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合理利用“材料”-激活课堂乐趣-打造快乐课堂.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642022 上传时间:2024-1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理利用“材料”-激活课堂乐趣-打造快乐课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合理利用“材料”-激活课堂乐趣-打造快乐课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合理利用“材料”-激活课堂乐趣-打造快乐课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合理利用“材料”-激活课堂乐趣-打造快乐课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合理利用“材料”-激活课堂乐趣-打造快乐课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合理利用“材料”,激活课堂乐趣,打造快乐课堂【摘要】历史课程和教学改革中的教育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观念。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效度地实现教与学的有效统一与共振,通过合理利用各种“材料”安排各种“方式”组织各种“活动”创造各种“情境”促进课堂生动活泼有趣,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其中感知历史,感受历史,感悟历史。在历史教学中合理利用好各种“材料”培养学生的兴趣,激活课堂乐趣,既有利于提高历史课堂效率,也将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实现快乐课堂、高效课堂的目标。【关键词】 合理利用各种材料 学生的兴趣 优化课堂教学 丰富课堂结构历史课程和教学改革中的教育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

2、展的观念。通过打造教师引领下学生自致的、长效的活动课堂、文化课堂、生命课堂、高效课堂才能去实现。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效度地实现教与学的有效统一与共振,通过合理利用各种“材料”安排各种“方式”组织各种“活动”创造各种“情境”促进课堂生动活泼有趣,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其中感知历史,感受历史,感悟历史。去实现物化的视觉空间、内化的情感空间、深化的精神空间三重境界的有效结合。当这三种境界融化于课堂之中时,知识呈现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是灵性而又充溢的,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激活学生的内心情感,引发心灵上的共鸣,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一直以来我在摸索中前进,不断总结和反思,也有了一些收获。

3、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讲究教学艺术,不断变化模式,优化、创新课堂教学环节,深刻研究教学技巧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结合与教学密切相关的各类因素,找出适合自己的路来,打造适宜的教学方式。历史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实施课程和教学改革也要因“地”制宜,依“材”定教。不管是就不同历史课堂教学方式(传统教学、导学单教学、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交流式教学等等)也好;还是从教学过程而言,注重课前备课、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实施、课后的反馈等等也好;还是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的侧重(注重讲练结合,注重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注重教师引导下的问题启发、注重学生读书自学)等等而言。我认为在课堂上,都是以兴趣为引导,课堂为载体,历史“材

4、料”为媒介,“材料”的有效整合为手段,学生为主体(参与者),教师为组织者(创设者)。而我的理念是合理整合运用多种历史“材料”,激活“课堂”乐趣 ,打造快乐课堂,向着高效课堂迈进。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历史教学也是。我所说的“材料”指的是在历史教学能帮助我们教学、符合使用要求的史料、图片、故事、诗歌、音乐、视频、地图、短剧等。我认为这些历史“材料”是吸引学生注意、激活课堂乐趣、丰富课堂结构、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备课中多注意去多的准备各种“材料”,一要注意筛选,紧扣课标、紧扣教材、紧扣学生,明确应用“材料”的目的,

5、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二注意“材料”应用的多少、时机、顺序、与呈现方式。三注意“材料”与课文的有效整合。在对的时机、以对的顺序,合理灵活的运用“材料”效果事半功倍。历史“材料”的应用应该结合教学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在无条件中创设条件,立足课堂,实施教学。“材料”的运用能直观教学,一目了然,实用性强,操作简易,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印象更加深刻。在教学中,我每堂课都会去寻找好的、适合的历史“材料”去营养课堂,去吸引学生,激活“课堂”中的乐趣,在摸索中我觉得越来越得心应手,效果也是越来越好。在几年的教学中“材料”应用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在这些“材料”中,用的比较多的是史料和图片。这两种“材料

6、”,是对课文内容的有效补充,是丰富和深化历史知识的好帮手,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催化剂。课文中补充的史料,图片我们首先要利用起来,这也符合历史教学的要求。仅仅利用课本中的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去适当的补充课文外的“材料”丰富课程。“历史”是一门大的社会科学,历史的史料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历史结论和历史的感受都是建立在史料基础上的。当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需要展拓和深化,对历史现象的认识需要深化和系统化时,就要提供好的史料。如学习古代史的时候可以去找一些前人写的史书,学习世界史的时候去找一些外国历史学家写的历史书,从中寻找与课文有关的而且是简单点的学生容易理解的加以补充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也丰富

7、了学生的眼界。例如:七年级下册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我补充了这样几则材料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萍州可谈 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诸藩志(介绍指南针)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 (中国四大发明中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的重大作用)前面两则材料帮助学生了解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后面的材料

8、对中国四大发明的作用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深化,也对世界史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补充。课文和史料的有机的结合丰富了课堂,也深化了内容。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只要用心去搜索和收集,每节课可以利用的“史料”很多,能帮助我们的教学。再如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我补充了这样一个材料大生纱厂1899年5月建成时,有原始资本四十四万五千一百两,纱锭二万零四百枚。1904年,增加资本六十三万两,增加纱锭二万零四百枚。1907年,在崇明久隆镇办了大生二厂,资本一百万两,纱锭二万六千枚。1899年到1913年大生共获利(净利)约五百四十万两;发展为拥有资本二百万两和纱锭六万七千枚的大厂;是“欧战以前华资纱厂中

