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和监察制.ppt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6605791 上传时间:2024-12-16 格式:PPTX 页数:73 大小:4.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和监察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和监察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和监察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和监察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和监察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四讲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下,中国古代的选官形式,一、荐举制度,中国古代的荐举形式主要有:,制度荐举,私人荐举,官府荐举,自荐,一、荐举制度,(一)制度荐举,1.,选贡士制,时间:夏商周三代,为补充世卿世禄制,为没有继承权的嫡子和庶子提供了入仕机会。学在官府。,秀士,(乡选),选士,俊士,造士,(直接投考),进士,贡士,国子,(非嫡长子或嫡子。完成学业后,在侍卫军中服役,,40,岁以上),乡大夫,司徒,司马,诸侯,王,一、荐举制度,(一)制度荐举,2.,察举制,经过考察后进行荐举。盛行于两汉,中衰于南北明,其

2、后历代皇朝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春秋时,已有通过基层逐级察举,,由地方官向国君推荐人才,的制度。,战国时,地方官在年终上计时,必须向中央推荐一定数额的人才,经过国君或有关部门的考核而授予官职,后来演变为察举。,实行举者与被举者的连坐制度。,一、荐举制度,(一)制度荐举,2.,察举制,缺点:标准过于笼统;二缺乏严密的考试。,加之政治昏暗和公卿守相举荐的多是门生故吏,在实施过程中,经常弄虚作假。,东汉民谣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抱朴子,外篇卷十五,审举,),一、荐举制度,(一)制度荐举,3.,九品中正制,时间:魏晋南北朝。,220,年开始

3、,九品官人法。,吏部尚书,司徒,选用,核实,核查,上报,大中正,任用贤有识鉴的官员,担任本籍州郡的大小中正,小中正,按九品评定本籍州郡人才等级,九品中正制使,荐举之责,不再属于中央和地方长官,改由,专职,举士的,中正官,负责,选用标准除经学、德行、乡议之外,增加了,“,状,”,。,“,状,”,“,品,”,结合,较汉代严密。,一、荐举制度,(一)制度荐举,3.,九品中正制,在实施过程中,,中正官,全由士族豪门把持,品评人才也着于门北,被选用者也限于士族,推荐人与被推荐者之间又在政治、经济及生活等方面有密切联系。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局面。九品中正制成为维护门阀政治、

4、阻塞寒素人才入仕的壁垒。,一、荐举制度,(二)私人荐举,1.,私人荐举的定义与起源,私人荐举是臣属们以个人名义向君主举荐人才,亦称保举制,是历史上实行最久且制度化的人才选拔方法。,私人荐举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适应选贤任能的需要而产生。,(,管鲍之交,),鲍叔牙,管仲,一、荐举制度,(二)私人荐举,2.,私人荐举的原则,外举不弃仇,内举不避亲,(,左传,(晋,)襄公二十一年,)。祁黄羊举仇人解狐为南阳县令,举儿子祁午为军中尉。,祁黄羊与晋平公,一、荐举制度,(二)私人荐举,2.,私人荐举的原则,王旦荐寇准,一、荐举制度,(二)私人荐举,3.,私人荐举的方法,具体方法为:要求具有一定资格的大臣,在

5、对下属考察的同时,从中发现人才,定期向君主保荐,由朝廷授以要职或破格升迁。如被荐的人才不符实,或日后犯法,,荐举人要负连带责任,,受到一定的惩处。,为了严格保举,古代常常实行层层担保,大官举小官,小官举吏职,同时加强监督和限制。,一、荐举制度,(二)私人荐举,允许控告保举徇私不公。对检举者,如所举属实,有官者给以优升,无官者授官或赏赐金钱;不实者则反坐。,举人和被举人都要写具举主,作为君主和上级审定和考核的依据。,有些朝代还严格限制保举亲、故、同乡和门生,以期杜绝其中的弊端。,3.,私人荐举的方法,一、荐举制度,(二)私人荐举,不拘一格发现人才。保举出来的人中不乏操守才能皆备者,多有实际的办事

