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通开发区实验小学 2013-2014 学年度第 二 学期 二 年级 语文 学科 教学计划安排表组员: 陈燕、胡赛、朱勤燕、潘云、费燕红、杨惠琴、顾娟、顾雅兰、朱剑教研组长:陈燕 班级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 57人。学生的来源很广,每个孩子都活泼可爱,有着较强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他们纯洁善良,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基本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和阅读习惯,班上有一半以上孩子的书写已经达到工整美观,而唐天怿、林沈怡、徐杨语等几个孩子广泛阅读,每学期的阅读量超过50万字。但由于孩子的年龄小,学习习惯并没有稳定,还存在一些问题,很多孩子的行为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分四个部分:培养良好的学习
2、习惯、识字、课文和单元练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承接前三册的体例,本册课本前三页安排了有关指导学生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等方面的内容,作为全套教材关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系列安排之四。安排本项内容,意在让教师继续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知道学生养成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等良好习惯。“识字写字”:本册教材继续采用“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方法安排生字。本册共安排生字390个,其中要求能识会写的285个,另外的105个只认不写。“只要求认识”即对这些生字,要求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初步结合词语理解字义,能在口头表达时运用,只是不要求会默写而已,比以往的“二类字”要求高些。全册生字分两种途径安排:一是随
3、课文分散识字;二是集中在“识字”中安排。其中“识字”课安排了2个单元,每单元4课,共8课。它有三种形式,即词串识字、形近偏旁的比较和特殊偏旁的认识。三种不同形式的安排,目的都是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揭开汉字的造字规律,激发儿童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与以往的识字相比,具有形式新、识字巧、韵文美、彩图趣、练习精的特点。此外,随课文安排了11个偏旁。“课文”:全册教材安排课文24篇,其中韵文5篇。大体上按内容分为6个单元。14课为“春光篇”,课文内容大都与春天的物候相关;58课为“哲理篇”,意在让学生从中领悟一些人生哲理;912课为“亲情篇”,主要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关心他人;1316课为“勤学篇”,
4、目的是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1720课为“爱国篇”,主要教育学生热爱祖国,了解一些祖国风光和民族风情;2124课为“科技篇”,意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以上安排,为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练好语文基本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本册教材编选的课文,仍然体现了内容丰富、充满情趣的特点:既有表现历史人物、事件的课文,如母亲的恩情、木兰从军,又有反映当代社会风貌的课文,如“闪光的金子” ;既有描写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的课文,如台湾的蝴蝶谷、欢乐的泼水节,又有抒发儿童欢乐、愉悦情感的课文,如雨后、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等。除了记叙文以外,还有诗歌、寓言
5、、童话、神话故事。以上特点,不但有助于学生接受多方面的教育,而且也利于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本册课文语言规范,浅显易懂,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课文插图精美,富有儿童情趣,便于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安排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朗读、背诵、默读、复述,旨在让学生认真读书,继续增加学生规范化语言的积累;二是要求学生按笔顺描红,继续坚持指导学生练好写字的基本功;三是读抄常用词语,巩固复习所学生字,也为今后的正确运用打下基础;四是词句练习和思维训练,意在结合具体的词语形态、句式的变化对学生进行句式训练,使他们充分感知,反复习用,
6、逐步实现内化与迁移;或是启发学生感悟课文丰富的人文内涵,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文运用能力得到发展。“练习”:共安排综合练习8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练习注重综合性和实践性,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朗读背诵、学写铅笔字、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等,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其中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方面,本着利于训练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表达等能力的原则,以口语交际、说说写写的形式安排了“说话要注意姿势”、“讲童话故事”、“学会劝阻”、“教你玩游戏”、“学会转述”等内容。教学目标1学习习惯。(1) 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2) 继续掌握正确的写铅笔字的方法;继续培养
7、积极发言、专心听讲的习惯。(3) 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4) 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2汉语拼音。(1)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2) 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3识字写字。(1) 准确认读390个生字。(2) 掌握本册课本安排的11个常用偏旁部首。(3) 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85个;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4口语交际。(1)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2) 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3) 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
