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外国小说欣赏虚构单元练习.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6605788 上传时间:2024-12-1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小说欣赏虚构单元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外国小说欣赏虚构单元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外国小说欣赏虚构单元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外国小说欣赏虚构单元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外国小说欣赏虚构单元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说欣赏第八单元“虚构”同步练习单元目标1领会作品沙之书骑桶者的内容与题旨;2理解“虚构”对于小说表达的重要性;3了解“虚构”“事实”“真实“想像”这些概念的区别与联系;4培养写作中的虚构能力。 话题理解【知识梳理】1.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原始民族,穴居野处,见天地万物,变化不常如风,雨,地震等有非人力所可捉摸抵抗,很为惊怪,以为必有个主宰万物者在,因之拟名为神;并想像神的生活,动作,如中国有盘古氏开天辟地之说,这便成功了神话。从神话演进,故事渐近于人性,出现的大抵是半神,如说古来建大功的英雄,其才能在凡人以上,由于天授的就是。例如简狄吞燕卵而生商,尧时十日并出,尧使羿射之的话,都是和

2、凡人不同的。这些口传,今人谓之传说。由此再演进,则正事归为史;逸史即变为小说了。” 鲁迅认为小说起源于 ,而神话则起源于 。也就是说,从源头上来说,小说就和 密不可分。2、梁代萧统文选中把文学定义为“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萧统的这个定义的正确解释是什么? 这个定义所指出的文学作品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小说家对待虚构,往往有三种态度。一种是 ,如博尔赫斯;一种是 ,如塞万提斯;还有一种是 ,如卡夫卡。4、有人说,虚构是小说的灵魂,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也有人说,真实是文学的生命。高考也要求写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而不能胡编乱造。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看待文学作品中真实和虚构的问题呢? 5、传统

3、小说家常常愿意极力向我们再现出一个现实的世界,因为他们认为,只有是现实的,才可能是真实的;他们把真实与事实完全当成了一回事。其实,事实并不等于真实。事实是常识,真实却是对这一常识的理性化飞跃,我们常常将其叫做真理。如当我们说“太阳是白东方升起的”时候,我们只不过是在说出一个常识,而当我们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之时,我们其实是在表达一个真理。因为前一句话里并不包含我们个人的独特思考,它没有传达出对人生具备启示意义的东西;而后一句话里却蕴涵了深远的意味,让我们透过庸常洞察到一个更高的思想境界。你能根据这些道理,再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吗? 6选出下列对于“虚构”的说法不当的一项( )A虚构就是编织、编造

4、一个不存在的世界,就某种意义来说,虚构是小说的灵魂,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B小说中的真实不能只局限于现实里业已发生的真实,它更应该是一种想像和虚构的真实,是一种真实的谎言。C虚构所要表达的是艺术的真实,而艺术的真实固然与生活的真实有关,但它绝不等同于生活的真实。D在小说的虚构世界里同样隐含着一种真实,这种真实与现实里的客观世界并不一一对应,而是一种更为深刻更为本质的真实。7选出下列对事实与真实的理解不当的一项( )A就小说创作而言,事实并不等于真实,同样,真实也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是事实;事实是针对客观而言的,真实则是就主观而言的。B小说家们也往往就是通过对这个世界的刻画,来完成他们对于真实的揭示的

5、。跟现代主义小说中的人物比起来,传统小说比如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中的人物,显得更为真实。C归根结底,小说是一种想像的艺术,它经由想像所呈示的世界是一个相对独立于现实世界的虚构世界。虚构的世界有时比现实的世界更可信。D呈现事实并非小说的目的,真正的小说是一种创造,是以想像和虚构为双翼的自由飞翔,它追求的是人生最重要的真实心灵的真实。【知识运用】阅读下文,按要求作答。程序控制的丈夫前南斯拉夫伊布德洛清晨五时,佩塔尔被闹钟唤醒,他似乎被毒蛇咬了一口,急忙从床上跳下来。他必须去度周末。决不能误了火车。妻子和儿子昨天已经走了,倘若他不能按时赶到,他们定会惊慌不安。佩塔尔按了一下闹钟的按钮,钟表下面放着妻子留

