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学会审题1、通过话题本身提供的信息,挖掘话题的含义。 要看清话题,避免脱离命题范围,也不要跳出圈子话题的文字总是很简短。但尽管这样,对话题也一定要看清,想清,否则也有偏出去的可能。准确把握话题涉及的范围,有利于对话题的切分,有利于考生在话题的范围之内找到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切入点。 如话题“战胜诱惑”,如果忽略了“战胜”二字,大写特写“诱惑”的种类、危害以及深受其害的各种案例,文章也许可以写得很精彩,但对于话题来说,却肯定是偏出去了。因为根据这个话题,作文的重点,应该放在“战胜”二字上。 “生活是一本打开的书”这个话题中心语前有一些限制性成分,“打开的书”即意味着我们正在读的,那么我们从书中
2、读到了什么呢?也就是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种中心语前有限制性词语的话题,限制性词语是话题的关键,准确理解这些词语对理解话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善于咬文嚼字,理解话题或题目涉及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把握写作范围。如“面对生活的困扰”,有的学生用大量笔墨写生活中的“困扰”,却没有对“如何面对困扰”进行阐述,从而偏移了话题中心。转移话题。有的学生写面对困扰,我们要自信(宽容、有平常心、乐观、承受、拼搏),在写作过程中,把行文的重心放在自信(宽容、有平常心、乐观、承受、拼搏)上,完全忽视了“面对生活的”限制。错改话题。把“困扰”理解成“困难”、“挫折”等。如“拒绝与获得”这个话题
3、,有的学生将这个话题等同于“失与得”、“抛弃与获取”,有的在文中不自觉地换成了这两个话题,有的干脆用它们做标题。其实,“失”与“抛弃”表示被动的意味,“失”甚至有一种不舍与无奈,“抛弃”也算一种排斥,但“抛弃”的事物是本属于自己的,在程度上不及“拒绝”。“拒绝”是主动的行为,没有不舍与无奈,“拒绝”的事物本就不属于自己,而且伴有更强烈的情感态度。辨明概念关系辨清关系至关重要。关系辨明了,思维就有了方向,审题立意的任务也就基本上完成了,构思成文的速度也就大大地加快了。如“冷与热”,若从待人态度冷漠与热情的角度,其关系就是典型的“是非取舍关系”;若从处事的冷静与待人待事的热情上看,其关系就成了“相
4、容并存关系”;若从一般意义的天气温度或对人爱憎感情的角度理解,其关系则又成了“对立统一关系”。另外,针对这个话题要素的本义和比喻义,其关系又可衍生出肉体的冷(热)与心理的热(冷)、过程忍辱负重甘受清贫的冷与结果成就斐然声名鹊起的热2、通过领会材料与话题的关系来理解话题的含义。话题与材料的关系话题是由导引材料引出或提炼出来并被限定下来的作文范围,话题有时包容在导引材料之内,是导引材料的部分意义。如歌德的叙事谣曲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耶稣带着他们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就让彼得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耶稣没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了马蹄铁,又用它在铁匠铺那儿换了3文钱,
5、并用这些钱买了18颗樱桃。出了城,师徒继续赶路,二人经过了茫茫荒野。耶稣猜到彼得一定会很渴,就让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粒,彼得一见,赶忙捡起来吃。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18次腰。于是,耶稣笑着对彼得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后来没完没了地弯了那么多次腰了。小事不干,将在更小的事情上受操劳。”请以“小事与大事”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有时是导引材料拓展了的意义如:一群年轻人为了寻找快乐花了很长时间,而得到的却是疲惫、烦恼和痛苦。他们去请教一位智者。智者说:“你们先帮我造一只船吧,这个问题让我想一想。”于是年轻人为了得到满意的答复而努力地造船。七七四十九天的忙碌让他们忘了寻找快乐
6、和因寻找快乐而带来的不快。船终于造好了非常漂亮。智者对他们说;“上船吧,年轻人。”年轻人划着船,不一会就唱起了歌,竟忘了向智者问答案。这时智者问:“年轻人,你们快乐吗”请以“快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有时是提示性材料与话题宽窄相等。也就是说,提示材料和话题本身所包含的内涵和所涉及的外延两者协调一致,两者间是具体和浓缩的关系,即话题是从提示材料中水到渠成地引出的,是提示材料的自然归宿;而提示性材料又是话题的详细陈述,是话题的具体展现。如:家是什么?家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家,也是我们人生的起点和成长的避风港。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擎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一缕慰
