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达标训练】【基础达标】1.(2008年宁夏高考卷,31)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 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2. (2009年广东高考文基卷,24)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2010年江苏湖州模拟)以下是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聊天的一些话。张义说:“我看到过慈禧太后出逃。”李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王平说
2、:“我家住在东交民巷。”赵洋说:“我家周围的炮台都拆毁了。”他们当 中谁的话不符合当时的现实( ) A张义 B李辛 C王平 D赵洋4. “20世纪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和中外民族矛盾汇流”基于( ) A帝国主义形成了宰割中国的同盟 B反动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D帝国主义扶持袁世凯5. 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片材料一 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有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刑部尚书孙毓文也,吏部侍郎徐用仪也。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海外二百余年戴天不二之台湾,列祖列宗深仁厚泽不使一夫失所之台湾,全榆之倭奴!摘自台湾人民抗战檄文材料二
3、台湾军民在新竹痛击日本侵略军(1)台湾人民发布“檄文”的背景是什么?“檄文”表达了台湾人民怎样的情感?(2)19世纪末日本为什么能够割占台湾?(3)此图反映了台湾人民怎样的精神?【考题回放】1.(2010年湖南高考卷,35)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 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 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 轰击。”这说明( )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
4、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2. (2009年江苏高考卷,8)1937年7月7日,驻华北l3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日本3. 在华北地区驻军始于( ) 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网 C辛亥革命失败之后 D九一八事变之后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达标训练】【基础达标】1. 解析:“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明显指的是洋务运动,“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体现的是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的惨败,因此选C。答案:C2. 解析:1895年甲午战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巨额赔款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 。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
5、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答案:C3. 解析:1902年辛丑条约已签定,根据其内容,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因此,王平的话不符合当时的现实。答案:C4. 解析: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反动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帝国主义在华的代言人,其利益是一致的,故20世纪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和中外民族矛盾汇流。答案:B5. 答案:(1)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表达了台湾民众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对卖国贼的愤恨之情。(2)日本明治维新后势力的强大;清政府的腐败无能。(3)充分显示了他们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爱国主义精神。【考题回放】1. 解析:本题考查了甲午战争的研究与认识。题干材料提供了两个对立的历史记载,对照选项,A项准确揭示了对立背后的原因;材料中有当事人的日志(济远航海日志),故B项排除;C、D两项均与题干材料无关,故排除2. 解析:此题考查外国侵华史以及在中国谋求的各种特权。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了辛丑条约,规定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故日本可以在此驻军。答案:B- 2 -专心 爱心 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