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学广角集合学情分析:学生从一年级学习数学开始,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如学习数数时,把1个人、2朵花圈起来表示。而且学过的分类思想实际上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但这些只是单独的一个个的集合圈,而本节课所用的集合圈含有重复的部分,学生从没有见过。因此,教师通过创设探究情景,让学生自己设计集合图,理解集合图各部分表示的意思,并能根据图示灵活解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亲身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各部分表示的意义,了解简单的集合知识。2、渗透集合思想,使学生学会运用集合的思想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了解集合图的产生
2、过程,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有重复部分的问题。教学难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参加体育运动吗?喜欢什么运动?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了解信息,提出问题师:育英小学定于下周三举行趣味运动会,我们一起来看看通知。师:从这份通知中,你知道了什么?师:算一算三(1)班要选拔多少人参加这两项比赛?2、出示名单,引发认知冲突师:这是三(1)班选拔的学生名单,看看算得对吗?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有的同学参加了两个项目。师:这里的重复是什么意思?谁重复了?3、自主探究,体验过程(1)师:这份名单,你能一眼看出谁重复了吗?师:看来
3、这样记录只能看出谁参加了什么项目,对于谁重复了,看得不太清楚。那有没有一个好办法,既能看出谁参加了跑步,又能看出谁参加了跳绳,还能看出谁两样都参加了。师:现在同桌两人一组,想一想、写一写、画一画,清楚地表示出谁参加了哪些项目。(2)学生自主探究,同桌交流。(3)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案全班交流。预设方法一: 跑步的: 王月 李方 朱小军 刘红 陈明 跳绳的: 于丽 刘红 王月 陈力 王青 田宇 刘华 预设方法二:跑步的 跳绳的王月 李方 朱小军 刘红 陈明 于丽 陈力 王青 田宇 刘华预设方法三: 跑步的 两样都参加的 跳绳的王月 李方 朱小军 刘红 陈明王月 刘红于丽 刘红 王月 陈力 王青 田宇
4、 刘华预设方法四:师:我们班的孩子特别爱动脑筋,想出了很多解决的办法,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老师展示不同的方案,学生集体评价,比较各自的优缺点。师:有什么要说的吗?你们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最后展示集合圈。师:这个同学真有创意,只用简简单单的两个圈,就把跑步的学生和跳绳的学生的关系表示出来了,这样的圈我们把它叫做集合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集合。(板书课题)(4)介绍韦恩图,拓宽视野师:集合圈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数学家约翰韦恩发明的,所以就以韦恩的名字来命名,也叫韦恩图。(5)回顾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师:我们一起来回顾集合圈产生的过程。课件展示师:把参加跑步的学生看成一个整体,也叫一个集合,把参加跳绳
5、的学生也看成一个集合。然后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就绘制成这样一幅图了,能看懂吗?谁来说说。左边的大圈表示什么?右边的大圈表示什么?重叠的部分表示什么?左边月牙形的部分表示什么?右边月牙形的部分表示什么?4、运用集合图,列式计算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们能利用列式的方法算一算参加这两项比赛的一共有多少人吗?预设:5+7-2=10 3+2+5=10 5+(7-2)=10 (5-2)+7=10生说师板书。并说一说算式中每一步表示的意思。5、变式练习、内化集合思想课件出示三(2)班名单。师:这是三(2)班学生参加跑步和跳绳的名单,怎么没有名字?能看懂吗?怎样列式计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集合图各部分的意义。三
6、、联系生活、巩固练习师:刚才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通过画集合圈和列式的方法解决了重复问题。那下面的题目有信心完成吗?1、 基础性练习完成教材第105页“做一做”第一题。汇报交流时,说明大雁既会游泳也会飞。2、 趣味性练习(1)把两张各长50厘米的纸条拼接成一张长纸条(如下图)。中间拼在一起的部分长20厘米,请问这张长纸条的总长度是多少厘米? 指明一学生读题,再说说从题目中获得什么信息?生独立完成。(2)动手操作出示两张同样长的纸条。师:老师这儿也有两张同样长的纸条,也想拼成一张长纸条,怎样拼,拼成的纸条最长?如果要让它变短呢?最短?3、拓展练习三(3)班参加跑步比赛的同学有5人,参加跳绳比赛的有7人,但是参加这两项比赛的总人数却只有9人,这是为什么呢?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今天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自己设计出了集合圈,并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了重复问题,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多观察、多思考,探索更多的数学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