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 学 设 计
6.1
种
子
的
结
构
南 丰 中 学 陈 荣 海
课题:6.1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种子的结构)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 指出大豆、玉米种子的各个结构的名称;
2、 说出大豆、玉米种子各个结构的功能或和发育成的植株各个结构对应的发育关系。
3、 能指出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的主要区别。
4、 能说出大豆等植物的生活史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合作与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培养学生完成课后小实验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主要结构
2、 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区别
教学难点:
单双子叶植物的解剖实验操作。
教具准备:
1、 材料:浸泡的大豆、玉米,碘液,各12组。
2、 工具:削笔刀24组(代替解剖刀),10厘米×15厘米纸板24张(代替白磁盘),。
教学方法:
实验法,谈话法,讨论法,电教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
一:导入新课:展示巨杉的图片。
介绍巨杉的种子,非常之小,和芝麻粒差不多。
学生观看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新课:
(一)、种子的结构
请学生介绍一下日常生活中所见的“植物种子”,
你认为是植物的种子的有哪些?
教师点评,引出下文。
如果学生表现不积极,教师展示常见的种子,以及可能被误认为是种子的植物器官或结构。
教师讲述。
究竟如何区分一些植物器官是否是种子,我们现在就可以学习如何区分!你们想想,从外观看不出来,我们可以怎么办?(可以通过对种子内部的结构的认识来区分是否是种子)。
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下大豆的种子。
Ppt:大豆的种子外形以及结构。
观察的目的,实验方法。
Ppt:(略)在观察前首先希望大家能够按投影要求进行,不要胡乱操作。请在实验后,不要随意切割黄豆,实验中使用的小刀虽然是大家熟悉的工具,但是仍然希望大家注意它的安全使用。如果有同学不慎划伤了皮肤,请立即到我这里取创可贴。
(请各个小组长帮助分发实验材料:黄豆、小刀、硬纸板、镊子、豆芽。)
请小组代表对照投影回答各个部分的名称。
教师小结,ppt图片,展示各个部分的功能。
请同学绘图。教师巡视
展示玉米的结构示意图,介绍玉米的种子的结构,然后介绍实验程序以及注意事项。
再次要求学生按要求进行实验操作,然后请各个小组长帮助分发实验材料:玉米、碘液。
请同学开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请同学观察投影,并回答玉米各个部分的结构名称。
Ppt图片,展示大豆种子剖面图和玉米种子纵剖图,并请同学比较其共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提问。
同学们你们在观察时有没有注意,大豆有几片子叶呢?玉米有几片子叶呢?
从这节课所学的知识,你能区分一个植物的种子是单子叶呢还是双子叶呢?你能使用哪些方法?请具体说说!请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点评。
教师小结实验,请同学们就刚才发现的没有解决的问题提问。
教师组织讨论。并请同学回答。
教师请同学学习课文,并提出问题。
教师组织讨论或直接请同学回答问题。
以今天的两个小实验为例,请同学课后完成观察活动。小实验大收获,鼓励他们课后完成。
请同学阅读课文“种子萌发时……幼苗了”,并提出问题。
教师组织讨论,并点评。
(二)植物的生活史
教师小结并引出植物的生活史。
教师出示ppt:植物的生活史图片,并解说其生活史的过程。
学生发言。
学生观看
学生尝试着在引导下说出答案。
学生观看投影。
学生听讲。
阅读投影仪上的实验步骤,按步骤进行。
依次观察各个结构。
请小组派代表尝试回答。
小组代表回答。
绘制大豆种子结构的示意图。
学生观看投影。
组长帮助分发实验材料,组员领取实验材料,并阅读ppt实验要求。然后按实验要求开始逐项观察,实验。
各组派代表回答。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组的见解。
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组的见解。
学生提问。
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提问。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回答。
学生阅读,然后可以提出问题。
学生听讲。
学生阅读并提问。
学生参与讨论,发言。
学生观看
通过学生的介绍发现学生对种子认识的误区,引入对种子结构的探究。
一些可能被误认为是种子的东西。
引出实验。
请同学们注意实验的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操作,认识大豆种子的结构。
检验学生观察、学习的效果,并能促进其他同学的学习。
巩固,锻炼绘图能力。
了解实验程序。
分次分发实验材料,防止手快的同学提前将玉米切开。影响后续的实验。
检验学生观察、学习的效果,并能促进其他同学的学习。巩固对各个部分结构的功能的认识。
通过比较,进一步认识事物。
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
将知识现学现用,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课后勤做小实验。
锻炼阅读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
合作、交流学习。
了解植物的生活史。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