8、做到语言完整,意思连贯。(4) 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口齿清楚,有礼貌。5阅读。(1) 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2) 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3) 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4) 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6写话。(1) 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2) 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3) 学会“转述”、“劝阻”、等方面言语交际的本领,能用几句连贯的话把有关内容写下来。(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
9、、问号和感叹号。教学建议 1、深入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知识,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改变让学生接受学习、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 2、发扬敬业精神,充分利用我校的多媒体设备和远程教育资源,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课前精心准备课件,吃透教材,保证每节课的教学质量。认真批改每一次作业,及时反馈。 3、做好学生的课外辅导和补缺补差工作。充分利用课内课外的时间加强学困生的辅导转化工作。 4、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组织好语文实践活动,充分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5、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如:怎样制作优质的多媒体课件,怎样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等
10、。 6、积极参加语文教研活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进度单元序次名称教学总时数周 次课 题课时数教学日期第一单元1412习惯篇(4)识字1识字2识字3识字4练习12222242.21-3.4第二单元1634古诗两首蚕姑娘月亮湾快乐的节日练习2333343.5- 3.18第三单元1646雨后谁的本领大蜗牛的奖杯狐假虎威练习3333343.19-3.31第四单元1668母亲的恩情沉香救母(一)沉香救母(二)木兰从军练习4333344.14.16第五单元12810识字5识字6识字7识字8练习5222244.174.25第六单元161113学棋“黑板”跑了晚上的“太阳”“闪光的金子”练习63
11、33344.265.7第七单元161315歌唱二小放牛郎鸟岛台湾的蝴蝶谷欢乐的泼水节练习7333345.85.22第八单元161517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猴子种果树会走路的树问银河练习8333345.23-6.9总复习101719期终复习6.10-6.23预计有效课时总 课时,其中本册内容教学需要 课时、单元整理与练习、机动共 课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一、教学要求:1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勤查字典的重要性和应具备的态度。在掌握有关查字典的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2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
12、合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主动识字的意义和应有的态度,结合勤查字典的教学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的习惯。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以及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以及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四、教学准备:课件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勤查字典的重要性和应具备的态度。在掌握有关查字典的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二、教具准备:挂图(或幻灯片)三、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经过
13、大家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很多的知识。可是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要学会更多的知识,我们可以请教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那就是字典。(猜谜的发式激发兴趣)老师不说话,肚里学问大,有啥不明白,虚心请教它。二、 指导看图。1 图1:图中是谁?她正在干什么?(一位老师正在向同学们介绍字典)介绍第一本中国汉字的字典康熙字典,你能学学这个老师的样子来介绍一下你的字典吗?2 图2,图3: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谁,她们正在干什么?她们的态度怎样观察图画,练习看图说话。(三要素、五要素)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复习一下音序查字法。?图2:在小姑娘的房间里,妈妈正在指导她使用字典之类的工具书。图3:一位老师指导学生查阅字(词
14、)典。3 你们还记得查字典的方法吗?谁来说一说。4 看图,图上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图4:同桌的两位同学读书时遇到“拦路虎”,他们就向字典请教。图5、6:在家中,两位同学读书时遇到了困难,都在查阅字典。三、 你读过哪些课外书?你使用过字典吗?在什么情况下用的?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四、查字典比赛。拿出你的字典,用你最熟悉的方法查一查,完成表格。生字读音你的字典的页码组词拜墓端团五、小结:字典等工具书是不会说话的老师,遇到疑难问题,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可以自己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来解决。我们只有勤于查阅字典等工具书,才能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课时一、课时目标:指导学生
