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专题 01 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用途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用途内容概览内容概览考点 01 物质的变化考点 02 物质的性质考点 03 物质的用途考点考点 01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1(23-24 九年级上河南南阳期中)下列活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编制花环B榨取果汁C点燃蜡烛D切分蛋糕【答案】C【解析】A.编制花环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B.榨取果汁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C.点燃蜡烛,蜡烛燃烧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D.切分蛋糕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
2、,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故选 C。2(23-24 九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天工开物“陶埏第七”中记载:试土寻泥之后,仍制车旋盘,功夫精熟者视器大小掐泥,以伺雕镂。凡釉料随地而生,江、浙、沪、闽、广用者厥蓝草一味。陶家取来燃灰,布袋涨水澄滤,随途坯上,烧出自成光色。”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掐泥B雕镂C燃灰D澄滤【答案】C【解析】A、掐泥,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雕镂,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燃灰,发生了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澄滤,只是实现了固液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C。3(23-24 九年级上广西北海期
3、中)“三月三”是广西人民的节日。下列节庆活动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抛绣球B壮锦装饰C歌舞表演D燃烧篝火【答案】D【解析】A、抛绣球,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故 A 错误;B、壮锦装饰,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故 B 错误;C、歌舞表演,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故 C 错误;D、燃烧篝火,包含物质的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反应,故 D 正确。故选 D。4(23-24 九年级上湖北宜昌期中)下列湖北传统工艺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湖北贝雕B管窑烧陶C土家织锦D黄陂泥塑【答案】B【解析】A、湖北贝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
4、管窑烧陶过程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C、土家织锦,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黄陂泥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 B。5(23-24 八年级八年级上山东淄博山东淄博期中)期中)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折纸飞机B风吹散雾霾C水果腐烂D河流结冰【答案】C【解析】A、折纸飞机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A 错;B、风吹散雾霾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B 错;C、水果腐烂有毒性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C 正确;D、河流结冰过程中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
5、物理变化,故 D 错。故选 C。6(23-24 九年级上山东济南期中)物质世界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下列变化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燃放烟花B葡萄酿酒C切割玻璃D酸雨侵蚀【答案】C【解析】A、燃放烟火,发生了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葡萄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切割玻璃,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酸雨侵蚀,酸雨和这些物质发生了反应,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 C。7(23-24 九年级上河南信阳期中)信阳城阳城博物馆是国家第四批国家三级博物馆,馆藏了考古机构发掘出土的许多文物。城阳城人从事的下列生活、生产活动中,一定有化学
6、变化发生的是()A夯筑土屋B结绳记事C磨制石器D冶炼青铜【答案】D【解析】A、夯筑土屋,只有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结绳记事,只有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磨制石器,只有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冶炼青铜,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选 D。8(23-24 九年级上湖南长沙期中)天空剧院每周一次焰火晚会的进行,浏阳成了不少人假期出游的城市下列一定伴随化学变化的是()A天空剧院燃放的焰火B楚文塔上明亮的灯光C蒸菜时冒出的白雾D浏阳河边悠扬的音乐【答案】A【解析】A、天空剧院燃放的焰火,发生
7、了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楚文塔上明亮的灯光,只是能量的转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蒸菜时冒出的白雾,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浏阳河边悠扬的音乐,播放音乐,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A。9(23-24 九年级上江苏连云港期中)中国古代工艺品制作工艺精湛。下列相关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彩陶烧制B丝绸刺绣C玉器雕琢D龟甲刻字【答案】A【解析】A、彩陶烧制过程中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A 正确;B、丝绸刺绣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 B 错误;C、玉柄雕琢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
8、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 C 错误;D、龟甲刻字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 D 错误。故选:A。考点考点 02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10(23-24 九年级上广东东莞期中)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二氧化硫具有毒性B酒精具有挥发性C液氧是淡蓝色液体D氮气难溶于水【答案】A【解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导电性、溶解性等。A、二氧化硫具有毒性,毒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B、酒精具
9、有挥发性,挥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C、液氧是淡蓝色液体,颜色、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D、氮气难溶于水,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 A。11(23-24 九年级上山东菏泽期中)2023 年 9 月 23 日,杭州亚运会火炬“薪火”首次采用“零碳甲醇”作为火炬燃料,最大限度减少碳排放,真正体现杭州亚运会“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下列有关甲醇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B容易被点燃C有酒精气味D容易在水中和有机溶剂中溶解【答案】B【解析】A、无色透明的液体属于物理性质,选项错
