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学校 班级 姓名
…………………………………………密……………………封……………………线…………………………………………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水平测试卷 2012.1
(满分100分,完成时间60分钟)
得分
一、直接写出得数。(每小题1分,共8分)
-= ÷12= 15×= 36÷=
+= ×12= ÷= ×=
二、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计算的要简便计算。(每小题3分,共9分)
×÷× ×15- ÷[×(1-)]
三、解方程。(每小题3分,共9分)
6x-4.6 = 8 x+x = 6 2.5 x÷2 = 1
四、填空。(第5、10题每题3分,第9题4分,其余每题2分,共24分)
1. 三个连续的偶数中,最小的一个是x,最大的一个是 。这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 。
2. 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它的底面积是 平方分米。把这个正方体切成许多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再拼成一个高1厘米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 平方分米。
3. 10升= 立方厘米 450立方分米= 立方米
4. 下图中的长方形表示“1”,根据图中的斜线部分写乘法算式。
×=
5. 12∶18 = = 6÷( )= 16∶( )。
6. 永新面粉厂小时加工面粉吨。照这样计算,1小时能够加工面粉 吨,加工1吨面粉要 小时。
7. 一个长方形宽与长的比是2∶3。如果这个长方形的宽是12厘米,长是 厘米;如果长是12厘米,宽是 厘米。
8. 80名同学参加体质测查,全部合格,且有50人达到优秀。这批同学体质测查的合格率是 ,优秀率是 。
9.
假设桃树、苹果树的棵数都和梨树同样多,三种树的总数会减少 棵;
假设梨树、苹果树的棵数都和桃树同样多,三种树的总数会减少 棵;
假设梨树、桃树的棵数都和苹果树同样多,三种树的总数会增加 棵。
梨树、桃树和苹果树的棵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把1~9九张数字卡片打乱后反扣在桌上,从中任意抽出一张,用分数表示下面各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有多大?
抽到5的可能性是 ;抽到偶数的可能性是 ;
抽到比8小的数的可能性是 。
五、选择合适的答案,在□里画“√”。(每题2分,共12分)
1. 红球有20个,蓝球的个数比红球多。算式20×求的是什么?
蓝球有几个□ 蓝球比红球多几个□ 两种球一共有几个□
2. 一张长方形纸长40厘米,宽8厘米,把它对折、再对折。打开后,围成一个高8厘米的长方体的侧面。如果要为这个长方体配一个底面,面积是多少?
320平方厘米□ 100平方厘米□ 80平方厘米□
3. 在一个装满水的正方体容器里,放入2块各是400立方厘米的铁块,使铁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容器里的水至少会溢出多少?
200立方厘米□ 400立方厘米□ 800立方厘米□
4. 小民和小林进行投篮练习。小民的命中率是75%,小林的命中率是80%。谁投中的次数多些?
小民多些□ 小林多些□ 可能小民多,也可能小林多□
5. 用一根长100厘米的绳子围一个长方形,使长与宽的比是7∶3。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多少?
35厘米□ 30厘米□ 15厘米□
6. 第一小组的五名同学在一次计算练习中正确率都是100%。第一小组这次计算练习的正确率是多少?
20%□ 100%□ 500%□
六、按照要求画图。(第1题3分,第2、3题每题4分,共11分)
1. 下面是一个长方体的正面、左面和下面的展开图,画出展开图的另外三个面,并标出每个面是长方体的什么面。
2. 五年级一班的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在下面的线段图上标出表示这个班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部分。
3. 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度比是3∶2,其中较长的一条直角边是6厘米,算出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画出这个直角三角形。
七、解决实际问题。(第1题每题3分,第2、3题每题4分,第4题6分,第5题7分,共27分)
1. 根据题意列方程。(只要求写出设句,列出方程)
(1) 赵欣买3.5千克苹果和5千克梨,一共用去60.5元。如果每千克苹果的单价是8元,每千克梨多少元?
…………………………………………密……………………封……………………线…………………………………………
(2) 王师傅和张师傅共同加工一批零件。如果王师傅每天加工8个,张师傅每天加工6个,多少天后王师傅比张师傅多加工14个?
2. 一台拖拉机昨天上午耕地4800平方米,下午耕地的面积是上午的。这台拖拉机昨天一共耕地多少平方米?
3. 李林有120张邮票,相当于陆红的。陆红有多少张邮票?
4. 东林小学一共有学生1600人。六年级学生数占全校学生数的百分之几?六年级女生人数占全年级学生数的百分之几?
5. 市民广场搭了一个花台(如图),上面是棱长3米的正方体,下面是长6米、宽3米、高4米的长方体。如果要在花台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和上面都插上鲜花,插花的面积一共有多少平方米?这个花台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