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状况的调查报告.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663563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 页数:109 大小: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状况的调查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状况的调查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状况的调查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状况的调查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状况的调查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状况的调查报告105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状况的调查报告Report on Student Specialty Transformation of ECNU项目负责人 :吴佳伟 (B03231126)教育管理学系03级1班项目组成员 :刘雅璟 (B03231112)教育管理学系03级1班项目组成员 :朱 臻 (B03091153)经 济 学专业03级1班项目组成员 :姜晓波 (B03192114)生命技术专业03级1班指 导 教 师:纪明泽 (副教授)项目起止时间: 5月至 6月华东师范大学大夏基金项目目 录中文

2、摘要1英文摘要2一、调查研究的必要性3(一)、研究背景3(二)、研究意义与目的4(三)、研究内容5二、调查研究的过程5(一)、研究方法5(二)、研究数据6(三)、现状描述7三、调查研究结果分析9四、结语16参考文献17致 谢18大夏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结题申请书19大夏基金项目经费决算表24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25华东师大本科生转专业调查研究问卷26关于 级本科生校内转专业工作的通知29访谈内容30摘 要华东师范大学转专业管理工作自 实施以来为学生的个人兴趣发展提供新的途径。本文基于调查,分析了华东师大转专业工作的执行过程,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师生对此项工作的评价。研究小组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主要采用

3、: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本文认为现阶段华师大的转专业工作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其一,当前转专业学生在进入新专业后,由于课程、教材等原因并不能完全融入新专业的学习生活;其二,华东师大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在给予本校学生转专业机会的同时,也有部分造成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公平与不合理之处。本研究从学生的视角对学校教学管理进行分析,在对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试图为学校完善相关制度提出建议。论文建立在课题小组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基础上,指出了现行转专业制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对我校完善学分制教学管理体系以及建设文理大平台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关键词】 转专业研究;转专业;教学管理Ab

4、stractSince ECNU student Specialty Transformation(ST) Management has provided a new way for students to develop their own interests. Based on many questionnaires, this report analyses the performance of universitys major ST movement,also teachers and students judgement of it. Our team has mainly use

5、d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questionnaire, interview, etc. This report shows two main aspects of ECNU ST problem at this stage. First, students who have changed their specialty cannot get along smoothly with their new major study due to different courses and lesson materials problems. Seco

6、nd, they have met with some unfair treatment in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dure when students have the opportunities to transform. From the students point of view, this research analyses some of the university education management. After investigating, analyzing the real situation, we try to make some

7、suggestions about education system amendment related. This report has analyzes the data we have had and has pointed out the insufficiency in the current ST system, which can be suggestive to both our universitys credit hour edu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foundation of platform between literal a

8、rt and science subjects.【Key Words】 Specialty Transformation Research; Specialty Transformation; Teaching Management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状况的调查报告华东师大转专业研究课题小组(吴佳伟 刘雅璟 朱臻 姜晓波)指导老师 纪明泽(副教授)一、调查研究的必要性华东师范大学作为一所国内知名的大学,在改革校内管理体制的同时,也在不断完善各类管理的制度与办法。自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华东师范大学教学规章制度汇编,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 ,98页。增补进 版的华东师范大学教学

9、规章制度汇编后, 首次开展了本科生转专业工作。在某种程度上,此项工作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但两年来的实践效果究竟如何?与转专业相关的管理部门、教师、学生如何看待学生的转专业问题?如何使华东师大转专业工作更新完善?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促使我们开启本次调查研究。在现行高考招生过程中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高考之前学生填报志愿的时候,许多家长把握着填写学生志愿次序的权利,而选择志愿的主要依据是该专业的录取分数!这种带有家长个人意志的选择使学生进入大学后可能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学生进的专业并非自己所感兴趣的专业;二是学生进入专业后发现并不适合此专业。如何对待那些进入自己不喜欢、不能够适应现专业的学生呢?是否需要

10、给她们一次,乃至多次机会让她们进入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学习呢?在中国高校实行的学分制度并不成熟的情况下,有些学校打造文理大平台教育模式,有些学校也在寻找新的发展方向。研究者认为良好的转专业制度不但能够弥补学校人性化管理上的不足,也能够在不破坏学校整体教学结构的前提下完成正常的教学工作。华东师大制定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它不但能够满足学生对各自兴趣专长发展的需要,也能够使我校各院系更好地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可是在转专业工作实行的两年,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例如,学生反映申请转专业的限制太过苛刻,有些学生甚至还不知道我校学生能够申请转专业身边的种种现象说明,顺

