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同步练习】《东南亚——两洲两洋的“十字路口”》(晋教).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671473 上传时间:2024-12-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4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步练习】《东南亚——两洲两洋的“十字路口”》(晋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同步练习】《东南亚——两洲两洋的“十字路口”》(晋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同步练习】《东南亚——两洲两洋的“十字路口”》(晋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同步练习】《东南亚——两洲两洋的“十字路口”》(晋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西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下册) 畅言教育东南亚两洲两洋的“十字路口”同步练习 选择题1. 东南亚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地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热量、水分充足B平原为主,地势平坦C种植历史悠久、生产技术高D市场需求量大2. 东南亚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产区,稻米生产精耕细作,每年的出口量很大,东南亚稻米生产特点的形成与下列哪种因素关系十分密切( )高温多雨的气候 多山的地形 人口稠密,劳动力众多 农业机械化程度高AB CD3. 东南亚主要物产与出口最多的国家相对应正确的是( )A椰子印度尼西亚 B棕榈油菲律宾C石油马来西亚D天然橡胶泰国4. 读“东南亚图”:有关图中序号代表区域的叙述,正确

2、的是( )代表的国家是菲律宾,主要物产是蕉麻和椰子 处是南海,南海诸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 处是重要的海上通道马六甲海峡 地所在国家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A B C D5. 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是( )A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B高原为主,地表崎岖C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D地形复杂,中高周低 综合题6.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东南亚主要邻国:_,_。(2)东南亚由C_半岛和D_群岛两部分组成,其中国家_是该地区唯一的内陆国,国家_占据了群岛D的大部分。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_(热带作物)生产国。(3)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大洋A_和大洋B_。参考答案【答案】 1.A2.A3.D4.C5.C 6. (1)中国;印度

3、(2)中南;马来;老挝;印度尼西亚;椰子。(3)太平洋;印度洋。【解析】 1. 分析:东南亚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地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因为东南亚纬度低,大部分位于热带,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量、水分充足,适合热带经济作物生长。故选A 。2. 分析:东南亚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产区,稻米生产精耕细作,这种特点的形成与东南亚高温多雨的气候有关,高温多雨的气候适宜水稻的生长;东南亚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人均耕地较少,便于对水稻生产精耕细作;多山的地形不利于水稻生产,东南亚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故选A 。3. 分析:菲律宾是椰子的最大生产国;泰国是棕榈油和天然橡胶的最大生产国;印度尼西亚

4、是重要的石油输出国。故选D 。4. 分析:图中处不是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地处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故选C 。5. 分析:中南半岛上的山脉,大多由北向南延伸,河流流向也大致是自北向南,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特征。故选C 。6. 分析:(1)东南亚北邻中国,西北与印度、孟加拉国接壤;(2)东南亚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组成。为老挝,是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为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3)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沟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某人在学习亚洲地理后总结了几个特征:河流呈放射状分布,东部比西部地区湿润,并且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试分析原因。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