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回顾拓展及词语盘点二1. 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并能就自己喜欢的段落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 通过诵读,积累背诵词语。3.通过诵读,积累名言警句,初步了解名言警句的意思。 4.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积极开展课外读。能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对名言和诗句的理解,能用名人名言导行。1.高尔基的童年。2.收集有关少年应该立志、好学、惜时、求索的名人名言等以供交流。一课时。一、交流平台1交流感受。(1)教师:同学们,最近几天,我们学习了几篇描写童年的课文,这些课文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小林和小东也被哪些事感染了,并留下了深刻印
2、象?请大家自由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看看他们交谈的内容。你对哪些话有同感呢? (2)学生阅读。 (3)全班交流汇报,说说自己的独特发现与体会。作者把看到的,想到的如实地写下来,不说假话,比如祖父的园子里,把“我”的顽皮、干的傻事都一一写下来,这样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让我们觉得写的就是我们同龄人的真实生活,所以才打动了我们,感染了我们。作者观察细致,把细节描写得很生动,比如冬阳童年骆驼队中,对“我”模仿骆驼咀嚼动作的描写,由于描写得细腻,表现了童年的天真无邪。 (4)读本单元课文,还有哪些发现,哪些独特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5)教师小结:作者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我们读课文时,就要入情
3、入景,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传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本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值得我们有感情地再读一读,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2交流读书方法。 (1)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读好这样的课文呢? (2)全班交流。 (3)归纳读书方法。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读正确、读通顺。其次,要深入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再次,读的时候脑海中要呈现出课文描写的场景,把自己融入故事情境中,或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读出来。二、词语盘点1读“词语盘点”,读准确,通顺。2自由诵读,初步理解记忆。3指名读,注意读准确。三、课外书屋1引入:给学生介绍高尔基和他的自传体小说童年。高尔基(1868-1936),全
4、名马克西姆.高尔基,俄国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列宁说他是“无产阶级文学最杰出代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前苏联文学的创始人。1868年3月16日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哥罗德城。他出身贫苦,亲身经历了资产阶级残酷的剥削与压迫,这为他的思想和创作定下了基调。登上文坛后,他塑造了一系列工人和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形象,抨击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反动思潮。代表作有海燕之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为了纪念他,他的出生地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哥罗德城被命名为高尔基城。 作品简介童年是高尔基的三部曲之一,全书以阿廖沙为第一人称描写。这本书也是高尔基的一部自传,阿
5、廖沙可以说是他本人的一个版本或童年的他。作品取材于作家的自身经历,然而它不是作家早年生活的简单再现。它一方面真实地描写了阿廖沙成长过程和他的所见所闻,大量运用真实的材料。另一方面,运用典型化的手法,努力挖掘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并对它们进行提炼和加工,使它们能够反映生活的本质。因此,在童年中,人物已不再是单纯的个人,而成为某一类人的代表。而外祖父的家已不是一个一般的家庭,而是旧俄时代那个由沉重的劳动、家长制手工业的生产关系和无聊生活造就的小市民社会的缩影。童年在艺术上运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交替使用的方法去描写。作品主要从儿童的视角观察描写生活,使“童年”更加生动,充满童趣。它的语言十分生动
6、活泼,场面描写特别栩栩如生,活灵活现。2请学生谈谈对童年这本书你都了解了些什么?你还知道什么? 作品背景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内容包括了高尔基幼年时期从三岁至十岁这一段时间的生活片段。高尔基在这本书中真实地描述了自己苦难的童年,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生活的一些典型特征,特别是描绘出了一幅俄国小市民阶层风俗人情的真实生动的画面。它不但提示了那些“铅一样沉重的丑事”,还描绘了作者周围的许多优秀的普通人物。这些普通人给了幼小的高尔基良好的影响,使他养成不向丑恶现象屈膝的性格,锻炼成坚强而善良的人。3师生根据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推荐其他名人、伟人传记,并介绍其主要内容,将书目板书于黑板上,供学生阅读时参考。四、课堂小结1同学间交流搜集的名人名言。2学生讨论如何开展读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