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精华版.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6659411 上传时间:2024-12-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精华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精华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精华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精华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精华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汉字的起源与发展第一节一.概述关于我国汉字的历史,基于现存的古代文献记载和现已得到确认的考古发现,至少以有五千年的历史,而汉字起源的历史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历史,所以通常我们说汉民族有5000年文明史。考古和文献记载说明,汉字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大约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000年开始进入字符积累阶段,商代时期已形成相当系统的文字体系关于汉字的起源有种种传说,中国古书里都常说文字是仓颉创造的。传说仓颉有四目,是黄帝的史官。他发现结绳记事的不便,便通过观察了鸟兽印在泥土上的脚迹,启发了他发明文字的灵感。其实这种传说都是靠不住的。古人往往将某些成就归结于一人。文字是广大劳动人民根据实

2、际生活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才慢慢地丰富和发展起来的。陶文古人在陶器上刻画的文字符号,较有名的如半坡陶符、丁公陶文、高邮陶文等,陶文可能比甲骨文更早而成为中国最早的文字。陶文有两种:第一种是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原始文字”,虽然目前还不能确认这些文字具体是什么含义,但已具有一种“标记”和“表号”的性质,被认为是汉字的最早雏形;破解陶文很困难,至今也只有几个字能猜测它相当于后代的某字。不过,陶文与汉字有渊源关系,应该是肯定的。中华第一字象形构字法这是形成汉字的最早方法,因此创造了最原始的文字,例:“日”写成,“月”写成,水写成,牛写成等等。这些象形字经过逐渐的演变,到后来都改变了原字的形体,变

3、成了后来方正的字体,有的笔画减少了,有的笔画增添了,由不规则变成了有规则的字体。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被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金文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

4、。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达。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 2014全国一级建造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真题集锦 建筑工程经济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建筑工程法规 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 个。商代的金文书法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字数不多,字体瘦长,笔道遒劲雄美,行气疏密有致,结构严谨,情势凝重,各有风韵。有人曾归纳为两种风格,一种是笔势

5、雄健,形体丰腴,笔划起止多露锋芒,间有肥笔,另一种则是运笔有力,形体瘦筋,笔划多挺直,不露或少露锋芒。西周早期的金文从书体和书法风格来看,总的情势是清秀隽美,笔道首尾出锋,有明显的波磔,结构严谨,行款章法自如。其前期的作品风格质朴平实,多挺拔的悬针笔法,仍带有甲骨文的影响。字体平易古朴,笔划方圆兼备,具有凝练平直之气。利簋仅用短短32字就记述了武王代商的重大历史事件,因而被称为武王克商簋,是迄今所见西周最早一件铸铭铜器,开创了西周金文书法的先例。后期的风格凝重雄放,已显出金文的独特艺术。毛公鼎毛公鼎为西周晚期的宣王时期器物,为皇皇钜制,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其书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奇逸飞

6、动,气象浑穆笔意圆劲茂隽,结体方长。李瑞清题跋鼎时说:“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大篆大篆,也称籀(zhu)文。因其着录于字书史籀篇而得名。汉书艺文志:“史籀十五篇,周室王太史籀作大篆。”说文中保留了籀文225个,是许慎依据所见到的史籀九篇集入的,是我们今天研究大篆的主要资料。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大篆是对后来的小篆而言的。广义的大篆包括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和六国文

7、字。这里的大篆指通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由于周平王东迁洛阳,秦占据了西周的故地,同时也继承了西周的文字,即是继承金文发展而来的。地域性,有的难以识别。大篆的真迹,一般认为是“石鼓文”。唐初在天兴县陈仓(今陕西宝鸡)南之畴原出土的径约三尺,上小下大,顶圆底平象馒头似的十个像鼓一样的石敦子。上面刻下的是秦献公十一年作的十首四言诗,是我国最早的刻石文字,经过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原刻的700多字,现存300多字。这十个石敦现存故宫。因内容记载畋猎之事,命名为“猎碣或雍邑刻石”,唐诗人韦应物认为石的形状象鼓,改名“石鼓文”,现作为大篆的代表。小篆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

8、,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秦在统一文字前六国“马”和“安”字不同的写法秦在同一六国之前,各国拥有不同的文字,因此各国在交流沟通方面存在障碍。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施“车同轨、书同文”的大一统措施,废除原有的六国文字,任命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原有的大篆的