6、给他的字条:“亲爱的,打开录音机。”佩塔尔立即遵照妻子的指示打开了录音机。刹那间,欢快的流行歌曲在屋间荡漾起来,音乐停止后,录音机里传来妻子的声音:“早晨好,亲爱的!睡得怎么样?”“这与你何关?”嘟囔了一句,抽起烟来。“马上把烟灭掉!”妻子从录音机里命令道,“到冰箱里取出早餐用的木瓜酱。注意,不要吃起来没完。”他刚刚吃完早饭,妻子的命令又从录音机里飞出来:“看看阳台花盆下面的字条。”妻子在字条里提醒他别忘了浇花,详尽地说明如何进行这一美化环境的工作。厨房里的字条敬告他及时洗碗。贴在衣柜门前的字条要求他如何打扮自己:穿灰色的西装,不要忘记扎领带。佩塔尔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正欲动手收拾旅行包时,在

7、包底又发现一张条子:别忘了带刮脸刀。佩塔尔顺从地将险些忘记的刮脸刀放到旅行包里,便向门口走去,可是房门上的字条威风凛凛地命令道:回去!烟灰缸里还有一只没有熄灭的烟卷。在房门的另一面上,妻子留下了最后一道命令:检查一下,你是否把门锁好了?佩塔尔拉了拉门柄,一切符合要求,门已经锁好。在火车站,他走到售票口,把钱递给了售票员。“我买一张票。”佩塔尔说。“去哪儿?”售票员问道。“去哪儿?”佩塔尔迷惑不解地自言自语,下意识地转过头去,寻找妻子。然而妻子不在身边。“您是否能告知去何处?难道这也是不可告人的秘密吗?”售票员挖苦道。这时佩塔尔恍然大悟,是妻子忘记告诉他去何处。他张大嘴吸了一口气慢慢地吐着气,把

8、钱收回衣袋里。回到家里,他砸碎了录音机,打开了鸟笼,放走了囚在笼中的金丝鸟,然后拿出一瓶酒,连鞋也没脱就躺到床上,嘴对着瓶口畅饮起来,脸上泛起了甜蜜的微笑。8.虚构是小说存在的理由,虚构的特质是想象、夸张、怪诞、荒谬。你认为本文作者虚构的情节中最为怪诞、荒谬的是什么? 9、小说开头画横线句“他似乎被毒蛇咬了一口”,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欢快的流行歌曲在屋间荡漾起来”,在小说的人物塑造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11、你怎样理解小说的末尾“回到家里,他砸碎了录音机,打开了鸟笼,放走了囚在笼中的金丝鸟,然后拿出一瓶酒,连鞋也没脱就躺到床上,嘴对着瓶口畅饮起来,脸上泛起了甜蜜的微

9、笑”这句话?小说结尾,丈夫“脸上泛起了甜蜜的微笑” 这一表情,与上文对他的一些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请找出三处。 12、小说是一种想象的艺术,它经由想象向读者呈现了一个相对独立与现实的虚构世界。但在这个世界里,同样隐含着一种更为深刻的真实。请结合全文分析本文所揭示的这种深刻的真实是什么? 13、你认为佩塔尔会摆脱程序的控制吗?请联系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资源链接】小说不是虚构作者:林野王中国当代的小说家似乎没有查找资料的习惯,即使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贵为大学教授。举例:日前名作家王安忆在回答记者问时表示:“我一般不喜欢去找材料。找来的材料都是没什么意思的,我还是喜欢靠想像力”举一个反例。哥伦比亚有

10、一个作家名叫加西亚马尔克斯,写过百年孤独和霍乱时期的爱情。在世界各地络绎不绝的记者面前,老马一遍遍地强调,几尽声嘶力竭:“所有的事情都是真实的。某某事见于某某报,某某事发生在某某地,某某年代的人说话就是某某腔调”为了证明自己所言不虚,老马还需要摆出一摞一摞的剪报、材料、图书。写小说的步骤:第一步,会写字;第二步,会组织句子;第三步,懂得基本语法并且不犯基本语法上的错误;第四步,认识一些事物,草木鸟兽之类;第五步,不认识某些草木鸟兽的时候知道如何查百科全书;第六步,懂得搜集资料。搜集资料,不仅是大学教授写论文的必修课,也是写小说的必修课。论文家必须做到,言必有据,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小说家必须做到