11、利实行了两年的转专业工作并不圆满,其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完善之处。(一)、研究背景 ,复旦大学的大规模转专业事件使各高校教师看到了学生对转专业的需求。为满足这样的需求,许多高校为学生提供了转专业的机会,制定了与转专业相关的管理办法。仅 ,华师大就有97位同学成功转入自己向往的专业学习。学校的转专业工作为学生个人兴趣专长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但就当前工作的情况而言学校是“做到了”,不是“做好了”,是“尽力满足”学生需要,却没有“尽善满足”学生。 复旦大学已经对新入校的学生开展了文理大平台教学,即低年级学生只需进入大平台学习,在学习了一年之后才开始分专业学习。复旦校方称这是为了照顾到学生高考志愿不能反映各

12、自意愿,且高三毕业后难以适应大学专业学习生活,不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而我校教务处老师也认为复旦的改革也是我校教学制度改革的方向。我们认为华师大在“追求”打造文理大平台之前,对我校一些有关转专业的管理办法、学分制管理办法的研究,以及对复旦文理大平台模式、上海市其它高校相关制度进行研究很有必要!缺乏调查研究,盲目照搬其它学校的专业结构设置模式是不科学的。因此,我们小组从我校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入手研究,了解学生对转专业的需求与想法,力求能够为教学制度的改革提供参考。(二)、研究意义与目的学校在制定一些管理办法的过程中,仅从管理者的角度来思考是不够的,在考虑学校及管理因素的同时,也应该充分兼顾

13、学生的意见。本次研究是针对华师大转专业管理制度的研究,分析我校制定相关管理办法的合理性与公平性。一方面研究小组的成员们希望能够为学校提供多视角的调查资料,另一方面研究小组希望有更多的学生关注、参与到我校的制度建设之中,为我校的持续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从理论的层面来说,实施有效的教学管理不但是为了合理规划和利用教育资源,也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育。 参见吴志宏、冯大鸣、周嘉方:新编教育管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9月版,第910页。因此高校管理的研究重心从宏观走向微观,制度的研究开始细化。研究内容从学分制、导师制的研究逐步深入其它教学领域。可是,管理转专业工作的研究并没有得到更多的关注。

14、本次对华师大转专业工作的调研能够帮助我校完善相关管理办法,为我校的学制改革提供书面的意见。面对专业结构设置的改革,学校需要多层面的调查,多角度的研究,多方面的比较,这样才能确保教育改革制度革新的成功。转专业管理是为学生考虑,从学生需要出发,调节校内学生与专业学习矛盾的一个重要环节。做好我校转专业状况的研究,不但对我校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对全市各高校转专业制度的制定与修改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三)、研究内容我们认为转专业工作是指从学校为学生提供进入新专业学习的机会以及学生在新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学校及各院系所需要付出的劳动。本研究将调查学生、院系老师、学校教务处老师对当前我校转专业工作的看法,并经过

15、比较,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 参见刘本固:教育评价德理论与实践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 1月版,第73页。,以及探讨转专业工作的对策建议。在研究的起始阶段,研究者在教务处老师的支持下得到了一些关于我校转专业情况的资料,并获得了我校最新版的教学规章制度汇编,其中的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正是我校当前执行转专业工作时的唯一制度依据。经过比较其它高校所实行的转专业管理办法、条例,我们认为以下几点是转专业工作中值得关注的地方:l 学校允许学生申请转专业的条件l 学校实施转专业考核的时间、方式l 每个学校执行转专业过程中的工作质量围绕着这三个问题,结合我校的转专业管理办法中的条款,研究小组制定了调查问卷,问卷中

16、很多问题是有关申请转专业学生资格限定的内容及对合理的考核时间、方式的调查等。在完成问卷的制定工作之后,研究小组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四名小组成员分别来自两个校区三个院系,这样的人员组成对问卷发放回收提供了便利。研究者不但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回收统计问卷,而且能够在第一时间对愿意接受采访的同学进行回访。针对回访的信息资料,研究者再开始设计对教导处教师与院系教师的访谈内容。研究者不但收集不同学生、不同教师在许多问题上的不同看法,也发现在某些问题上,被采访的师生之间也达成了共识。二、调查研究的过程本研究小组从 5月份就进入了准备阶段,研究项目已经在教务处举办的“大夏基金”活动中成功立项,去年年底研究小组又申

