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大班科学量的守恒教案反思
1、大班科学量的守恒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不受长度的曲直、横竖等形式的影响,感知长度的守恒。
能乐观地与同伴沟通自己的发觉,激发进一步探究事物变化的愿望。
能大胆进展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预备:
每人两根一样长的细铁丝、四根一样长的毛线、八根火柴棒。
指导要点:
提出问题:
1.两根铁丝一样长吗?让幼儿比一比、说一说这两根铁丝是不是一样长。
使其中一根铁丝弯曲,另一根铁丝保持原样,转变铁丝的排列位置后,再让幼儿观看并说一说铁丝是不是一样长,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理由。
2.出示两根一样长的毛线,一根伸直,另一根团成一团。提问:这两根毛线是否一样长?你怎么知道它们是不是一样长的?为什么一样长的毛线看起来不一样长?请幼儿自己验证它们是不是一样长。
3.将八根火柴棒平均分成两份,分别摆出直线和曲线,比拟不同排列形式的图是不是一样长,为什么。引导幼儿通过数火柴棒的数量来推断长度。
活动反思
优点:
1、目标制定明确,各环节能围绕活动目标来进展。通过有效策略来突出活动的重点、难点,使活动过程更加顺畅。
2、在活动过程中,关注了幼儿的学习特点,运用多种的策略,循序渐进的活动过程,激发幼儿参加的乐观性,让孩子在嬉戏中通过试验感知量的守恒,很好地完成了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
3、从幼儿参加活动的表现上来看,幼儿参加的乐观性很高,教师以故事的形式贯穿始终,超市场景的设置,另外课件的奇妙设计与运用,也使孩子们身临其境,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
4、在活动过程中有意识地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在集体学习的根底上,关注每位幼儿的进展,发觉问题,准时赐予帮忙,鼓舞幼儿大胆动手尝试。
缺乏:
相对于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进展水平,课程设计内容相对单一,不够丰富,略显简单,欠缺难度。
在课程过程中教师应帮忙幼儿理解“量的守恒”,明确守恒的概念。
对幼儿的启发,引导不够,应当在提出更多不同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2、大班数学活动教案:量的守恒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试验感知守恒得概念。
2.在试验过程中能与同伴良好的沟通并大胆,清晰的表述自己试验的结果与想法。
3.培育幼儿的尝试精神,进展幼儿思维的灵敏性、规律性。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欢乐。
5.培育幼儿的观看力、推断力。
重点难点
1.能在试验过程中感知量的守恒的含义。
2.能大胆,清晰的表述自己试验的结果与想法。
活动预备
1.量杯、透亮瓶子、染色水溶液、不同大小的容器
2.教师预备的课件
活动过程
1.创编故事情节,引发幼儿思索
(1).教师: “有一天小熊小和狗拿着瓶子去猪爸的商店买一斤油,结果小熊和小狗发觉猪爸卖出的一斤油不公正”。 出示两个装有染色液体高矮粗细不同的两个瓶子,请幼儿观看。
2.争论小熊和小狗的油谁多谁少吗?
(1)教师:“小朋友请你们说一说小熊和小狗的油谁多?为什么”?
(2)幼儿表述自己猜测。
(3)教师小结。教师“小朋友说谁多的都有,那么请小朋友看我做个试验,来检查一下究竟谁多。
3.教师进展试验
(1)教师:“教师现在这里有两瓶水,一瓶代表是小熊的,一瓶代表是小狗的,我们来看看究竟谁多“。
(2)教师:“首先我把小熊这瓶水倒到量杯里,在水位处用红笔标示画一条线,接着我把小狗这瓶水倒到量杯里,也在水位处用红笔标示画一条线。
(3)让幼儿观看水位红笔标示。教师:“小朋友你们发觉什么啦”?“看看是不是两瓶水其实是一样多的”?
(4)教师小结:“一样多的液体装在不同容器里,在装的过程中不增加不削减,两个容器中的液体是一样多的”。但有的时候看起来是不一样多,其实是一样多的。这就是量的守恒.
4.连续故事情节,引出下一个试验
(1)教师:“小熊和小狗买完油以后,又买了两瓶果汁,熊和小狗又有苦恼了,怎么这回的醋猪爸给的也不一样多“?