10、误;B、甲醇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选项正确;C、具有酒精气味属于物理性质,选项错误;D、容易在水中和有机溶剂中溶解,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选项错误。故选 B。12(23-24 九年级上山东德州期中)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液化(沸点是-10),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由上述信息可知二氧化硫具有的化学性质是()A无色B有刺激性气味C有毒D易液化,密度比空气大【答案】C【解析】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液化(沸点是-10),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物质的颜色、气味、沸点、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有毒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 C。13(
11、23-24 九年级上安徽合肥期中)2023 年 9 月 23 日杭州亚运云开幕,其中火炬的燃料为丙烷(C3H8)。下列关于丙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A沸点为-42.1,易液化B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C着火点为 450,易燃D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气体【答案】C【解析】A、沸点为-42.1,易液化,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 A 不符合题意;B、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是丙烷的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 B 不符合题意;C、物质是否易燃以及着火点的测定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来表现,属于化学性质,故 C 符合题意;D、无色、透明的气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反
12、应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14(23-24 九年级上陕西期中)下列描述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红磷是暗红色的,具有可燃性B活性炭具有多孔结构,能吸附色素C酒精是无色液体,露置于空气中挥发D氧气降温液化,液氧具有助燃性【答案】D【解析】A、红磷是暗红色的,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B、活性炭具有多孔结构,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能吸附色素,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C、酒精是无色液体,颜色等不需
13、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露置于空气中挥发,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氧气降温液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液氧具有助燃性,助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故选 D。15(23-24 九年级上湖南岳阳期中)山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收藏了许多革命文物,有草鞋、彩陶罐、石雕方砚、木板漆画等,制作这些物品的过程中,与物质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编织草鞋B烧制陶罐C雕刻石器D锯断木板【答案】B【解析】A、编织草鞋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不符合题意;B、烧制陶
14、罐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关,符合题意;C、雕刻石器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不符合题意;D、锯断木板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B。15(23-24 九年级上甘肃兰州期中)下列物质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牛奶:白色液体B汞:有毒C冰块:密度小于水D氧气:无味【答案】B【解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
15、点、密度、硬度、导电性、溶解性等。A、牛奶是白色液体,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汞有毒,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符合题意;C、冰块密度小于水,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氧气无味,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 B。考点考点 03 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16(23-24 九年级上上海崇明期中)小倩同学对部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做了如下归纳,其中你认为错误的是()A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填充食品包装袋防腐B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于霓虹灯C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作燃料D
16、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用于灭火【答案】CD【解析】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填充于食品包装中,用于防腐,不符合题意;B、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霓虹灯,不符合题意;C、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灭火,符合题意。故选 CD。17(23-24 九年级上江苏南京期中)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B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冶金工业D酒精具有挥发性,可用于杀菌消毒【答案】A【解析】A.氮气的化学性
17、质不活泼,不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因此作保护气,选项说法正确;B.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作电极、电刷等,选项说法错误;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工业炼铁,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做燃料,选项说法错误;D.酒精能穿过细菌表面的膜,进入细菌内部,使细菌生命基础的蛋白质凝固,将细菌杀死,可用于杀菌消毒,选项说法错误;故选 A。18(23-24 九年级上山东泰安期中)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A镁燃烧时会发出耀眼白光,可用于制造照明弹B因为稀有气体通电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霓虹灯C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氧
18、气可作燃料【答案】D【解析】A、镁燃烧时会发出耀眼白光,可用于制造照明弹,选项正确;B、因为稀有气体通电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霓虹灯,选项正确;C、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选项正确;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氧气可作助燃剂,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选项错误;故选 D。19(23-24 九年级上江苏连云港期中)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没有对应关系的是()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作燃料B稀有气体通电发光,可作电光源C氦气密度低,可用作探空气球D氢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清洁燃料【答案】A【解析】A、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符合题意;