17、报了我校的“大夏杯”。在近一年的调查研究过程中,研究小组本着“做中学”的精神,有条不紊地在我校两地校区内进行了问卷调查。(一)、研究方法研究小组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从文献研究开始,我们大量地搜集网络上有关转专业制度的信息,并查阅了许多教学管理的资料、书籍。经过对大量信息的筛选、比较后,制定了华东师大本科生转专业调查问卷(请参见附页),对两处校区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经过对回收的273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后,再制定出侧重有所不同的访谈内容对愿意接受访谈的教师、学生分别进行回访。能够说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交流是多轮的、深入的。(二)、研究数据数据来源:本次问卷调

18、查采用取样调查的方式,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北路校区以及闵行校区内选择17个系别的大一、大二年级的共300名学生。问卷回收:研究小组在校内发放问卷共计300份,由于在发放过程中有些学生没有及时提交问卷,因此回收有效问卷273份,占发放总数的91.33%,男女生比为35.14(即男生数与女生数之比为71:202)。其中中山北路校区回收问卷134份,调查了9个系的学生,闵行校区回收问卷139份,覆盖8个系的学生。访谈内容:研究者选择一名教务处老师、两名院系老师、三名未转过专业的同学以及六名成功转专业的同学共计12人,经过采用录音、笔记等方式对访谈内容做了记录。文献资料:研究者收集了相关的文献资料分别查

19、阅了 版与 版的华东师范大学教学制度汇编,以及一些有关教学管理方面的书籍。调查内容:经过对转专业工作的分析,研究小组调查我校学生对各自专业的满意程度以及对转专业工作的看法,也将转专业管理办法中的细节部分逐一向学生展现并询问其对每一条规定的意见。样本数据分类统计表(表1)Swatch Data Classified Statistics (Table One)学生对专业的评价是否转过专业的情况一年级 二年级 小计满意曾转过专业未转过专业比较满意曾转过专业 7未转过专业一般曾转过专业 未转过专业不满意曾转过专业未转过专业总计人数说明:我们认为按照调查对象所在年级及其是否转过专业进行类别的区分,对于

20、我校的转专业管理制度的调查研究非常有利。首先,转专业管理办法是关系到我校全体学生切身利益的一个规章制度,每个符合条件的学生都有权利提出转专业的申请,因此无需按照学生的性别、系别等属性来对调查样本进行分类。由上表我们能够发现我校一、二年级学生、以及成功转专业学生与未转专业学生对专业的满意程度。可看出,成功转专业的学生对于新专业表示满意的居多,可见转专业工作本身是得到学生肯定的。而在27位成功转专业的学生也在问卷中对学校与院系的转专业工作进行了评价:成功转专业学生对学校、院系转专业工作的评价(表2)Judgement of University and Departments ST by Stud

21、ents Able to Transform (Table Two)对学校的评价对院系的评价满意一般不满总计满意8008一般28313不满1506总计1113327虽然较多转过专业的学生对专业比较满意,可是她们对于各自所经历转专业工作的评价却不尽如人意。她们的不满究竟在哪里?没有转过专业的学生对转专业工作又有增养的意见和建议?基于这种想法,我们认为发现转专业工作过程中的弊端,寻找其背后的原因是有利于学校教学过程中制度与管理方式上的完善,也有利于学生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帮助。(三)、现状描述研究者在开始调查问卷之前,经过询问教务处老师、院系老师,了解到我校当前转专业的操作基本上都是在校园网

22、络上完成的,其操作程序如下: 华东师大转专业工作流程图(表3)Flow of ECNU ST Procedure (Table Three)教务处发布开始转专业工作通知院(系)告知学生,由学生在学校公共数据平台上提出申请并领取转专业审批表(附第一学期成绩单)教务处、院(系)接受申请转专业学生的咨询各院(系)向教务处上报转专业审批表各院(系)组织转专业考核(时间地点由院系通知)各院(系)向教务处上报拟接收的转专业学生名单教务处网上公示拟接收的转专业学生名单教务处发文并在网上公布转专业学生的名单成功转专业的学生从下一学期开始进入新的专业学习从表3我们能够发现教务处在转专业工作中起到统筹的作用,其主