11、,言必有物,写一个事物像一个事物,所谓写景状物,乃至描摹人生,都有所本,绝不虚言。小说从来不是虚构的产物,也不是想像力的产物,而是现实世界的镜像。也有单纯虚构和依靠想像力结构的小说,比如金庸和琼瑶,比如“哈利波特”,读者众多。但就小说的技艺来说,这类作品,简单粗糙,只能算是初级品、地摊货。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是红楼梦,解读红楼梦的流派中,有一派名为“索隐派”,要将红楼梦和清朝政事勾连在一起,诸如贾宝玉是影射纳兰性德之类,曾经被批判得体无完肤。到了新文化运动,新的研究范式确立,以胡适、俞平伯、周汝昌为代表,如今依旧方兴未艾,就是“考据派”,其主旨,不脱“索隐派”窠臼,只不过材料新鲜、考据的方法科学

12、罢了。如今,红楼梦是作者自述家族兴亡史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小说之“非虚构”,于此可见一斑。自清末新小说兴起,以迄鲁迅创设现代白话小说,小说从来就不是想像力的产物;小说的写作,依赖的不是虚构的技巧,而是如何剪裁现实并建立镜像。当时的名著孽海花、留东外史等,人物故事,都能在历史中一一对应,找到依据。鲁迅诸多名篇,皆有所本,绝无虚拟之作。鲁迅一生颇受蔡元培照拂,蔡元培是“索隐派”的大将,鲁迅之文学观或许受其影响,而暗合于文学创作之道。或曰:荷马史诗之类的神话不是虚构吗?考古史已经证明,特洛伊战争并非虚构,攻战双方的社会形态和生活状态,大致类似荷马史诗的描述。史诗中的神话部分,阿波罗和雅典娜,并非虚

13、构,而是当时人对世界的认识。文学从来不是虚构的产物。所谓“作家享有虚构的特权”、“依靠想像力”写作,不过是偷懒的借口,欺负外行的混话。不幸,中国作家对此五迷三道,直以为是创作的真谛。最近的例证则是名作家格非的人面桃花,满纸细节性错误,低劣至此,不仅和文学无关,拨打315热线也是浪费电话费。摘自2008年04月27日南方都市报 阅读欣赏 沙 之 书 【品味鉴赏】1博尔赫斯是一位幻想型的作家,喜欢写荒诞离奇且充满幻想、带有浓重的神秘色彩的作品,喜欢玩弄文字游戏,沙之书可以看成是一部游戏之作。阅读作品,思考以下问题:作者是怎样来强调他写的是真实的事的? 无论作者怎样煞有介事的强调,只要读下去,就会发

14、现博尔赫斯在“说谎”,那你从沙之书的哪些内容中可以看出这篇文章写的其实是假的? 博尔赫斯在小说中如此“装神弄鬼”,以假乱真,他 究竟想告诉我们一些什么? 2、小说主人公“我”对待“沙之书”的态度变化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请在下面的方框内分别填入一个词,概括作者对待“沙之书”的态度变化的过程。好奇 困惑 敬畏 。 3、博尔赫斯的小说特色,叙述干净利落,文字精炼,构思奇特,结构精巧,小说情节常在东方异国情调的背景中展开,荒诞离奇且充满幻想,带有浓重的神秘色彩。阅读课文,你认为小说哪几处情节设计最为巧妙? 4“隐藏一片树叶的最好的地点是树林”一句的内在的哲理是什么?你能仿造一句吗?内在的哲理: 仿句

15、: 5、下列对课文沙之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主要叙述的主要故事是:一个退休的图书馆员从陌生的圣经推销员手里买下了一本“沙之书”,沉迷于它的神秘并陷入了对不可知的恐惧,最终把这本书藏在了图书馆的阴暗角落B小说的情节荒诞离奇得近乎一个个迷宫 ,情节的发展悬念丛生,引人入胜,结尾奇峰突起,出人意料之外。但文中除了这本“沙之书”是非现实的之外,其他的都是现实生活场景,它们让“沙之书”的出现显得不像现实之物那样合情合理。C小说通过虚构,运用象征,使无穷无尽这一概念形象的展现出来,并将人们面对无限的那些无所适从的心理真实地从小说中凸现出来。当人物和情节变得无足轻重时,剩下的便是“无限”和人

