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农村中小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和对策谷城县盛康镇中心学校 鲍光成 陈红勤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道德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强弱兴衰。而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是道德形成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期。他们正处于思想道德形成时期,他们的大脑就像一张白纸,可以绘出各种各样优美的图画,他们心灵的大门始终敞开着,时刻准备着接纳新鲜事物。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这一时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效果最好。并且这一阶段的思想道德教育对他们一生怎样做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广大未成年人只有从小养成优良品德,长大后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才能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作为教师的我们更
2、感责任重大,义不容辞。一、新形势下农村中小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分析随着农村形势的发展,农民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然而子女教育问题却十分令人担忧。 我们的孩子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他们本该清纯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灵正因为我们的漠视而越来越严重扭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以为当前少数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方面的缺陷主要表现在: (1)厌学。求知欲低下,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完成作业,并经常扰乱课堂秩序。 (2)心理素质差,受不得半点委屈,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感情脆弱,遇事缺乏理智不敢做主,从众心理强。 (3)暴躁,逆反心理强,常与家长老师对抗,自我控制能力差,不遵守纪律,喜欢拉帮结派
3、,搞哥们义气,常为小事与同学闹纠纷,打抱不平,动不动就打人骂人甚至跟社会上一些人打架斗殴。 (4)懒惰怕吃亏怕吃苦,做事拖拉,依赖性强,不勤奋,生活自理能力差。(5)冷漠,不关心集体,不关心他人,只关心自己处处以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之心重,集体观念淡薄,缺乏同情心,这些未成年人稍不加以正确引导就极易走上犯罪道路。二、农村中小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现状的成因分析 1、家庭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 (1)家庭成员不良因素和自身素质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不少劳动力涌向城市,农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发生了变化。然而,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一是父母离异和留守家庭不断增多,使孩子缺少父爱或母爱,缺少
4、家庭关爱;二是父母忙于工作或经商,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与生活;三是父母及长辈过分溺爱纵容孩子,使孩子养成自私、蛮横的性格,四是父母以钱作为对孩子实施教育的唯一手段。五是父母自身素质不高,文化层次低,无法指导孩子的学习、生活。六是父母及家庭成员行为不端对子女的耳濡目染。 (2)家庭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方法不够科学。 一是教育态度生硬,有的家长对未成年人实施教育时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动辄训人,缺乏平等交流的观念和态度。很容易造成被教育者的排斥心理甚至逆反心理。二是教育方式简单,即家长教育时往往采用“我说你听,我讲你记”的单一方式,很少采用现身说法、典型引导、心理暗示、情景感染、故事启迪、名言
5、激励、幽默表达等有效教育方式。三是教育方法粗暴,即未成年人现出思想道德问题时,往往采用非打即骂的身体施暴办法,或采取偷看日记,乱揭隐私的心理施暴办法,这样做,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给他们造成身体创伤和心理阴影,引起他们的仇视心理甚至报复之举,有的还会引发未成年人犯罪。,四是教育形式不当,其表现在“三重三轻”:重养轻教,即过于重视身体健康、生长发育、衣食住行等生活上的呵护,至于对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则不重视。重智轻德,即过于重视智力发育、智商开发,学习成绩、特长培养,而对心理承受能力、兴趣爱好、思想特点、品德表现等则顾及不多甚至不闻不问。重言轻行,即对未成年人实施思想道德教育中普遍存
6、在“说的多,做的少”,甚至有的家长“说一套做一套”,出现人格分离现象。 (3)家庭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上法制观念不强,责任意识淡化。 为了规范家庭、学校及至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我国先后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如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深化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意见等,使我们对未成年人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基本上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但事实上,农村有许多家庭或多或少存在着法制观念不强,责任意识淡化问题:一是一些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个人的私事,不少家庭依然使用所谓的“家法”来管教和惩治孩子的违法悖德行为。二是对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学习、不了解,从而导致实施教育时随意性大,标
