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国大业、风声观后感 建国大业观后感 已经不是第一次观看这部电影,但那激动的心情还是久久不能平息。这一次是与一百多名同学共同观看,那对于建国道路的艰辛给予心灵的震撼无法言表。当毛主席喊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那一瞬间教室里一片寂静,但我明白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激情澎湃,那分爱国豪情瞬间爆发出来。那一刻我们所有人的心都与祖国紧紧相连。 影片以重庆谈判到建国前夕为背景,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校场口事件、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定都北平、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现,毛泽东、周恩
2、来、朱德、任弼时、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宋庆龄、张澜、李济深、沈钧儒、何香凝等民主爱国人士纷纷登场,仿佛把我们带到那个艰难而又催人振奋的岁月中,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从建国大业中,我们可以看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基调始终灌注整部影片,当时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产党阵营,这也是政治协商制度诞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证。相比之下,另一阵营的国民党,派系纷争严重,一党独揽,自挖墙脚,众亲叛离,诸如蒋经国、白崇禧等经世之才都一度无奈落莫,恰恰形 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个历史反复的年头风云诡谲,充斥着尔虞我诈和暗地纷争,党中央和毛主席用胸怀回应纷至沓来的利剑,毫无计较
3、本方的利害得失,把全国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从重庆谈判、政协会议的和平时光,到烽烟再起、内战轰鸣的残酷岁月,作为中国旗帜的共产党屹立不摇,靠的是领导人的气魄,以及人心向背的逐渐升级。革命需要人民的支持。国民党有先进的后备军,高素质的军人,雄厚的兵力,这场战争怎么会输。因为国民党是代表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根本不管人民死活,在电影中,国统区物价飞涨,人民正常生活难以继续,而杜月笙等大资本家囤积物资哄抬物价企图发一批国难财。在这样一个地方,人民没法活,失去了人民,还谈什么革命。反观共产党,我党和人民的融洽,早在“军民鱼水情”这句话中可以体现的出,广泛发动人民,得到人民支持,确实为我党革命的胜利起到了重
4、大作用。电影中,解放军占领上海,没有一个人去住到民宅中,累了,就睡大街,当宋庆龄走到大街上,看到满大街的人民解放军,我想,一切都明白了,一个军人能始终为人民着想,这样的军队怎么会不得人心。有了最广大人民的支持,中国革命怎么会不胜利。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革命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这一句“长江以北,再无大战”让我最为记忆深刻。他们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我感动而温暖。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 革命转折
5、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那个时期,更有无数的革命人士,为了政协会议的召开,奉献了一切,奉献了自己的生命。文人如闻一多,平凡如厨子老郭,还有千千万万不知道名字的解放军战士,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在我们后人眼里他们都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国人民的脊梁。 回首历史,那一段峥嵘岁月里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在老一辈革命家的带领下,不断探索、不断前进。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建立了中华人共和国,开辟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新纪元。 如今建国已经六十三年,但那段历史似乎就在昨天,告诫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地信念,时刻激励着我们这些后辈子孙们为祖国的未来而奋斗。 建国大业这部电影令我感触颇深,对于党和国家的历史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些更加坚定了我为党和人民而奋斗终身的决心。在这里祝愿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共产党越来越辉煌。 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