15、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主动识字的意义和应有的态度,结合勤查字典的教学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的习惯。二、教具准备:教学挂图三、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勤于查阅字典等工具书,才能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中的“主动识字”。教师板书课题,齐读。主动识字就是怎样识字呢?主动识字就是在生活中自己主动来认字、学字。 教师介绍: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很美,内容丰富。同学们都很喜欢我们要读书,学习各种知识,就得先识字。而识字一面要靠老师教,一面要靠自己主动
16、学习。这样,才能认识更多的汉字,读更多的书,掌握更多的知识。在你认识的字中有哪些是自己主动学来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学的?二、 指导看图。1 看第3页上面的图,同桌相互说一说图上的小学生在做什么,他手里拿的是什么?2 交流讨论: 图上的小学生在做什么(在课堂上,老师请这位同学当小老师,让他拿生字卡片领读。),他手里拿的是什么?你认识卡片上面的字吗?说说你是怎样认识的根据卡片上的图片,能知道生字的意思。?3 看第3页下面的图,图上有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左面的是一个学习小组的四位同学,通过图片主动识字,并请老师评判。右面的是两位同学在游览时主动识字。从图上可以看出,这些小学生识字的态度都很认
17、真,内心十分喜悦。)4 你自己游览过哪些地方?通过游览认识了哪些字可让学生说说自己寒假里都去了哪里?认识了哪些新字?(先小组交流,再指名说一说。)5教师小结: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我们不仅要在学校主动识字,而且要在课外,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主动识字。不认识的字可以有选择地记下来,回来查字典解决。七、作业设计1、预习识字1,用查字典的方法预习生字。2、准备一本课外识字本,把你在课外认识的字记下来。比一比,谁认识的字最多。八、板书设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勤查字典 主动识字九、教学反思本次培养的好习惯是“勤查字典”、“主动识字”。这两个好习惯也是有联系的,“勤查字典”也是“主动识字”的一种好方法
18、。“勤查字典”这个习惯主要落实在一个“勤”字上,现在很多孩子都懒得查字典,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时,总是跳过去。所以在课的开始,我就让学生查查字典,理解“勤”字,既复习了音序查字法,又明确了“勤”字的含义,查完字典,我再让学生自己说说如何做到这个“勤”字,这样比我空洞的说教效果好很多。 “主动识字”方面孩子们做得比较好,他们都告诉我,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家里就都有识字卡片,识了不少生字,每次到超市里去的时候,看到食品包装上不认识的字,都会问爸爸妈妈。我想:把生活看成是一个大课堂,到生活中去学语文,用语文,孩子们才会感到学语文的乐趣。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我们一定要致力于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
19、贯彻落实,持之以恒。 识字1一、教学要求:1 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认识一个偏旁。2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3 了解春节等四个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二、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三、教学时间:两课时四、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片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 学会本课5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认识一个偏旁。2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3 了解春节、清明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二、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片一、
20、教学过程:揭示课题。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端午节,已来到,插菖蒲,挂艾草,吃粽子,戴香包,龙舟赛,好热闹。学习爱国屈原公,从小当个乖宝宝。,小朋友们知道的有哪些?一、 看图读韵文。1(出示挂图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你知道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节日的活动,人们在干些什么吗?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二、 指导看图,学习部分生
21、字。你喜欢哪幅图上节日的活动?(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图上的有关内容)1 第一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全家人围在一起干什么?(相机出示词语:饺子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
22、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过春节了,亲朋好友互相拜访表示节日的祝贺,这叫什么呢?(拜年)2 第二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清明节)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4、5或6日。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清明节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三、 指导读生字词,韵文中第一、第二行词语。出示:春节 饺子 拜年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
23、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清明 扫墓 踏青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顺词语)四、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你们知道了哪两个传统节日?(春节、清明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