6、能力。,“,能以维持其二百年之国祚者,赖有此法以选拔贤才耳。,”,(,清通考,卷五八,选举考,),4.,私人荐举的功绩,曾国藩,左宗堂,李鸿章,一、荐举制度,(二)私人荐举,私人荐举建立在私人的人际关系和好恶爱憎基础之上,往往存在着偏见和营私舞弊,容易形成长官与部属之间的相互利用,加剧政治腐败。,部属会阿谀奉承,夸功掩短,奔走行贿,长官借此笼络和发展自己的势力,有意夸大被荐举人的优长,掩盖其缺失,甚至借保举以纳贿,5.,私人荐举的弊端,一、荐举制度,(三)官府荐举,官府荐举是以官府的名义向君主和上级部门推荐人才,被推荐的人要参加一定的考试,官府对被推荐者不必负连带责任。,这种方法也适用于地方学

7、校向中央学校推荐。,为了保证荐举人才的质量,明代以后,荐举的官府和主要负责人也要负连带责任。,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命天下府州县学岁贡生员各一人,正月至京,从翰林院试经义、四书义各一道,判语一条。中试者入国子监,不中者所司论如律,教官、训导停其廪禄,生员罚为吏。,”,(,天府广记,卷一六,设科之制,),一、荐举制度,(四)自荐,源于战国时期士人游说君主。当面游说或上书,。,1.,游说、上书自荐,吴起,一、荐举制度,(四)自荐,源于战国时期士人游说君主。当面游说或上书,。,苏秦,刺股悬梁,与合纵,张仪,1.,游说、上书自荐,一、荐举制度,(四)自荐,东汉时,自荐式的仕途渐渐为世家

8、所不齿。魏晋南北朝时,更趋于没落。隋唐以后,上书自荐往往仅作为君主,“,善政,”,的点缀,遇有天灾地变,君主下诏求直言,而直言上书的人也未必能够进入仕途,弄不好还会危及身家性命。上书自荐的人数减少,以此得官不易,自荐成为狭窄的险途。,1.,游说、上书自荐,一、荐举制度,(四)自荐,给一些持有特殊体力、工艺、方术、音乐、杂技等本领的人提供入仕的机会。,对某些技术、艺术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惑君害民,危及天下。君主追求享乐,梦想长生,使一些以阿媚取宠的佞幸之徒,以荒诞迷信、声言能求长生,能通鬼神和追踪神仙的方士,或诡言有治国安邦之才的江湖骗子,由此进入仕途。骗局被揭穿后,多被杀戮。,2.,凭一技之

9、长自荐,一、荐举制度,(四)自荐,秦之徐福、北宋钦宗之郭京妖术,(,六甲法,),2.,凭一技之长自荐,二、科举制度,(一)隋代的科举制的创立,科举制度是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标准的选官制度。由礼部主持考试,择优录取,取得做官资格。再吏部试以,“,身言书判,”,,合格可以授予官职。释褐试。,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令各州推举人才,参加考试,合格做官,隋炀帝时,创立了进士科,以试策取士,按成绩选拔人才,这是科举制度的开始,科举制度基本纠正了魏晋以来由世家大族所垄断的用人和掌权状况,为士人入仕开辟出一条新途径。适应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有利于更广泛地吸收人才。成为主要的官吏选拔制度,直到

10、,1905,年。,隋炀帝是出了名的昏!但发明了科举制,使读书人有了明确的出路;他修了大运,河,大大方便了后世漕运。,隋炀帝办教育,有三个特点:办学校、收图书、搞科举,隋炀帝杨广有创造性。早在公元,610,年,隋炀帝就在洛阳搞起了“河洛文化旅游,节”。当然,那时不是这个叫法,但内容却也差不多。他命令当时的文艺工作者聚集洛,阳,在端门街辟出专门场地,盛陈天下百戏,展演杂技歌舞,整整热闹了一个月。,隋炀帝思想很解放,他打破“九品中正制”,说:什么名门望族才能当官?扯淡!,我偏让平民子弟来考试,只要考上了,就让他当国家公务员!,隋炀帝有文物保护意识,他兴建东都洛阳城,特意避开周王城,避开汉魏故城,说,

11、:,周王城附近有周天子墓地,可不能打扰死人;白马寺东边汉魏故城下面,都是层层叠,叠的历史遗存,也不能在那上面建城!于是,隋炀帝手下的城建专家,在东周王陵东,边小心翼翼地画了一条线,使新矗立的隋朝皇城区,与东周王陵近在咫尺,互不侵犯。隋炀帝有文化,他是一个诗人:从洛阳回长安,他要求随行大臣一路赋诗,把京洛,春色、崤函风光都写进诗里。他会作诗,而且诗风豪迈。,可想而知,这样一个有文化的皇帝,其教育理念肯定也是高屋建瓴的。他之前的魏,晋时期,门阀世族垄断教育,平民子弟无缘学习。他决心打破这种局面。,洛阳市志,第十二卷记载:隋炀帝上台后,首先恢复洛阳的高等教育,在洛阳国子学、太学各设博,士,5,人,助

