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同底数幂的除法
佛山第六中学 胡致棉
学生分析:
本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数的乘方,掌握了有理数幂的运算。在本章前面几节课中,又学习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并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本学期的数学课,我采取了先学后教,自主学习。学生在前一晚上,独立完成预学案的基础上,课堂进行问题引领,小组合作,小组内进行对学、群学,再由代表展示交流,当堂内容当堂清。全班以四人为一组,对学是小组内两两学习,群学是四人一起学习。经历了一段的时间,学生们训练有素,已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了解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经历“想一想”“猜一猜”,使学生通过归纳规律猜想出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并能在教师引导下说明该意义的合理性。
2.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1)通过同底数幂除法运算法则的导出及运用,让学生体会知识具有普遍联系性和相互转化性;
(2)通过同底数幂除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与态度:
(1)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体会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3)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材分析:
通过对特殊例子的归纳、猜想,总结出“同底数幂的除法如何计算”,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并由此归纳出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从而也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提高思维的品质。通过“想一想”“猜一猜”猜想出零指数幂与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并能用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来说明规定的合理性。
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在预学案的设计上。每晚我先布置明天上课的预学案,作为当天的作业,独立预习课本(20分钟),再完成预学案(20分钟)。
预学案的设计(解决预学上的内容时间为30分钟)
一、基础知识回顾:(小组内的对学)
1、填空:(1);(2)2;(3).
2、计算:(1) (2)
设计目的:让学生先复习当天新知识的基础上,顺利地进入本节课的预习,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小组内的对学)
1、利用乘方的意义:计算1012÷109
12个
解:
9个
仿照上述解的过程,请计算: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你发现了什么?
2、将上面中的底数改为且,则有=
思考:上述的可以为0吗?
3、用字母m,n表示正整数,且,则有
m个
n个
所以___________(,m , n都是正整数,且)
结论:同底数的幂相除,底数__________,指数__________.
设计目的:使学生通过对特例的考察,由此归纳出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并运用幂的意义加以说明。在此过程中,学生进一步体会了幂的意义,发展了归纳、符号演算等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在对学的过程中,如有学生不明白,就由基础相对较好的同学帮忙解决。
三、例题计算:(小组内的对学)
例1 计算:(1) (2) (3) (4)
设计目的:立即对同底数的幂相除的规律进行巩固,例1前三个问题的设置帮助学生体会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问题(3)(4)(5)(6)的设置帮助学生体会中的a可以代表数,也可以代表单项式、多项式等;问题(5)是学生常出错的地方,它的设置起到提醒学生注意符号的作用。
四、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小组内的群学,学生代表展示)
1、想一想:
10000=104 , 16=24
1000=10(), 8=2()
100=10() , 4=2()
10=10(), 2=2()
2、猜一猜:
1=10() 1=2()
0.1=10() =2()
0.01=10() =2()
0.001=10() =2()
你发现了什么?
结论:(1) (2)(,p为正整数)能否用以前学过的知识验证?
设计目的:想一想和猜一猜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归纳规律,猜想出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由于前天晚上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猜测、验证。本部分的内容可进行小组的群学,对于“想一想”学生很快都能作对,但对于用以前学过的知识验证,对学生的基础有一定的要求,这时可由老师提醒同底数幂相乘的知识验证,最后由学生代表进行展示。
五、例题计算:(小组内的对学)
例2 用小数或分数分别表示下列各数:
设计目的:让学生巩固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
六、练习(小组内的群学)
1、填空:(1);(2);
(3)=;(4);(5)
2、用小数或分数表示下列各数:
(1) (2) (3)(4)4.2 (5)
4、拓展题:
1)已知
2)若
3)若=;若;若0.000 000 3=3×,则;若.
设计目的:对本节知识进行巩固练习, 拓展题有一定的难度,不要求全班完成,让基础较好的同学思维有较高的提高。
七、当堂检测:(五分钟)
课本P
设计目的:立即对学生本堂的内容,掌握程度当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八、课堂小结(五分钟)
1、请谈谈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懂得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感想?
同底数幂相除的法则是: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am÷an=am–n (a≠0,m,n都是正整数且m>n)
2、幂的运算中注意的问题:
(1).一个式子中有多种运算时,要明确运算的先后顺序.
(2).底数为分数、负数、多项式时,运算过程要加括号.
3、在am÷an=am–n中,能否m=n如a3÷a3,或m<n如a2÷a5呢?对此,我们将在下一课再作讨论。
4、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有什么意义?
设计目的:及时梳理,使学生对前后的知识有所串联,让新知识与旧知识得到同化,并且内化成自身的数学体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九、教学设计反思
上课效果的关健在于预案的落实,从本学期开始到现在,每天的作业就是预学案,有部分学生不认真对待,预习翻一翻书,就随意完成,质量非常差,直接影响到明天上课的对学环节,因此,作为老师要经常表扬预学案做得好的同学,以他们为榜样,宣扬做好预学案的重要性,加强预学案的检查力度,以小组为单位,加分、扣分。预学案中有部分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尤其通过特例,归纳形成文字规律,对基础较差的同学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小组的分配上有高低搭配,选有责任心和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为小组长,去带动小组的学生。本节课的难点是理解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它们是怎样来的,才能更好的运用。
2.在对学的过程中,发现有部分学生不会归纳总结,或不敢写出规律,这时老师应大胆鼓励他们,大但地讲出来、写出来,循序渐进,由于现在的课堂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索、归纳人、讨论,并展示,而取代老师的满堂灌,学生们很喜欢这种授课形式,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