7、准不高,有的家长干脆放弃对子女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法定职责。三是对家庭中出现教育违法现象查处不力、奖惩不明。 2、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弱化 学校教育对儿童的思想品德和良好个性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但是,我国的教育体制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一是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特别是农村学校近乎疯狂地追求学生的成绩,过分强调升学率,减少甚至没有课外活动,即使有课外活动,也没有这方面的老师去引导而是放任自流,缺乏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德育教育成为空洞的说教,形式上走过场。二是学校生源存在差异。由于受到招生条件的限制和择校生的流动影响,有些学校汇集了各小学的“尖子生”、“特等生”,而个别学校特别是个别农村师资较差的学
8、校则成为“问题学生”的聚集地,为学校开展各项工作带来不便。三是学校自身因素。学校教学秩序差,教学水平低,教师不关心学生,对学生的思想问题、缺点和错误不愿做艰苦细致的说服工作,而是用家长式或体罚方式,有意无意地孤立、歧视他们,以及不管不问任由他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3、家庭、学校、社会未形成合力 未成年人不仅生活在家庭中,也生活在学校里,同时还要接触社会,对他们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务单靠家庭是无法完成的,还必须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作用。但目前还存在“三个脱节”的问题:一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脱节,一些家长抱着“树大自然直”的心理,不支持学校开设必要的德育课程,认为这样做是浪费孩子的
9、学习时间;导致家庭与学校,家长与老师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调。二是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相脱节,一些家庭对未成年人搞的是“放羊式教育”或“封闭式教育”。教育内容、方法、手段都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节奏和步伐,不能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三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脱节,学校对社会上的腐朽思想文化给学生带来的侵蚀认识不够,对社会上存在的消极道德理念给学生带来影响估计不足。有的网吧为了不让老师知道学生在上网,把门反锁,吃喝都招待。这些见利忘义,在未成年人身上赚“黑心钱”,发“昧心财”,很容易使未成年人误入歧途。 4、社会环境不良因素的冲击 社会的发展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物质欲望,金钱成了衡量人成功与否的标准,及时享乐
10、成了一些人的座右铭,孩子们睁眼便会看到大人们对金钱、权利、感官欲望等赤裸裸的追逐;大众媒体有着价值导向的传播,加之现在的个别大众传媒媚俗思想严重,影视文学作品中充斥着不少暴力、颓废和其它低级不健康的内容。孩子们的自控力较差,在无人监督和管束的情况下极易陷入其中而深受其害,再说,学习是一件需耗费较多时间和较多费用的事情,大学费用又高,毕业又不包分配,于是一些父母总是急功近利地认为读书无用,从而放弃了对孩子学习的管理,甚至让孩子早早结束学业,也影响着一批学生在学校不读书而无事生非。 三、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策略与方法1、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体系 对未成年人教育要以正面
11、教育为主,学校、家庭、社会要齐抓共管,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体系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现状。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教育是条件。 家庭是未成年人的第一课堂。无数事实证明,父母的低素质下而导致的家庭教育功能的不良与缺陷,是导致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外部条件;父母对孩子思想道德的忽视,使孩子走上邪路的重要原因之一。家庭中成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是非观、善恶美丑的评价标准、为人处事的方法,对未成年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教育最直接、最形象、最有说服力,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家庭必须匡正陈旧落后的“成才观”,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还必须重视子女的身心健康和
12、品德修养,用正确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克服溺爱、粗暴等错误方法,改掉不良习惯,在教育孩子中起到示范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把孩子培养成真正的人才。因此要优化农村家庭教育环境。一是要提高家长素质和修养,依托家长学校开展科学育儿知识培训,组织专家学者教师下乡为农村家长传授科学养育知识;二是要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管理模式。对子女教育要民主、平等、宽容,而不是专横、权威、武断,更不应该放纵、溺爱、百依百顺。要勤沟通、多了解,鼓励式教育,改变过去棍棒下面出孝子的观念。三是要对子女加强传统美德教育,教育孩子尊老爱幼、勤劳勇敢、勤俭节约、为人忠诚等。四是父母之间尽量减少家庭矛盾,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情趣的良