16、类面对着“无限”时无所适从的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主题。D尽管我们在现实中谁也没有见过这样的一本书,但我们都曾经被无限的星空所震撼,被无穷尽的人类历史卷入沉思。沙之书所表达的正是人类面对无限之物时心灵的真实深度。阅读下面沙之书片段,完成后面题目。我请他坐下。那人过了一会儿才开口说话。他散发着悲哀的气息,就像我现在一样。“我卖圣经,”他对我说。我不无卖弄地回说: “这间屋子里有好几部英文的圣经,包括最早的约翰威克利夫版。我还有西普里亚诺德瓦莱拉的西班牙文版,路德的德文版,从文学角度来说,是最差的,还有武尔加塔的拉丁文版。你瞧,我这里不缺圣经。”他沉默了片刻,然后搭腔说:“我不光卖圣经。我可以给你看看

17、另一部圣书,你或许会感兴趣。我是在比卡内尔一带弄到的。”他打开手提箱,把书放在桌上。那是一本八开大小、布面精装的书。显然已有多人翻阅过。我拿起来看看;异乎寻常的重量使我吃惊。书脊上面印的是“圣书”,下面是“孟买”。 “看来是19世纪的书,”我说。 “不知道。我始终不清楚,”他回答说。我信手翻开。里面的文字是我不认识的。书页磨损得很旧,印刷粗糙,像圣经一样,每页两栏。版面分段,排得很挤。每页上角有阿拉伯数字。页码的排列引起了我注意,比如说,逢双的一页印的是40,514,接下去却是999。我翻过那一页,背面的页码有八位数。像字典一样,还有插画:一个钢笔绘制的铁锚,笔法笨拙,仿佛小孩画的。那时候,陌

18、生人对我说:“仔细瞧瞧。以后再也看不到了。”声调很平和,但话说得很绝。我记住地方,合上书。随即又打开。尽管一页页的翻阅,铁锚图案却再也找不到了。我为了掩饰惶惑,问道:“是不是圣经的某种印度斯坦文字的版本?”“不是的,”他答道。然后,他像是向我透露一个秘密似的压低声音说:“我是在平原上一个村子里用几个卢比和一部圣经换来的。书的主人不识字。我想他把圣书当做护身符。他属于最下层的种姓;谁踩着他的影子都认为是晦气。他告诉我,他那本书叫“沙之书”,因为那本书像沙一样,无始无终。”6、文中说到“他散发着悲哀的气息,就像我现在一样”中的“悲哀”和“现在一样”该怎么理解? 7、文中加点的“沉默”一词,该如何理

19、解其内在的东西。(2分) 8、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到卖书人的神态变化,表明他是怎样的心理?(2分) 9、小说前半部分介绍了圣经的很多种版本,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梳理积累】10、下列对博尔赫斯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18991986)阿根廷诗人、小说家兼翻译家。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个有英国血统的律师家庭。在日内瓦上中学,在剑桥读大学。掌握英、法、德等多国文字。中学时代开始写诗。B1919年博尔赫斯赴西班牙,与极端主义派及先锋派作家过从甚密,同编文学期刊。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1935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从此奠定了在阿根廷文坛上的地位

20、。1950年获阿根廷国家文学奖,1961年获西班牙的福门托奖,1979年获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奖。C博尔赫斯的重要作品有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激情(1923)、面前的月亮(1925)、圣马丁牌练习簿(1929)、老虎的金黄(1972)、深沉的玫瑰(1975),短篇小说集恶棍列传(1937)、小径分岔的花园(1941)、阿莱夫(1949)、死亡与罗盘(1951)等。还译有卡夫卡、福克纳等人的作品。D博尔赫斯的作品文体干净利落,文字精炼,构思奇特,结构精巧,小说情节常在东方异国情调的背景中展开,荒诞离奇且充满幻想,带有浓重的神秘色彩。这种把现实与幻景溶为一体的创作方法,拉丁美洲的评论家称它为“魔幻现实主

21、义”。1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笨拙( ) 悔悟( ) 低劣( ) 铁锚( )基础( ) 晦气( ) 抵达( ) 荒诞( )相形见绌( ) 教诲( ) 诋毁( ) 蒙骗( )咄咄逼人( ) 侮辱( ) 砥砺( ) 临摹( )12、下了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他打开手提箱,把书放在桌上。那是一本八开大小、布面精妆的书。显然已有多人翻阅过。我拿起来看看;异乎寻常的重量使我吃惊。B.我信手翻开。里面的文字是我不认识的。书页摩损得很旧,印刷粗糙,像圣经一样,每页两栏。C.我发现每隔两千页有一帧小插图。我一本有字幕索引的记事簿把他们临摹下来。簿子不久就用完了。插画没有一张重复。D.我把自己也