12、教,5,人;书学(书法学)、算学(数学)各设博士,2,人,助教,2,人。,他还重视法律、医学,在大理寺中设律学博士,8,人。在太常寺属下设置太医署,配,备医学博士、按摩博士、药员师等等。而在秘书省所属的太史曹,配备天文、历法等专,门的科技人员。一时间,全国高端知识分子云集洛阳,大儒徐文远、王恭等都在洛阳执,教,培养出杨玄感、李密、王世充等风云人物。,二、科举制度,(二)唐代的科举制的发展,唐太宗:重视人才培养选拔,扩充国学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科;,唐科举分常举和制举两种。,常举以,明经、进士,两科最重要。,明经,考试的内容以帖经为主;,进士,考试的内容以,诗赋,为主。考帖经全赖背诵,做诗赋需

13、要独立思考。因而中明经易,中进士难。进士及第虽难,但及第后易于飞黄腾达,因此被时人视为,“,士林华选,”,。,所谓制举,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科目多临时设置,平民子弟和官吏都可应试。制举不常举行,在科举制度中不占重要地位。,二、科举制度,(二)唐代的科举制的发展,武则天创立武举和殿试。武举由兵部主持。,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在洛阳称帝,当了女皇,立即把洛阳改称神都。这样一来,全国政治中心就从长安移至洛阳,教育管理机构遂来洛阳办公。武则天为了笼络知识分子,一登基就发出通知,让那些有真才实学,但还未被朝廷发现的“遗贤”前来洛阳“应制举”。

14、,各地学子纷纷往洛阳赶。武则天还在洛城殿策问贡士,亲自出马招聘国家公务员。看到大量的人才为她所用,她似乎看到了“大周”的希望。武则天开了“贡士殿试”的先河。为进一步笼络知识分子,一年后她又接见各地贡士,不管贤愚,一律提拔。武则天这样做,当然有收买人心的意思,但发现了大批人才。武则天对教育还有一大贡献:首创了武举制,拓宽了科举领域。长安二年(公元,702,年),武则天下令各州习武者,每年可按明经、进士例举,由兵部负责组织考试录取,使之成为常举。这个女人横竖都喜欢洛阳,为让全国人民也像她那样重视洛阳,她利用读书人来洛阳应试的机会,撂给大家一个讨论题:请问,,洛阳作为神都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她很狡黠

15、,率先发言,定下调子:批评前代一些帝王没有重视洛阳,没有把洛阳作为首都。一时间,论述洛阳可作都城的文章如雪片飞舞,喜得女皇笑逐颜开。细察武周这段时间,武则天把教育的突破口,还是放在了洛阳,放在了科举上,因为说到底教育是为国选才,而科举是层层过滤人才的管道,实事求是地说,唐太宗、唐高宗两任皇帝,都没有使科举制真正完善起来,而到了武则天执政时期,科举制才臻于完备,形成规模,成为例制。,二、科举制度,(三)宋代的科举制的完善,北宋建国后,采取重用文臣、以文制武政策。宋初大力发展科举制度,扩大了录取规模。宋太宗在位,21,年,通过科举而得官的将近一万人。宋仁宗在位,41,年,单由进士一科而得官的就有,

16、4517,人。,自隋至清,各代进士录取总数,以宋为最,达,36131,人,加上诸科等总数达,11,万多人。宋代开科期间每年平均录取进士,115.07,人,为唐代(,26.01,人)四倍以上,各科总录取人数为唐代的十倍左右。,二、科举制度,(三)宋代的科举制的完善,科举考试制度比唐代严格。从宋太祖后期起,举人经礼部试之后,必须再通过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才算合格,被录取的人便成为,“,天子门生,”,。实行糊名、誊录制度,不许朝廷官员推荐考生,食禄之家的子弟必须复试,对贵戚子弟另设考场和别派考官,实行锁院以减少作弊。,二、科举制度,(三)宋代的科举制的发展,二、科举制度,(三)宋代的科举制