5.幼儿猜测并记录自己的想法
(1).教师:“请小朋友想想这回的小熊和小狗的果汁谁多谁少,并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表上“。
6.幼儿进展试验,并在幼儿试验组中设计几组水量不守恒的。
(1)教师:“小朋友都有了自己的猜测,那么我们想的对不对呢?我们来做试验来检验一下。并把试验的结果记录在表中。”
(2)指导幼儿进展试验。
7.试验结果展现
(1)每个小组说自己的试验结果,会有几组小朋友提出不同的意见,发觉并不是全部组的水都是守恒的。
(2)自己记录的表格。
8.教师小结
(1)教师:“通过试验我们发觉并不是全部组的水都是守恒的,有的小朋友的猜测就是错的,不要由于刚刚教师做的那个试验水是守恒的就认为全部水都是守恒的,如何才能知道水量是否守恒,我们只有通过试验才能得知。
9.连续故事,引出下一个试验
(1)教师:小熊和小狗连续买东西,这回他们要买两瓶米,请小朋友看看这回他俩遇到什么问题了。
(2)教师:这回小熊和小狗也知道想知道谁多谁少要做试验才能知道,可是他们发觉试验了好几回怎么答案都不一样,他们想知道为什么?
10.教师进展试验。(试验是要说明装容器的瓶子必需是枯燥的)
(1)教师拿出2个装有米的一样容器,一个内壁有水珠的量杯,一个内壁枯燥的量杯。
(2)先用内壁枯燥的量杯证明这两个容器的米是一样多的。
(3)然后再用内壁有水珠的量杯来量2个容器的米。
(4)细心的孩子可能会在试验过程中指出内壁沾有前一个容器的米,假如没有在试验中发觉,最终试验结果会发觉其次个容器的米比第一个容器多。
(5)请幼儿思索为什么结果会不一样。
11.教师小结
教师:我们会发觉两次试验结果不同的缘由是由于量杯内有水珠,将米沾在了量杯内壁,所以导致其次杯多。这个试验告知我们测量的时候肯定要保证量杯内是枯燥的,这样结果才回精确。
12.连续故事情节
教师:“小熊和小狗知道试验结果不同的缘由了,他们想重新验证,但是又有问题消失了,他们的量杯丢了,怎么办啊?他们很焦急,小朋友来帮忙想想方法吧,没有量杯怎么才能做试验呢?美工区有一些容器和工具,每组可以利用这些想方法进展试验。
13.引导幼儿想方法进展试验。
引导幼儿用容器来测量,可以用画水位线来证明多少
14.教师小结,联系生活
教师:“今日我们做了许多试验,发觉了我们不能被眼睛哄骗,有时候看着瓶子矮矮粗粗的,感觉装的东西很少,看着瓶子高高细细的,感觉装的东西许多,其实不肯定。但是我们也不能认为全部的东西的量都是守恒的,假如想知道量是否守恒,只有通过试验才能证明。并且试验的过程还肯定要保证测量物体的容器要是枯燥的,这样结果才会精确。我们生活中也有量的守恒,我们去超市的时候小朋友可以留意一下装食品,饮料,物品大大小小的容器,外形不同,可是他们能装的量是一样多的,看看盒子,瓶子上的标示,你会发觉他们究竟谁和谁是一样的。
活动反思:
优点:
1、目标制定明确,各环节能围绕活动目标来进展。通过有效策略来突出活动的重点、难点,使活动过程更加顺畅。
2、在活动过程中,关注了幼儿的学习特点,运用多种的策略,循序渐进的活动过程,激发幼儿参加的乐观性,让孩子在嬉戏中通过试验感知量的守恒,很好地完成了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
3、从幼儿参加活动的表现上来看,幼儿参加的乐观性很高,教师以故事的形式贯穿始终,超市场景的设置,另外课件的奇妙设计与运用,也使孩子们身临其境,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
4、在活动过程中有意识地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在集体学习的根底上,关注每位幼儿的进展,发觉问题,准时赐予帮忙,鼓舞幼儿大胆动手尝试。
缺乏:
相对于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进展水平,课程设计内容相对单一,不够丰富,略显简单,欠缺难度。
在课程过程中教师应帮忙幼儿理解“量的守恒”,明确守恒的概念。
对幼儿的启发,引导不够,应当在提出更多不同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3、大班科学量的守恒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不受长度的曲直、横竖等形式的影响,感知长度的守恒。
