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法的应用探究随着现代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学工作中,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育工作者的重点工作内容。现代教育的任务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对知识的讲授,更要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使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为学生日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一、帮助学生树立主动参与的意识相关科学研究表明:一种行为、能力的养成并非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它必须有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而且应该是在一个有意识的状态下,不断反复训练而逐步形成的。因此,帮助学生树立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要使
2、学生树立自主参与的意识,教师首先要在教学活动中给自己定好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即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而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要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正确的认识,在教学活动中更多地让学生自己想, 自己做。之后,教师在教学法中要加强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只有通过自主探究、自己的实践才能真正成为有用的东西,所学得的技能也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以巩固和加强。二、通过对教学问题的设计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处理问题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对问题的解决,获取知识,并且形成科学的价值观,进而形成良好的性格和情
3、感。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需要依靠教师提出适当的问题,并且对学生进行解题方面的引导与鼓励,允许学生以多种方式解题。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主动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且自主地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从而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自主思考的良好品质。传统的教学工作,由于受应试教育的限制,教师忽视在教学设计中对学生学习方法方面的关注,过于重视教师的教学,造成学生在学习中过于被动,与素质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选择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程,充分考虑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三、通过数学实践提高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学要与
4、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将课堂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提高素质的层面进行教学工作。教师应该将教学目标放长远,着眼当下,把握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观念,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避免盲目地进行学习,要保证教学工作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教师通过安排实践,可以积极地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促进,并且结合实践课程实现对自主学习法的渗透。小学数学课教学是学生日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形成理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对实践问题的概念进行清晰的把握,将理性思维融入到问题当
5、中。数学概念反映了实践问题的内涵,教师要通过联系实践问题,将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能力的发展。四、通过安排学生预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预习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另一个良好的手段,在教学之前进行预习工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预习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一个相对层次较浅的分析,是学习新知识之前的准备过程。通过预习工作,可以加强学生对以往知识的巩固,并且对新知识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从而达到知识由旧到新,从简单到复杂的转换。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以往的知识对新知识进行掌握和分析,从而形成良好的自主思考能力,并且
6、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可以长期坚持安排学生进行预习,就一定会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例如, “观察物体”一课,学生在教学前进行预习,可以按照物体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对正方体进行分析,通过亲自动手摆放,实现对新知识的预习。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引导,让学生了解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认识到数学对于实际生活的意义。教学工作不仅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上, 同时也体现了对学生的激励与引导,通过合理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教学工作需要充分地体现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并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远远胜过为学生讲解单一的知识点。学生利用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身的学习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目的。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是进行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只有让学生主动地实践和预习,才能提高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教师在教学课程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合理地安排教学计划,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