9、惟一成功的厂”。但是,好景并不长。19201922年各盐垦公司连续遭灾,使主要投资者大生纱厂负债愈重。加之军阀连年混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对华经济压迫转剧,因而民生凋敝,百业衰退。1923年,连一向盈利的大生纱厂也转为亏损。为了争取企业的生存,张謇一再呼吁取消不平等条约,要求国际税法平等,停止内战,实现国内和平。但这全是幻想。1923年,张謇不得不把大生一厂向银行押款还债。1925年7月,大生一、二两厂已负债一千余万元。同年,上海、金城等四家银行组织银行团到南通清查账目,正式接管大生各厂及欠大生款项的各公司。 以这个有关大生纱厂的史料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和不同时期民族工业发

10、展状况的原因,这样让内容更具体化,也能帮助学生起到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作用。通过教学让我认识到补充史料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选择的史料要有针对性,要有说服力。第二,选择的史料要照顾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还要注意:1.不喧宾夺主地补充。应该以“课标”为依据,以教材为准绳,不可抛开课标、教材,要有“量”和“度”的把握。2.不哗众取宠地补充。不能为了博得学生欢心和一味追求课堂气氛,搞些添枝加叶的没用的东西。3.不画蛇添足地补充。补充史料要掌握火候,历史材料浩如烟海,不可能事事都去补充。要简明扼要,抓住主要情节,要补充的恰到好处。图片材料的运用对丰富课堂结构,吸引学生注意,激活课堂乐趣也是

11、常用的一种方式。初中生在身心上处在一个特殊的阶段,视觉上,对图画的识别观察更加细致精确,形象思维发达。教学实践和心理学研究都证明,初中学生对图片的信息接受要比语言文字的接受来的快。图片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记忆繁多的名词,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如我们讲长城如何雄伟、壮丽,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等等,若没有亲自到过长城,或看过长城的图片,单凭文字,是很难感受到的。如果能亲自到长城上看一看、走一走肯定教学效果会更好,但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这不现实。最实用的的就是利用拍摄的不同角度长城的图片,通过视觉的感知,结合文字的表述,真正体会长城的伟大、壮美,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象征。

12、除此之外,灿烂的青铜文明、都江堰、大运河、赵州桥、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敦煌莫高窟等等都是物化了的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如何感受其成就都可以利用大量的图片,通过物化境界的设置,还原过去的历史,使学生从视觉到情感都产生心理的认同,认识文字材料的可信,使文字表述和物化表述真正有机结合起来。再如介绍文化史上的“颜筋柳骨”“吴带当风”等更要通过图片,让学生自己比较、研究,才能弄得明白,领会得深刻。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激活学生的内心情感,引发心灵的共鸣,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史料”和“图片”是课堂上运用的比较多的两种“材料”

13、。有时候要达到效果还要利用到故事、诗歌、音乐、视频、地图、短剧这几种也比较常用的“材料”。 运用恰当、 方式合理,一节课会活灵活现、精彩纷呈。很多故事、诗歌都和所学历史有关,因此故事和诗歌也成为了重要的“材料”。使用这两种“材料”更能激起学习历史的兴趣,探讨历史发展的规律,探究世界奥秘。吟诵诗歌是语文教学中经常用到的,运用的好历史课也会充满着“诗情画意”,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给学生以艺术熏陶,课堂乐趣大大提高。而诗,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它的教育激励作用也很明显。在讲课中的相应部分我经常给学生深情吟诵几句,如岳飞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顾炎武的“天

14、下兴亡,匹夫有责”,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在抑扬顿挫,满怀深情的吟诵中,这些诗歌,如缕缕轻风,吹进了学生的心扉,潜移默化地作用于他们的情操熏陶,人格塑造和社会行为。真的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讲到唐诗宋词的时候,我也会让学生去搜集,朗诵。学生有了兴趣,课堂效果也是一级棒。吟诵诗歌使历史教学更加人文,和谐,给学生以艺术享受,激活了课堂兴趣,并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 在课堂上适当穿插好的历史故事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历史知识涉及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实在太多了,也就出现了大量的历史故事。在讲课中我们为什么不加以利用呢?如:史记中的故事,歌颂历史人物的故事,近

15、代史中有关长征的故事、抗日的故事。在讲课过程中适当的穿插给学生讲述一些,或者让学生讲述一些,或者有的时候让他们把老师讲的历史事件简单表演或模拟一下,或者要他们像写作文一样,从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结果上去分析把握。这样就把历史事件分细分小了,便于记忆也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认识。这样学生听课的兴趣会更加浓厚,学生的自信心也是大大提高。除了上面四种“材料”外,把地图、音乐、视频、短剧多种方式的“材料”引入课堂,历史的课堂也会显得生机勃勃,轻松愉快,学生的注意力得到了及时的跟进,更能激活“课堂”的乐趣。例如:在讲解放战争,充分利用地图,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记忆,激发学习的趣味性,历史不在枯