24、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春节民间风俗习惯是什么?(饺子、 拜年)清明节呢?(扫墓在碑墓前举行纪念活动,以表示对亡人的崇敬与怀念之情。集体扫墓多祭奠对民族有功的英雄、领袖、烈士,家庭或个人扫墓多祭祀已故家人或亲友。祭奠时,培土、打扫、供奉水果佳肴,或植树、献花圈、致祷词等。在中国,有清明扫墓习俗。 、踏青 )六、指导学习生字1出示:饺 拜 扫 墓 踏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重点指导:“扫”是平舌音。2认识新偏旁“手字旁”。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4学生口头说词。5学生在田字格中描写生字。6教师范写生字。7学生写字,教师巡视
25、指导。七、作业设计1朗读韵文以及生字。2用一两句话描写春节图或扫墓图。第二课时一、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认识一个偏旁。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3了解春节、清明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二、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片三、教学过程:一、 复习检查有趣的节日 学习了识字1,我了解了( )、( )、( )、( )这四个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习惯。人们在春节的时候吃饺子、给长辈( ),还贴( )、放( );清明节的时候去( )、踏青;到了( ),吃粽子、赛( ),家家户户门前插( );中秋佳节,人们吃
26、( ),全家( ),共度美好时光。我还知道重阳节,人们有( )的习惯。1 指名读生字卡片。2 听写词语:饺子 拜年 扫墓 踏青二、指导看图,学习部分生字。教师出示第三第四幅图:你喜欢哪幅图上节日的活动?(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图上的有关内容)1 第三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大家正在干什么?(相机出示词语:端午 、粽子)教师简介:端午又叫端阳、端五。端,是开始的意思。古代“午”与“五”通用。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你知道有关端午节的儿歌吗?读一读: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酒白糖。龙穿下水喜洋洋。龙舟:装饰成龙形的船,有的地区端午节用来举行划船竞
27、赛。2 第四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中秋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干什么?看看他们的表情,你觉得他们过得怎么样?(出示:中秋、月饼)中秋:我国传统节日。农历八月十五,时在秋季的正中,月儿正圆。此时家家团圆赏月,品尝月饼,以寄托合家幸福安康的愿望。三、指导读生字词,韵文中第三、第四行词语。出示:端午 粽子 龙舟中秋 团圆 月饼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顺词语)四、 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你们知道了哪两个传统节日?(端午、中秋中秋举家团圆之日中秋节是中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日是秋天的正中,所以被称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还要圆,要明
28、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中秋前夕,人们都尽可能和家人团聚,取人月双圆的意义,八月十五又叫“团圆节”。)端午节人们风俗习惯是什么?(粽子、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龙舟船的大小因地而异。比赛是在规定距离内,同时起航,以到达终点先后决定名次。我国各族的龙舟赛略有不
29、同。汉族多在每年“端午节”举行,船长一般为2030米,每艘船上约30名水手。)清明节呢?(扫墓 、踏青 )五、指导学习生字1出示:端 团 饼2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重点指导:端、饼:左右结构,左窄右宽。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4学生口头说词。5学生在田字格中描写生字。6教师范写生字。7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六、作业设计:1把句子补充完整。春节, 中秋节到了, 2把下面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排列。清明节 中秋节 春节 端午节 3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自己家乡还有哪些风土人情?查查资料或询问家长。七、板书设计识字1春节 饺子 拜年清明 扫墓 踏青端午 粽子 龙舟中秋 团圆 月饼春节到,包饺子,
30、开开心心去拜年。清明节,去扫墓,高高兴兴去踏青。端午到,包粽子,热热闹闹赛龙舟。过中秋,人团圆,家家户户吃月饼。八、教学反思 识字3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3借助图画感知古今文字的发展演变,了解偏旁与字、词之间的联系,认识形声字的特点,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三、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四、教学时间: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一、导入新
31、课。今天,我们来学习识字3。二、引导看图学习“木”字旁,“禾”字旁在黑板上范写这两个汉字的篆体字。1看图,“木”的古汉字像什么?“禾” 的古汉字像什么?“木”的古文字像一棵树,有树冠、树干和树根。“禾”的古文字像一株禾苗,有穗、叶、茎与根。古人根据实物造出了字。2比较古今文字让学生比较古今字的区别。从而了解象形字的构字特点。3小结:古人真了不起,根据实物造字,后人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化,所以这些字都与实物有关系。三、看图识字,形义结合1出示“松柏、杨柳、桌椅”图,这些是什么?相机出示:松 柏 杨 柳 桌 椅2指名读,齐读。3看看这组字都有哪个偏旁,想想为什么提示:都有“木”,因为它们都是树的名称或
32、木材做成的物品?,“木”字旁表示了这个字的意思。4偏旁都表意,小朋友开动脑筋,还有哪些木字旁的字?5老师还带来了什么?春天出示“秧苗、稻谷”图。,农民伯伯在田里插什么?出示:秧苗 指名读,齐读。6到了秋天,秧苗变成了什么?出示一片金灿灿的稻谷图片欣赏:稻谷。7“秧苗、稻谷”都是地里长出来的农作物,它们有一个名字,叫“庄稼” 出示:庄稼 指名读,齐读:秧苗、稻谷、庄稼 你们还知道什么是庄稼吗补充介绍棉花、大豆、高粱、麦子等等? 8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带有“禾”的字?9抽读词卡,反复诵读,瞧谁交的朋友多? 齐读。10指导用课文中的词语练习说话。四、教学字形,指导书写1)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2)出示
