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圣施为降大圣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孙悟空大战二郎神的经过,了解神话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的特点。过程与方法:对中国古典名著有所了解,并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养成速读课文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讨论、想象、感受孙悟空机敏、坚毅的品质和无畏的反抗精神,激发同学们对孙悟空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了解神话故事离奇曲折的情节特点,感受孙悟空人物形象,激发同学们对孙悟空的喜爱之情。教学难点:体会本文语言文字的魅力;了解古白话文的语言特点。教学方法:速度,默读;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知识准备,检查预习。1文学常识了解【多媒体显
2、示】:西游记又名西游释厄传,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编撰而成。此书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以及白龙马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故事。故事跌宕起伏、惊心动魄,作者以虚构的人物描述了那个年代的人心险恶、腥风血雨,与唐僧师徒四人所走过的困难重重的取经之路。吴承恩,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别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及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举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以辞官,贫
3、老以终。2课文背景【多媒体显示】:本文选自西游记第六回,原标题为“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前五回的故事梗概是:花果山仙石孕育一石猴,石猴觅得水帘洞被群猴拥戴为王。数年后,石猴拜菩提老祖为师,获名孙悟空,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又向龙王讨得金箍棒,后大闹天宫。玉帝令托塔李天王率天兵天将去捉拿孙悟空,孙悟空两度打败众天神。于是,观音推荐小圣杨二郎擒拿孙悟空。本课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3读音训练。(1)让学生把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齐读两遍。(2)给下列字词注音【多媒体显示】:掣鹚淬鹞鹭鸶鹳鳜鲂撺鸨樗蓼汀躘锺棂愕擎哪吒幌三、整体感知课文(默读课文,把握内容)1你从课文标题
4、“小圣施威降大圣”中获得了哪些信息?2课文标题中“小圣”和“大圣”各指的是谁?关于“小圣”,你还知道他的哪些故事?3请用简练的语言复述孙悟空与二郎神打斗的过程。学生回答后,教师播放动画片大闹天宫有关片段。四、合作探究,研读课文。1想一想,课文中的哪些情节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什么?经典句子赏析。(1)“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做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做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这一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为什么?(2)那六兄弟,慌慌张张,前后寻觅不见,一齐吆喝”这句话中“六兄弟慌慌张张”对刻画孙悟空有何作用?(3)“却说那大圣已至灌江口,摇身一变,变作二郎爷爷的模样,按下云头,径入庙里
5、。鬼判不能相认,一个个磕头迎接。他坐中间,点查香火:见李虎拜还来三牲,张龙许下了保福,赵甲求子的文书,钱丙告病的良愿。”这几句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大圣形象?请同学们自己在文中找例句,自己赏析。五、拓展延伸。1孙悟空的每一次变化,二郎神都能马上找到制伏他的方法。作者为什么不写孙悟空直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在别的作品中,你有没有看过类似的写法?学生交流探究后,教师明确: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如果写孙悟空直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就会使文章平铺直叙,味同嚼蜡,无法吸引读者,且文章的曲折性就没有了。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作者写鲁提辖打死镇关西的过程的写法与本文相似。作者没有写鲁提辖一拳
6、打死镇关西,而是详细地写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的过程。2本文主要刻画“大圣”和“真君”两个人物形象,请问: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同学们自由讨论,教师明确。预设答案【多媒体显示大圣和真君的头像】:喜欢大圣:神通广大,敢于反抗,机敏,坚毅,勇敢,无畏。喜欢真君:本领高强(总能识破大圣的各种变化),神通广大。六、课堂小结。七、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课外阅读原著西游记。课后反思:1教学目标明确,对重难点的突破口抓得较准;又由于同学们对这篇课文的内容很熟悉,所以本课的教学任务基本完成。2。依“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注意力师生互动,课堂气氛较活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3在课件运用中,动画没有顺利播放,这就要求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提高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