19、B、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作不同用途的电光源,不符合题意;C、氦气密度小,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不符合题意;D、氢气具有可燃性,且氢气燃烧产物是水,可用作清洁燃料,不符合题意。故选 A。20(23-24 九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酒精有可燃性,可用于医疗消毒B氦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保护气C氮气难溶于水,可用于制取氮肥D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供给呼吸【答案】B【解析】A、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酒精可用于医疗消毒,是因为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不符合题意;B、氦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通常可作保护气,符合题意
20、;C、氮气含氮元素,可用于制取氮肥,不符合题意;D、氧气具有氧化性,能供给呼吸,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气焊等,不符合题意。故选 B。21(23-24 九年级上福建泉州期中)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匹配的是()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的保护气B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气焊气割C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D石墨质软,可用作电池的电极材料【答案】D【解析】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的保护气,性质与用途匹配,故 A 不符合题意;B、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气焊气割,性质与用途匹配,故 B 不符合题意;C、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性质与用途匹配,故 C 不符合题意;D、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
21、作电池的电极材料,性质与用途不匹配,故 D 符合题意;故选:D。22(23-24 九年级上河南郑州期中)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氧气能支持燃烧,常做燃料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做保护气C稀有气体通电发光,可制成霓虹灯D二氧化锰具有催化作用,可做催化剂【答案】A【解析】A、氧气具有助燃性,但不能燃烧,不能用作燃料,故 A 选项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符合题意;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反应,可作保护气,故 B 选项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C、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霓虹灯,故 C 选项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不符合
22、题意;D、二氧化锰具有催化作用,可做催化剂,故 D 选项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A。23(23-24 九年级上贵州贵阳期中)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描述不对应的是()A液氧助燃性火箭推进剂B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活泼电光源C铜丝导电性制作导线D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保护气【答案】B【解析】A、液氧具有助燃性,可作助燃剂,用作火箭推进剂,故选项对应,不符合题意;B、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作电光源,故选项不对应,符合题意;C、铜丝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作导线,故选项对应,不符合题意;D、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故选项对应,不符合题意;故选:B。24(23-24 九年
23、级上江苏无锡期中)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对应用途错误的是()A酒精能燃烧,可作燃料B氦气密度小,可填充探空气球C氧气助燃,可焊接金属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电光源【答案】D【解析】A、酒精能燃烧,可用作燃料,故 A 物质的性质与对应用途正确;B、氦气密度小,可填充探空气球,故 B 物质的性质与对应用途正确;C、氧气能助燃,可用于焊接金属,故 C 物质的性质与对应用途正确;D、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作电光源,故 D 物质的性质与对应用途错误;故选:D。25(23-24 九年级上安徽合肥期中)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A因为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
24、烟幕弹B因为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可用于制成多种电光源C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火箭发动机的燃料D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于填充灯泡以延长寿命【答案】C【解析】A、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选项正确;B、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可用于制成多种电光源,选项正确;C、氧气能支持燃烧,但不具可燃性,不可用作火箭发动机的燃料,选项错误;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用于填充灯泡以延长寿命,选项正确,故选C。1(2024江苏镇江中考真题)下列现象主要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A海水晒盐B汽油挥发C红磷燃烧D瓜果飘香【答案】C【解析】A
25、、海水晒盐,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汽油挥发,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红磷燃烧,有新物质五氧化二磷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瓜果飘香,只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C。2(2024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下列过程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氧气变为液氧B硫在空气里燃烧C白色的硫酸铜粉末放在潮湿空气中,固体变蓝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答案】A【解析】A、氧气变为液氧过程中只是物质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涉及物理变化,选项正确;B、硫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了新物质二氧化硫,涉及了化学变化,选项错误;C、
26、白色的硫酸铜粉末放在潮湿空气中,固体变蓝,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涉及了化学变化,选项错误;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涉及了化学变化,选项错误;故选 A。3(2024四川自贡中考真题)诗词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句描写场景中主要含化学变化的是()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答案】B【解析】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述的是水在低温下凝固成冰和雪的自然现象,这个过程中,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但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