17、的发展,文天祥中状元的南宋宝祐四年登科录,文天祥像,宋代已有状元、榜眼、探花的名目,是作为榜首前三名的荣誉称号。,二、科举制度,(三)明清的科举制的僵化与衰落,明清科举三年一科。,(,1,)童试,(府、县试):,由童生参加考试,州县长官主考,中试称生员,秀才、秀士。,(,2,)乡试:,中者称举人。,8,月中旬举行,又称秋闱。在省署举行,由皇帝派出主考官,举人可以直接授官。每省录取多者百余人,少者仅数十人。考生盈万。,(,3,)会试:,在乡试的第二年春二月举行,又称春闱。由礼部主持。地点在京城。中试称贡士。被录取的可参加殿试,取得做官资格。如果没有参加,仍然是举人。,(,4,)殿试:,由皇帝主持

18、的复试,所取者称天子门生。中选者为进士,分一、二、三甲。一甲三人,赐进士及第;二甲无定额,赐进士出身;余为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称传胪。殿试中进士称甲榜,甲科。可授于较为重要的职官,升迁较快。,1.,明清考试程序,二、科举制度,(三)明清的科举制的僵化与衰落,1.,明清考试程序,明代进士题名碑,明状元图考,插图,二、科举制度,(三)明清的科举制的僵化与衰落,1.,明清考试内容与形式,明代开始将起源于宋元时期的八股文规定成专为应试的文体,它把知识分子的思想束缚在程朱理学之中。读书人为猎取功名,埋头于四书、五经,写空洞的八股文,其他一切有用的知识,概不留心。这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

19、碍了文化科学的发展。科举制从此日益僵化。,练习,1,、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措施,下列政治制度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其中属于汉武帝时期的是:(),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2,、下列对汉朝察举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统治而建立的选官制度,B.,内容包括察举、皇帝征召等,C.,察举是两汉选官的最重要途径之一,D.,西汉选举的主要依据是门第族望,3,、科举制度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选官制度,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表述,最确切的是(),A.,隋朝开始实行的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的制度,B

20、.,它使门第不高的地主可以凭自己的才学参与政权,C.,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D.,是为打击魏晋以来的士族而采取的一项措施,选官制度,选官制度,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实行时间,依据,备注,先秦时期,秦汉至,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清时期,世袭,才能、品德到门第,考试成绩,下层人士一般没有参政机会,体现封闭的特征。以官举士,百姓不得参与。,中下层地主知识分了提供了机会,。,选官制度建立的目的:,强化专制统治,重视集纳人才以充实执政集团,提高行政效率。,选官制度建立的,(共同),作用:,对维护地主阶级封建统治,促进封建社会发展起过巨大的作用。,全面认识科举制?,实质: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积极

21、作用:,A,、提高官员文化素养和行政效率,促进封建社会的发展。,B,、为下层人士参政提供了机会,扩大统治基础。,C,、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D,、考试体现了一定的公平公正性。,消极作用:八股取士,选拔的人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阻碍社会进步,。,二、科举制度,(,对英国的影响,),英国文官考试制度吸取科举考试平等竞争原则和择优录用方法,舍弃了科举考试空疏,无用的古代经典内容,后来被其他欧美国家和日本等国仿效。,1835,年,居留中国人士格尔斯指出:“科举是古往今来的其他伟大的君主制度所无法,相比的。也许这就是他们所创造出来惟一值得保留的制度,而此制度还未被其他国家所采,用。,或许将来

22、有一天,它会像火药和印刷术一样,在国家制度,甚至是欧洲的国家制度,中,引起另一次伟大变革。”,1847,年,曾到过中国的杜麦斯出版了,中国札记,,以近乎狂热的态度呼吁建立起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的考试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水平,并促进大英帝国,的团结。,1854,年,由马考莱等人向英国议会提交,印度文官制度报告书,,建议:建立完整的,考试制度。考试事宜应由一位权威人士主管的考试中心全权负责;考试必须采取竞争性的,笔试办法,对考生的年龄、健康、品行也应作具体的要求;对于高级职位,应有相当于国,内最高教育水平的竞争性考试。,1855,年,5,月,经过议会辩论之后,英国实行文官考试制度。

