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农业答题模式汇总.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6664746 上传时间:2024-12-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答题模式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农业答题模式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有利、不利分析)3。6 2. 农业合理布局:A农业类型(世界分布)1。7 B小区域布局(平、缓、陡、低布局) 3. 农业生产增产措施:减产原因(4。10) 4. 农业生产特点2 5. 不合理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5。9) 农业答题模式汇总 1. 农业地域类型及主要农作物 ⑴ 六种类型:(6分法) A. 水稻种植业:种植水稻,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B. 大牧场放牧业:牧牛,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家和地区,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C. 种植园农业:种植橡胶、咖啡、可可、油棕、剑麻、香蕉、菠萝等,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以及萨哈拉以南非洲。 D. 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小麦和玉米,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 E. 混合农业:种小麦和牧羊结合,颁布区;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F. 乳畜牧业:又叫城郊农业,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 ⑵ 十三种类型(13分法) 1.游牧业;2.迁移农业;3.初步定住农业;4.稻作农业;5.传统旱作谷物农业;6.传统混合农业;7.地中海式农业(小麦、大麦等谷物、葡萄、柑橘、橄榄等果品园艺业);8.热带种植园农业;9.现代旱作谷物农业;10.现代混合农业;11.乳畜业;12.市场园艺业;13.大牧场畜牧业。 从发展阶段来看,游牧业、迁移农业、初步定住农业,大体属于原始农业; 稻作农业、传统旱作谷物农业、传统混合农业、地中海式农业(小麦、大麦等谷物、葡萄、柑橘、橄榄等果品园艺业)属于传统农业; ①农业地域类型 ②农作物种类 ③种植历史经验 ④单位面积产量 ⑤农业各部门结构 ⑥农业机械化水平 ⑦农业生产经营方式⑧专门化水平等 热带种植园农业、现代旱作谷物农业、现代混合农业、乳畜业、市场园艺业、大牧场畜牧业,属于现代农业。 2.种植业及牧业的分布特点及生产特点 A. 种植业的分布特点: 分布在人口多,气候条件好,土壤肥沃,地形平坦的地方; 种植业的生产特点: 生产的集约化程度高,投入的要素多; B. 牧业的分布特点: 地广人稀,气候干燥,地形起伏大,环境恶劣; 牧业的生产特点: 逐水草而居要迁移,投入的生产要素少,是典型的粗放农业 3.居民点和农田分布的区位分析 农业的区位因素: 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②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农业生产技术 4.农作物减产的原因 减产的原因分两种: ①耕地面积减少: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市场的导向作用; ②单位产量减少:虫害、干旱、洪涝、寒潮、土地肥力下降,管理不善等 5.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对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影响 A.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人口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相适宜) ①因地制宜:低平的地方种植业,山坡较缓的地方发展梯田及果园,坡度大的地方发展林业; ②因时制宜:强调季节和市场时机,可发展反季节的蔬菜; ③依靠科技发展农业,提高农业单产,保护环境。进而取得经济和环境的双重效应。 B.不合理发展农业导致的影响: 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恶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贫穷)等。 6.农业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及限制性因素分析 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主要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负面影响: ①降水多了洪涝,水少了干旱; ②气温低了寒潮和冻害,大风(沙尘暴天气); ③地形崎岖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④灌溉水源少的地方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⑤市场萎缩了影响生产量等。 7.城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对策 城郊农业以城市为销售市场发展而成,生产的发展方向: ①植物:蔬菜、花卉、园艺,进而发展了以温室大棚为支架的城郊观光农业; ②动物:乳、肉、蛋、禽等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及垂钓等休闲农业。 8.农业发展的潜力 商品粮基地的建设首先要看该地农业发展的潜力,一般要发展潜力大的地方才可以,其实就是看现在的产量大小及未来增产的可能性: ①耕地面积能否增加 ②生产的自然条件要优越,(地形、气候、土壤、水源) ③产品的商品率的高低状况(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剩余产品多) 9.为保护生态环境,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进行了哪些调整 农业的土地利用方式: ①耕地:包含水田和旱地,一般在地形平坦的平原、起伏较小的丘陵和山谷地区; ②林地:一般分布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 ③牧地:一般分布在降水量小于450MM的干旱地区; ④园艺用地:一般分布在大城市的周边地区,离市场近,交通便利,有广阔的消费市场; ⑤水域用地:一般分布在水资源丰富地势低洼的地区。 10.农业增产保收的措施及对策 现今的社会农业增产的方式: ①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增大某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 ②向管理要效益,合理有效管理; ③鼓励农民种植:政府推行有效的政策,实施补贴,提高家产品价格,增加农民的收入; ④科学种粮:依靠科技提高单位面积的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⑤加强水利工程的建设,确保农业持续发展,确保旱涝保收)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农业区位区位分析的答题思路) 1. 发展条件:有利——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不利——整治措施 2. 农业区位因素 ⑴自然条件 ①气候:气候类型、光照、热量、降水及配合情况 ②地形:平原、山地、丘陵等所占比重,海拔高度、坡度等 ③土壤:土壤类型、肥沃程度、盐碱性、土层厚度、土壤质地等 ④水源:河湖密度、水量、季节变化、旱涝等 ⑤生物资源:种类、分布、数量 ⑵社会经济条件 ①市场:市场距离、人口数量、消费习惯和水平 ②交通:海陆空运输条件对商品农业影响 ③政策:价格的调节、政策性补贴、资金和技术支持 ④劳动力:数量、素质、价格 ⑤农业技术:生物技术、耕作技术、灌溉技术、机械水平 (一)自然条件 土地(地形、土壤)+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水源(指灌溉水源) 注:自然因素的改造: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另外,人们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二)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2.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即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减小。在最适宜的地方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从而形成区域性或世界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阿根廷5国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