16、燥。历史课程中,应用到地图的时候也是很多。如陈胜吴广起义图丝绸之路图郑和下西洋图长征路线图、北伐形势图三大战役图改革开放形势图新航路开辟图欧盟图拿破仑帝国图等等。在地图上直接应用讲解,学生更加清楚明白。地图作为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具有很多优点:直观性、简明性、重点突出,容易记忆。通过地图直接讲解分析历史的知识,还原过去的历史,才能使学生从情感到视觉都产生认知心理的认同,认识文字材料的可信,使文字表述和物化表述真正有机结合起来。凡是能激活视觉的非文字材料,都能构建物化的视觉境界。充分、真实的视觉空间,可升华情感空间,触发联想丰富的精神空间,情、物、意融溶一体,相得益彰。著名中国教育家陶行

17、知认为:教学方法必须依据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乐趣。而直观的、新颖的、活动性的刺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历史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用新颖的、活动性的刺激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历史的课程体验,近而产生情感,提高历史课堂效率呢?我把音乐、视频、短剧等“材料”进入历史课堂尝试。确实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效率。如在讲“三国时期的内容”时,在雄伟悲壮的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音乐中,屏幕上展示不同的三国人物,并配上苏轼的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使学生沉醉于诗情画意的同时,领略历史的无穷魅力。而近代史部分运用音乐的课程更多,如讲授“抗日战争“时配合松花江上黄河大合唱

18、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歌曲,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学生们群情激愤,斗志昂扬。既吸引了注意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对达成教学效果帮助巨大。历史课程中能用的音乐素材很多,如:八年级下册第二课最可爱的人可以用上志愿军战歌,讲“邓小平”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时候用上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讲“民族团结”的时候用上爱我中华,讲“香港澳门的回归”用上七子之歌,讲“巴黎公社”用上国际歌,讲“拿破仑”的时候用上英雄交响曲等等,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要注意的是一般用音乐“材料”时,一课一首歌就够了,多了效果不明显同时占用的时间也多了。为了实现快乐课堂,历史教学需要音乐来辅助,音乐是易于学生接受、理解、易于在

19、学生心灵深处激起感情浪花的元素,更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教师只要能做到妙用音乐素材,历史课堂定能溅起情感的浪花,奏出师生和谐相处的美妙乐章实现寓教于乐、寓教于史、寓教于美的更高享受!视频和短剧同样的也是激活课堂乐趣,实现快乐课堂的重要“材料”。如:讲授“红军长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解放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等,教师可以利用长征、西安事变、大决战、开国大典等视频把学生带到当时的情景中,感受当时的气氛,增添他们的乐趣。例如讲授“鸦片战争”“香港澳门的回归”“美国南北战争”“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内容的时候也能在适当的时候,利用恰当的相对应的短视频,

20、把学生一下子带入到当时的那个年代,去亲身感受那特定的历史事件。这些视频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活跃了课堂的气氛。“短剧”的应用主要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活跃气氛、加深印象。如何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创造的欢乐呢?那就要在时机和内容允许下,编制“短剧”,学生参与表演,感悟历史事件,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如在讲“分封制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模拟表演西周分封时的情景来帮助了解分封制。上课时请同学为大家模拟表演周王分封时的情景,其他同学边观看表演边思考两个较抽象和理解的问题:“周王对什么人进行了分封?”“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然后在

21、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总结。通过表演,学生不仅知道了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周王进行分封和受封者必须履行义务,知道了分封制是逐级进行的,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兴致盎然中完成教师的教学目标。有的时候需要让学生提前准备,这个实际运用的比较少。更多的时候是当堂课利用课本素材进行短剧的表演。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七年级讲“商鞅变法”时,商鞅和秦国守旧大臣的论战,八年级讲“戊戌变法”时,康有为和守旧大臣的论战等。利用课文中现成的材料,篇幅小、时间短、易操作、效果同样显著。在历史教学中合理利用好各种“材料”培养学生的兴趣,激活课堂乐趣,既有利于提高历史课堂效率,也将有助于全面推进

22、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实现快乐课堂、高效课堂的目标。合理运用用各种“材料”进行历史教学,我感觉比较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对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很有作用,但是应用的时候要避免“材料”的堆砌,更不能随随便便有点关系拉起来瞎用,更要注意什么时候去用。毕竟“材料”是媒介,有选择的有效的组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成效。除了我所列举的这几种“材料”外,一定还有更多的更好的“材料”可以应用到我们教学中来。同时,要取得好的效果,还必须讲究材料教学的方法,“材料”的运用,学生兴趣的激发,也要因课而宜,因人而异。“教之以情,授之以趣。” 历史课堂教学只有达到这样的境界,才会让学生爱学、乐学,才能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才能在万变的历史教学中不变的去让学生在快乐中提高,在历史学习中收获。由于教学经验较浅,这些也只是过去的一些不成熟经验和总结。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的努力与探索,真正实现“快乐课堂”“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1、王兴发历史新课改教学新理念2、刘建锋历史教学中的三种境界3、布鲁纳教育过程4、初中历史课程标准5、何羽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南江教育,6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