27、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的“野火烧不尽”描述的是野火燃烧的现象,这个过程中有新物质(如二氧化碳、水等)生成,因此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描述的是大风将屋顶的茅草卷走的现象,这个过程中,只是茅草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的是瀑布从高处落下的壮观景象,这个过程中,只是水的位置和形态发生了改变(如从液态变为气态的水蒸气等),但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也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 B。4(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2024 年 5 月 3 日,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中
28、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集月壤样品之旅。下列探月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点火起航B箭器分离C月背着陆D采集月壤【答案】A【解析】A、点火起航,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B、箭器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月背着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采集月壤,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A。5(2024广东深圳中考真题)节约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下哪个是化学变化()A洗涤小麦B晒干小麦C烘烤小麦D研磨小麦【答案】C【解析】A、洗涤小麦,用水冲走小麦表面的灰尘,没有产生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A 错
29、误;B、晒干小麦,除去了小麦含有的水分,没有产生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B 错误;C、烘烤小麦,涉及到了小麦的燃烧,燃烧会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 正确;D、研磨小麦,改变了小麦的形状和体积,没有产生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D 错误。故选:C。6(2024安徽中考真题)下列展示我国古法酿酒的工序中,以发生化学变化为主的是()A捣碎酒曲B谷曲混合C发酵成酒D泉水勾兑【答案】C【解析】A、捣碎酒曲过程中是将酒曲物理性地破碎成更小的碎片,以便在后续的酿酒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谷曲混合过程中是将谷物(如大米、小麦等)与酒曲混合在一起,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30、,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发酵成酒过程中酒曲中的微生物会分解谷物中的糖类,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等新物质,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泉水勾兑过程中是将不同批次或不同口感的酒进行混合,以达到特定的风味或标准,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 C。7(2024新疆乌鲁木齐二模)诗词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句描写的变化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答案】C【解析】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述的是水由液体变成固体冰、雪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不体现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B、蒹葭
31、苍苍,白露为霜,诗中的“露”和“霜”分别是物态变化中的液化现象和凝华现象,没有生成新物质,不体现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描述的是植物秸秆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体现化学性质,符合题意;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述的是月光照射,溪水流淌,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不体现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C。8(22-23 九年级上江苏连云港期中)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氢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B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于气焊、气割C氧气的密度很小,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制作氮肥【答案】A【解析】A:氢气具有可燃性,可
32、用作燃料,故选项正确;B: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气焊、气割,故选项错误;C:液氮汽化吸收大量的热,故氮气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故选项错误;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波,可以做保护气,而氮气中含有氮元素,所以氮气可用于制作氮肥,故选项错误。故选:A9(23-24 九年级上河北张家口期中)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体现其物理性质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稀有气体用作焊接保护气C氧气用于供给呼吸D生石灰用作干燥剂【答案】A【解析】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冷凝成液体,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体现物理性质;B.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是利用了稀有气体化学性
33、质稳定,体现化学性质;C.氧气供给呼吸有新的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反应,体现化学性质;D、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因为生石灰吸水,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体现化学性质。故选 A。10(23-24 九年级上山东潍坊期中)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不能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A氧气用作医疗急救B氮气用作保护气C铜丝用作导线D氢气用作燃料【答案】C【解析】A、氧气能供给呼吸,用于医疗急救是利用氧气的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不符合题意;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用作保护气是利用氮气的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C、用铜作导线是
34、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D、用氢气作燃料是利用氢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 C。11(23-24 九年级上福建泉州期中)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其固体可做制冷剂B氧气支持燃烧作燃料C酒精具有可燃性用于杀菌消毒D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作保护气【答案】D【解析】A、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灭火;二氧化碳的固体叫做干冰,干冰升华吸热,可作制冷剂,故 A 选项不符合题意;B、氧气具有助燃性,但是氧气不可燃,不能作燃料,故 B 选项不符合题意;C、酒精具有可燃性,可用于燃料,而不是用