22、设想成一个怪物:睁着铜铃大眼盯着他,伸出带爪的十指拔弄它,但是无济于事。我觉得它是一切烦恼的根源,是一件诋毁和败坏现实的下流东西。 阅读欣赏 骑桶者 【品味鉴赏】1、小说家都喜欢“说谎”。当然,这里的“说谎”,不是道德意义上的,而是指艺术上的编织与编造编织、编造已有的世界,还编织、编造一个不存在的世界。那么,本文的作者在小说中“说谎”(虚构)了吗?请在文本中找到依据?并说说这些“谎言”的特点。 2、小说是一种想象的艺术,它经由想象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相对独立于现实的虚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隐含着一种更为深刻的真实。你觉得本文作者编造的这些“谎言”真实吗?作者是如何将虚构与真实有机结合,实现“虚构中

23、的真实”的呢? 3、天气寒冷,“我”极需要一铲煤取暖,于是决定去向煤店老板借煤。文章说“我怎么去法必将决定此行的结果;我因此骑着煤桶前去”。“我”为什么要骑着空桶飞翔着去赊煤呢?如果“我”拎着桶走着去赊煤,结果会是怎样的呢? 4、小说中“我”认为老板娘看见了自己,老板娘说“我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也没有听到”,那么老板娘到底有没有听到“我”的呼喊,看到“我”这个人呢?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我”骑着木桶去借煤,飘在空中,害怕和老板娘正面接触,这反映了“我”一种怎样的心理?说明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6、卡夫卡在小说发展史上的最大贡献就是重新处理了虚构和现实的关系。下列对文章处

24、理虚构和现实的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虚构了一个“骑着木桶飞翔”的形象。这是小说的一个核心情节。飞翔本身是一件浪漫和美好的事情,但在这篇小说里,飞翔却成了让人心酸的举动,因为它的目的是去“借煤”。 缺煤、寒冷、乞求,这都是一些沉重的话题;“飞翔”则是一种很轻灵的举动。在这里,“轻”中和了“重”,让作品达到了一种奇妙的平衡,使作品的层次丰富了起来.。B. 主人公“我” 的处境是悲惨的,但同时又是自嘲的,对自己的处境缺乏清楚的认识,他畏缩、自卑、惶恐,是一个立体的人。煤店老板娘是否值得谴责也变得不确定了,因为他是否听到了借煤者的呼吁是不确定的:飞翔的方式避免了她和借煤者的正面接触

25、。C. 作者的叙述表面上是冷静的,甚至是冷嘲的,但内里却有着深切的同情,而且,他的表达目的不再限于具体事件,而是凸现了爱与沟通的匮乏,以及一种心灵的饥饿,我们不是被一味的沉重压住,而是体味到一种“含泪的笑”,关注到主人公自身的惶恐,以及人与世界无法沟通的层面。D. 由于作者动用了夸张的想像,让木桶飞了起来,于是,这个平常的题材便被“陌生化”了,小说通过虚构和想像获得了力量,使这一平常的题材得到了非同寻常的展现,也使读者不愿意再对小说家的谎言说三道四。【梳理积累】7、对卡夫卡的作品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变形记通过写乡村教师格里高尔突然变成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表现现代社会把

26、人变成奴隶乃至“非人”的“异化”现象。B. 城堡写土地丈量员K在象征神秘权力或无形枷锁统治的城堡面前欲进不能、欲退不得,看得到城堡却永远到不了城堡,只能坐以待毙。C. 审判借银行职员约瑟夫K莫明其妙被“捕”又莫明其妙被杀害的荒诞事件,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司法制度腐败及其反人民的本质。D. 地洞借小动物防备敌害的胆战心理,表现资本主义社会小人物时刻难以自保的精神状态和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的孤立绝望的情绪。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我必须向他清楚地证明,我连一星半点煤屑(xi)都没有了,而煤店老板对我来说,不啻()是天空中的太阳。B.我这回前去,必须像一个乞丐,由于饥饿难当,奄奄(

