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研学旅行理念下红色文峰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研究》方案.docx

上传人:qwe****66 文档编号:6616252 上传时间:2024-12-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研学旅行理念下红色文峰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研究》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基于研学旅行理念下红色文峰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研究》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基于研学旅行理念下红色文峰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研究》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基于研学旅行理念下红色文峰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研究》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基于研学旅行理念下红色文峰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研究》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基于研学旅行理念下红色文峰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研究实施方案 基于研学旅行理念下红色文峰校本课程 开发实施研究的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单一的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更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2013年2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纲要中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此前我国许多地区都有尝试把研学旅行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来开展。另外,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指出“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进一步推动我校研学旅行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结合XX市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有关要求和学科教学需求,我校决定开展主题为“探究红色文峰文化、体验古文化经典、寻访曾国文明”的研学旅行活动,以此为依托开发校本课程。 研学旅行校本开发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综合实践基地等,让广大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实地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这是加强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 为了将红色教育推向深入,更好地吸收专家高屋建瓴的指导和点拨,充分利用地域资源与人文资源,彰显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品位,经过学校课题组认真分析、论证和探讨,决定集中我

3、校优秀教师力量,展开对研学旅行的课程开发研究。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研学旅行活动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组织的学生集体旅行,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对学生而言,参与研学旅行不仅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还能让他们体验与同龄伙伴集体出游的乐趣。对家长而言,研学旅行对孩子具有更强的教育价值和功能。对学校而言,研学旅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集体意识,加深学生对自然、社会、文化的理解,丰富教育的内涵,具有校内学习无法替代的功能。因此,研学旅行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得到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广泛认可。 研学旅行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安全问题带来诸多困扰 2、活动效果

4、尚未达到理想状态。所以精心做好课程设计是关键,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要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习有效,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现象。 做好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是提高研学旅行活动质量的根本保证。 1、活动目标和内容的多样化,学校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需要根据旅行路线筛选出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调研,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进行设计。 2、活动方式的实践性和探究性,设计研学旅行活动时要更加关注活动的实践性,避免只让学生简单地参观和听讲解,而

5、是应该设计更多实践性和体验性强的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和体验的过程中将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丰富感性认识,提升理性思考。此外,研学旅行还包括“研”,也就是学生要在旅 行的过程中,针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开展一定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为培养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提供良好成长空间。 3、活动过程的自主性,研学旅行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校在进行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时候,需要关注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在出行过程中,学校一方面引导学生小组进行自我约束、管理和服务,减轻教师组织管理的压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安排学生事先查阅和准备与考察目的地相关的信息资料,在旅途中轮流担任讲解和导游,提高学生参与的

6、积极性,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活动结束后,学校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设计交流展示活动,采取他们喜欢的方式展示活动的收获,还可以主动搜集同学们的反馈意见,对下次出行提出合理建议等。 三、支撑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理论 (一)自然主义教育。研学旅行是一种自然主义的教育。自然主义教育在中西方都源远流长,它代表了一种遵守自然秩序、遵从自然本性的教育观。西方自然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通常上溯到亚里士多德,中间经夸美纽斯、卢梭正式确立,最终发展成为颇有影响的教育流派。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家拉伯雷反对经院派的教育方式,主张受教育者应该走到大自然当中,直接学习自然知识。因此,那种灌输型的教育就是违背了知识传授的规律。他

7、主张,旅游与体验的教育方式是一个人从小到大都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因为,通过旅游体验,学生可以了解并探索自然本质以及人类所创造的事物的规律与特点。卢梭是自然主义教育的巨擘,他主要是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强调顺其自然与主体的自由性。正如康德所说,卢梭发现了人的内在本性。中国的自然主义教育更是源远流长,道家应 该是自然主义教育的鼻祖。道家认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一个人的成长要遵循一种自然而然的法则,向自然学习,正所谓“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孔子周游列国,“入太庙,每事问”。曾点的舞雩之乐,也被认为是参悟天地境界的游学方式。后世儒家也多把接触自然、观察自然看作是得道的重要途径,正所谓“

8、万物静观皆自得”。 (二)生活教育:研学旅行是一种生活教育。如果说自然主义教育是研学旅行教育的原则的话,生活教育理论则指明了研学旅行的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手段。倡导生活教育最著名的莫过于美国的杜威以及中国的陶行知了。就教育的内容而言,所谓的生活教育就是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作为教育的内容,教育是为了生活,怎么样生活就怎么样教育。正如陶行知指出的:“马路、弄堂、乡村、工厂、店铺、监狱、战场,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我们教育的场所。”在这方面,杜威与陶行知观点一致。生活教育理论对我们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启发是重要的。可以说,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是最好的教育。 (三)休闲教育。研学旅行是一种休闲教育。休闲是生

9、活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甚至是生活的大部分内容。它关系到人的生活质量以及个体的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感。长久以来,在功利主义盛行的形势下,教育成了生存的工具、手段,学习工作的技能成为教育的主要目的。随着人类文明整体进程的加快发展、物质财富的持续增长,21世纪人类社会注定会迈进休闲时代,这就要求受教育者更加全面、更加理智地去面对生活,能够自由地实现自我的价值。这种体验的特征反映在教育领域里,则是“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研学旅行通过精心设计课程,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以一种旅行的方式感知周围的世界。 这种教育形式就是一种休闲教育,它能让学生学习旅行的经验,并在充满体验感知的过程中获得成长的快乐。 四

10、、课题核心内容的界定 课题通过研学旅行的研究,适时实地的进行文化熏陶。 (一)课程设置: 1、礼仪教育,参拜荀子雕像、古装礼仪演练、诵古典2、参观荀子书屋,沿途观察自然植被、野炊、唱红歌3.游文峰山环山路进行登山比赛,检验旅者的体力和合作精神。 4.参观烈士纪念碑、赵镈烈士遗像、银厂惨案纪念碑、横山惨案纪念碑、郭云舫墓、曾明桃烈士墓。培养文明旅游的习惯,学习先烈的精神。 5.参观季文子庙,千年情侣银杏树、季文子墓、季文子庙、文峰祠,体验勤俭和廉政 6.参观鲁南烈士陵园,听革命故事,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7、制定课程评价标准 根据旅学路线的设置,参考经典的特色,设置不同的活动,让旅者动手动脑,亲身体验和感悟自然和人文的文化魅力。根据以上内容,课程开发按七个方面个方面进行编写,共设置了七课时。 (二)研学旅行课程的价值 1、关注“知行合一”,“知”即学生课堂所学并内化到其心中的知识。“行”具有两层面含义,即意念发动和亲身实践,主观思维发生活动,即可称之为“行”,通过身体力行去感受亦称为“行”。“体悟”是对该内涵的另一种阐释,体悟即指在实践中找感觉、感悟,在行动中感受、探索,强调身体力行。第7页 共7页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