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三单元诗画江南 三课时第一课时: 欣赏歌曲茉莉花 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了解小调和音乐要素旋律,感受小调歌曲的特征,提高学生对民歌的鉴赏力二、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茉莉花三、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掌握江南地区音乐风格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小调、旋律、江南音乐风格教学难点:1、通过学习,理解小调这一民歌体裁特征2、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茉莉花教学方法:通过创编采茶动作、表演采茶动作、画旋律线、演唱,使学生在体验、感受、创作、表现中获得知识。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提问:江苏民歌茉莉花的风格有什么特点?导入新课:播放视频诗
2、画江南,学生谈对江南美景的感觉,由古诗忆江南导入本节课。目标展示:一、通过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了解小调和音乐要素旋律,感受小调歌曲的特征,提高学生对民歌的鉴赏力二、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茉莉花三、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掌握江南地区音乐风格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思想感情学习过程(学习及指导):一、律动。教师播放采茶舞曲,学生观赏图片,创编动作,组织教学,全体学生律动,导入下一环节。(为了激发学习兴趣,设计了律动这一教学环节,学生以图片和采茶舞曲为背景,进行动作创编,并进行展示、表演,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即兴表演能力。)二、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1、民歌小调。教师播放幻灯片,学生朗读学习,教师讲解
3、,并点出本节课一个重点小调,引出江苏民歌茉莉花。茉莉花是人们非常熟悉和喜爱的民间小调,它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我国同名的茉莉花有许多首,其中以江苏民歌茉莉花传唱最广。2、第一遍欣赏学生欣赏,教师示范画旋律线条,学生观察画旋律线的画法。3、第二遍欣赏(1)学生画旋律线条,感受旋律特征。(2)学生谈欣赏后的感觉,教师总结.(3)由旋律线条引出“旋律”这一概念,并做题训练。4、第三遍欣赏学生用手虚空比划旋律线,再次感受旋律特征,并深入理解“小调”的特征。(这次欣赏是对歌曲有了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完成,是更高层次的欣赏。)提出问题:1、你知道这首茉莉花是那个地方的民歌?2、民歌茉莉花的风格有什么特点?再听:
4、回答课本问题。解决问题:(检测):旋律音调夸张、风趣,体现了粗犷豪爽的风格。当堂巩固:教师讲解前倚音并范唱,学生运用到歌曲里并再次学唱。再一次让学生随伴奏有感情的歌唱。学生归纳小结:引用舒曼的名言:“仔细听听民歌,它们是那些描述各民族特征最美的旋律和取之不尽的源泉。”(为学生提供一把打开探索之门的钥匙。)作业布置:课后留意身边的不同音乐风格的茉莉花及优秀民歌。课后反思:学生掌握较好,整体情绪把握准确板书设计: 茉莉花目标:1、 2、 节奏讲解:诗画江南第一课时说课稿【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以江南地区的音乐构建的音乐文化主题,旨在突出江南地区委婉秀丽,细腻甜美这一具有显著地域特征的音乐风
5、格,本节课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以欣赏和演唱民歌茉莉花为主题,掌握小调和旋律两个音乐知识。茉莉花是我国民歌中最艳丽的一朵奇葩。她以其委婉流畅、细腻优美而深入人心,不仅成为江南民歌的代表,而且早已走出国门,深受外国人喜爱,因而成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从学情上看,学生对茉莉花已相当熟悉,为了使茉莉花散发新的活力和魅力,本课主要设计两个方面,一是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通过欣赏,加深学生对茉莉花的认识,了解小调和旋律。二是学唱汉族民歌茉莉花,通过两个主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思想情怀。(二)设计意图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说:“民歌是民族的产物,它的创造永远都不会达到止境,在它的任何阶段中,它总
6、同时寄托在很多形式里。”结合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始终以“茉莉花”为主线,创设情境,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音乐美的熏陶,获得审美愉悦!(三)教学目标音乐课程标准又指出:“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一、通过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了解小调和音乐要素旋律,感受小调歌曲的特征,提高学生对民歌的鉴赏力二、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茉莉花三、通
