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农村小学生作文习作的问卷调查摘要:学生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生的作文能力高低,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我们要鼓励学生多读书,鼓励学生多背诵,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与积累,教会学生修改文章,鼓励学生多练笔。我们教师更要努力研究新课标,不断探索经验,反复实践,勇于创新,根据农村的特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农村特色的作文教学之路。学生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生的作文能力高低,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而写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了解目前农村小学生作文的一般状况,分析形成作文困难的症结所在,
2、从而为改进作文课堂教学、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提供有力依据。2011年6月至2014年2月,我们课题组几位老师对于庄子小学及周边兄弟学校小学生作文写作情况进行了采访式调查和抽样调查。 调查对象:我们对周边四所学校16年级近500名学生及各年级语文老师进行调查。调查方式:发放调查表、找师生座谈、浏览学生作文本。调查内容:主要通过对学生阅读情况和写作情况的调查,了解小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态度、家长及老师对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认识程度、学生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获得的成就等。然后通过对调查表的分析,掌握小学生写作现状,挖掘根源,寻求指导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调查组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余份,浏览三至六年级学生习作23
3、0余本,召开师生座谈会四次。对小学生作文情况作了重点调查研究。现就调查情况报告如下。小学生作文现状分析一、作文态度消极。对写作文缺乏主动,缺乏激情,缺乏创新意识。具体表现为:1、惧怕作文。问卷调查显示30的学生惧怕写作文,完全没有主动性;50%以上的学生东拼西凑应付交差;大约只有20%的学生喜欢写作。2、没有写作激情。大部分学生写作文时感情淡漠,没有非写不可的冲动,调查发现85的学生写作文时没有激情。仅仅出于完成任务而不得不编写罢了。3、写作处于被动状态。调查数据显示,无论是作文还是日记,学生很少自己积极地,自发地去写作,只有在老师布置以后才去完成的占90以上。4、写作没有创新,内容没有新意。
4、许多作文选材陈旧,叙事老套,缺乏创新意识。这些消极心理最终导致了学生怕写作文,不知道写什么就胡编滥造,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作文内容单一。好多学生觉得作文没有东西可写。五年级的一次作文题为我的课余生活,学生写偷梨、偷杏、偷苹果、偷石榴的大有人在,占全班人数的47。好像除了偷东西没什么好玩的了。还有几个没什么好写就干脆胡乱抄了一篇。三、作文技能普遍较差。学生在小学阶段写作的基本要求是:叙事清楚,语句通顺。从学生作文情况来看,许多学生的作文叙事紊乱,语病很多。语言具体生动、有感染力的约占22。大部分学生语言平直甚至言语啰嗦,其中语言不流畅、语句不通顺的占18.。写作格式也有不少
5、问题,有的标题占格不正确,段落有的划分不合理,还有的从头到尾只有一段。标点用的不恰当,还有“一逗到底”的现象存在。四、作文缺乏真情实感。从学生习作来看,不少学生感情漠然,辞不言情,笔是心非,失真失诚。写假人假事经历的“胡编式”作文,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全文照搬的“移植式”作文很多。有写作文虽然写的是真人真事,但没有经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没有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和认识。没有经过自己情感的撞击与参与,不是自我情感的流露和抒发。浅析以上状况存在的原因一、老师指导不力。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包办代替过多。老师很少引导学生去认真观察事物,踏踏实实地完成自己的生活与阅读积累独立思考些什么和怎样写。而是喜欢提供
6、材料,提供范文,这样的包办代替剥夺了学生自食其力磨练意志力的机会。学生势必会养成观察思维与积累的惰性,懒于阅读,疏于观察,怠于思考,必然不能练就观察、思维和表达。二、学生生活单调。1、农村毕竟相对落后和闭塞,图书馆、阅览室尚不健全,图书陈旧过时,信息传媒相对滞后,限制了学生课外学习、写作素材收集的空间,造成农村学生课外阅读量小,接触社会时间少,生活单调,视野狭窄,在作文中无东西可写。因此,农村学生在心理上对作文产生一种恐惧感。2课业负担重,课余生活单调乏味。由于片面追求教学质量,老师在学生身上不断加大作业量,学生整天忙于写作业,身心疲惫,感情麻木,没有时间玩,更没兴趣研究作文,老师布置了作文也
7、是简单草率,应付了事。有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下课了老师还让我们在教室里做数学题,我望着窗外别的班小朋友玩耍,心里真羡慕。所以,过重的课业负担也是造成学生不能专心写作的原因之一。3、考试压力过大。农村小学要面对各级部门组织的频繁的考试:单元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各种抽考以及完成上级布置的定量作业、同步练习等。而每次考试结束,上级要给学校排名,给任课教师排名,老师理所当然的也会给学生进行排名,甚至会把成绩单送到学生家长手中。因此,学生也把各科考试分数看得高于一切,而作文则成了语文学科的一种强制性训练,一种负担,学生并不会太过重视。语文考试变化莫测,作文题目更是千变万化,语文老师也不会再作文指导
8、上下过多精力,一般让孩子们多背几篇,以不变应万变。三、家庭环境影响。由于思想观念陈旧,大部分家长还是以分数来评定孩子的好坏。平时对孩子的辅导也是以提高成绩为目的,没有把作文列为辅导范围,而且家长不愿意给孩子订阅报刊、购买优秀的学生读物,认为那是闲书,不如给孩子买点试卷实惠。在调查中,很大部分学生从来没订阅过报刊,家长除了学习辅导书之外,不让读课外书,包括文学名著。这就大大影响了孩子们的视野,从而对写作更加觉得神秘。四、缺乏课外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1、阅读量少,语言材料积累少。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的阅读量少的可怜。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一至五年级学生阅读量不少于一百万字,一至六年级阅读量不少于一百五
9、十万字。这样的标准,农村师生听了都觉得是天文数字。究其原因,有这么几个:农村的课外读物十分匮乏,学校的图书室多数徒有形式,很少开放。师生们整天围着这几篇课文忙活。从抄写生字到抄写词语,从抄写词语解释到抄写课文,学生被机械重复的作业所困,又哪有时间去读课外书?另外老师在教学中不重视学生多读多背,不注意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怎样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如何从生活中获得素材和灵感。只停留在对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上。2、生活积累少。学生生活空间狭小,整天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学校为学生的安全着想,从来不组织出校园的课外活动,例如,春游活动,祭扫烈士墓活动,学生校外实践活动等,一切取消。校园内的集体活动也很少组织,例如,歌咏比赛、诗歌朗诵会、阅读比赛、写作比赛等似乎都是城里学校搞的花架子,而学生就是写作业、上课。五、教师没能起到示范作用。老师应该是学生的楷模,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通过座谈采访,我们了解到,很大部分教师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很少拿起笔来写作,似乎写作就是学生的事情。尤其是部分年轻教师,提起写作就憷头,缺乏自信,缺乏创造力。教师的这种态度也影响了孩子们的创作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