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应用探究式学习方法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要重视探究过程中的体验,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努力使体验转化为学生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之光,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科学课堂教学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我们教师教学方式要“活起来”,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一、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科学探究热情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在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揭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句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
2、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设计的探究活动应以学生兴趣的激发为前提,才能保证学生持久的探究欲望,就可以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习就是一种有趣的探究活动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继而自主合作探究,不仅是一个学习方式方法的问题,也是一种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转变,它的根本点在于突出了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回归于学生。常言说得好,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如在本册11课它们是怎样工作的一课时,我在师生问好之后,径直走下讲台,按下灯的开关,灯亮了。学生不以为然
3、,这时我突然故做莫名其妙地问:“咦,我按下开关,是接通了电路,应该产生了电能,而我们看到的结果却是灯亮了,也就是说表现出来的是光能,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教电铃响丁当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出示课件,响起电铃声,然后问:“听到这清脆而又熟悉的铃声,看着电铃,有令你好奇的问题产生吗?”通过问题引领提出问题,“电铃怎么会被不断敲响呢?”再去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而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大大激发。二、合理猜想,展开学生的科学探究翅膀如何学好科学?新课标认为学生是关键,因此,在科学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4、重点和关键是要学生在课堂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因此,作为科学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善于把握学生的疑难点,及时捕捉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进行讨论,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给课堂注入生机。如在电铃响丁当一课时: 师:大家在刚才的实验中还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每个组做的电磁铁磁性大小不同,那么你认为,有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值得我们大家来研究呢? 生:电磁铁磁性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板书电磁铁磁性大小 师:接下来你们又要作一个猜想,你认为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呢?生:老师的问题提出来了,于是让学生分组实验,要求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让学生带着猜想亲身经历科学探究
5、的全过程,让他们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先让学生猜测电磁铁磁性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继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一环紧扣一环,从而让学生了解了“电磁铁磁性大小与线圈匝数,电流大小有关”这一科学性质。三、动手操作,点燃学生的科学创新“火把”儿童天性爱动手“玩”,也更愿意富有创意地“玩”。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发掘教材中“玩”的因素,利用儿童爱“玩”的特点,用激情幽默的教态,演绎教材内蕴的语言,点燃学生好奇求知的“火把”,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积极、兴奋活跃、稳定持久的状态之中,教师要做好一名引导者,引领学生自己寻找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例如在教学种类繁多的动物
6、一课,由于学生生性爱“玩”,于是我在刚上课时,就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这节课我们先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规则是:两人一组,其中一人任选一张动物卡片,不要让对方看到;并且只能用Yes或No来回答对方提出的各种问题。对方围绕动物的主要特征,通过提问进行猜测,尽可能利用较少的问题,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猜出动物的名称。”这句话激发了同学们的参与意识,个个兴高采烈地“玩”起来。看,同学们玩得多起劲啊!大约20分钟后,我说“大家之所以能猜出来,就是因为每个动物有每个动物的特征,有时猜错是因为它们相同类的动物之间,又有共同的特征。我们打开书将不同类的动物的特征做一个总结”这样把学与玩结合起来,不仅轻松
7、地获取了新知识,而且使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四、张扬个性,促进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是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索感悟,多给学生留有思考,个性发挥的余地,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创造性学习。因此在科学实验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索者,创造者。教师要鼓励学生敢想敢干,做好一名“助手”,随时给予帮助。例如在教学电铃响丁当一课时,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些材料,让他们自己制作电磁铁,并展开竞赛,看哪组学生制作的电磁铁磁性最大?这下激发了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兴致勃勃地“摆弄”起来。同学们积极性很高,不仅很快地制作了
8、电磁铁,而且有些同学组制作的磁性特别大。因实验中导线不够用,有一组同学开动脑筋,想到了和其他组相结合,很快地组装好了电路。在这样自主参与、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精神得到充分的体现。五、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作为科学课程学习主体的学生,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领他们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将兴趣、知识、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使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在教学种类繁多的动物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说说,除了鸟类以外,还有哪些种类的动物?学生先明确了有哺乳动物、两栖动物
9、、爬行动物、鱼类、昆虫类动物之后,同学们打开课本看常见动物的图片,请同学们试着给这些动物分类,结果多数动物学生一说就准。而说到企鹅,不少的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企鹅是哺乳动物”,企鹅怎么会是哺乳动物,我真不知道学生是怎么想的。我先不动声色,用电脑打开了企鹅的图片,同时打出哺乳动物的特点:体表有毛,在“妈妈”腹中长成“小胎儿”,幼时吃母乳。我请同学们看着图片,看着文字,再做判断。学生连连摇头,“不是哺乳动物,不是哺乳动物,是鸟类。”我追问“为什么呢?”不少的学生说出了它具有鸟类的特征:“体表有羽毛,取食靠喙,靠产卵繁殖后代。”接着我很是好奇,问学生为什么一开始判断错误,怎么想的呢?学生笑着说:“我看
10、着它不会飞?”我趁热打铁,判断是否属于鸟类,能不能看会不会飞啊?学生终于明白了,“要看是否具有鸟类的三个特征:体表有羽毛,取食靠喙,靠产卵繁殖后代。而不能看它会不会飞。”在这样自主参与中,我认识到:学生的知识建构,要靠他们自己去认识,去理解,去内化,才能真正地装进他们脑子里。总之,科学探究是一种创新活动,是推动创新思维的一种强烈和稳定的动力源泉,也是创新教育的关键环节。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科学教师要尽己所能地使用好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力求让每一个孩子都知道自己的潜能、都能尽情地去发挥、去想象、去施展自己的能力、都能建立起坚实的自信、都能从事属于他们同时也是属于这个社会的富有个性的创造!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