7、藉;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谊以“有家真好”为话题,写一篇作文。3、通过材料的关键词句了解话题的含义。话题:生活中,真正的自信者必是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人,而这样的自信又往往与对自己的怀疑和不满有着内在的联系。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天才都并非自信的人,相反倒是有几分自卑,他们知道自己的弱点,为这弱点而苦恼,又不肯毁于弱点,于是奋起自强,有了令人吃惊的成功。周国平智慧与人品中有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我相信,天才骨子里大都有一点自卑,成功的强者内心深处往往埋着一段屈辱的历史。” 联系自己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见识,以“感谢自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话题:有一次,法国一家报纸进行了一
8、次有奖智力竞赛,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着火了,情况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救哪一幅?结果在该报收到的成千上万的回答中,贝尔纳以最佳答案获得该题的奖金。他的回答是:“我救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他的理由是:成功的最佳目标往往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可能实现的那个。请以“成功”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等。题目自拟。二、学会立意1、吃透材料,根据命题意图确立观点在很多文题中,不管是背景材料的组织,还是导引词的叙说,都明显地被渗透了命题人的思想倾向,如果要“反其道而写之”,往往难度很大甚至有跑题的危险。话题作文的材
9、料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话题的引语,又是对作文的提示语。话题材料中总是隐含着命题者的一些意图,如对作文范围与立意的某种限定等。审题时,首先就要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者的意图读出来,并据此确立自己文章的观点。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表明作者倾向的词或句子往往隐藏在题干当中,辨别或找出这些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中国足球队经过44年的努力,经历了6次失败之后,终于圆了进军2002年世界杯的梦。对这次冲击世界杯的成功,有人评说是我们机会和运气好,既未与日、韩照面,又避开了伊朗、沙特。否则,结果如何还很难说。你认为是这样吗?请以“运气”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注:2002年世界杯
10、,日、韩两国为主办国,其球队直接出线,不参加亚洲区的选拔赛;中国队在亚洲区十强赛的分组中,抽签编入B组,伊朗、沙特在A组)2、吃准材料,抓住关键问题思考选材立意话题:一位科学家对两只老鼠进行了“精神压力”实验:他把两只小白鼠放在一个仿真的环境中,把其中一只小白鼠的压力基因全部抽取出来,另外一只则维持原样。结果那只被抽取压力基因的小白鼠天天兴奋异常,它大摇大摆地在仿真环境中乱跑,有时竟爬上陡峭的假山。而另外一只老鼠则“胆小如鼠”,走路小心翼翼,遇上风吹草动,便警觉起来,惟恐避之不及。最后的结果是:那只没有压力的小白鼠在登上13米高的的假山时摔死了,而另一只老鼠却鲜活地生存着。请以“压力”为话题写
11、一篇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如话题:森林里,参天大树不屑一顾地瞥了柔弱的藤蔓一眼,轻蔑地说:“嗤!没出息的家伙!居然要攀附着别人生存!”藤蔓微微一笑:“是的,我需要依靠别人,但那不是没出息的表现啊!你不也是要依靠土地、阳光、空气和水吗?” 参天大树满脸羞愧,在风中抖落了几片叶子。叶落归根,回报大地。我们常常为自己学会了独立而沾沾自喜,我们也常常忘记,自己成功的背后,有许多的依靠在支撑着。请以独立与依靠为话题,写一篇文章。3、找出材料中的隐藏提示。话题作文的提示语往往是考生理解话题、立意选材时不可或缺的关键内容。考生一旦忽视了它,就很可能会“失之毫厘,谬之千里”。例如:有这样一则作
