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喷管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验证和加深理解喷管中气体流动的基本理论。
2、观察气流在喷管中各截面的流速,流量,压力变化规律及掌握有关测试方法。
3、熟悉不同形式喷管的机理,加深对流动的临界状态基本概念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1、喷管中气体流动的基本规律
气体在喷管中作一元稳定等熵流动中,压力降低,流速增加。气流速度C,密度ρ及压力P的变化与截面A的变化及马赫数Ma(速度与音速之比)的大小有关。它们的变化规律如下表:
Ma
渐缩管
Ma
渐扩管
<1
>0
<0
<1
<0
>0
>1
<0
>0
>1
>0
<0
(1)在亚音速(Ma<1)等熵流动中,气体在的管道(渐缩管)里,速度C增加,而密度,压力P降低,在的管道(渐扩管)里,速度C减小,而密度ρ,压力P增大。
(2)在超音速(Ma>1)等熵流动中,气体在渐缩管中,速度C减小,而压力P,密度ρ增大,在渐扩管中,速度C增加,压力P,密度ρ降低。
(3)在Ma=1,即达到临界流动状态,此时,压力为临界压力,气流速度为音速。
2、喷管中流量的计算
(1)理论流量
根据气体一元稳定等熵流动中,任何截面上质量流量都相等,且不随时间变化。流量大小由连续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及绝热气体方程,等熵过程方程,得到气体在喷管中流量的计算式:
(kg/s)
式中:—绝热指数
C2—出口速度m/s A2—出口截面积m2
V2—出口比体积(m3/kg) P2—出口压力(MPa)
P1—进口压力(MPa) V1—进口比体积(m3/kg)
若:P1=P2时 P2=0时 ,即在0<P2≤Pc渐缩喷管的出口压力P2或缩放喷管的喉部压力Pth降至临界压力时,喷管中的流量达最大值,计算式如下:
临界压力Pc为:将=1.4代入Pc=0.528P1
(2)、实测流量
由于气流与管内壁间的摩擦产生的边界层,减少了流动截面,因为实际流量是小于理论流量,本实验台采用孔板流量计来测量喷管的流量。孔板流量计上所示的压差△P(U型管上读出)。质量流量qm与压差△P的关系式为:
(kg/s)
式中:——流量膨账系数,
——气态修正系数,
——几何修正系数,(标定值)
△P——U型管压差计读数(mm.H2O)
Pa——大气压
ta——室温℃
为了消除进口压力P1改变的影响,在绘制各种曲线时采用压力比做座标,绘制出压力曲线Px /P1—X和流量曲线—Pb/P1
由于实验台采用的是真空表测压、因此临界压力Pc在真空表上的读数为
由于孔板流量计的压降和空气在喷管进口的气流滞止现象,喷管进口压力为:
以汞柱为单位时的孔板流量计压差
三、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总图如图1所示。主要由真空泵和喷管实验台主体组成。各部件作用及测量过程如下:
图1 喷管实验台
1.进气管 2.空气吸气口 3.孔板流量计 4.U形管压差计 5.喷管 6.支架7.测压探压针 8.可移动真空表
9.手轮螺杆机构 10.背压真空表 11.背压用调节阀12.真空罐13.软管接头14.真空罐前截止阀
图2 渐缩喷管 图3 缩放喷管
由于真空泵的抽吸,空气由进气口2进入吸气管1(φ57×3.5的无缝钢管)中,经过孔板流量计3(φ7)进入喷管。流量的大小可由U形管压差计4上读出。喷管5用有机玻璃制成。备有渐缩喷管与缩放喷管两种型式,如图2、图3所示。可根据实验要求,松开夹持法兰上的螺丝向左推开三轮支架6,更换所需要的喷管。喷管各截面上的压力,可从可移动的真空表8上读出,真空表8与内径为φ0.8的测压探针7相连。探针的顶端封死,在其中段开有径向测压小孔通过摇动手轮螺杆机构9,可使探针7沿喷管轴线左右移动,从而改变测压孔的位置,进行喷管中不同截面上压力的测量。
测压孔的位置,可以由位于可移动真空表8下方的指针,在座标板上所指出的x值来确定。喷管的排气管上还装有背压Pb真空表10。背压由调节阀11调节。真空罐12前的调节阀14用于急速调节。
直径为φ400的真空罐12是用于稳定背压Pb的作用。为了减少振动,泵与罐之间用软管13连接。
实验中需测量4个变量:(1)测压探针7上测压孔的水平位置x。(2)气流沿喷管轴线x截面上的压力Px;(3)背压Pb;(4)流量。这4个变量可分别用位移指针的位置x,真空表8上的读数P5。背压真空表10上的读数Pb,及U形管压差计4上的读数△P测得。特别需要注意的是P5和Pb是真空度,计算和绘制曲线时要换算成绝对压力。
四、实验步骤
1、用座标校准器调准“位移座标”的基准位置。然后小心地装上要求实验的喷管。(注意:不要碰坏测压探针)打开调压阀11。
2、检查真空泵的油位,打开冷却水阀门,用手轮转动飞轮1-2圈,检查一切正常后,启动真空泵。
3、全开罐后调节阀11,用罐前调节阀14调节背压Pb至一定值。摇动手轮9使测压孔位置x自喷管进口缓慢向出移动。每隔5mm—停,记下真空表8上的读数(真空度)。这样将测得对应于某一背压下的一条Px/P1—X曲线。
4、再用罐前调节阀14逐次调节背压Pb,为设定的背压值。在各个背压值下,重复上述摇动手轮9的操作过程,而得到一组在不同背压下的压力曲线Px/P1—X,(如图4,图6所示)。
图4 渐缩喷管压力曲线
5、摇动手轮9,使测压孔的位置x位于喷管出口外30-40mm处。此时真空表8上的读数为背压Pb。
6、全开罐后调节阀11,用罐前调节阀14调节背压Pb,使它由全关状态逐渐慢开启。随背压Pb降低(真空度升高),流量qm逐渐增大,当背压降至某一定值(渐缩喷管为Pc,缩放喷管为Pf)时,流量达到最大值qm,max,以后将不随Pb的降低而改变。
7、用罐前调节阀14重复上述过程,调节背压Pb,每变化50mmHg一停,记下真空表10上的背压读数和U形管压力计4上的压差△P(mmH2O)读数(低真空时,流量变化大,可取20mmHg;高真空时,流量变化小,可取10mmHg间隔)将读数换算成压力比Pb/P1和流量在座标纸上绘出流量曲线(如图5、图7所示)。
图5 渐缩喷管流量曲线(当℃)
图6 缩放喷管压力曲线
图7 孔板流量计曲线
8、在实验结束阶段真空泵停机前,打开罐调节阀11,关闭罐前调节阀14,使罐内充气。当关闭真空泵后,立即打开罐前调节阀14,使真空泵充气。以防止真空泵回油。最后关闭冷却水阀门。
五、数据记录与整理
实验中应认真做好原始数据记录(包括:室温ts,大气压Pa及实验日期)如发现实验结果出现较大误差,应仔细分析查找原因。
在整理时,由于各种实验曲线都是以压力比(Pa<P1,Pb<P1)作座标,因此必须将压力换算为相同单位进行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