能乐观地与同伴沟通自己的发觉,激发进一步探究事物变化的愿望。
能大胆进展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预备:
每人两根一样长的细铁丝、四根一样长的毛线、八根火柴棒。
指导要点:
提出问题:
1.两根铁丝一样长吗?让幼儿比一比、说一说这两根铁丝是不是一样长。
使其中一根铁丝弯曲,另一根铁丝保持原样,转变铁丝的排列位置后,再让幼儿观看并说一说铁丝是不是一样长,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理由。
2.出示两根一样长的毛线,一根伸直,另一根团成一团。提问:这两根毛线是否一样长?你怎么知道它们是不是一样长的?为什么一样长的毛线看起来不一样长?请幼儿自己验证它们是不是一样长。
3.将八根火柴棒平均分成两份,分别摆出直线和曲线,比拟不同排列形式的图是不是一样长,为什么。引导幼儿通过数火柴棒的数量来推断长度。
活动反思
优点:
1、目标制定明确,各环节能围绕活动目标来进展。通过有效策略来突出活动的重点、难点,使活动过程更加顺畅。
2、在活动过程中,关注了幼儿的学习特点,运用多种的策略,循序渐进的活动过程,激发幼儿参加的乐观性,让孩子在嬉戏中通过试验感知量的守恒,很好地完成了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
3、从幼儿参加活动的表现上来看,幼儿参加的乐观性很高,教师以故事的形式贯穿始终,超市场景的设置,另外课件的奇妙设计与运用,也使孩子们身临其境,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
4、在活动过程中有意识地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在集体学习的根底上,关注每位幼儿的进展,发觉问题,准时赐予帮忙,鼓舞幼儿大胆动手尝试。
缺乏:
相对于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进展水平,课程设计内容相对单一,不够丰富,略显简单,欠缺难度。
在课程过程中教师应帮忙幼儿理解“量的守恒”,明确守恒的概念。
对幼儿的启发,引导不够,应当在提出更多不同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4、大班科学公开课量的守恒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试验感知守恒得概念。
2.在试验过程中能与同伴良好的沟通并大胆,清晰的表述自己试验的结果与想法。
3.培育幼儿的尝试精神,进展幼儿思维的灵敏性、规律性。
4.让幼儿学习简洁的数学题目。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重点难点
1.能在试验过程中感知量的守恒的含义。
2.能大胆,清晰的表述自己试验的结果与想法。
活动预备
1.量杯、透亮瓶子、染色水溶液、不同大小的容器
2.教师预备的课件
活动过程
1.创编故事情节,引发幼儿思索
(1).教师: “有一天小熊小和狗拿着瓶子去猪爸的商店买一斤油,结果小熊和小狗发觉猪爸卖出的一斤油不公正”。 出示两个装有染色液体高矮粗细不同的两个瓶子,请幼儿观看。
2.争论小熊和小狗的油谁多谁少吗?
(1)教师:“小朋友请你们说一说小熊和小狗的油谁多?为什么”?
(2)幼儿表述自己猜测。
(3)教师小结。教师“小朋友说谁多的都有,那么请小朋友看我做个试验,来检查一下究竟谁多。
3.教师进展试验
(1)教师:“教师现在这里有两瓶水,一瓶代表是小熊的,一瓶代表是小狗的,我们来看看究竟谁多“。
(2)教师:“首先我把小熊这瓶水倒到量杯里,在水位处用红笔标示画一条线,接着我把小狗这瓶水倒到量杯里,也在水位处用红笔标示画一条线。
(3)让幼儿观看水位红笔标示。教师:“小朋友你们发觉什么啦”?“看看是不是两瓶水其实是一样多的”?
(4)教师小结:“一样多的液体装在不同容器里,在装的过程中不增加不削减,两个容器中的液体是一样多的”。但有的时候看起来是不一样多,其实是一样多的。这就是量的守恒.
4.连续故事情节,引出下一个试验
(1)教师:“小熊和小狗买完油以后,又买了两瓶果汁,熊和小狗又有苦恼了,怎么这回的醋猪爸给的也不一样多“?