9、基础上,编纂改进新的小篆书体作为全国的统一文字,至此,汉字的字形基本统一,文字基本定型。小篆和大篆并称为“篆体”或“秦篆”。秦泰山刻石位于岱庙东御座内,是泰山石刻中时代最早的作品。铭文为秦始皇功德铭和二世诏书,由丞相李斯篆书。刻石原文222字,历经沧桑,现仅存十字“臣去疾臣请矣臣”七字完整,“斯昧死”三字残泐(l)。秦泰山刻石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堪称稀世珍宝。秦泰山刻石小篆书法欣赏隶书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隶书也叫“

10、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分“秦隶”(也叫“古隶”)和“汉隶”(也叫“今隶”),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西汉中期以来,隶书的脱去篆体(包括结构、笔画的写法)而独立的形式,已经完全形成。所见有代表性的例如本世纪出现于西陲流沙中的西汉宣帝五凤元年(前57)、成帝河平元年(前28)、新莽始建国天凤元年(14)的书简、乐浪汉墓出土的西汉平帝元始四年(4)、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9)的漆盘上的铭文等等,不但结构全变,从字形来讲也全成方形或扁方形,笔势则长波更自然横出,和接近篆体的直垂形

11、大大不同了。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540部又据形系联归并为14大类。字典正文就按这14大类分为14篇,卷末叙目别为一篇,全书共有15篇。说文解字共15卷,其中包括序目1卷。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说文解字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段玉裁称这部书“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汉代隶书石刻欣赏楷书楷书,又称正楷、楷体、正书或真书,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字体。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其字形较为正方,不像隶书写成扁形。楷书仍是现代汉字手写体的参考标准,

12、也发展出另一种手写体钢笔字。楷书的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所以称为楷法,一直沿用至今。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今,长盛不衰。楷书的产生,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而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汉末、三国时期,汉的书写逐渐变波、磔而为撇、捺、且有了侧(点)、掠(长撇)、啄(短撇)、提(直钩)等比划,使结构上更趋严整。如武威医简、居延汉简等。楷书四大家楷体书法最为著名的四大家是: 唐欧阳询(欧体)唐颜真卿(颜体)唐柳公权(柳体)元赵孟頫(赵体)唐欧阳询:欧体唐欧阳询楷书欧阳询生于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卒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人(今湖南)。

13、以楷书和行书著称。为书法史上第一大楷书家,其字体被称为“欧体”,与颜(真卿)体,柳(公权)体,赵(孟頫)体并驾齐驱。唐颜真卿(颜体)颜真卿(709785)唐代书法家。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书史亦称颜鲁公。为人刚直不阿。唐代书法革新家,为盛唐书法树立一面旗帜。颜真卿自幼学书,又得到张旭亲授,并师法蔡邕、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等人,融汇贯通,加以发展,形成独特风格。其楷书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人称“颜体”。其行草书纵横跌宕中具凝练浑厚之势。唐柳公权(柳体)柳公权生于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卒于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

14、5年),字诚悬,唐代著名书法家,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他一生作品很多,主要有大唐回元观钟楼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神策军碑。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元赵孟頫(赵体)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雪松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湖州(浙江吴兴)人。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著有松雪斋集。赵

15、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赞誉很高。据明人宋濂讲,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此外,他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集前代诸家之大成。诚如文嘉所说:“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所以,赵氏能在书法上获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分不开的。行书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

16、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的流动。经过对几组楷书与行书个字的分析,发现楷书与行书书写时,点画的写法,用笔需遵循的准则,如中锋,铺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锋等都是一致的,只是行书书写时比较舒展,流动。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的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的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牵丝。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的流动。经过对几组楷书与行书个字的分析,发现楷书

17、与行书书写时,点画的写法,用笔需遵循的准则,如中锋,铺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锋等都是一致的,只是行书书写时比较舒展,流动。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dn)斋,身长七尺有余(约1.83米),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人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

18、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其中,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对真书、草、行主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今人刘铎对王羲之的书法曾称赞道:“好字唯之(之,即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祭侄文稿是唐代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行书,23行,234字。书于公元758年(唐乾元元年)。颜杲(go)卿和季明父子遇难之后,颜真卿曾派人寻得颜季明的头骨;他对兄侄为国家壮烈牺牲和颜氏家族的“巢倾卵覆”,忠义满腔,悲愤异常,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不计工拙,一气呵成,常常写至枯笔,更显得苍劲流畅,其英风烈气,倾见于笔端,悲愤激昂的心情流露于字里行间。天下第三行书【宋】苏轼寒食帖天下第三行书苏轼寒食帖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