23、要工作是经过网络发布信息,接收院(系)送达的学生审批表、接收经院(系)考核后的成功转专业学生名单并将其公布等;而院(系)主要的工作就是做好申请转专业学生的申报、咨询、考核等工作;学生只需经过网上申请、书面申请,只要其条件符合学校的申报条件,即可参加转专业,在接受了院(系)的考核后,等待最终的结果即可完成自己的任务。虽然工作步骤结构简单,工作内容分配明确,可是其中存在许多问题有待探讨。经过问卷访谈,我们还了解到学生与教师对现行转专业工作的一些看法:兴趣爱好成为我校很大一部分学生转专业的动因!而我校又有多少人有转专业的意向呢?研究以二年级学生取样调查对象,共计184人,她们对转入其它专业学习的态度

24、是(假设每个年级成功转专业人数比例无变化): 05- 华东师大二年级学生对转专业态度取样调查结果(表4)Investigation Sample Result of Attitude on ST of Sophomores, Year - (Table Four)对转入其它专业学习的态度人数所占取样调查的比例十分迫切(未转)(已转)比较迫切(未转)(已转)无所谓(未转)(已转)不想转(未转)(已转)这一结果显示,我校的二年级学生中近19%学生的转专业需要没有能够得到满足。为何会产生这样的问题?我校是否能够满足这些需要呢?经过对这些问题的反思,研究者确定了分析的主要内容。三、调查研究结果分析研究

25、小组经过文献查阅、问卷、访谈等调查方法对我校现行的转专业制度进行了调研。经过对结果的分析,研究者认为华师大转专业工作中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当前转专业学生在进入新专业后,由于课程、教材等原因并不能完全融入新专业的学习生活;二是在转专业管理办法中具体条款中有关申请转专业学生资格的限制以及对转专业部分工作安排的规定存在争议。研究结果表明,师生之间虽然在一些观点上达成共识,可是分歧依然存在,特别是老师和学生对于转专业的态度有所不同,在一些细则上有比较明显的不同观点。第一方面的问题主要牵扯到学校学籍管理制度与转专业管理制度等多个方面,研究并不能将它们割裂开,从某个角度孤立地来分析,因此本调查报告以分

26、析第二方面问题为主要分析。实际上,第二方面的问题也是转专业管理工作的核心问题。经过调查研究我们能够认识到一些具体的内容:华东师大师生对转专业工作与内容的看法比较(表5)Attitude Comparison on ST Movement and Context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able Five)争议的内容学生观点教师观点我校允许申请转专业的学期(第二学期开始该工作)很多学生认为时间应该提前学生应该慎重考虑转专业不适合转专业的学生群体对很多学生群体产生不公平这项条款操作时能够放宽申请转专业学生的成绩要求(原专业的第一学期成绩)很多学生认为这对很多

27、学生造成不公平待遇能够有效控制转专业人数(避免学生大规模转专业)院系转出人数的总数限制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能够有效控制转专业人数申请转专业的次数很多学生认为应该增至2次学生应该慎重考虑转专业申请转专业可填的志愿数很多学生认为应该增至2个学生应该慎重考虑转专业学校转专业工作的时间安排(我校工作历时一个月)很多人认为时间太短不能够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准备考核考核主要以考察学生的能力为主,学生应该不需要用很多时间来准备考核各院系考核的方式、内容(无统一的意见)这是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应该轻松应考成功转专业学生的学籍管理(无统一的意见)系内转入同级学习跨系转入降级学习学校对转专业工作的宣传影响的范围

28、有待扩大网络与院系的宣传工作应该能够传达给所有学生1、每所高校对转专业学生的年级限制是不同的,一些国外的知名大学都对申请选择变更专业的学生年级并无限制,在国内有些学校将转专业工作放在新生报到的第一学期而华东师大的转专业工作是在新生入学的第二学期展开的,正式转入新专业就读的时间是在学生入学的第三个学期。有些转专业的学生表示这样的时间安排造成她们在原专业的学习中损失了一年的时间,而且对新的专业学习却毫无益处;而另一些学生则认为在原专业学习的一年过程中使她们真正了解到了自己兴趣的方向。有21.17%的同学认为开学初就应该开始转专业工作了,而40.88%的学生认为转专业工作应该在第二学期前开始,成功转

