贫富不同而将孩子分成三六九等的不公平教育,不需要因学业成绩不同而得到不同待遇的不平等教育。我们需要一个相对纯净的世界,相对公平的环境,我们需要的是人人享受优质教育权利的平等和公正。我们的教育缺少快乐。沉重的升学压力,紧张的学习节奏,求全责备的评价标准,使我们本应朝气蓬勃、笑靥如花的孩子变得老气横
3、秋、沉默寡言。忙碌的教学生活,微薄的工资收入,无形的精神压力,使我们本应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的教师变得疲惫不堪、郁郁寡欢。我们不需要这种苦行僧式的以牺牲人的自由和天性为代价的“圈养”式的教育。我们需要一个“享受教育”的境界。在这样的境界里,教师才思敏捷、气定神闲,学生如沐春风、如临大海,师生相互尊重,其乐融融。很向往论语里描绘的那个境界:孔子和弟子们“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也很羡慕半个世纪以前苏霍姆林斯基的那个帕夫雷什中学:孩子们在草场自由嬉戏,学生的各种假期都在大自然中度过,他们所有的孩子都在蔚蓝色的湖水中洗澡,整个夏天都赤脚走路。我认为,无论是二千多年前的孔子的私塾,还是遥远的苏联的那所乡村学校,他们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平等教育、快乐教育之所在,也只有那样的地方,才是“老师和孩子们最想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