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班数学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教案反思1、大班数学熟悉正方体与长方体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熟悉正方体与长方体,区分两者的不同。 2、能娴熟地运算7以内的加减法。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敏性。 3、初步培育观看、比拟和反响力量。 4、培育幼儿边操作边叙述的习惯。 二、活动预备: 7以内加减式题若干、正方体、长方体的积木各若干、每人一张作业图、一张制作正方体的纸。 三、活动过程: 1、出示7以内的加、减法式题,集体、分组、个别的进展运算练习。 2、熟悉正方体与长方体: (1)、观看:每人三块积木(一块正方体、两块不同的长方体),让幼儿进展观看,找出每块积木在形体上的特点。如:三块积木各有几面?教
2、师在幼儿观看的根底上告知幼儿:六面都是同样大小的正方体;长方体也有六个面,但不是每一面都是正方形,有的六面都是长方形,有的四周是长方形,两面是正方形。取出两种不同的长方体让幼儿观看。 (2)、找找正方体与长方体。幼儿在桌上的一积累木中,依据教师的指令,拿出正方体或长方体的积木。 幼儿运用积木建构简洁物体。请幼儿数数自己用了几块正方体的积木,几块长方体的积木。 (3)、想一想。教室里、幼儿园里有那些东西像正方体,那些东西像长方体? 3、幼儿操作活动: (1)、每人一张作业图。数数每一个图形是由几块积木组成的,并在旁边的圈中写上相应的数字。 (2)、每个幼儿用预备好的纸制作一个正方体。 4、教师点
3、评幼儿操作结果,并对整个活动进展小结。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拟法、观看法、比照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分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深厚,经过操作比拟,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分,知道体是在形的根底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乐观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阅历学问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2、大班数学熟悉正方体与长方体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熟悉正方体与长方体,区分两者的不同。 2、能娴熟地运算7以内的加减法。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敏性。 3、初步培育观看、比拟和反响力量。 4、培育幼
4、儿边操作边叙述的习惯。 二、活动预备: 7以内加减式题若干、正方体、长方体的积木各若干、每人一张作业图、一张制作正方体的纸。 三、活动过程: 1、出示7以内的加、减法式题,集体、分组、个别的进展运算练习。 2、熟悉正方体与长方体: (1)、观看:每人三块积木(一块正方体、两块不同的长方体),让幼儿进展观看,找出每块积木在形体上的特点。如:三块积木各有几面?教师在幼儿观看的根底上告知幼儿:六面都是同样大小的正方体;长方体也有六个面,但不是每一面都是正方形,有的六面都是长方形,有的四周是长方形,两面是正方形。取出两种不同的长方体让幼儿观看。 (2)、找找正方体与长方体。幼儿在桌上的一积累木中,依据
5、教师的指令,拿出正方体或长方体的积木。 幼儿运用积木建构简洁物体。请幼儿数数自己用了几块正方体的积木,几块长方体的积木。 (3)、想一想。教室里、幼儿园里有那些东西像正方体,那些东西像长方体? 3、幼儿操作活动: (1)、每人一张作业图。数数每一个图形是由几块积木组成的,并在旁边的圈中写上相应的数字。 (2)、每个幼儿用预备好的纸制作一个正方体。 4、教师点评幼儿操作结果,并对整个活动进展小结。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拟法、观看法、比照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分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深厚,经过操作
6、比拟,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分,知道体是在形的根底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乐观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阅历学问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3、大班数学正方体与长方体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正确地熟悉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名称及特征。 2、能在活动中培育自己的观看力以及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进展观看、区分、归案的力量。 4、培育幼儿比拟和推断的力量。 活动预备: 正方体、长方体制作材料纸若干张,正方体、长方体积木若干块。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观看两张制作材料,叙述异同。“小朋友看教师带来了两张纸,请你认真观看它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一样点:都有6个
7、图形组成。不同点:一张纸上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还有一张纸上有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 2、幼儿操作活动。 “今日教师就要请小朋友用这两张纸来变魔术,怎么做呢?” (1)介绍制作形体的方法。 出示示意图,教师简洁叙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叙述异同,介绍形体名称。(正方体、长方体。) “你们做的两件东西像什么?“它们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 教师手指正方体的一面,这就叫面。我们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6个)“这6个面都是怎样的?”。来.源屈.教师教.案网,(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由6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围成的形体它的名字就叫正方体。“请你
8、把你做的正方体找出来,说说它是什么样的?”现在请你们拿出 你制作的另一个形体,数数上面有几个面?每个面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6个面里有正方形和长方形。)它也出名字,叫长方体。 归纳小结: 正方体的6个面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长方体的6个面,有的都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有的4个面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2 个面是正方形。 3、按特征标记将正方体与长方体分类。 出示贴有正方体与长方体标记的两个篮子。“这里有两个篮子,篮子上分别贴有什么样的标记?”(正方体、长方体。)请你们把桌子上的各种形体送进带有特征标记的篮子,并说说你送的是什么形体。 4、搭积木嬉戏 数一数我用了几块积木来搭
9、,数的时候要考虑到看不到的积木,提高观看力量与空间知觉力量。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拟法、观看法、比照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分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深厚,经过操作比拟,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分,知道体是在形的根底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乐观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阅历学问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4、大班数学活动熟悉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长方体与正方体,能区分长方体与正方体。 2.感受行与体的不同,进展空间知觉。 3.培育动手动脑及合作的力量。 4.通过