5.幼儿猜测并记录自己的想法
(1).教师:“请小朋友想想这回的小熊和小狗的果汁谁多谁少,并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表上“。
6.幼儿进展试验,并在幼儿试验组中设计几组水量不守恒的。
(1)教师:“小朋友都有了自己的猜测,那么我们想的对不对呢?我们来做试验来检验一下。并把试验的结果记录在表中。”
(2)指导幼儿进展试验。
7.试验结果展现
(1)每个小组说自己的试验结果,会有几组小朋友提出不同的意见,发觉并不是全部组的水都是守恒的。
(2)自己记录的表格。
8.教师小结
(1)教师:“通过试验我们发觉并不是全部组的水都是守恒的,有的小朋友的猜测就是错的,不要由于刚刚教师做的那个试验水是守恒的就认为全部水都是守恒的,如何才能知道水量是否守恒,我们只有通过试验才能得知。
9.连续故事,引出下一个试验
(1)教师:小熊和小狗连续买东西,这回他们要买两瓶米,请小朋友看看这回他俩遇到什么问题了。
(2)教师:这回小熊和小狗也知道想知道谁多谁少要做试验才能知道,可是他们发觉试验了好几回怎么答案都不一样,他们想知道为什么?
10.教师进展试验。(试验是要说明装容器的瓶子必需是枯燥的)
(1)教师拿出2个装有米的一样容器,一个内壁有水珠的量杯,一个内壁枯燥的量杯。
(2)先用内壁枯燥的量杯证明这两个容器的米是一样多的。
(3)然后再用内壁有水珠的量杯来量2个容器的米。
(4)细心的孩子可能会在试验过程中指出内壁沾有前一个容器的米,假如没有在试验中发觉,最终试验结果会发觉其次个容器的米比第一个容器多。
(5)请幼儿思索为什么结果会不一样。
11.教师小结
教师:我们会发觉两次试验结果不同的缘由是由于量杯内有水珠,将米沾在了量杯内壁,所以导致其次杯多。这个试验告知我们测量的时候肯定要保证量杯内是枯燥的,这样结果才回精确。
12.连续故事情节
教师:“小熊和小狗知道试验结果不同的缘由了,他们想重新验证,但是又有问题消失了,他们的量杯丢了,怎么办啊?他们很焦急,小朋友来帮忙想想方法吧,没有量杯怎么才能做试验呢?美工区有一些容器和工具,每组可以利用这些想方法进展试验。
13.引导幼儿想方法进展试验。
引导幼儿用容器来测量,可以用画水位线来证明多少
14.教师小结,联系生活
教师:“今日我们做了许多试验,发觉了我们不能被眼睛哄骗,有时候看着瓶子矮矮粗粗的,感觉装的东西很少,看着瓶子高高细细的,感觉装的东西许多,其实不肯定。但是我们也不能认为全部的东西的量都是守恒的,假如想知道量是否守恒,只有通过试验才能证明。并且试验的过程还肯定要保证测量物体的容器要是枯燥的,这样结果才会精确。我们生活中也有量的守恒,我们去超市的时候小朋友可以留意一下装食品,饮料,物品大大小小的容器,外形不同,可是他们能装的量是一样多的,看看盒子,瓶子上的标示,你会发觉他们究竟谁和谁是一样的。
活动反思
优点:
1、目标制定明确,各环节能围绕活动目标来进展。通过有效策略来突出活动的重点、难点,使活动过程更加顺畅。
2、在活动过程中,关注了幼儿的学习特点,运用多种的策略,循序渐进的活动过程,激发幼儿参加的乐观性,让孩子在嬉戏中通过试验感知量的守恒,很好地完成了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
3、从幼儿参加活动的表现上来看,幼儿参加的乐观性很高,教师以故事的形式贯穿始终,超市场景的设置,另外课件的奇妙设计与运用,也使孩子们身临其境,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
4、在活动过程中有意识地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在集体学习的根底上,关注每位幼儿的进展,发觉问题,准时赐予帮忙,鼓舞幼儿大胆动手尝试。
缺乏:
相对于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进展水平,课程设计内容相对单一,不够丰富,略显简单,欠缺难度。
在课程过程中教师应帮忙幼儿理解“量的守恒”,明确守恒的概念。
对幼儿的启发,引导不够,应当在提出更多不同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