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3.1 弹力 弹簧测力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分析能力.
2.通过自制测力计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三、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物理知识、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 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教学方法: 实验法 分析归纳法
教具准备: 弹弓、钢尺、钢锯条、拉力器、弹簧、木板、钩码、铁架台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复习提问:
(1)1.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2)2.你能举例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吗?
2、观看视频(运动员是借助什么力跳这么高的呢?)
(体会:用手对橡皮筋、弹簧施加力的作用,观察物体有什么变化?体会一下手有什么感觉?)拉橡皮筋,橡皮筋变长,发生形变,松手后,橡皮筋又恢复了原状.请同学们利用你身边的东西试一试,看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橡皮筋的特性.(学生活动后汇报)
同学们举出了这么多的例子,这些例子中物体的共同特性是什么?
(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我们把物质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大家有没有发现有些物质表现的是和弹性不一样的特性呢?比如:玩橡皮泥时,橡皮泥变形后就不能恢复原状.玩泥巴时也是一样,撤去外力泥巴也不会变回原来的样子.像橡皮泥和泥巴这样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今天我们重点研究有弹性的物体.
二、进行新课
1.弹力
刚才同学们在弯钢尺、拉橡皮筋(或弹簧)时,有什么感觉呢?
(拉弹簧时,感觉到它对手也有力的作用.)
我们把这种力就叫做弹力,弹力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施力物体是谁呢?请同学们讨论.
我们不拉弹簧也不压弹簧时,弹簧对手就没有作用力,如果用手去压或拉弹簧时,弹簧的形状改变,对手就会有力的作用,所以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
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弹力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弹力?(课件展示)
在钢锯条上压质量不同的重物,观察钢锯条的形变,分析钢锯条的形变与压力的关系?
用大小不同的力拉弹簧,弹簧被拉的长短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长短不同,说明了两个同学力的大小不同.可以根据弹簧伸长的长度来判定力的大小.可不可以根据这样的原理来自己制作一个测力计呢?
2、[探究]拉力大小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老师演示过程:
(1)将一块光洁平整的硬纸板竖直地固定在铁架上.再将一根带有挂钩的弹簧的上端固定.在纸板上.弹簧自然下垂时记下弹簧最下端的位置,在纸板上作好记号.
(2)将0.5 N的钩码挂在弹簧上,记下弹簧最下端的位置并在纸板上作上记号.
(3)分别将1 N、1.5 N、2 N的钩码依次挂在弹簧上,并在硬纸板上分别记下弹簧最下端对应的位置.
(4)在对应的位置上标出所用钩码的重量.
拉力的大小(N)
0
0.5
1
1.5
2
弹簧的长度(cm)
15
16
17
18
19
弹簧的伸长(cm)
0
1
2
3
4
分析弹簧的伸长与拉力大小之间的关系是: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出示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弹簧测力计工作原理:弹簧在一定的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这也就意味着弹簧测力计的刻度都是均匀的。
同学们来观察一下常用的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由弹簧、挂钩、拉环、刻度、指针等几部分组成.
学生体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教师指导。归纳小结弹簧秤的使用规则.
使用测力计应注意下面几点:
(1)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2)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该将弹簧秤的指针调到零点.
(3)使用时力的方向必须和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使弹簧秤能自由伸缩而不受阻碍、若指针与外壳有摩擦,应及时消除.
(4)观察弹簧秤的量程与最小刻度值,以便正确读数.
(5)弹簧秤稳定时才可读数,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与刻度板面垂直.
生活中除了弹簧测力计外还有许多其他形式的测力计.[展示]形形色色的测力计.
三、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知道了测力计的构造,并且还可以自己制造测力计.
四、作业布置
五、板书设计
弹力 弹簧测力计
应用
产生
作用:测力的大小
弹性 弹力弹簧测力计 原理:弹性限度内,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越长
(塑性) 使用前:
使用: 使用时:
读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