23、,1870,年,6,月,新上台的帕麦斯顿政府颁布了,关于录用王国政府官员的枢密院敕令,,规定凡要进入政府各部门工作,都必须经过竞争性考试。至此,英国文官考试,走向制度化和正规化。,1857,年,4,月英国权威刊物,威斯敏斯特评论,评论说:“这些中国的外夷,(,英国人,),的确只是从中国科举考试的书籍中学到一页而已。”,二、科举制度,(,对美国的影响,),“,我们在洪荒时代,中国人已在读书”,19,世纪,60,年代后,美国也在考虑采用择优录用的文官考试制度。美国的文官考试制度基本上是仿效英国的产物,但是史料表明中国科举制也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过美国的文官考试制度。,1848,年,威廉姆斯在,中央王

24、国,一书中说:“从科考的结果看,中国政府的高官阶层中的不少官员都怀有让人极为敬佩的才能和知识,及爱国、正直和有条不紊的工作态度。它维持了这个国家庞大的机器的运转,也保持着一种不衰的崇文风气。”,1870,年,史皮尔,(Spear,,汉名施惠廉,),在,最古老,与,最年轻的国家:中国,与,美国,一书中说:“中国人民的竞争使得整个政府管理的政治原则公开化。听吧!西方国家,它没有世袭等级,或许没有个人荣耀,它没有财富的权力,它不主张任人唯亲,它也不去迎合世俗的偏见和利益。”,1873,年美国文官委员会在报告中宣称,:“当我们的大陆尚处于洪荒时代,孔子已经在讲授德政,中国人已在读书,使用指南针、火药和

25、乘法表。然而东方世界这一最文明的国家对于科举制度的运用,将比上述任何东西都更能夺走我们美国人的优势,(,如果我们算得上有什么优势的话,),,,这其中的原因究竟何在?倘若不充分肯定中国的宗教或帝制的作用,必将无从作出解释。”,1883,年,以平等竞争为原则的文官考试法案获得美国国会通过,该法案规定政府事务官的录用,必须经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从此以后,考试录用事务官,成为美国文官制度的一条基本原则。,1893,年,美国文官考试制度完全确立。,二、科举制度,(,对亚洲的影响,),日本,公元,7,至,8,世纪之际,日本模仿唐制实行贡举制度。到,10,世纪以后,博士推荐学生参加科举,不是依据才学高下,

26、而是以资历名望,致使科举制度日渐流于形式化。明治时代提倡以“汉士及第法”,即中国的科举制度为参考,树立近代日本的官僚考试制度。没得到具体实施,而人才选拔的考试制度也最终为近代的学校制度所取代。,韩国,从公元,958,年起至,1894,年,韩国的科举制在历史上存在了,936,年,成为中国域外实行科举制时间最长、也最完备的科举。近,500,年的高丽王朝,科举制度实兼唐、五代、宋、元等诸朝制度而成。有礼部三场试、三条烛试,(,夜试,),、试期在春三月,(,春试,),、科目中的“宾贡科”、咒噤科等。李朝科举比同期的中国科举更频繁,几乎每年都开科,“国家用人之道,只在于科举”。科举在李朝的地位不亚于科举

27、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韩国有“我国公道,惟在科举”,“,私门塞而公道开,浮华斥而真儒出”之说。如果不是因为日本的压迫,科举还将延续一段时间。,越南,最后废止科举的国家,1075,年始,,1919,年止,越南是最迟实行和最后废止科举的国家。公元,1832,年,越南引进八股文作文考试文体。,1919,年,越南举行了最后一科会试,取中,23,名。此后,科举制度在越南和世界历史上终于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三、征辟制度,(一)征辟制度的起源,君主直接选拔人才称之为,“,征,”,,,又称征召,;,长官直接任用属吏称之为,“,辟,”,,,也称辟署、辟除、辟召、辟用等。,战国时期,各国国君和一些重要大臣常以,“

28、,招贤,”,的形式人开延聘和招揽人才。燕昭公筑黄金台,卑身厚币以招贤者;齐威王广招稷下学士。战国四君子,信陵君、平原君、孟尝君、春申君,养士,3000,余人。,燕昭公筑黄金台,卑身厚币以招贤者;齐威王广招稷下学士。,由于各级官府的主要长官都有在一定范围内有任用下级官吏的权力,往往通过招贤来笼络人才,招贤渐渐变为辟署。魏冉为秦相国,(用白起,),,“,自有秩以上诸大吏,下及王左右,无非相国之人者,”,。(,史记,范睢列传,)李斯曾经奔走于相国吕不韦门下。,战国四君子,信陵君、平原君、孟尝君、春申君,养士,3000,余人。,三、征辟制度,(二)征召制度的发展,汉代被征召的人才(征君),可以和上计的