12、文题:九十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年度报告中指出,进入21世纪的人类要带好另本护照,一本是知识护照,一本是道德护照。请以“护照”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如:一个远行的青年来到一片绿洲,遇到一位老者,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老者反问:“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老者听后说:“你快走吧,这里同你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一位青年问老者同样的问题,老者也同样反问他,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人也好,景也美。”老者说:“这里也是同样的好。”在你评价人或事的时候,别人便顺着你的评价而评价,这种现象在现实中较普遍,其背后有许多耐人寻味的东西。细加思索会给我们带来人生的智慧,美妙的感受。请
13、你以“评价的背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4、化大为小。无论给出的话题是多么的宽泛,我们都要善于缩紧“包围圈”,选择一个小小的切入口,如一件事、一个人、一样物品、一种感受、一点看法等等,集中笔力加以突破,打“歼灭战”,把所选择话题的角度写细写深写透,做到“以小见大”。对提供的母话题进行切分,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将其分解为若干“子话题”,缩小入题的角度,锁定立意取向,就能使写作删繁就简,化难为易。如“读书与创造”是一个大题目,怎样化大为小呢?先选角度,再定小题。从读书与创造的关系看,两者是紧密联系的,不读书无以创造,光读书也不能创造,读书与创造必须紧密结合。从读书的目的看,读书是为了吸收知识,吸收知
14、识是为了创造,所以不能“只注意贮存知识,从不创造”。从读书的方法看,光贮存知识而不能消化吸收,当然谈不上创造。从创造的途径看,只有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才能有所作为,一味埋头读书是不行的。如果变换思维方向,还会产生新的话题,如读书是为了修身养性,未必一定要创造等。这样化大为小,变虚为实,从少到多,听候选择,写起作文还会无从下笔吗?如以“主动”为话题。如果我们对提供的母话题进行切分,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将其分解为若干“子话题”,缩小入题的角度,锁定立意取向,就能使写作删繁就简,化难为易。例如:我们可以将“主动”层层切分:从“主动”与“个人”关系的角度,可切分为人际交往与主动;个人修养与主
15、动;身体健康与主动;意志品质与主动;学习与主动;事业与主动等等。从“主动”与“国家、民族”关系的角度,可切分为政治改革与主动、经济发展与主动、国际竞争与主动这些切分是不可尽举的,每个人的视野和阅历不同,熟悉的领域会不同,切分的角度也会不同。切分时应该选取自己熟知的领域来对话题化小、化实。切分之后还可以将子话题作进一步切分,使之更加具体、明确。例如选择“人际关系与主动”的子话题,还可以切分为:主动在消除误解中的作用;主动在化解矛盾中的意义;主动在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中的作用;主动在保持良好人际关系中的意义然后,可在此基础上选择自己最熟悉、角度比较新且又比较容易写的角度来动笔。5、扩展话题法。我们不妨
16、在原来的话题基础上加以扩展,以增加内涵而达到缩小外延的目的。扩展的方法主要是添加一些限制性成分,从范围、对象、内容、时间、地点、性质等方面进行限制后,文章选材、主题或中心论点的指向会更加明确和集中,极便于我们的写作从小处着眼而有机展开。如以“起点”为作文的内容范围写一篇话题作文,就可在“起点”前通过增加修饰限制成份的方式来达到细化切入的目的。如“旅行的起点”“人生的起点”“事业的起点”“学习的起点”“长跑的起点”.有了这样的思路,再深入下去,便会有进一步的收获,如“车站、码头、空港是旅行的起点,出生是人生的起点,参加工作是事业的起点,入学发蒙是学习的起点,起跑线是长跑的起点.”以“快乐”为话题的作文,最初我们可能只从自己学生的角度出发来看待快乐,思路就窄了,选材就少了,运用添加法,可以添加为“旅游的快乐”“修鞋老人的快乐”“小鸟的快乐”“野猫和家猫的快乐生活”“快乐的学问”“你快乐,所以我快乐”“我拼搏我快乐”。思路就打开了。三、三个“防止”1、防止作文主题偏离话题提供的范围;2、防止把话题当论题加以论证(话题主要是为写作者提供的主题范围,不是要求写作者去论证它);3、防止主题与话题相矛盾(如话题明明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你却说“答案是唯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