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的产业优势分析摘要:国内外的经验表明,未来的城市竞争将不是个体城市之间的竞争,而是城市群之间的竞争,是城市联动的竞争。在这一背景下,武汉城市圈发展战略的提出是非常适时的。然而,通过区位商分析发现,武汉城市圈除了武汉以外,其他城市的优势产业大都集中在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发展明显不足;产业内部结构如农林牧渔、轻重工业等都在低水平上雷同,各城市产业分工不明确,整体竞争力弱。武汉城市圈应该依托自身的产业优势建立具有集聚效应的产业链,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关联度,促进自身发展。关键词:武汉城市圈;区位商;区域优势一、引言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曾被誉为“九省通衢”的武汉总体聚集能力
2、呈下降趋势,城市竞争力也在日趋下降。为此,2003年11月,湖北提出了“武汉城市圈”发展战略。武汉城市圈又称“18”,是指以武汉为中心,以100公里为半径的城市群落,包括了武汉以及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8个周边城市。武汉城市圈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资源条件、优越的交通通讯区位、比较雄厚的产业基础、智力密集的科教和人才资源等优势。但也存在各个城市间产业缺乏明确的分工、联系不紧密、整体的竞争力较弱的问题。如表1所示,2004年除武汉第三产业比重略高于第二产业外,其他城市均是“二三一”的产业结构,说明现阶段圈内城市经济多处于工业化初期,在第二产业内部,又多以机电、纺
3、织、食品、建材为主。各城市现状主导产业由于受行政区划的限制,结构多有雷同,重复建设严重。对于区域产业分工及产业比较优势问题的研究,很多学者都是通过对区域产业区位商的测算来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区域的比较优势产业。唐磊、曾国平通过区位商分析法,运用西南、西北地区的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以及房地产行业产值,与全国水平进行区位商测算,发现两个地区相对于全国水平在第一产业及建筑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第三产业则发展落后;并提出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注重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化;改造传统工业,发展地方特色;发展新型第三产业的政策建议。建立区位商指标体系对广西特色产业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广西三大
4、类产业进行区位商计算与分析,得出了广西三次产业区位商分别为、及,表明广西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传统农业为主,现代工业落后,服务业发展正在加快。本文试用这一方法,对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的产业进行测评和分析。本文结构如下,首先对区位商计算方法作相关介绍,然后对武汉城市圈各城市三次产业及各产业内部结构进行区位商测算得出结果,最后部分为结论及政策建议。二、区位商分析法区位商分析方法是建立在区域比较优势理论基础上的,而区域比较优势是同区际贸易、区域分工密切相关的概念,最具代表性的比较优势理论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及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区位商分析法正是根据这一原理来对一个区域的产业进行比较
5、分析,进而识别出这一地区的优势产业。区位商是区分地域分工格局的基本指标,它可以说明在地域分工中某种产业或产品生产区域化的水平,通过产业或产品生产区域化的比较,显现出地域分工的基本格局,是现代经济学中常用的分析区域产业布局和产业优势的指标。区位商又称专门化率,其计算公式为:ij1表示地区产业属于优势产业,表明该产业在该地区的专业化程度较高,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值越大、专业化程度越高,比较优势越大。在考察确定主导产业时,一般只有区位商大于1的部门才能构成该地区的基础部门,对当地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ij1表示产业在地区属于劣势产业,表明该产业专业化程度较低,其规模具有比较弱势。值越小,比较弱势越明显
6、。ij1表示该产业为一般水平。在区域经济分析中,区位商是一种十分有用的工具,由于区域规模有很大差异,在经济总量、人口、幅员各方面差别非常显着,直接进行市场绝对份额比较显然无法显示区域规模不同地区的各自优势行业所在,而通过区位商指标就排除了区域规模差异因素,有利于显示真正的区域优势行业,可以真实地反映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主导经济部门的作用及其变化特点。区位商在分析区域产业内部结构时,可以对比有关部门或产业活动的区位商,研究区域优势行业的变动及趋向,明确各部门或产业活动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差异以及重点和薄弱环节所在,从而判断和确定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三、分析过程与结果
7、本文通过对武汉城市圈各城市各产业区位商进行测算和分析,来考察各城市的优势产业。本文所用变量均为各城市各产业当年实际产出,依据统计口径,根据上述区位商计算公式,先对各个城市与武汉城市圈九市总体水平比较,测算出各城市三次产业区位商;然后对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与武汉城市圈九市比较,从而计算出各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区位商。本文全部数据来源于湖北统计年鉴2005。三大类产业区位商从表2可知,武汉城市圈九城市中,武汉的第三产业区位商为大于1,表明武汉的第三产业具有较为突出的比较优势,而其他八个城市第三产业的区位商都小于1,不具比较优势;同时可以看到其他城市的优势产业大都集中在第一产业,仅有四个城市即黄石、鄂州、咸