29、官员一起进京,沿途地方官负责迎送,有时还用公家的车马直接迎进朝廷。以后各代,也有君主根据政局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征召一些比较尊荣的人士入朝做官,或专门指名征召某人来任职。从此入仕的人虽不多,但这些人往往对当时的政治产生一定的影响。,蜀汉的诸葛亮,唐代的李泌,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明代的宋濂,借书拜师,和刘基,清代的范文程和冯铨。,四、其他入仕制度,(一)赀选世家,以财产多少为入仕的标准,称之为赀选。秦代已有,韩信,“,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史记,淮阴侯列传,),汉初规定,家有财产,10,万以上才能仕宦。,汉景帝时降低标准,改为,4,万。,汉武帝时废除赀选,但没

30、有从根本上改变以家世资财取人的观念。,东汉至隋唐,许多世家大族的子弟释褐便可以为官,阻碍寒门仕进。,四、其他入仕制度,(二)军功,根据在战争中战功的大小来选拔官吏的制度,许多军官多是通过这种途径被选拔上来的。商鞅变法明确规定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官职,成为制度,历代奉行不替。一方面鼓励社会上许多有指挥才能的人投笔从戎,有利于加强军力,提高军事素质。另一方面也有效地鼓舞士气,使军人为立军功而奋身于疆场。,投笔从戎的班超,汉代的李广、赵充国、傅介子、甘延寿、冯奉世。,傅介子,冯奉世,三国两晋南北朝,张飞、关羽、陶侃、刘裕、高欢。,三国两晋南北朝,张飞、关羽、陶侃、刘裕、高欢。,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

31、一个好士兵。,拿破伦,四、其他入仕制度,(三)损纳,康熙十三年(,1674,年),宣布开捐纳,三年时间,500,多人捐为实职知县,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后规定,除举人、进士的功名不能出卖之外,国子监生以下,京官各司郎中以下,外官道、府以下,均可有银捐买。,乾隆时,道员,16400,两,知府,13200,两,可以打折。,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一、中央监察行政体制,秦汉中央设御史大夫掌管监察,又包括对官吏的功绩考课。,唐代时,御史台官位虽然只是从六品,但是权力显赫,因为他们的主要职责是纠举百官,参与审判,弹劾官员,有权直接向皇帝参奏。,宋朝:提点刑狱司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元代,提高了御史台的

32、地位,长官御史大夫升为一品。,明代改御史台为都察院,监察官的地位进一步提高。都察院负责纠劾百官,整肃纲纪。,清代:都察院已经成为集行政监察、司法检察和财政审计为一体的国家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在纠举官吏时,可以采取拘捕、审讯甚至先斩后奏等手段。,(一)对上的谏诤,谏诤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但君主却没有必须听从谏诤的义务。,礼记,曲礼下,:“为人臣礼不显谏,三谏而不听,则逃之;子之事亲也,三谏而不从,则号泣而随之。”后世演变为,“武死战,文死谏”。,二、监察的职能,谏诤的途径和方式比较多。,讽谏,即以旁敲侧击的方式提出。宋高宗时,饼子生与馄饨不熟同罪;,顺谏,又称直谏,以较为柔和的态度,并不正面顶撞而妥

33、为劝说;,规谏,又称降谏,依据祖制、纲常、法律来规劝,致谏,又称争谏、指谏,以直接针对某种不法无道事件提出异议;,陷谏,不留情面地提出自己的意见。,二、监察的职能,(一)对上的谏诤,二、监察的职能,比干因谏商纣而被剖心,(一)对上的谏诤,二、监察的职能,屈原因谏楚王而被流放汩罗江,(一)对上的谏诤,二、监察的职能,韩愈因谏废弃佛骨而遭贬,左遷至藍闗示姪孫湘,唐,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聖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横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闗馬不前,。,知汝逺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一)对上的谏诤,二、监察的职能,司马迁因谏汉武帝而受宫刑,(

34、二)对下的监督弹劾,在监察制度中,比较能够持久执行,并受到君主支持的,是对下监督弹劾方面的职能。监督是指监察督促各级官吏;弹劾是检举各级官吏的失职、渎职或其他的违法行为。监督弹劾的本意是维护中央制定的纲纪,以全国官吏为主要对象,在君主的关注和支持下,对下的监督弹劾职能历代运行不衰。,二、监察的职能,(三)对左右的牵制监督,真正使正官顾忌的不是制度、原则的规定,而是官场的勾心斗角。各部门的正官在表面上是本部门唯一的权威,而实际上左右之人无不在窥测其短,更不欲谋取而代之者,而正官对僚佐也保持着高度警惕和戒备。在这种情况下,各部门正官的一举一动都在左右监视之中,处于阴谋恐惧的气氛之下,当然不敢放开手

