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 考纲要求
本课要求掌握一个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一个关系(效率与公平)、熟练运用4个重要举措(实现社会公平)
二、 知识梳理
1、我国的分配制度:
2、我国实行分配制度的原因
生产————决定————分配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决定——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 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
决定因素(根本原因):
前提条件:
物质基础:
直接原因:
4、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原因:是发展 的要求,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类型: 、管理、技术、 、土地
区分:按劳动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区别
针对练习:⑴2012年,李先生向自己村承包了20亩土地,用来种植蔬菜,每月可获得5000元的收入,2013年允许土地流转之后,他把土地流转给当地的种植大户刘先生,每月可获得租金3000元,其中的5000元和3000元分别是属于( )
A、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B、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分配
C、按劳分配,按劳分配 D、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2)2014年4月,小明一家的收入状况如下:小明在一家国企上班,每月工资4000元,奖金800元,并且他炒股赚了2000元;他妻子和一朋友合伙开了一家餐馆,4月份分得3000元;他爸爸和妈妈在家务农共收益1200元。请问小明一家按劳分配的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分别是( )
A、4800元,6200元 B、6800元,4200元C、6000元,5000元 D、4000元,7000元
5、 效率与公平
(1)社会公平
1、社会公平的体现:合理的
2、收入分配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的 ,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 ,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
3、社会公平是 的内在要求,是实现 的体现。
重点:(2)社会公平的维护
1、坚持和完善 为主体, 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
2、增加居民收入,提高 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 和 同步、 和 同步,着力提高 的收入,诼步提高 ,建立企业职工 和
3、 更加注重公平,加大再分配力度,健全以 、 、
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 、保护 、调节 、取缔 。
注意:初次分配实质在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内部的非配,本着谁生产,谁分配的原则,初次分配形成三部分收入,即个人、企业和国家。再分配主要是通过国家财政支出的形式出现,主要平衡收入分配差距。
(3)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区别: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 的比率,它表示 ,效率提高意味着 和 ,收入分配公平主要表现为 。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二者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 ,公平是提高效率的 ,
3、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A、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 的关系,既要 ,又要 。
B、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 ,又要防止 ,既要落实 ,又要提倡 ,在鼓励人们 的同时,倡
导
针对练习:(1)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平均工资保持较快增长,但工资水平的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岗位差距仍然较大。针对这一问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②创新扶贫方式,推进特殊困难地区的发展
③禁止非法垄断及非法竞争行为 ④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14·全国卷]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下列措施中有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是( )
A.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B.调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
C.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D.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三、课后练习
1.[2014·天津卷] 河北省饶阳县的程秀把承包的4亩地入股流转给某民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和员工。程秀说:“除了每亩每年保底租金800元外,我春节前又领了15%的分红,加上每月工资1200元,一年下来能挣两万多。”她的收入( )
①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②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
③属于按劳分配 ④受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下列体现“初次分配也要注重公平”的措施是( )
①建立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②强化税收调节,整顿不合理的分配秩序
③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④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2011年,国家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后,又大幅上调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如月销售额和营业额的最高标准都由原先的5000元提高到20000元。国家提高税收起征点的直接效果是
A.促进分配公平,达到财政收支平衡 B.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C.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减轻小微企业负担 D.刺激居民消费需求,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4、如图2所示,有利于实现社会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的措施是
①改革税制增加社会各阶层收入 ②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③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 ④逐步增加社会公共物品的供给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5、在2012年2月举办的西半球最大的国际玩具展上,备受青睐的中国传统玩具,如毽子、风筝、不倒翁等,都是经过外国厂商重新设计,并以其品牌参展的。作为全球最大玩具生产国,我国企业面对这一现状应采取的对策是
①降低生产成本,扩大企业规模 ②发挥传统优势,加强自主研发
③优化企业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④打造知名品牌,拓展国际市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基尼系数是国际上衡量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重要指标,基尼系数越大表明分配差距越大。1978年我国城市居民基尼系数为0.16,目前已接近0.5。下列做法中,能降低基尼系数的是( )。
A.坚持再分配主要由市场调节 B.坚持平均分配,防止收入差距存在
C.始终坚持效率第一 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
7、右图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纵轴y代表效率,原点O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该图表明
①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
②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
③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
④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工资水平(W)是劳动者选择“工作”或“休闲”的关键因素。若工资水平提高,劳动者最初会选择增加工作时间,以获得更多收入,此时,劳动力供给量(L)会增加;若工资水平继续提高,以至于劳动者认为休闲比收入增长更重要时,宁愿选择增加休闲而减少工作时间,致使劳动力供给量(L)反而减少。下列能体现这一变化规律的图形是( )
9.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通过多条路径对他国经济产生影响。发生在美国的下列经济现象,会形成一条连贯的路径,将危机传导到他国。
①消费下降,消费资料进口减少 ②失业增加,居民收入减少
③生产下降,生产资料进口减少 ④融资困难,企业倒闭增多
这条路径是( )
A. ①→④→③ B. ②→①→④ C. ④→①→② D. ④→②→①
10、右图所示为库兹涅兹曲线,表明当一国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迈进时,往往是利益矛盾不断加剧,收入分化加速的时期。我国当前人均GDP达到5 000美元。针对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劳动者工资偏低现象,国家提出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为此,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①大力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
②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
④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的劳动力流动市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1、江苏省华西村建村40多年来,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采用多种形式,确保村民收入年年递增。全村做到没有一个暴发户,也没有一个贫困户,家家都是余钱户。家家有人出国旅游,人人就业,安居乐业。美国客人来华西村访问时说:“像这样的社会主义,我们也要!”这一事实主要说明( )
A.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B.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C.目前我国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明显差别
D.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分配方式中占主体
12、.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劳动生产率与工资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企业支付高工资会增加成本,但可以通过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提高员工努力程度、降低离职率等得到更多的收益。效率工资理论说明了(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
B.让劳动者分享发展成果符合企业的长远利益
C.扩大消费需求是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措施
D.提高工资水平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根本途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材料一 我国基尼系数的变化情况
20世纪80年代
2000年
2006年
2008年
2012年
0.21~0.27
0.4
0.463
0.469
0.474
注:基尼系数是反映居民之间收入差异程度的指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收入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讲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指出,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要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要让中等收入者占多数,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针对怎样解决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请你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