13、好家庭氛围。 学校是未成年人的教育主阵地。学校必须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的各个环节。要把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我们必须改进我们的教育理念,调整教育目标,矫正教育“指挥棒”的指向,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作为教育的唯一目的。引导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加大教育体制的改革力度,改进教育的评价机制和标准,从根本上扭转学校教育“重智轻德”的做法。教师要把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做到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学校应组织未成年人积极参加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进行职业道
14、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利用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重大社会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教育,加强法制教育。学校是未成年人学习知识和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既要担负“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又要德智并举,教书育人。学校要本着对家长负责,为家庭分忧的原则,优化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建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要搞好教育改革,规范教师行为,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不愧为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光荣的称号。要加强社会公德和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反对一切损人利已、损公肥私、金钱至上的思想和行为,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15、要建立完善的德育课教学质量考评和教育效果评估体系。加强对后进生和特殊群体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法制教育,心理疏导教育和行为矫治工作。要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齐抓共管”的局面,学校要经常开展家访活动并适时召开家长会,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德育情况和品行表现,对有问题的学生家长不在家,要及时电话联系其家长或代家长,使未成年人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时刻处于监管之中。要开展各项活动,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各种活动中去,如开展献爱心活动,法制讲座、志愿服务活动等等。 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净化社会德育环境尤其重要。社会是一所大学校,其环境的好坏,条件的优劣对未成年人
16、思想道德教育影响甚大。好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可以使未成年人“扬其善”,相反则会“助其恶”。目前在农村,网吧对未成年人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冲击最大,还有社会上流行的“口袋书”,特别是“乱揭隐私书”、“性爱独白书”以及有害卡通和渲染暴力、色情的游戏软件等精神毒品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极坏,有时他们看一本书就可能误入歧途。因此,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一要加大对文化、宣传市场和娱乐场所的管理力度,并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开展持续不断的扫黄打非和净化网络行动,尤其是要严格规范网吧的管理,净化校园周边环境,杜绝未成年人进入游戏厅、网吧等不利健康场所;二要搭建社会平台,提供活动场所,开展如文体活动、读书活动、义务劳动、志愿者服
17、务等一系列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增长课外知识,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也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三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未成年人提供课余的活动场所,开展教育活动。认真整顿学校周边环境,对危害未成年人的黄、赌、毒等严加治理。 2、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道德品质的飞跃 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往往是“我讲你听”,“我说你记”单方面的生硬灌输的方法,这种靠枯燥的说教来“包打天下”的做法,实践证明,效果并不好,她极大的妨碍了未成年人自觉自愿精神和主体意识的形成。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德育工作时刻不能容缓,而且愈来愈重要。现
18、在各科的教学都要求体现和渗透道德教育,足见我国教育对德育工作的重视。我们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在备课、授课中挖掘出学科内容中德育方面的内容,在课堂上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渗透。这也要求我们能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以文化的视角和思维来处理和组织教材内容。不能只会就事论事,就“知识”论“知识”。那样,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也就成为一句空话,更达不到以“文”育人,以“知识”育人的目的了。3、利用心理疏导,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是反映人们的知觉、情感、个性、意志、想象、思维、记忆等复杂得心理活动。人们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人们的道德品质。因为心理素质有健康的、不健康的。健康的心理特征
19、是愉快的心情,在行为上是积极向上的;不健康的心理特征是心理障碍,更多的表现出错误的行为,还有逆反心理,它是由于教育者的简单、粗暴或者批评不得法,不但无法说服受教育者,反而激起强烈的抵触情绪,产生逆反心理。例如:有的学生因为禁不起家长的训斥而离家出走;有个女同学因为没有编入重点班,心理受到打击而自杀;有些未成年人犯了错误,不能正视自己的错误,破罐破摔,最后越陷越深,不能自拔。以上这些情况表明了,由于心理的不健康和缺陷导致离家出走,轻生和犯法,因此心理健康是多么重要啊!对此德育工作者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犯有缺点和错误的学生采取理解、宽容和挽救的教育方法,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鼓舞,要动