35、脚,而且保持着高度防范的心理。,二、监察的职能,(之一)连坐告密法,三、监察的主要方法,连坐告密是在商鞅变法以后长期实行的制度,告密的范围包括逃避赋税兵役、非议君主吏师、私藏诗书和盗贼等,涉及范围相当广泛。与此同时,上至公卿,下至什伍,都必须实行连坐。,连坐与告密相结合往往使用十分残酷的手段,但取得的效果却是短暂的,而且必然带来极坏的后果,商鞅自食其果,(之二)遣吏巡行法,三、监察的主要方法,遣吏巡行就是派遣使臣出去,代表君主“巡狩”,对地方实施监察的方法,是由君主直接操作的监察手段,也是监察职能深入全国各地的表现。,汉初时,即曾经不定期地派遣御史、丞相史等官吏分行各郡国。汉武时,把全国划分为

36、,13,部(州)监察区,各部派遣刺史(京师为司隶校尉),分巡各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各郡国派遣“督邮”巡行属县,各县派遣廷掾巡行属乡。,张飞鞭督邮,(之三)密查侦辑法,三、监察的主要方法,密查侦缉是君主为了直接了解情况而采取的特别监察手段。君主派遣御史、使节、宦官、亲信等奉旨持节以监督和处理各项事务,诸如拷问诏狱、督捕盗贼、刺举奸非、监军、监财税等。,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由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采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行特别监察,造成恐怖政治。,明代时,密查侦缉发展到极端。上至公卿百官,下至士农工商,无不在其监视范围之内。其中,东厂地位最高。东厂奏事,无论何时都可以

37、直接送到皇帝手中,夜间宫门关闭,但密告之件却可以从东华门缝中塞进去,官场和社会的一举一动都可以立达宫中,一旦得到皇帝的批示,厂卫即可肆行逮捕,严刑拷问。,明史,魏忠贤传,载:“民间偶语,或触忠贤,辄被擒戮,甚至剥皮、刲舌,所杀不可胜数,道路以目。”,(之三)密查侦辑法,三、监察的主要方法,明史,宋濂传,载:一次,明太祖朱元璋问宋濂:“昨夜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宋濂如实回答,朱元璋笑曰:“诚然,卿不欺朕。”,赵翼,檐曝杂记,卷二,王云锦,载,清雍正时,翰林院修撰王云锦于元日时与朋友玩叶子戏,忽然丢失一张,节后上朝,“上问以元日何事,具以实对。上嘉其无隐,出袖中一叶与之曰:俾尔终局。则即前所

38、失也。”,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秦朝,:,御史大夫,,兼理,全国,监察事务,汉武,:,刺史,,,13,个,州,监察区,东汉,:,刺史,,逐增地方行政权和军权,唐太宗,:,(,道台史,),,,10,道,监察区,隋朝,:,同汉朝,北宋,:,(,通判,),,监察各州,.,明朝,:,中央(,锦衣卫、东厂、西厂),地方(,按察司),,掌管地方监察事务,元朝,:,(,达鲁花赤,),路、府、州、县均设,单元知识拓展,评价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历史与功过,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而发展、完备。,适应强化皇权政治的需要,下察百官,上纠皇帝决策失误,以维护君主专制。,在专制制度下,皇帝握有最高监察权。,对于我们统一

39、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它无法解决封建王朝固有的内在矛盾,挽救不了封建剥削制度必然灭亡的命运。,对于今天政治体制的改革、纪检监察制度的建设,仍可供借鉴。,监察制度,1.,演变,A,、秦朝:,中央:,地方:,B,、汉朝:,中央:,地方:,御史大夫,监御史,御史大夫、,(州)刺史(目的是什么?),御史台,(,中国东汉至元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C,、明初至清末:,都察院(,中央监察机构,由御史台发展而来),2.,评价,未能对皇权作出制约;,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脏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使得监察系统受到严重破坏,.,B,、但封建专制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A,、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皇权,,适应了专制主义王朝实行有效统治的需要。,目的: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