27、yn)一息,快要倒毙在门槛(kn)上,女主人因此赶忙决定,把最后残剩的咖啡倒给我。C.“没有人,街上空空的,我们已经给所有的顾客供(gng)应了煤;我们可以歇业几天,休息一下。”D.这两个词多么像钟声啊,他们和刚才听到的附近教堂尖塔上晚钟的声响混(hn)合在一起,又是怎样的使人产生错觉啊!9、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火炉里透出寒气,灌得满屋冰凉。窗外的树木呆立在严霜中;天空成了一面银灰色的盾牌,挡住向沧天求助的人。B.我极不寻常地高高漂浮在煤店老板的地窖穹顶前,而煤店老板正在这地窖里伏在小桌子上写字。C.但是到了楼下,我的煤桶就向上升起来了,妙哉,妙哉;平在地上的骆驼,在赶骆驼

28、的人的棍下摇晃着身体站起来时,也不过尔尔。D.只为了一件买卖,而且只是一件平空想象出来的买卖,你就忘记了你的妻儿,要让你的肺遭殃。写作实践 根据下面提供的意境,展开合理的想象,构思一个故事。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小明做完家庭作业,见上晚班的妈妈还没有回来,就从冰箱中拿出一个苹果,精心地为妈妈削好,刚削完最后一刀,门开了 参考答案:话题理解【知识梳理】1、神话 先民对于不可理解的事物的解释和想像 虚构2、事,指作品描写的对象;沉思,深沉的构思;义,指思想内容;翰藻,指作品的辞采。这句话的意思是:文学作品描写的对象经过了深入构思,作品的思想内容借助华美的词藻表现出来。想象、虚构和讲究文采。3、

29、一种是煞有介事,强调自己写的是实有其事,一种是承认自己的小说就是虚构。还有一种是不承认也不否认,信不信由你。4、文学不是生活的复制,所以不需要照搬生活,不需要和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一模一样。虚构的东西必须给人以真实的感觉,必须符合生活发展的逻辑,符合艺术的真实。事情是假的,但让人感觉像真的一样,“把虚构巧妙的伪装起来”。5、例如,我们在谴责“指鹿为马”这一行径时,我们大可不必称它违背了真理或真实,它只不过是违背了一个普通的常识而已。一旦我们将它提升到真理的高度来谈论,那么,在有些特殊的语境之下,“指鹿为马”可能就不是一句无稽之谈了,也许它所表达的恰恰是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真理。6A【虚构既可以编织、

30、编造已有的世界,也可以编织、编造一个不存在的世界】7B【比较不能成立,传统小说中的人物不见得就比现代主义小说中的人物真实,现代派小说中的人物更具有心灵的真实,在这一点上倒胜过传统小说中的人物】【知识运用】8、如录音机的指令、各种纸条、忘记目的地等,意思对就可。9、预示了被控制的大夫将要遇到一系列被“控制”、被束缚的经历。10、这与小说中被控制的丈夫那种无奈、焦躁、痛苦的情绪形成强烈的反差,从反面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真实的情感。11、 最后一段话说明,这位被程序控制的大夫只有在抛弃了妻子的命令时,才找到了自由,找到了自我。(言之有理就可)对比的描写有:他似乎被毒蛇咬了一口。立即遵照妻子的指示打

31、开了录音机。嘟囔了一句,抽起烟来。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顺从地。(答对三处即可) 12、文章揭示了那种心灵失去自由,行动失去方向的被控制、被束缚的人内心的无奈、焦躁、痛苦的情绪以及渴望摆脱控制和束缚,追求自由生活的强烈愿望。(意思对就可以) 13、示例:会。他对程序控制有不满情绪,这从他被闹钟唤醒、听到妻子的录音、看到妻子的留言的反应中可以看出来。他有基本的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这从他吃早餐、浇花、洗碗、穿衣打扮可以看出来。这些技能和习惯不会因为摆脱程序控制而丧失。最后一段的举动表明他已下定决心摆脱程序控制,“甜蜜的微笑”表明他对非控制状态的满足感。不会。如果没有程序控制,他会不知所措。他起床、吃

