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想 说课教师:樊亚平一、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数学实验教课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也就是课本44页到46页的内容。本节是乘法教学的第一节课,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 二、 教学目标我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制订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 让学生经历乘法的产生过程,在探索乘法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2、 通过学习认识乘号,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3、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建立乘法的概念,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教学
2、难点:初步体会乘法算式的意义三、 学法选用 结合本节教材和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准备让学生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四、教学程序: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体现新课标精神,按照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形成拓展运用的规律组织教学。因此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 、实践操作,引导探究(三) 、巩课拓展。加深顿悟(四) 、课堂小结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所以在第一环节让学生探究乘法产生的过程。第二环节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了乘法含义后,安排形式多样,灵活有趣的闯关游戏。剩下大约5分钟
3、时间让学生自己总结对乘法的认识。 下面我详细说一下每一个教学环节。低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非常感兴趣,因此一上课我将创设这样情景:一只青蛙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接着4只青蛙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从而引入新课,整个过程中,学生亲身感受到的,并不是老师在传授知识,而是我们自己的需要。教学不是在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学生在上面知道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用乘法表示比较方便,如何表示呢?教师讲解2个4相加,可以在2和4的中间写乘号,告诉学生叫乘号,然后让学生观察乘号像什么,可能学生会说像错号,像汉语拼音里的x。想力丰富的孩子会说把加号变斜
4、就是乘法。这样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加深理解。下面老师教学乘法算式的读写法。2个4相加等于8,所以24=8,也可以写成乘法算42=8。让学生试着读出乘法算式。第二环节的教学:实践操作,引导探究。学生对乘法算式有初步的认识后,通过摆木棒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巩固乘法的认识,要求学生根据画面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再次体会乘法的意义和巩固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为了加深学生对乘法理解,我将设计了第四环节的教学:及时总结,深化新知。孩子们我们认识了乘法,你是怎样理解的?教师不要急于把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学生,而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他对乘法的认识,也许语言不是那么准确,表达不是太确切,只要孩子能正确说出他对乘法的理解,教师都要给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