7、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掌握江南地区音乐风格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思想感情(四)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以“茉莉花”为主题的艺术作品的欣赏和乐理知识的学习上。把难点定为:初步了解江南地区音乐风格,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思想感情上。【说教法】古人云:“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又曰“教必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运用得当,可以保证学生正确地领会和系统的掌握教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陶冶美的情操。运用多媒体,强化音乐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综合运用启发教学、情境教学、比较、分析讨论等教学方法。通过创编采茶动作、表演采茶动作、画旋律线、演唱歌曲,使
8、学生在体验、感受、创作、表现中获得知识。【说学法】“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本节课的学习我采用小组合作、情境练习、讨论创作、比较归纳等方法,多以“欣赏讨论小结”的方式参与学习。【说教学过程】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指出音乐教学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音乐对人情感的陶冶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渗透过程,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我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兴趣、欣赏歌曲、演唱歌曲、主题深化,全课小结等环节加强对学生情感、审美情趣的培养。(一)课前准备 在组织教学中,学生往往因由课间活动转入新的课堂教学,情绪不稳定。所以我在课前作了一些准备工作,让学生听着歌曲伴奏迈着整齐的脚步走进教室,让学生在课前就进入音乐氛
9、围,通过伴奏对音乐有了一种初步印象,并以背景音乐的形式让学生第一次接触学唱歌曲的旋律,并对学生进行课前练声,为学唱歌曲做准备,这些都是让学生提前进入上课状态。(二):揭示课题欣赏视频诗画江南,并通过白居易的忆江南导入课题。(三)情景创设激发兴趣情绪理论家希尔曼认为刺激是引起情绪的有效原因,积极的情绪则会产生良好的能动效应。为了激发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律动这一教学环节,学生以图片和采茶舞曲为背景,进行动作创编,并进行展示、表演,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即兴表演能力。(三)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新课教学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欣赏之前,学生先理论上学习了解小调。欣赏部分共设计三次欣赏。第一遍欣赏,教师示范画旋
10、律线,学生观察画旋律线的方法。第二遍欣赏,学生自己画旋律线,体验歌曲旋律特征,学生谈感受,教师进行总结。在前两次欣赏中,讲课时我并没有用“旋律”这一名词,而是用“按音乐的音高走向画一条线条”来描述,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引出旋律这一概念。通过画旋律线,学生感受歌曲旋律特征,深入理解小调这一民歌体裁特征。第三次欣赏,学生用手虚空画旋律线,这次欣赏是对歌曲有了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完成,是更高层次的欣赏。三次欣赏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有目的的欣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欣赏讨论总结,使他们的思维从直观的音乐感觉上升到抽象的理论理解。(四)拓展性学习在本环节中,教师通过普契
11、尼的图兰朵等例子,来说明茉莉花不仅是江南民歌的代表,而且早已走出国门,深受外国人喜爱,让学生明白茉莉花不是一首简单的歌曲,而是整个音乐文化的代笔,中国人都以茉莉花的旋律来展示中国人和平、友爱的精神面貌,也让学生明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从而使学生热爱中国民族音乐,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五)学唱歌曲茉莉花首先在学唱之前先欣赏,比较这首茉莉花与前一首的异同,提高学习兴趣。在学唱前,应该有一个练声环节,我把它放在了课前进行,既巩固了以前学过的歌曲,也起到了练声的目的。因为歌曲学生比较熟悉,我在对错误唱法纠正的基础上,更注重了歌曲情感的处理,让学生能够有感情的唱好歌曲,感受茉莉花的魅力。(六)在小结中,先是让学生自己总结,已达到检测学习效果的目的,最后仍然引用了白居易的忆江南总结,做到首尾呼应。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同时也受到了美的熏陶。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