29、专业后学生立即能够进入同年级学习,要补的课程不会太多,不至于延误毕业的时间。另外有26.64%的学生支持学校当前的管理办法,也有小部分6.21%的学生认为转专业无需学期的限制。教务处老师则说:“我认为学生对已读的专业有了了解认识之后应该做出慎重的选择,而了解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该内容来自于 12月23日下午研究者对华东师范大学某教务老师的访谈记录。研究者认为转专业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需要慎重考虑再做出决定的事,因此给学生适应原专业学习生活的过程是非常有必要的。转专业前的这一年时间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是否合适?学生的一个慎重决定究竟需要多长的时间来确定?一个学期?还是一个年?显然情况可因人而异,

30、而学校的制度与工作不能为个体影响整体。学校展开转专业工作的时间应该以不影响转专业学生完成4年制的本科学习任务为前提。因此我们认为转专业工作的时间安排应该具有灵活性。如何做到给予学生充分时间思考决定的同时又不耽误学生在规定学制内顺利完成学业呢?研究者将在后文对所有的问题进行统一整理并提出完整的解决建议。2、我校对于不合适转专业的学生的规定是:“(1)留学生、港澳台学生;(2)体育特招生、艺术特招生;(3)定向生;(4)单独开班的少数民族班学生;(5)音乐学专业、美术学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学专业、艺术教育专业等”。无疑此项规定可能伤害、限制了一部分专业的所有学生的兴趣发展需要。在273份有

31、效问卷结果中,在部分学生群体称为“不合适转专业的学生群体”的问题上,调查结果如下:研究结果显示:有55.83%受调查的学生认为体育、艺术等专业的学生由于其特殊性属于不合适转专业人群。而在采访过程中,有位同学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例子:“我觉得留学生应该有转专业的权利。例如我们班上就有一个韩国留学生,语言不通,因此上我们的历史课她根本听不懂,上课还要在旁边配个翻译,考试题目也看不懂,障碍非常大。”该内容来自于 12月26日下午研究者对某华东师范大学某历史系学生的访谈记录。 在某些条件下,那些被看作不适合转专业的人群却更需要转专业。虽然教务老师表示一些限制性的条文在实行过程中是有弹性的,在遇到特例时

32、,她们会考虑困难者的申请。在实践中,一位老师表示如果有位艺术类学生在其它专业方面确有兴趣于特长,希望转专业时,只要院系同意,那教务处能够作为特例予以“放行”。可见管理制度本身并不完善,偶然的特例无法顾及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因此研究者认为应该取消此项条款。3、以上一点是学校对某类学生申请转专业的限定,而同时学校也对申请者个人、各院系也提出了要求。对于申请转专业的学生,在 版的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中有清楚的规定:“一年级第学期平均学分绩点超过2.0”,而在 所发布的文件关于 级本科生校内转专业工作的通知里,却又明示:“第1学期平均学分基点达到或超过2.5”。教务处老师说:“对于绩点的要求是对优秀学

33、生的鼓励,而同时比较优秀的学生就具有一个转系的优先权。”该内容来自于 12月23日下午研究者对某华东师范大学某教务处老师的访谈记录。而教务处这样的规定是否达到了其预期的效果呢?一名转过系的同学这样说到:“原计算机系申请的名额是13个,远小于想要申请的同学,因而竞争就是靠申请同学的绩点了,可是绩点好的同学的转专业渴求并没有成绩不好的同学那么强烈,因此等于说有些宝贵的机会就是被浪费的。”该内容来自于 12月27日下午研究者对某华东师范大学某英语系学生的访谈记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我校规定的申请转专业学生的绩点需达到一定要求的问题上有37.23%的学生认为只要学生在第一学期的考核过程中没有不及格即

34、可有资格申请转专业,而有41.97%的学生认为无论成绩、绩点如何,学生都应该有转专业的资格。对此,研究者同意大部分学生的想法,认为学校应该给部分在第一学期学习中成绩不好的学生转专业的机会只要她们经过院系的考核,就能够进入新的专业学习。而学校对院系内学生申请额的要求则是:“各专业允许转出人数,控制在1年级本科生人数的10%”。经过问卷调查,研究者发现我校学生对各自专业的满意程度达到了41.24%,而选择比较满意选项的学生也占到40.15%,结果说明我校绝大多数学生还是如愿转入了理想的专业。而经过统计在89.78%未转过专业的人,其中有23.87%的学生具有转专业的想法。与学校所规定的各院系申请转

