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1868年明治维新,使日本逐惭强大起来,很快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为了把中国变成他的殖民地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
(板书:甲午中日战争)
二、目标引路,自主学习
师:首先来看今天的学习目标。
(屏幕显示)
学习目标自主学习
1.这场战争为什么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2.说说此次战争的背景,交战双方和结果。
3.读课本《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说说中日主要在哪些地方交锋?
4.讲述邓世昌的故事,你认为他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5.说出《马关条约》签定的时间,双方代表和内容。
三、目标深化,交流探讨
师: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对学习目标进行交流,同时你可以把你在读课文中遇到的疑点告诉你的同伴,请他们帮忙。
(生以小组交流的形式探讨学习目标,师巡视指导)
四、目标展示,反馈评价
师: 经过充分的准备,现在到了大家展示成果的时候了。请你把你们组最优秀的成果展示出来,为你们小组增光添彩。
生1:我们组解决第一个学习目标。这场战争发生在1894年,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这次战争叫做“甲午中日战争”。
(师做点评,屏幕显示)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生2:我们组来展示第二个学习目标。1894年日本为了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而发动侵略战争。
经过明治维新,日本逐惭强大起来,很快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为了把中国变成他的殖民地而发动的战争。
师:这两个小组的同学分析非常透彻,十分到位。那么战争的大致过程如何呢?通过读图,中日交锋的主要地点在哪里?
(屏幕显示《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
生:丰岛、平壤、大东沟、旅顺、威海卫。
师:1894年7月,日本在朝鲜丰岛偷袭中国的运兵船,不宣而战。这场战争主要发生了四次战役。
(屏幕显示)
经过:
主要战役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辽东半岛战役
威海卫战役
师:1894年9月17日中国北洋舰队护航队在返回途中,在黄海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的阻截。双方在大东沟展开激战。黄海战役是中国近代史上乃至世界近代史上蒸汽机军舰的一次规模最大的海战,我北洋舰队英勇奋战. (板书:黄海大战)
师: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的爱国将领是谁?
生:(大声说)邓世昌。
师:谁能讲讲邓世昌的故事?
(生讲述邓世昌的故事)(屏幕显示 英雄邓世昌图片)
师:讲得好!这位同学把邓世昌的爱国壮举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那么,大家说说在他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呢?
生1:邓世昌舍身为国,值得我们学习。
生2:邓世昌临终前对部下说:“我们从军为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表现出他誓死报国的决心,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那么这场战争结束的标志是什么呢?
生:(齐答)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板书:威海卫溃败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师: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呢?
生1:清政府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
(屏幕显示结果)
结果:
清政府战败,
签订了《马关条约》。
(屏幕显示)
签订时间
双方代表
内容
生2:《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895年,双方代表是清政府的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生3:主要内容有:
1、割三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
2、赔二亿---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3、开四口---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4、允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师:一起来回顾内容
在第1条中有关辽东半岛的割让,有三个国家干涉,是哪三个国家呢?他们为什么要干涉日本还辽?
生:(齐答)法、德、俄。因为日本损害了这三个国家的在华利益。
五、目标达成,拓展提升
师:当今社会,合作很重要,也很必要。下面请同学们以合作的形式解决以下问题。
(屏幕显示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1.结合《南京条约》的内容,说说为什么《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师:同学们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小组的合作,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很明显,《马关条约》后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
(屏幕显示 影响)
影响: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后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之一,它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六、总结反思
师:学习了本课,你一定有所想、有所感、有所悟。现在请同学们畅所欲言,把你想说的说出来。
(屏幕显示)
反思录
曾经亚洲第一,说明了什么?
它的覆灭,又说明了什么?
谁该为这次失败负责?
失败如何才能不再重演
生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惨败。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强国,我们必须努力学习,自强不息!
生2:任何时候国家都会有爱国将领保家护国,这是值得我们欣慰的。
生3:要进步就必须学习。为了不让历史悲剧重演,今天我们必须抓住时机,发展经济,实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
生4: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那就是落后必然挨打。
……
师: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让我们记住英雄!
(屏幕显示邓世昌图片)
同学们,再见!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实录
利民中学
李兆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