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在深化概念认识中解决问题
——《文具店》教学设计
安庆市公园小学 陈荣华
【设计理念】
1、教材理解
《文具店》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一分与除法”单元的内容,本单元主要教学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意义以及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并理解“倍”的意义。
本节课是有关“倍”的知识的第二课时,具体内容为“解决涉及倍数关系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是在学生学习了“‘倍’的意义”,初步建立了“‘倍’是两个数量比较的一种关系”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经历了在学具操作中自主构建“倍”的概念,会选择除法计算“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本节课编者延续第一节课的“图形表征、算式求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用乘、除法混编的情境来分析与选择算法,“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在第一课时没有涉及,属于新知。第三课时是“解决有关倍数关系的一些简单问题”,编者意图是安排有关倍数关系的练习课。然而,让多数老师困惑的是第二节课的编排内容、形式、目标定位与第三节课比较接近。要求教师做到“让第二节课与前、后两节课的内容形式有清晰的区分”。
“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在数学新课程中是不提倡这样分类的,但北师大版教材在“练一练”第3题作为一道“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出现,“教还是不教?”“教到什么程度?学有余力的学生会做还是面向全体?”这又是教师面临的另一道难题。
如果第二、三两课时合并成一课时,容量过大,学生不容易熟练掌握。
本节课的教学要做到“承上启下”。
2、教学认识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总体目标的具体阐述中把“解决问题”更新为“问题解决”,把“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更新为“获得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数学新课程着力实现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机结合,努力克服传统教学中“应用题”教学脱离实际的形式化倾向。
本节课本着深入挖掘教材的深层内涵,合理利用教材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直观画图、变式练习中学会分析,选择算法。
第一课时指导学生操作学具来学习概念,本节课是否继续操作学具?如何改变学习方式?我选择了引导学生画图形的方法,提升难度,用图示来直观理解倍数关系与乘法意义之间的联系。
3、课堂定位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认识,我对这节课的课堂定位是:深化 “倍” 概念的认识,运用“倍的意义”、“乘法意义”重点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乘法计算),理解与乘法意义的联系。
对于在练习中出现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除法计算),力求让学生选择方法(摆学具、画图、列算式等),分析、选择算法。
以变式练习深化理解概念、解决问题。
第三课时着重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与“倍”有关的数学问题,逐渐由直观操作到抽象思维,正确、快捷地选择算法解决有关倍数关系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目标】
结合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 “倍”的意义,以及它与乘、除法意义的联系。
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与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学激趣,发现问题。
师:同学们,现在有一次当“老板”的机会,让你们在学校里开一家店,你认为开什么店合适,为什么呢?
袋鼠阿姨最近开了家文具店,生意可好啦!你们可想知道都有哪些小动物来买文具呀?我们一起来看。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说都有哪些小动物?
【二年级的学生喜欢童话故事,教材中的情境如果设计成“情境串”就成为一篇童话故事,在故事中发现数学问题,并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学生会身临其境,兴趣倍增。】
二、数形结合,深化概念,解决问题。
1、看一看,说一说。
有哪些小动物来买文具?
(小兔、大灰狼、小牛)
师:再请同学们认真看图,你从图上还知道了些什么?
(小兔买一枝铅笔花了2元钱。 大灰狼买铅笔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 小牛买了3枝铅笔。)
师:哦,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发现了一些数学信息,真棒!现在请用数学的头脑思考一下,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呢?
指名发言,教师板书:1、小牛花了多少钱?
2、狐狸花了多少钱?
2、画一画,算一算。
(1)出示要求:如果用一个圆圈代表1元钱,画出小兔和小牛各花了多少钱?要求:画图之前先认真思考如何画,尽量不要用橡皮修改,比一比,谁一次完成。
选择什么方法计算小牛花了多少钱?
讨论:为什么用乘法?
1枝笔2元钱,小牛买了3枝笔,相当于3个2元,所以用乘法计算,2×3=6(元)
(2)继续出示要求:如果继续用一个圆圈代表1元钱,思考:如何画出2元钱的4倍?
画出狐狸花了多少钱?
用什么方法计算?
展示交流后讨论:为什么2元钱的4倍也用乘法计算?
(一枝铅笔2元钱,小牛买了3枝,就有3个2元,要用乘法做,3X2=6(元);
狐狸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就是有4个2元,要用乘法做,4X2=8(元))
【摆学具时学生可以随时调整,画图前要考虑如何不用修改一次完成,引导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画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后,进一步理解了“倍”的意义,联系乘法意义自然迁移4倍即4个2,用乘法计算。也为以后画线段图解题打下基础。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师:刚才同学们帮助小牛和狐狸解决了问题,他们非常开心,觉得你们很聪明。袋鼠阿姨也给同学们出了两道题,你们敢挑战吗?
小黑板出示教材48页“画一画”:
1、有3个○,△的数是○的2倍,△有几个?
2、3片叶子配一朵花,15朵叶子配几朵花?请同学们独立画一画,一人上小黑板画。
汇报交流
师:用算式怎么表示?
(15÷3=5 ,2X3=6 )
师:为什么有关“倍”的问题有时用乘法、有时又选择除法呢?
(第一题是求2个3是多少,用乘法。第二题是求15里面有几个3,用除法。)
【继续画图,画花、画三角形,二年级学生喜欢画画,用图示非常直观地帮助学生选择了算法。调整了教材中的习题顺序,在巩固新知后突然出现除法计算,冲击学生思维,从而逐渐适应:解决“倍”的问题选择方法时要先分析倍数关系。为下面如何正确选择算法予以启迪。】
三、加强变式,引发冲突,拓展延深。
1、小熊买笔。
师:同学们又轻松地完成了袋鼠阿姨的问题,你们敢继续接受挑战吗?
课件依次出示:
文具店门前来了一只小熊,说“我要也买笔”
小牛说:我花了8元钱,我花的钱是小熊的2倍。
小熊花了多少钱?
师:同学们可以在摆学具、画图、列算式3中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生尝试,展示交流。
继续出示:
小熊买了几只笔?
【本题有些难度,本节课不作统一要求,只要学生学会选择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买练习本。(画一画、算一算)
小兔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小牛买的练习本的2倍)
小牛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狐狸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狐狸买的是小牛的几倍(列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理论是概念教学的相关理论,本题涉及三个数量的倍数关系,且乘、除法运算混编,用同一素材进行变式,有利于学生正确选择算法。同时引导学生面对多种信息时采用依次研究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来逐一解决问题,为解决多步计算的习题作铺垫。】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解决与“倍”有关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