35、出的人数不得超过各年级人数的10%相比,学生对于转专业的潜在需求显然是不能够得到满足的。学校的规定无疑为学生的自由流动设置与障碍,防止院系学生大规模地流失。而实际工作过程中,学校同时也规定了专业转入的学生数。研究者认为对院系转出人数的限制也会造成院系内部对学生个人绩点的比较,这样研究又回到了学生成绩的好坏是否应该获得转专业资格的问题上。因此取消院系转出人数的限制,严格控制专业转入人数才是学校应该明确的方向。4、当前我校规定转专业工作在新生入校后的第二学期执行,每次申请转专业的学生只能够申请一个转入专业,即我校每个学生只有一次申请一个专业的机会。关于转专业申请的次数以及每次可申请的个数,调查问卷

36、结果如下:学生对转专业次数与志愿数的需求表(表6)Students Demand for ST and Specialties Alternatives Opportunities (Table Six)学生认为每次可学生认为可申请转专业的次数总计申请转专业的个数至多1次至多2次2次以上2个以上 8 3430 72至多2个2611926171至多1个 7 16 7 30总计4116963273许多学生认为应该给与申请转专业的学生多一些的选择机会与多几次的申请机会,而学校方面则强调转专业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一个慎重的事情,如果转专业的机会有多次,而且志愿有多个,反而会影响学生提出转专业时的心态。如

37、果转专业的次数太多,学生将可能无法在规定的学制内完成学业。因此,做到满足学生需求与使学生慎重考虑申请转专业平衡,也应该得到重视。5、在03版的管理办法中表示:“考核(测试)费用由申请转专业学生负担。”在我校刚开始接受学生申请转专业时,每位学生需要承担50元的申请费用,研究者询问了学生对此的想法:21.17%认为所收费用应由院系承担,41.61%认为应由学校承担,33.58%认为合理的收费应由学生个人承担。在 实行的转专业工作中没有收取学生的任何费用。由此一点能够看出,学校的管理办法开始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要。6、据 级本科生校内转专业考核办法和招生人数,各院系对申请转入各自专业的要求是不同的,如

38、哲学系主要采取口试的方式进行考核,而英语系与对外汉语学系对申请者的要求则写得较明确,考核方式也非常具体。个别专业对申请转入学生的某科成绩有一定要求我校的转专业工作从发布考核方式容开始一直到考核结束历时将近一个月。而调查显示:49.27%的学生认为我校的转专业工作从申请到考核,时间太短。可是另一则数据却有着不同的答案:在已经转过专业的28人中,有53.57%认为需要备考的时间只需一个月以内即可。这说明学生对转专业考核的认识存在误区转专业考试偏重专业知识而非个人综合能力。可是事实却告诉大家,我校的转专业考核只是对学生能力的考核,并不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准备。教务处的老师与院系的老师也在访谈中也认为学生

39、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来准备考核。另一方面,有63.14%的学生认为,考核办法应在学生申请转专业之前公布,以便学生根据考核办法来选择转入专业。可见,考核方式对学生选择转专业的方向也存在着影响。其实学校为学生提供转专业的机会是为了满足学生自身兴趣、专长的需要,并不鼓励学生为了进入某专业学习而回到了高三的生活。考核只是考察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因此各院系应该7、现阶段我校对转专业学生学籍管理的规定是:学生跨系转专业将被降级学习。而学生对这样的“一刀切”规定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某位成功转专业的学生是这样说的:“我认为非相关专业降级的规定不合理。”该内容来自于 12月27日下午研究者对某华东师范大学某英语系

40、学生的访谈记录。学生进入新专业后降级学习的规定使学生在课程、学分上不能够与班级同步,并面临5年毕业的压力;而转专业学生在新专业学习的课程、学分问题也是院(系)老师感到棘手的难事。对于转专业的学生应编入哪一年级继续学习,学生之间有着比较大的争议:我校曾经在管理办法中对03级转专业学生做出硬性规定:“学生转入新专业后编入二年级学习。”而在 的文件中又做了改动:“学生转专业后,跨院(系)转专业一般编入下一年级、院(系)内转专业一般编入同一年级。”在回收的问卷中,许多同学在自述部分里面表示反对降级学习。教务处老师则表示由于学生转入新的专业的二年级很可能造成缺乏专业基础课知识的情况发生,也容易耽误学生正