32、早饭、浇花、洗碗、穿衣全靠程序控制。偶尔脱离程序控制,他就会做粗野无益的事:抽烟、砸东西、粗鲁地喝酒、不脱鞋子就睡觉日常生活会使他重新接受程序控制。(联系原文,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欣赏 沙之书【品味鉴赏】1、作者主要从这几个方面来强调他写的是真实的事的:(1)、直接说明(不过我的故事一点儿不假)(2)、书贩的长相(身材很高 外表整洁 透出寒酸 灰色衣服 灰色箱子 稀疏、泛白的金黄色头发)(3)、书的样式(八开大小布面精装 书页磨损 印刷粗糙 每页两栏 版面分段 排得很挤 还有页码、插画)(4)、书的来历(平原上的村子 用几个卢布和一部圣经换来 主人不识字,需要圣经 属于最下层的种姓)(5)、看

33、书藏书(用放大镜检查,排除伪造的可能 偷偷放在阴暗的搁架上)从这几个方面:(1)、书贩的长相(面目模糊不清)(2)、书的样式(异乎寻常的重量 页码很乱 封面和手之间总有好几页,好像从书里冒出来一样,找不到第一页 找最后一页照样失败 页码无穷无尽 一页上印着面具,角上的数字大到九次幂)(3)、内心担忧(担心烧起来无休无止,使整个地球乌烟瘴气)小说通过虚构,运用象征,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新鲜的独到的心理感受过程。意在表明人类面对无限之物时心灵的真实态度,表达了独自拥有无限巨大的时间与空间(或者其他)对人造成的心理伤害,表现了人类面对神秘而无限的事物(包括时间和空间)可以选择顺其自然的观点。(意思对就可

34、)2、钻研(探索)、恐惧、逃避3、小说最出人意料的情节有两处:一是“沙之书”奇妙特性的逐渐显现;一是“我”将“沙之书”藏在了图书馆。在“沙之书”出现之前,我们根本想不到会有这样一本奇书,而当我们读到“我”买下这本书时,也根本想不到它的最终归宿竟然是图书馆。4、内在的哲理:无限之物是由无数个有限之物组成,每一个有限的个体因为无限的同类数量而得以永存,也因为无限的同类而容易被忽略。仿造示例:隐藏一粒沙子最好的地点是沙漠;保留一颗水珠最好的办法是放入大海;隐藏一个人最好的地点是人群。)5、B“沙之书”的出现也像现实之物一样合情合理。6、悲哀一词是说卖书者和后来“我”的遭遇是一样的。7、可以体现出卖书

35、者内心的犹豫。8、沙之书带给卖书者的感觉,跟文中出现的买书者是一样的。9既极力让读者以为小说的故事是真实可信的,又为下文“我”用圣经来换取“沙之书”作了伏笔。【梳理积累】10 D“魔幻现实主义”的说法错误。11、笨拙zhu 悔悟hu 低劣d 铁锚mo基础ch 晦气hu 抵达d 荒诞dn相形见绌ch 教诲hu 诋毁d 蒙骗mng咄咄逼人du 侮辱w 砥砺d 临摹m12、C.(A. 精妆精装 B. 摩损磨损 D. 拔弄拨弄)阅读欣赏 骑桶者【品味鉴赏】1、文中虚构的内容很多,如:(1)“我怎么去法必将决定此行的结果;我因此骑着煤桶前去。”(2)“它太轻了;一条妇女的围裙就能把它从地上驱赶起来。”(

36、3)“就这样,我浮升到冰山区域,永远消失,不复再见。”这些“谎言”总体上说是荒诞的、夸张变形的。2、小说中“我”的飞翔,老板娘用围裙把“我”扇走,“我”浮生到冰山区域,不复再见,这些情节是虚构的。“我”的处境,老板伏案写字,老板娘织毛衣,老板和老板娘的对话,这些都是现实生活场景。这些现实生活场景让“我”的飞翔也显得像现实中发生的一样合情合理。虚构嵌入现实,就和现实浑然一体了。小说还展现了“我”的心灵的真实。小说开头写“我”家里没有煤时,“我”眼中的景物都带上了悲凉的色彩。“火炉里透出寒气,屋子里充满了严寒;窗外的树僵立在白霜中;天空犹如一块银色的盾牌,挡住了向他求救的人。我必须有煤!我不能冻死!我的身后是冰冷的炉子,面前是冰冷的天空。”这都展现了“我”内心的悲凉。“我”骑着桶只是在空中呼喊,不敢冲进店里,展现了“我”害怕和老板娘正面接触,害怕看到老板娘鄙夷神色的畏缩自卑心理。老板娘没有借给“我”煤时,“我”喊着“你这个坏女人”,表现了“我”对老板娘的憎恨。小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