20、之以情,晓之以理,从心理上进行沟通。开展心理咨询和聊天活动。在心理沟通的时候需要平等相待和真诚交流。需要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需要尊重和爱心。在医治心理创伤的同时,更要致力于健康心理的建设,要着眼于培养健全的心理品质,使之具有自信心,进取心和责任感。要进行理想和道德的教育。使之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以英雄人物为楷模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构建健康的心理防线,才能自觉地抵制不良影响,做到防患于未然。 4、充分发挥党支部、共青团和少先队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共奏德育工作美妙乐章 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作用,将自我教育与集体教育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未成年人的道德水平。集体
21、是未成年人成长的摇篮,未成年人的社会化离不开集体,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除了靠家庭、学校、社会外,还要靠他们自己的集体,即通过团队组织将他们组织起来,参与各项集体活动,使他们从小在集体中学习当家作主,充分发挥贴近未成年人和具有广泛社会联系的优势,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和未成年人实际,丰富和完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真正使团队组织成为未成年人学习的课堂,实践的阵地,展示的舞台,成长的摇篮。 5、重视影视、网络等媒体对未成年人的影响,营造多元德育教育氛围在当前这个信息社会,影视、网络以成为我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充斥着我们大部分时间。因形象、直观、刺激而乐于为未成年人所接受,其影响力远远大于教师的说教。正
22、因为如此,我们在教育工作中更应从实际出发,做到不海阔天空的空谈,而应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道德实践活动,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转化为未成年人的内在品德,使道德教育在未成年人的道德实践中完成,达到让未成年人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教育,自我体会,自我提高。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团队生活中帮助未成年人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德。这样,学生在轻松快乐中既学习了知识又接受了教育。只有这样才符合未成年人的心理,他们才更乐于接受,才能对照自己自查自纠。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的时代,单纯的德育教育已无法应对纷繁复杂的信息社会对学生的影响,信息革命是时代的潮流,德
23、育工作者要顺应时代的潮流,要具备信息的理念,加强自身的网络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引导学生正确的应用计算机和网络信息,进行信息交流,不要沉溺于网上一味贪玩或盲目的结交“网友”,上当受骗,要自觉地抵制不健康的内容,要珍惜宝贵的时光。要有效的利用网络开展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德育内容,使学生喜闻乐见,造成良好的教育效果。除了网络,还要应用多样化的德育资源,重视广播、电视、报纸等传媒的作用,以及图片宣传、图书杂志、宣传栏和黑板报,营造多元的德育教育氛围。 6、将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日益突出,究其原因,是法制教育有待加强和法律意识淡薄所
24、致。进行法制教育,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提高未成年人的守法、护法自觉性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一个有效途径。但仅仅依靠加强法制教育还是不够的, 要将法制教育和德育教育结合起来,标本兼治,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巩固道德教育的成果,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日益突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法制教育和德育教育。进行法制教育,对未成年人来说,是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学法守法护法的自觉性,积极与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犯罪行为作斗争,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一个有效途径。但仅仅加强法制教育,依靠法律的力量是不够的,因为法律所规范约束的行为范围远比道德窄,因此,还必须应用道德教育,
25、依靠道德的力量去引导、约束未成年人的行为。他们二者之间是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法制教育可以巩固思想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治本的。只有讲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标本兼治,才能有效的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促进未成年人将康成长。转贴于 中国论文总之,应当把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是主阵地,整个社会形成合力,多管齐下,农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就一定能够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只有这样,国富民强才会有坚实的根基。 作者单位:谷城县盛康镇中心学校 作者姓名:鲍光成 陈红勤 职 务 副校长 职 称:中学高级 联系电话:07107811229 邮 编:44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