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知动物形象,激发学习兴趣-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执教老师:康淑萍,应该给孩子们再次强调是听我读。一、说教材: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在全册起着“巩固识字,用学到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本课以韵文的形式,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的形状特征,以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儿歌后部分又用设问的形式,指出青蛙没有参加“绘画”的原因,介绍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识。儿歌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不而且语言活泼,富有童趣,读起来琅琅上口。我
2、根据本教材的特点以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做一做(做游戏)、看一看(书、图画、课件)、比一比(比赛读)等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与好胜心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知生活,观察事物,通过学习感悟、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本课教学任务。二、依据新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一)、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二)、知识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几”“用”字,认识2个偏旁“虫、目”;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三)、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
3、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三、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内容是识字、写字和理解课文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第三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四、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 朗读课文,初步识字,感悟课文内容 。五、过程设计:(一)、设置情境,揭示课题。提问激趣导入,学生齐读课题17、雪地里的小画家(抓住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以激趣的方式导入课题并为学习感悟课文作下铺垫)(二)、 层层递进,引导初读、识字1、师范读课文:请小朋友们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字音
4、和声音起伏,结果变成师生共读的情景,这一点也是我做得不足的地方2、多种方式认读生字:(1)生自读课文,勾画出本课的生字。(勾画完教师用多媒体显示出注音生字)(2)自由拼读生字。(3)小老师领读。(4)齐读。(5)开火车读生字。3、认读带生字的词语:(1)教师领读。(2)齐读生字。(3)分小组读。4、去掉拼音读生字:(1)生自读(2)男女赛读(3)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生字的办法,渗透本课新学偏旁“虫”“目”字旁。 小结识字方法:笔画记忆,加一加,猜字谜,换一换等。5、做生字游戏:(三)、朗读、感悟、背诵课文:1、识字不能脱离语言环境,最后再让孩子到文中识字,巩固识字的效果。师生齐读课文,找找这篇课文
5、共几句话。在此渗透有感叹号,问号,句号的地方就是一句话。2、逐句学习、感悟课文并指导朗读:(1)第一句抓住“!”看多媒体课件,引导读出下雪了小动物们激动、惊喜的语气,再次强调感叹号。(2)第二句联系课文和实际情况重点理解“一群”(三个或三只以上的人或动物在一起就是一群,表示数量的多)( 3 )第三句是教学的重、难点:A、教学时借助课件感悟小画家作画,帮助学生理解小鸡、小鸭、小狗、小马为什么会画竹叶、枫叶、梅花、月牙。(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竹叶、梅花、枫叶、月牙”这些自然物学生虽然知道一些,但与动物脚印之间的联系似乎还有一段思维的距离。为了缩短这段距离,将学生带入思维最近发展区,这时播放
6、课件:白雪纷纷扬扬落下,伴随着美妙的轻音乐,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留下清晰的“脚印”,学生看后再读文。这时学生对第二、三句话的理解将豁然感悟:他们脚的形状不同所以踩出的脚印也不同,小鸡踩出的脚印形状像竹叶;小狗踩出的脚印形状像梅花;小鸭踩出的脚印形状像枫叶;小马的蹄子踩出的脚印形状像月牙)B、结合课后练习,用“.像什么.”练习说话。这个环节不但解决了课后练习,还锻炼了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4)第四句在上一句理解的基础上理解这些小画家画画用的是脚在雪地里踩出脚印,画的又快又好,他们的本领可真高。(5)第五句联系上文理解“青蛙没参加”是指青蛙没像小鸭、小狗他们出来到雪地上画画。(四)、学写
7、生字:1、先看大屏观察“几”、“用”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接着与老师一起书写,强调笔顺及占格,然后再次书空,帮助学生注音及组词。2、学生在书上描红并书写。教师巡视并指导。 (五)结合板书与学生一起复习本节课内容。六、作业:(1)正确规范书写生字“几”并组词。 (2)想一想还有哪些动物没参加?为什么?板书设计:17. 雪地里的小画家 小鸡 竹叶 小狗 梅花 小鸭 枫叶 小马 月牙 七、预期效果:1、让学生读通、读懂课文,达到背诵的程度;2、会认本课生字,写会“几”、“用”等生字;3、从“趣”入手,使学生产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的欲望,以“读”代讲,让学生自读自悟,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以“情”促学,使学生乐学,会学,逐步培养自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