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立体设计】2012高考生物 第2讲 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蛋白质挑战真题 新人教版必修1
1.(2010·江苏)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20世纪初期,人们仍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当时人们作出判断的理由不包括 ( )
A.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
B.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
C.蛋白质比DNA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
D.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息
【解析】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则可贮存遗传信息,由此判断A项正确;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体现了遗传物质控制生物的性状和新陈代谢,由此判断B项正确;蛋白质结构不稳定,温度过高、强酸、强碱均能使蛋白质变性,由此判断C项错误;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说明蛋白质具有贮存大量遗传信息的潜在能力,由此判断D项正确。
【答案】C
2.(2010·江苏)某种蛋白酶是由129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蛋白质,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
A.该蛋白酶分子结构中至少含有129个氨基和129个羧基
B.该蛋白酶溶液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C.利用透析法纯化该蛋白酶时,应以蒸馏水作为透析液
D.用含该蛋白酶的洗衣粉去除油渍,效果比其他类型加酶洗衣粉好
【解析】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分子结构中至少含有一条肽链,每条肽链至少含有1个氨基和l个羧基,故A项错误;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的是紫色反应,这是鉴定蛋白质的基本原理,故B项正确;利用透析法纯化该蛋白酶时,应以磷酸缓冲液作为透析液,故C项错误;油渍的主要成分属于脂质,而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则用含该蛋白酶的洗衣粉去除油渍,效果比其他类型加酶洗衣粉差,由此判断D项错误。
【答案】B
3.(2009·上海)某蛋白质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该蛋白质至少有氧原
子的个数是 ( )
A.n-m B.n-2m C.n+m D.n+2m
【解析】该蛋白质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则肽键数为n-m个,每个肽键含1个氧原子,则肽键中共含氧原子n-m个,m条肽链有游离的羧基数至少m个,每个羧基含2个氧原子,则羧基中共含氧原子至少2m个,该蛋白质至少有氧原子数为n-m+2m=n+m。
【答案】C
4.(2009·天津理综)下列过程中,涉及肽键数量变化的是 ( )
A.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复制
B.用纤维素酶处理植物细胞
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
D.蛋清中加入NaCl使蛋白质析出
【解析】本题考查与蛋白质的合成、分解相关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分解的过程中,纤维素酶(蛋白质)作为催化剂,其本身不会发生肽键数量的变化。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为主动运输过程,不是小肠内蛋白质的消化过程;蛋白质的盐析过程不是分解过程,上【解析】本题考查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计算。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多肽)的过程,R基上的氨基与羧基均不参与脱水缩合,即全部保留,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知,这800个氨基酸中,存在于R基上的氨基与羧基的数目分别为10个和8个。而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过程中,相邻两个氨基酸脱去一分子水,生成一个肽键,减少一个氨基和羧基;一个蛋白质分子可以含有多个肽键,通过其他的化学键连接,故蛋白质中肽键数为氨基酸总数减去肽链条数,即为800-2=798;氨基与羧基总数等于肽链条数加上R基上氨基或羧基数,即二者分别为12和10。
【答案】B
6.(2010·广东理综)假设你去某饲料研究所进行课外实践活动,需要完成以下
任务:
(1)选用恰当的试剂检测某样品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提供的试剂有:①碘液,②苏丹Ⅲ溶液,③双缩脲试剂,④斐林试剂。你选用的试剂应该是 ;蛋白质与相应试剂反应后,显示的颜色应为 。
(2)完善以下实验设计并回答问题。
探究A动物蛋白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资料:饲料中的蛋白含量一般低于20%;普通饲料可维持小鼠正常生长;
A动物蛋白有可能用于饲料生产。
一、研究目的:
探究A动物蛋白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二、饲料:
1、基础饲料:基本无蛋白质的饲料;
2、普通饲料(含12%植物蛋白):基础饲料+植物蛋白;
3、实验饲料:基础饲料+A动物蛋白。
三、实验分组:
实验组号 小鼠数量(只) 饲料 饲养时间(天)
1 10 基础饲料 21
2 10 实验饲料1(含6%A动物蛋白) 21
3 10 实验饲料2(含12%A动物蛋白) 21
4 10 实验饲料3(含18%A动物蛋白) 21
5 10 实验饲料4(含24%A动物蛋白) 21
6 10 Ⅰ Ⅱ
备注:小鼠的性别组成、大小、月龄、喂饲量和饲养环境均相同。
四、实验方法和检测指标:略
①实验组6中,Ⅰ应该为 ,原因是
;
Ⅱ应该为 ,原因是 。
②要直观和定量地反映小鼠的生长情况,可以测量小鼠的 和 。
7.(2008·宁夏理综)已知蛋白质混合液中硫酸铵浓度的不同可以使不同种类的蛋白质析出(或沉淀),随着硫酸铵浓度增加,混合液中蛋白质析出的种类和总量增加。下表是某蛋白质混合液中的不同蛋白质从开始析出到完全析出所需要的蛋白质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范围。
蛋白质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
析出的蛋白质
15~20
甲蛋白
23~30
乙蛋白
25~35
丙蛋白
38~40
丁蛋白
请据表回答:
(1)若只完全析出甲蛋白,混合液中最合适的硫酸铵浓度应为 。
(2)向该蛋白质混合液中加入硫酸铵溶液(或硫酸铵),使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达到30%,会析出若干种蛋白质,它们分别是 。
(3)通过改变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 (“能”或“不能”)从混合液中得到所有的、不含有其他蛋白质的乙蛋白,原因是 。
(4)简要写出从该蛋白质混合液中分离出全部丁蛋白的实验设计思路。
(5)如果蛋白质析出物中还含有一定量的硫酸铵,可用半透膜除去析出物中的硫酸铵。用半透膜能除去析出物中硫酸铵的原理是
。
有其他蛋白的乙蛋白,原因是乙蛋白完全析出的浓度是30%,与丙蛋白析出所需的硫酸铵浓度范围有重叠;半透膜是一种选择性透过膜,只允许小分子的硫酸铵通过,不允许大分子蛋白质通过,如果蛋白质析出物中还含有一定量的硫酸铵,可用半透膜除去析出物中的硫酸铵。
【答案】(1)20% (2)甲蛋白、乙蛋白、丙蛋白
7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