8、宁和潜江在第二产业具有比较优势,这也表明武汉城市圈内各城市分工不明确,城市的职能特色不明,并在低水平上雷同。由此表明武汉城市圈还只是区划意义上的城市圈,还不能称其为城市经济圈,因为武汉目前还没有发挥出其“极核效应”,没有带动各个城市发展各自的比较优势产业。第一、二产业内部结构由于数据不可得,本文仅对第一、二产业内部结构进行测算与分析。在对各城市的产业内部结构进行分析时,从三次产业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行业进行数据收集和处理。第一产业选择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选择工业。1.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如表3所示,从第一产业内部结构来看,武汉的农业、渔业的区位商分别为、均大于1,表明武汉在农业和渔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9、;黄冈、咸宁在农业和林业方面均具有明显比较优势;鄂州、仙桃的渔业区位商为、,均大于1,表明这两个城市的渔业比较优势较为突出;天门的农业区位商为,比较优势突出,牧业同样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潜江在牧渔业区位商均大于1,表明该城市地区的牧渔业具有较为突出的比较优势。从这些数据中可以发现,九个城市第一产业优势主要集中在农业和渔业两个方面,林牧业的比较优势相对较弱,这表明大部分城市第一产业内部结构雷同,这也表明各个城市产业分工不明确,各城市的个性化特色不明。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从表4中看出,仙桃和潜江的轻工业区位商分别为、,表明这两个城市轻工业具有比较突出的比较优势;重工业方面,黄石、鄂州、潜江区位商分别为
10、、均大于1,表明重工业比较优势较为突出;另外,还可以看到潜江的轻重工业区位商都大于1,说明潜江工业整体优势比较突出。四、结论与政策含义从上述区位商测算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武汉城市圈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在产业总体上表现为专门化程度偏低,缺乏有区域优势的产业链,各城市的产业分工不明确;产业关联度明显偏低,具体表现为各个城市间的产业结构、优势产业趋同,缺乏合理分工和互补。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并非绝对意义上的均衡发展,各地齐头并进,它是一个相对的动态概念,强调地区互动,关联发展、总体协调。笔者认为,武汉城市圈各城市同样也需要协调发展,武汉更要担当起“龙头”的责任,依托区域内的资源比较优势和产业比较优势,科学
11、明确各城市的产业分工,促进各城市产业协作,确立“携手并进,错位发展”的思路。以武汉为首,建立潜江、仙桃、天门农业产业链依托彼此相连优越的地理位置,建立潜江、仙桃、天门农业产业链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从前面分析的表2中可以看出,这三个城市第一产业区位商均大于1,具有较为突出的比较优势,同时,从表3中也可以看到,三个城市在农、林、牧、渔业都分别具有相对突出的比较优势,易于发展农产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且三地彼此相连,更能节省生产成本,能够更好地发挥集聚效应。以武汉为首,建立黄石、鄂州、孝感重工业及高新技术产业链从上述分析表4中我们可知,黄石、鄂州在第二产业及重工业方面都具有很突出的比较优势,这也是
12、因为黄石、鄂州的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冶金工业发达,所以可以重点发展冶金、钢材、建材、汽车行业。虽然孝感的第二产业和重工业的区位商都小于1,目前还不具备行业比较优势,但是孝感目前的汽车行业的发展速度较快,同时,可以在黄石和鄂州的带动下,逐渐形成重工业及高新技术产业链。建立潜江、仙桃、天门轻工业产业链潜江、仙桃是我省棉花产量最高的地区之一,可以建立以轻工纺织、服装加工为主导的轻工业产业链,这样既可以节约运输成本也可以节约技术成本,从表4中也可以看到,两个城市的轻工业区位商都大于1,具有明显产业比较优势,另外,从表4中可看到天门的轻工业区位商小于1,也就是说目前天门在轻工业方面并不具备比较优势,但是,
13、天门是我国内地最大的产棉乡,从节约生产成本的角度出发,应该大力发展天门的以纺织为主导的轻工业,同时还促进了天门的经济发展。以武汉为龙头,带动八市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表2中我们看到,九市中仅武汉的第三产业区位商大于1,具有突出的产业比较优势,这也与武汉的金融业、服务业以及教育业的贡献密不可分,但是城市圈作为一个整体,单单发展一个城市是行不通的,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局势下,第三产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武汉作为核心城市,应该充分发挥其“极核”作用,带动各城市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这样其他八市才能更好地作为武汉的支撑,建立更加成熟、更加现代化的城市圈。:1 唐磊,曾国平.区位商分析方法在地区产业比较中的应用.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李少游,王世称.广西特色经济分析与确认研究.经济地理,2005.刘传明,李娜.湖北省地区差异评价及协调对策.湖北社会科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