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理解胡总书记的“人人都能成才”?胡锦涛总书记日前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支持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的要求。“人人都能成才”的提出,对每一个在成长路上奋斗、渴望成为有用之才的人来说,都是巨大的鼓舞。何谓人才?认识的不同和评价标准的不一,对人才的使用会不一样,对社会的引导作用也会大不相同。我国古代文献中,有一则“西邻五子食不愁”的故事,说的是西邻有五子:长子质朴,次子聪明,三子目盲,四子背驼,五子脚跛。按照狭隘的人才观来看,五人中大约只有一人可以成才,其余四人要么平庸,要么将来吃饭都是问题。可是西邻对五个儿子按照各自的
2、长处引导安排:老大质朴,让他务农;老二聪慧,让他经商;老三目盲,让他占卜;老四背驼,让他搓绳;老五足跛,让他纺线。五个儿子各展其长,各得其所,结果是“善用人者无废人”,“五子食不愁”。可见,“金鳞不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必化龙”。胡总书记提出的“人人都能成才”,是“大人才观”的现实诠释,是对人才的科学注解。当然,“人人都能成才”只是一种可能,如何转变为现实,需要多方努力:全社会都应该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数学家陈景润、水稻专家袁隆平、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航天英雄杨利伟是人才;只有中专学历的桥梁专家林元培、金牌工人窦铁成是人才;千千万万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土专家”、“田秀才”们同样也是人才。时传祥只是一个普
3、普通通的掏粪工人,但是他为社会作出了不凡的贡献,谁能说他不是人才呢?人才的类型不同,成才的道路不同,其成长规律和特点自然会有不同。用一把尺子、一个模子去衡量和使用人才,既不符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也不符合人才成长的规律。那种唯学历、职称、资历、身份的传统人才观是制约“人人都能成才”的巨大障碍,只有走出“四唯”的观念误区, 破除自惭形秽,妄自菲薄的思维,树立“360行,行行出状元”,“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观念,才能使“人人都能成才”的科学人才观深入人心。营造“人人都能成才”社会环境。一是建立多元化的培养机制,形成一个初、中、高不同层次人才的成长摇篮,建立多层次人才梯队。二是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发
4、现机制,坚持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拘一格选人才,保证对人才评价的客观、公正,鼓励人人作贡献。三是建立公平的选拔任用机制,冲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迁就照顾以及凭个人好恶得失、恩怨来选人用人的错误观念和做法,建立平等、合理、科学的用人机制。只有还英雄以本色,给人才以公道,才能让更多的人看到成才的希望,增强成才的信心。四是建立合理的流动配置机制,进一步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建立完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等限制和羁绊,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才有可能。五是建立激励保障,从满足人才自身实际需要出发,实行有效的激励,对有较高知
5、识水平、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和有丰富实践经验、一技之长的实用人才力求才尽所用,使高级、拔尖人才与普通人才,“洋”人才与“土”人才,新生人才与传统人才各得其所。营造“人人都能成才”的关键还是在领导。良好的人才环境是依靠干部群众共同营造出来的。其中,领导是最关键的因素。一方面,领导要提高用人的水平。俗话说,“鲁班眼里无废料”,“善用人者无废人”。如果领导者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下属,善于发现独特个体的独特潜能,用其所长,身边必将有用之不尽的人才。另一方面,领导要有用人的公平之心。人不缺才能,缺的是发现;人不缺潜力,缺的是发挥潜力的平台。为此,领导干部必须做到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清正廉洁。坚持原则,是指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准则;公道正派是以坚持原则为前提的,指的是领导者履行用人职责,要坦荡无私、情通理顺、分寸得当,用公平的尺度提携人才。清正廉洁是人品的重要表现,是党和群众对干部的要求,是坚持原则、公道正派的重要体现,对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营造“人人都能成才”环境的重要因素。- 2 -用心 爱心 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