41、常完成高年级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学生的想法与教务处的考虑产生了冲突。研究者发现在这一问题上,老师与学生之间都忽略了转专业考核所发挥的作用。事实上,现行的考核方式与结果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是否有能力进入二年级学习。如果各院系的考核不但能够区分出学生是否合适转入自己的专业,也能区分出学生应该转入几年级学习,那就更有益于减少学生的时间与学校的资源的浪费了。例如,经过专业考试鉴别学生是否具备就读新专业二年级的水平,不但能够为学生转入后的学习情况负责,也能使各院系能够合理分配人才的流入。除了以上七点,学生普遍反映我校在有关学生的管理办法内容的宣传力度不够。在调查中12.77%的学生表示根本不了解我校的转

42、专业管理办法,而其中又有46.88%的学生想要了解这一文件的内容。而我校教务处方面,对一些管理办法的宣传只是限于发放新生报到手册以及到了每年的四月份转专业工作展开的时间,在网上发布相关信息,通知各院系传达相关事宜。另外,教务处老师与各院系教务老师对转专业工作的认识也存在一定差异。教务处老师认为各院系教师为转专业学生提供帮助是属于本职工作。可是各院系的教务老师一旦由于转入学生过多而导致工作量增加,可能会影响她们对转专业工作的积极性。这一点已经在研究者的访谈内容中得到了证实:某系的教务老师甚至表示应该取消转专业工作。因此,如何让学生一进校就能够了解自己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如何减轻好转专业工作中教务老

43、师的负担,都需要各方更多的努力。研究小结:研究者经过各项调查数据进行上述分析,探讨了我校转专业办法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就此研究者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能够做适当的调整 参见附1: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一、我校全日制一、二年级本科生,均可在转专业工作启动后按本办法提出转专业申请。二、各院系应制定“转入XX专业考核办法”,送教务处备案后正式公布,并严格执行。在转专业工作实行期间,由教务处按考核办法,监督执行情况。三、各专业允许转入人数须控制在本科生相应年级人数的5%以内。当要求转入的人数超过控制的人数时,按转入专业的考核结果,从高分到低分,确定允许转入学生名单。四、各院系的考核内容应以考察学

44、生个人的综合素质为主,专业知识为辅的。对于专业知识能力较强的学生,院系可考虑进入同年级继续就读新专业的要求。五、转专业学生只能选择一个专业作为转入志愿。在经过考核或测试认定并批准转入新专业后,不得再要求退回原专业。六、学生转入新专业后,必须按照转入专业的教学计划,完成规定学分方能毕业。学生在原专业取得的公共课学分和成绩有效,其它学分能够作为转入专业的公共选修课学分(最多16分)。学生在原专业所获得的奖励、处分不予撤销。七、转专业工作将严格执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决杜绝徇私舞弊行为。八、本办法的解释权归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各年的实施细则。与原管理办法相比,研究者主张经过各院

45、系自主考核的方式作为控制学生转专业人数的杠杆,不但减少了对申请学生的资格限制,也能够帮助各院系鉴别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允许一、二年级转专业不但使学生能够拥有2次申请转专业的机会,也对学生顺利完成新专业的学习比较有利。另外,我们认为在转专业工作的执行过程中,加强有效的监管将是保证学生得到公平对待的良好途径。转专业管理办法中的各条规定及其实施细节,都是环环相扣的。改变其中的任何一条都有可能造成连锁反应影响其它条款的实施,因此学校在对制度合理改革的基础上也应注意工作执行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在认识到制度之中存在的问题时也应多关心学生的想法;在规划学校新蓝图的同时也有必要着手研究学校自身潜在的优劣势

46、。四、结语本次研究是对华东师大转专业管理制度的诊断性评价,虽然研究小组都是华东师范大学03级学生,可是本次评价过程并非是学校内部评价,而是外部评价过程。研究结果能够对我校相关制度的完善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我们认为学校应该为学生的个人兴趣发展提供条件,为学生的个人专长发挥制造机会,可是这并不意味着学校无限制地满足学生的一切要求。一方面,我校应该鼓励那些真正在个性发展上需要的学生做好自主发展的学习工作,另一方面,也应该加强对此类学生的甄别,注意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本次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调查问卷样本规模较小仅问卷调查了273名学生,年级的跨度不够问卷调查的范围集中于大一、大二的学生参加了调查。因此本次调查的样本结构存在问题,有待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