10、各种感官训练培育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精确性、灵敏性。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预备: 1.长方体纸盒若干个、画有花的长方形若干;2.正方体、长方体物品若干;3.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熟悉长方体1.观看桌面上的操作材料小朋友们,你们看看桌子上有什么呀?今日教师要请小朋友用这些东西来玩个“找朋友“的嬉戏。 2.教师讲解操作要求这个纸盒教师给它们穿上了美丽的衣服,等会儿请小朋友们先将纸盒的衣服“脱“下来,数一数它总共有几件衣服,再帮衣服找出和它自己同样大小的衣服做好朋友,然后请你把这对好朋友身上的花涂上一样的颜色,涂好后再将这些衣服穿回到纸盒的身上
11、。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分析幼儿操作结果(1)将每组幼儿的长方体展现在上面,教师与幼儿一起来观看。 (2)刚刚我们小朋友都将纸盒的衣服“脱“下来过了,你们说它有几件衣服呀?(6件)我们来看看究竟是不是6件。教师逐一将衣服“脱“下展现在黑板上。那你们说这个纸盒有几个面啊? (3)你们看看这6个面谁和谁是好朋友?也就是它俩的大小是一样的?(教师将6个面是一对的两两放在一起)(4)现在我将它们都穿回去,这个面在这里,这个面(5)上下两个面是一样大的,左右两个是一样大的,前后两个是一样大的。 5.教师小结:像纸巾盒、牛奶盒这样的盒子,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两个面大小一样的形体我们
12、叫长方体(出示字体:长方体)二、熟悉正方体1.(教师出示正方体)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个是长方体吗?是的请举手。 2.那它倒底是不是呢?我们来看看,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6个),它每个面都是正方形,这6个正方形它们的大小都一样,像这样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而且这6个正方形的大小都一样,这样的形体我们叫正方体(出示正方体字体),正方体也是长方体。 三、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1.小朋友们,刚刚我们熟悉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师在后面为小朋友们预备了许多的物体,请你到后面去选择一个长方体或是正方体,看哪个小朋友能又快又好的挑来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来。 2.提问个别小朋友他挑了什么,是什么体? 3.请幼儿将手中
13、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别放入两筐子。 四、查找生活中长方体和正方体1.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也是长方体或者是正方体? 2.观看放映幻灯片。 五、延长活动(教师出示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教师这里还有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它这两个面是正方形,请小朋友回去后可以为它也去穿穿衣服,你也会发觉一个隐秘。 教学反思: 本活动的学问点多,都是概念性的,稳固学习时,幼儿易产生厌倦心情,为此,教者转变了传统方式,依据教学目标另行设计了以幼儿生疏的实物为载体,使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动一动及嬉戏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了进展。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幼儿更好地以数学的眼光观看、了解四周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14、;从而对四周的事物产生奇怪心,培育幼儿情愿探究的习惯。 5、大班数学熟悉长方体正方体教案反思 活动目的: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熟悉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稳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熟悉,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3、让幼儿学习简洁的数学题目。 4、培育幼儿的观看力、推断力及动手操作力量。 活动预备: 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活动过程: 1、复习稳固熟悉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一样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知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15、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便摆布,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一样。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拟、总结:按挨次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拟)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诞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活动反思: 在上两个星期我上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熟悉一课,在上第一次课时,消失前松后紧的现象,课堂上动手操作的时间有些过长,应当让4人小组做一个长方体框架。通过改良,在其次次课上,有了好的成效,让每3个小组动手做一种长方体,这样便于多样化和节
16、约时间。 1.教学时我注意培育学生动手实践的力量,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等实际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加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熟悉,把握长方体的特征,不断积存空间观念。如让学生小组合作,发觉并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选用适宜的小棒做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使学生清晰地看到12条棱的关系,从而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得出总棱长的计算公式。 2.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如长方体棱的熟悉,在学生已把握长方体有3组相对的棱并制作了长方体框架后,我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假如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学生通过观看和思索,知道只需量出三条棱的长度就可以了,这样12条棱又在学生脑中分成了4组,对总棱长的计算有了更进一步的熟悉,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