33、: 柏 杨 柳 椅 秧3)说一说你会记哪个字,用什么方法记的?4)学生描红记字。5)教师范写。6)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第二课时课时目标:借助图画感知古今文字的发展演变,了解偏旁与字、词之间的联系,认识形声字的特点,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一、复习检查(1)说一说上节课所学的两个偏旁再次巩固学生对木与禾的区别认知。(2)抽读生字卡片。二、看图学习“竹 ”字旁,“草”字头,以及相关词语。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禾字旁,木字旁,知道这些偏旁是由实物演变来的。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组偏旁。(1)“竹”的古字像什么?今字是怎样的?演变成偏旁又是怎样的?(2)“草” 的古字像什么?今字是
34、怎样的?演变成偏旁又是怎样的?2看图认读:竹篮、箩筐 筷子这些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通过图片了解一些竹制品还知道哪些竹字头的字?3出示挂图,学习带有草字头的词:引读“茶叶 菠萝 兰花”,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茶农们出示茶农采茶,制茶图将采摘的新鲜茶叶经过加工,制成茶叶,用开水沏泡,清香可口,不但中国人爱喝,连外国人也爱喝。指导读(茶叶)。出示菠萝图,这是什么?请小朋友来介绍一下这种水果。指导读(菠萝)。出示兰花图,春天到了,瞧,什么花开放了?还发出淡淡的香味。(兰花)4诵读“茶叶、菠萝、兰花”。5连起来读三四两行。6指导用三四两行的词语练习说话。三、教学生字,指导书写1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35、2出示: 篮 茶 菠 萝教学这些生字时一定要注意蓝和篮,萝和箩的区别。3说一说你会记哪个字,用什么方法记的?4学生描红记字。5教师范写。6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六、作业设计1朗读生字并用生字口头说词。2文中的词语任意选一组,连起来写两三句话。3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竹字头 :()()()()()草字头 :()()()()()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 识字4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3认识本课生字的构字规律以及词语间的相互联系,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
36、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三、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四、教学时间: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一、复习导入新课。1复习上一课学习的四个偏旁,“木字旁,禾字旁,草字头,竹字头”的演变过程木旁表树木,禾旁表庄稼,草头表花草,竹头表竹制品等。2出示挂图: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新的偏旁,想知道这些偏旁是怎样变化来的吗?师讲解“日、月 、两点水 、三点水 ”的演变过程,图文结合。3看了“日、目、 、 ”的古今演变过程,你有什么发现吗日是象形字,从古今的演变中
37、掌握日字的字形和实物的联系。目字同样如此。?4这节课,老师想把“日、目、两点水、三点水”的几位好朋友介绍给大家,想认识它们吗?二、自主识字。1、出示挂图以及词语:小朋友仔细看看图,试着读读词,你发现了什么?2、同桌之间互相读,读的好的地方,向他学一学,读得不好的地方,你会帮他纠正吗渗透正确的读写姿势?看看哪桌同学合作的最出色。3、看图,读读词语,想想意思,把你的理解,你的发现说给小组里的小朋友听听。4、全班交流出示: 晴 空 温 暖 晾 晒 眼 睛 瞄 准 眺 望 寒 冷 冻 结 冰 雪东 海 黄 河 长 江指名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一)探究规律。1)每组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2)讨论交流
38、。第一组“晴、暖、晾晒”都与太阳有关,所以是日字旁如与太阳有关的字,大都是日字旁。第二组“眼睛、瞄、眺望”都和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如与眼睛有关的字,大都是目字旁。第三组“海、诃、江”都与水有关,所以偏旁是三点水如与水有关的字,大都是三点水。第四组“冷、冻”都与冰有关,所以偏旁是两点水如与冰冻有关的字,大都是两点水。3)读课文。(二)教学生字,指导书写。1)读生字词:晒 瞄 冻2)照笔顺书写生字。3)教师范写。4)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三)作业设计。1)读生字以及词语。2)扩词。晒( ) ( )() 冻()()()3)多音字组词。Jie ( ) zhang ( )结长 jie ( ) ch
39、ang (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认识本课生字的构字规律以及词语间的相互联系,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一、 复习检查。指名说说上节课所学的偏旁。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词语卡片二、看图练习说话 出示图一再一次渗透看图说话的教学,先人后景,由近到远,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1)图上画了什么?天气怎样?小妹妹在干什么?能用上第一行词语,说几句话吗?看谁说的最好!生自由练习。(2)指名说。出示图二、三。(1)指导用课文中的词语说话,要求说得生动、具体。(2)随机理解“眺望”“冻结”。3出示中国地图,介绍“东海东海:我国三大边缘海之一,面积79.48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350米左
40、右,沿岸港湾岛屿众多。、黄河黄河:我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千米。、长江长江:我国第一大河。长6300千米,发源于青海省西部唐古拉山脉,流经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9省区,“介绍江阴长江大桥。3齐读词语。三、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有“日、月、两点水 、三点水 ”的字?六、作业设计1比一比,再组词。晴( ) 瞄( ) 冻( ) 冷( )睛( ) 苗( ) 练( ) 令( )2选词填空。眺望 张望我站在山顶上( )着远方。小明四处( ),终于在人群中找到了妈妈。温暖 温和李老师的态度总是( )的。妈妈的怀抱总是( )的。 3猜字谜。左边缺点水,右边满是水。 谜底( )一、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