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在 教 研 中 成 长 提 升
我校语文教研组虽然队伍不是那么壮大,但是这是一个年轻向上、锐意进取、团结协作的优秀集体。组内教师具有良好的语文素质和扎实的业务功底,治学严谨,教育教学气氛浓厚。在过去的一学年中,我们教研组的每一位成员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使我们组的教学教研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现就我们的一些做法和大家交流如下:
一、 教育专著和新课程标准引领我们起航。
我们农村小学的教师相对来说理论知识较薄弱,一个教研组人数也不过只有几个人,在进行集体教研时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来,面对教学中的一些困惑,我们有时在组内也难以解决,每次的教研效果也欠佳。针对这种现状,我们组织语文教师先根据自己所教的学段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让新课程标准指导老师们的课堂教学。我们还决定认真学习教育专著,以加强组内各个成员的教学教研能力,根据各个成员的实际情况,每人每个学期读两本教育专著,于是,大家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有利条件,选择了窦桂梅、孙双金、魏书生、李镇西等教育专家的著作进行阅读,我们还认真学习了道德课堂理论,并及时写下自己的读书笔记或阅读心得。在教学教研工作中,一位位教育专家为我们指点迷津,他们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也影响和指导着我们。在每周的集体教研时大家分别就自己的读书收获互相交流,在同事之间的交流中,我们感受到了教育家们对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感受到他们内心中对教学对学生的挚爱;感受到了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自身的渺小,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教师要有爱,教师要有梦,教师要有激情,教师要有智慧。同时,这些新的教育理论带领我们走进了教学教研的新天地。在进行集体教研时,大家都能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学中的困惑也能集体解决了。如:我们语文组上学期在举行“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教研活动时,老师们从孙双金、窦桂梅等专家的教育专著中受到启发,我们觉得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才能引导学生在语文王国里遨游;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才能找准教材中的难点、重点和读写结合点。我们还懂得了,我们的语文教学并不是单纯地教给学生知识,而是让学生去感受我们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活动结束后,我们的语文老师备课上课的质量比以前都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同伴互助,让我们在友爱和谐中成长。
新课程理念提倡合作,不仅是指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应是教师的教研方式。发挥团队精神,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互相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可以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原来势单力薄的教师个体走出封闭的圈子,每个教师的个人优势被整合为集体的智慧,会时时迸发出令人惊喜的创新思维和教学设计。因此,我们语文组成员在同伴的互助中也品尝到了一些成功的喜悦。
(一)集体备课,让教学设计更有特色。
我校近几年来一直坚持扎实开展集体备课。根据安排,我们每周一位老师集中精力主持备好一篇课文的教案,时间充足了,老师的资料准备自然也就充分了,对文本的研究,教学的设计,自然也就更深入,更到位。而且,个人备课后还要在教研组内议课,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对教案分析探讨,去粗留细,去伪存真,集合大家的智慧,拟定出最优,最佳的教案设计。让老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如我们语文组的李霞老师擅长导语的设计;刘小荣老师喜欢问题的分层设计;刘慧老师教学特长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张淑娟老师喜欢把写作和课文结合......集体备课中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每个老师的特长,使得每个老师的优势得到互补。我们设计的教案不但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也重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且教学方式更加新颖灵活。
(二)听课评课,让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逐步提高。
近几年来,我们语文组一直坚持在集体备课后,每周一位教师讲授校内公开课,其他教师认真听课。听课后,及时评课,写好听课评课记录并及时与授课教师交换意见。在大家听课评课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别人的优点,弥补课堂上的不足。同时提高了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例如:刘小荣老师通过听我们年轻教师的课之后,反思自己的课堂,感觉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朗读和写作的指导,于是,她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总是努力寻找学生的读写训练点,在课前总是让我们先为她范读一下课文以提高自己的朗读技巧。如今,她的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她执教《翠鸟》一课时,她巧妙而准确的指导让学生把描写翠鸟的样子的段落读得绘声绘色,仿佛一只可爱的翠鸟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在课堂接近尾声时她又结合环境保护让学生写出“如何让动物成为我们永远的朋友”的写话练习,学生在整节课上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同时让学生的写作与课文的学习得到了有机的结合。
现在,我们语文组成员的课堂教学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彰显了自己的个性:李霞老师的低年级语文教学总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图文结合、角色表演等直观方式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张淑娟老师在教学中总是把各环节设计的环环相扣,连成一体,使课堂上高潮迭起,学生激情满怀;刘慧老师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感悟和交流,让学生在与文本,与同伴的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刘小荣老师根据中年级学生特点在课堂上重视学生的识字写字和朗读的指导。这样,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大家的课堂教学艺术有了质的飞跃。大家由以前的怕上公开课转变为现在的喜欢潇洒自如地上公开课。同时各班的语文成绩也都在全镇名列前茅。
三、师生共读,让学生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素质教育给了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其中,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成了学生的必修课。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语文组经过研究决定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每班每学期选择一到两本课外书进行师生共读,要求学生读的书我们教师也必须认真阅读,并且要重视师生之间的读书交流,逐步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我们各位语文老师经过研究决定低年级阅读《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中年级阅读《爱的教育》、《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高年级阅读《草房子》、《青铜葵花》、《绿山墙上的安妮》。之后,我们在集体备课和教研时就共同研究了“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阅读课该怎样上”这两个主题。我们认为课外阅读要立足于“让学生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一目标,应该根据各班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教师的教学风格和个性,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如:李霞老师的阅读课重视学生阅读习惯和兴趣的培养;刘小荣老师注重让学生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张淑娟老师则重视和学生一起交流读书感悟;刘慧老师把积累语言、感悟人物作为阅读教学的重点。这样风格迥异的阅读课成了我们学校的一大亮点。那些书籍也成了沟通师生交流的纽带,学生变得豁达开朗起来。我们师生的气质、 修养也提升了许多。在我们的指导下学生爱上了阅读,爱上了语文。
过去的一年我们语文组各位教师付出了艰辛和汗水,也收获了成功与喜悦。但我们深深的明白自己的成绩还很微不足道,在新的学年,我们将团结一致,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创新,创出语文教学的新篇章!
在 教 研 中 成 长 提 升
单位:新郑市薛店镇常刘小学
时间:二○一一年八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