35、于杀菌消毒,故 C 选项不符合题意;D、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故 D 选项符合题意。故选 D。12(23-24 九年级上江苏南通期中)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于气焊B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C酒精常温下为液体,可用作燃料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电光源【答案】B【解析】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促进可燃物燃烧进而剧烈放热,因此用于气焊,不符合题意;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而保护气要求其不与保护的物质发生反应,符合题意;C、酒精易燃,因此可用作燃料,不符合题意;D、稀有气体通电时可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常被用于制作霓虹灯等,不符合题
36、意;故选 B。13(23-24 九年级上陕西西安开学考试)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空气中各组分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作燃料B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作霓虹灯C氧气无色无味,可用于医疗急救D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生产氮肥【答案】B【解析】A、氧气可以支持燃烧,但是不能做燃料,可以作助燃剂。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A 不符合题意;B、稀有气体通电后会发出有色光,可用于制霓虹灯。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B 符合题意;C、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不是氧气无色无味,可用于医疗急救。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C 不符合题意;D、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37、可用作食品保护气,不是用作生产氮肥。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D 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择 B。14(23-24 九年级上湖南怀化期中)关于生活中木炭的描述:木炭是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能燃烧;可用于取暖;将木炭敲碎;取一小块木炭点燃,木炭燃烧。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用途的是 。(填序号)【答案】【解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熔沸点、状态、密度、导电性、颜色、气味等;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物理变化是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38、。木炭是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这些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能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可用于取暖,属于用途;将木炭敲碎,木炭的形状、体积发生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取一小块木炭点燃,木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综上所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属于化学性质的是;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属于用途的是。15(23-24 九年级上湖北孝感期中)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材料 1:早在宋代,轻粉已是我国的一种重要药物,其制作方法之一是将古方药小还丹和食盐等物质在固体状态下共热,收集升华出的白色粉末,即为轻粉。材料
39、2:轻粉微溶于水,可制成治疗济疮的药物,在光照射下容易分解成汞和氯化汞。(1)轻粉微溶于水,是一种白色粉末,这句话描述了轻粉的 (选填“物理”或“化学”)性质;在光照射下容易分解成汞和氯化汞,这句话表明了发生了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2)写出轻粉在光照条件下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3)在制作轻粉的过程中需要将小还丹与食盐等固体研磨成粉末,其目的是 。【答案】(1)物理 化学(2)+uuuuu r光照轻粉汞氯化汞(3)增加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解析】(1)微溶于水、白色粉末,这些性质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变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在光照射下容易分解成汞和氯化汞,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
40、学变化,故填:物理;化学;(2)由材料 2 可知,轻粉在光照射下容易分解成汞和氯化汞,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uuuuu r光照轻粉汞氯化汞,故填:+uuuuu r光照轻粉汞氯化汞;(3)将小还丹与食盐等固体研磨成粉末,可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故填:增加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16(23-24 九年级上四川德阳期中)现有以下几种变化:湿衣服晾干;蜡烛燃烧;冰雪融化;纸张燃烧;水变成水蒸气;铁生锈。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1)某同学将这三个变化归为一类,这三个变化都是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2)蜡烛燃烧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在燃烧过程中可观察到“烛泪流淌”,“烛泪流淌”
41、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由此说明化学变化伴随着物理变化。(3)电灯通电发光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可知发光、发热的变化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答案】(1)物理(2)化学 物理(3)物理 不一定【解析】(1)湿衣服晾干,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冰雪融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水变成水蒸气,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这三个变化都是物理变化;(2)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在燃烧过程中可观察到“烛泪流淌”,“烛泪流淌”,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3
42、)电灯通电发光只是能量的转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电灯通电发光属于物理变化,而蜡烛燃烧发光放热,属于化学变化。由此可知发光、发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17(23-24 九年级上陕西咸阳期中)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现有以下物质:A一氧化碳 B金刚石 C氮气 D氧气请按要求填空(填上述相应物质的字母序号)。(1)可用于制玻璃刀的是 。(2)具有可燃性并通常用于冶炼金属的是 。(3)用于医疗急救的是 。(4)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的是 。【答案】(1)B;(2)A;(3)D;(4)C【解析】(1)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制作玻璃刀,故填:B;(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且具有还原性能用于冶炼金属,故填:A;(3)氧气能供给呼吸,用于医疗急救,故填:D;(4)氮气能提供氮元素,可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故填: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